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格蔟作为可以明显提高茧丝品质的优良蔟具已在蚕业生产上广泛应用。针对省力化饲养(地面育)熟蚕用方格蔟上蔟过程中蔟具升降费时费力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方格蔟电动升降装置,该装置包括传动机构、升降机构和动力装置3个部分。其中,传动机构主要由滑轮和钢丝绳构成;升降机构由底板、带座轴承、棘轮停止机构、弹簧、绕线筒、传动轴和联轴器构成;动力装置由电机、电机支座、可移动支架和电源构成。该装置由电机带动升降机构转动,并通过传动机构的作用完成对方格蔟的升降。该装置在省力化养蚕生产进行的小规模应用试验中,显示其工作性能良好,稳定可靠,省时省力,可明显提高蚕农的劳动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正> 一、控制蚕病是蚕茧稳产的前提养蚕张产茧标志着养蚕水平,它是由张种结茧头数与单粒茧重构成的。养蚕发病则饲养蚕的结茧数减少,直接影响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就会相应上升。蚕病消长和产茧起落都是伴随防治科技的贯彻执行而变化的。30年来日本的蚕病危害率由1955年的1.88%下降到1985年的3.87%,张产茧(按浙江卵量折算)由1955年的33.46公斤上升到1985年的36.91公斤,生物统计表明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一、蚕病是养蚕的一大威胁衡量养蚕水平的标志是张产茧量。张产量高低是由结茧头数和单粒茧重两个因素构成的。养蚕一旦发病,则结茧数必然减少,导致张产茧下降;养蚕无病,则结茧头数增多,张产茧相应上  相似文献   

4.
<正> 张产茧是由结茧数与茧粒重构成的,它是科学养蚕中养活与养好的标志,也是亩桑产茧的重要组成因素,为了夺取蚕茧稳产多收,必须控制蚕病,猛攻张种产茧。 (一)坚持预防为主,合理布局,妥善安排预防为主,是要主动扑灭各种蚕病发生因素,堵塞各种传染途径,认真落实各项综合防治措施。减少蚕病损失,促使养蚕稳产、丰收。  相似文献   

5.
框架式活动蚕台设计科学、操作简便,既增大了养蚕空间,又相当省工省力。每一组蚕台可饲养蚕种2张,一间40m2左右的房屋可饲养4张蚕种。由于蚕台活动,可收可放,使大蚕除沙十分省力,上山时只需将方格蔟搁挂在蚕台上即可自动上蔟营茧。饲养的蚕生长发育良好,蚕茧产量、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现将制作一组框架活动蚕台的过程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1 材料1.1 选用水杉或其它杂木加工成各种规格木条:(1)竖柱 240 × 5 × 7cm 10根;(2)蚕架框173 × 10 × 3cm 32根、116 × 10 × 4cm 20根;(3…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特殊场合,如蚕儿感染病源需隔离病蚕,眠起蚕分批等进行悬空加网,达到快速有效地分隔蚕儿的目的.用蚕箔及塑料编织网为材料,在实验室开展了悬空加网试验.结果蚕儿上爬率97%以上,硬质底蚕网不出现下钻蚕,软质底蚕网则出现1%左右下钻蚕.此方法养蚕产茧量、茧质各项成绩、蚕儿发育经过等各项性状均不受影响,是一种解决特殊场合下分离蚕儿的有效技术措施,可通过研究实现自动除沙.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蚕具的研制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建蚕室(或养蚕大棚)和购置蚕具投资较大以及现有蚕具省力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国桑蚕业高效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保证桑蚕业的高效益,尽量减少建蚕室置蚕具的投资,改进现有蚕具,提高蚕业生产的省力化程度,本文介绍了一种集蚕蔟、蚕匾、蚕网、蚕架功能于一体,并能自动除沙、自动上蔟、快速取茧、实现省力化、高密度、立体养蚕的多功能蚕具的制造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多功能蚕具的研制和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安 《中国蚕业》2007,28(4):10-12
建蚕室(或养蚕大棚)和置蚕具投资较大以及现有蚕具省力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我国养蚕业高效发展的瓶颈。为了既要养蚕业的高效益,又要尽量减少建蚕室置蚕具投资,克服现有蚕具的缺点,提高养蚕业的省力化程度,研制了一种集蚕蔟、蚕匾、蚕网、蚕架功能于一体,并能自动除沙、自动上蔟、快速取茧、实现省力化高密度立体养蚕的多功能蚕具和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小蚕叠式蚕框育技术介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2,39(2):39-39
小蚕共育是农村养蚕高产稳产的一个重要措施。传统的小蚕饲育采用蚕匾养蚕 ,占地面积较大 ,投资较多 ,不利于降低养蚕成本。并且 ,蚕匾的制作工艺复杂 ,一般农户不易掌握。采用小蚕叠式蚕框共育 ,无须搭建蚕架 ,占地面积小 ,养蚕操作方便 ,也利于蚕室、蚕具的清洗消毒。蚕框制作材料来源广 ,制作工艺简单 ,成本低 ,十分适合在农村推广使用。现在 ,广西已经有部分地区采用小蚕叠式蚕框共育 ,效果相当理想。现将蚕框的制作及使用方法作个简单的介绍。1、蚕框的制作方法 :蚕框的主框架可用杉木或松木等木条制作。将木条锯成厚 2厘米、宽7厘米的…  相似文献   

10.
大蚕蚕台饲育及熟蚕自动上蔟是目前农村养蚕生产上急待推广的一项技术措施.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蚕桑基地建设的推进,农村劳动力显得尤为紧张,在栽桑、养蚕、上蔟等各个关键环节,由于劳动力奇缺造成技术不到位,熟蚕不能及时上蔟,单产低,茧质下降,降低了蚕农的经济效益,影响了蚕业生产的发展.根据近几年我市官渡、狮滩等镇推广蚕台育自动上簇技术,可克服上述不足,我认为这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省力化养蚕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1.
<正> 构成蚕茧高产的两个因素,一是结茧头数,二是茧的个体大小,然而蚕结茧头数的多少又重于茧的大小。饲养一定量的蚕种,蚕儿结茧头数多的,产量才高。近年来,农村有部分蚕农在养蚕生产中,出了不少劳力和成本,蚕长大了,发现有一定数量的熟蚕在簇具上乱爬,不吐丝结茧和变态,几天后就死掉了,极少数能变成裸蛹;也有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是在养蚕生产过程中的上簇环节进行技术革新,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在熟蚕前12小时给蚕儿添食,能使熟蚕齐一,增强其趋光性和活性,自动登簇快;未熟蚕继续食桑,不登簇,病蚕不登簇,减少窝边茧、污染茧、增加上茧,达到省工、省力,提高工效增加生产效益;对茧质和丝质不但无不良影响,而且有提高茧丝质量的倾向。  相似文献   

13.
纸板方格蔟具有与省力化蚕台蚕网相配套,有利于朝着大蚕饲育省力化,营茧蔟具优良化的方向发展,节省养蚕面积,节省劳力,又节约资金,提高上茧率,增加养蚕效益。  相似文献   

14.
由华南农业大学蚕桑系和广东省丝绸(集团)公司蚕茧分公司合作研制的“适熟蚕自动登簇剂”最近在广州通过了由省高教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该研究成果从养蚕生产中熟蚕上滚环节进行技术改革,经过研究人员4年多的研究,终于获得了成功。熟蚕上簇使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能使90%左右熟蚕快速、自动上簇,省力省时,比传统的熟蚕上簇方法,提高工效3—4倍,减少窝边茧、死笼茧、污染茧等下茧发生,单张产值提高9—11%,使用后对蚕无毒害,不影响蚕丝质量。专家们认为该研究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建议在养蚕生产上推广应用。适熟蚕自动登簇剂的使用方法是:每张蚕种用药剂1支,兑0.8公斤清水稀释,均匀  相似文献   

15.
睢宁县农村蚕病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村的养蚕方式,除部分蚕农小蚕期进行联户共育外,绝大部分养蚕户都是分户饲养。由于千家万户分户饲养,其技术水平、养蚕条件、消毒防病等工作水平不一,给技术指导和防病技术推广带来一定难度,致使农村蚕区蚕病病原普遍扩散。特别是近年来,蚕病危害逐年加重,夏秋蚕期经常暴发脓病及僵病。2003年中秋蚕睢宁县大面积暴发蝇蛆病,平均张产茧不足20kg;2005年中秋蚕临近上蔟前大面积暴发脓病,全县平均张产茧20余kg;2007年晚秋蚕,全县大面积暴发僵病;  相似文献   

16.
根据对大丰市新丰镇2013年秋蚕上蔟期部分养蚕农户发生大量不结茧蚕情况的调研,分析了发生不结茧蚕的原因,提出把握治虫节点、科学使用农药、强调划片治虫、变更采叶方法、弃用下部老叶、注重叶面消毒、调整养蚕布局等措施,防范不结茧蚕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为达到给整个养蚕室均匀补湿的目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与四川省南充市桃园生物化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于2008年合作研发了一种可应用在家蚕饲育全过程的高效智能补湿装置——养蚕立体分布可调式补湿系统。养蚕立体分布可调式补湿系统由湿度控制器、养蚕用超声波补湿器、立式分布可调式补湿管网3部分组成,该系统在小蚕共育室中使用,可保证小蚕共育室相对湿度分布均匀,缩短龄期经过2 d左右,增加全茧量0. 93%、茧层量0. 99%、万蚕收茧量3. 08%;在上蔟中使用,可提高清洁0. 5分、洁净1. 5分、解舒率6. 79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8.
<正> 1 建国以来成都市蚕业取得的成就 据考证,成都栽桑养蚕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以上。建国以来桑、蚕、茧、丝绸为我市农民增收和出口创汇作出巨大贡献。但我市蚕桑生产也跟全国、全省一样经历了起伏升降的复杂过程。1994年历史最高年有11个县(市)、123个乡(镇)栽桑养蚕,全市有桑树2.8亿株,养蚕13.8万盒,生  相似文献   

19.
<正> 一、夏秋蚕的重要性 随着夏秋蚕生产的不断发展,夏秋蚕饲养数量在全年养蚕总量中所占比重增大,一般占到 60%左右。很多地区的夏秋茧产量超过春茧的产量。 夏秋蚕亦是一年中养蚕的重要季节,夏秋茧占全年总产茧量的一半以上。夏秋季节养蚕,气温较高,桑叶和蚕的生长快,桑叶供应量充足,蚕期短,对充分利用养蚕设备,合  相似文献   

20.
张正国 《四川蚕业》2003,31(4):36-37
为降低养蚕设施成本和提高养蚕收益,近三年我们展开了塑料大棚养蚕技术的示范试验,确认该项技术有“两省三高”等优点。有用户认为,在大棚地平面片叶养蚕,占地面积较大(张种约43m^2);棚内设蚕台育,又有地面层和蚕台层的收茧量差距较大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