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重庆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三个方面构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对研究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璧山高新技术产开发区对集约利用的隶属度最大,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集约利用;可通过采取加强内部挖潜、适度增加企业投资等措施合理促进园区节约集约用地,以确保开发区内土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武汉市15个开发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结合2014年《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管理绩效3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确定权重、理想最优法确定统一理想值并计算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分值,再对开发区集约利用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排在前5位的分别为硚口、汉阳、江汉、武汉、江岸经济开发区。开发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产出、土地综合效益等对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4.
采用德尔斐法和理想值比例推算法从土地利用状况、土地投入产出效益2个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评价指标体系,并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对新疆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异规律。其次,以2008~2016年评价指标数据为基础,分析了集约利用度的时序特征及与经济发展的联系。结果表明:新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总体不高,平均得分为61.41; 77个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呈现较高集约及以上开发区主要分布于天山北坡一带,欠集约及以下开发区分布于北疆北部和南疆的空间分布规律;在时序变化特征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强度的逐渐走强带动了集约利用度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度存在长期上涨的同步性和短期波动的动态关系。  相似文献   

5.
宋启全  崔艳琳  刘军 《甘肃农业》2021,(3):108-112,118
采用熵权法和障碍度模型,依据《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规程》(2014年度试行),以2017年12月31日为评价时点,在评价兰州市不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基础上,对评价结果的指标因素障碍度进行诊断分析。研究表明:首先,兰州市2个工业主导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均处于中等偏高状态;4个产城融合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较大,其中2个国家级开发区均为高度集约,2个省级开发区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其次,从指标因素障碍度测算分析来看,全市开发区整体土地管理绩效程度较高,无闲置土地;但在用地效益、用地强度等方面仍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空间。通过研究,可对开发区的监管和土地集约利用方向提供一定参考价值,为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用地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业化及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综合选取湖北省87个开发区的样本数据,参考相关国家规程和学者研究成果,构建一套完整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湖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采用ARCGIS、GEODA等空间分析软件分析湖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分异特征,并通过SPSS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湖北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差异较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相关性特征明显,总体呈空间集聚格局;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主要受到社会经济因素、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开发程度三大驱动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构建了三个方面因素,包括10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熵值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选取评价指标相对应的全国平均水平的指标作为理想值,分别计算出枣阳市相对于两个层次的集约利用程度,并通过对比分析,得出枣阳市土地集约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进涛  李贻学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5):6936-6940
运用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模型,以日照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研究,构建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并从空间与时间两个方面进行横向与纵向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日照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度值为60.47,相对较低,还存在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梁启学  姚秋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4):7477-7478,7495
以TOPSIS法为核心,对重庆市34个省级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旨在为各级政府寻找差距,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高新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升高新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管理和决策水平,根据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利用现状,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和管理绩效3个方面选取6个2级指标和15个3级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等方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评价模型,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高新...  相似文献   

11.
结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实践,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和土地集约利用度分值的计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依据评价结果对影响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集约度的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食品中阿维菌素类药物残留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维菌素类药物作为一种高效的抗生素类生物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属于高毒农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高毒化合物,其在食品中的残留问题不容忽视。综述了阿维菌素类药物在农业、畜牧业和水产业中的残留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天津农业的特点和天津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在讨论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的基础上,确定了现代农业园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该体系对天津市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冀鲁豫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宗  张超  赵春雷  刘晶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58-4161,4164
分别以冬小麦年生育期降水量平均值加减若干倍样本方差的方法界定不同等级的干旱年份,在以气象产量减产率大于等于3%为标准界定冬小麦受灾年份的基础上,计算了冀鲁豫地区冬小麦旱年的平均减产率,分析了冀鲁豫冬小麦不同旱灾强度的频率分布规律。根据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分析了冬小麦干旱灾害风险指数的区域分布规律,并提出了有灌溉条件下的冀鲁豫地区冬小麦干旱风险区划技术方法,以旱年平均减产率、干旱灾害风险指数和冬小麦生育期降水量等因子为指标,采用GIS统计分析功能和叠加分析功能,对冀鲁豫冬麦区干旱灾害造成的冬小麦减产风险进行了区划和评估,实现了不同气候年景下和不同风险区冬小麦减产情况的风险评估,给出了冬小麦旱灾的防灾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刘莹  胡松山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317-8319
从开发区内的企业方面考虑土地集约利用度,选取舒城经济开发区的企业,在传统的熵值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并用MATLAB对改进的熵值法编程,最后得出了舒城经济开发区企业土地的集约利用度,结果表明各个企业都处于粗放的利用状态,今后应引进占地少、投资强度高的工业项目,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严格地控制土地利用,引导开发区从粗放向集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评价土地利用效益经典指标数据不全的特殊情况下,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春南部都市开发区为例,将研究区与东三省其他典型城市新区进行对比,利用现有数据,进行了城市新区土地利用效益的综合性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新区的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方法应与成熟的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研究方法有所不同;长春市南部都市开发区的经济效益及综合效益偏低,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尚可。  相似文献   

17.
以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为研究区,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特征变化。样品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值在7.52~8.60,呈碱性。土壤全磷、全钾、容重、pH值变化不明显,而土壤速磷、碱解氮、速钾、有机质含量变异较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二、三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2.22%,可以作为对土壤质量的概括。通过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等级划分得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质量依次为耕地〉人工草地〉林地〉荒地,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了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方便面为实验样品,研究超声法提取脂肪的工艺条件。实验首先以浸提时间、超声时间、料液比和提取次数为单因素,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上述工艺参数的范围;在此基础上,利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超声提取脂肪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脂肪提取率的影响程度是:提取次数〉浸提时间〉料液比〉超声时间,最优化的超声提取脂肪的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0min,料液比1:3,浸提时间1.5h,提取次数2次。实验所用的上述超声法与国标方法索氏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超声法提取脂肪较索氏法得率高,时间短、试剂用量少,回收率较高,且2种方法的精密度无差别:用超声法提取脂肪应根据样品特性选择适当的提取试剂。  相似文献   

19.
铜川开发区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的相互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铜川开发区不同用途地价与土地集约利用相互关系在时间序列和空间分布特征上进行分析,应用Matlab软件编制二者相关性程序,建立数学模型,寻求最佳地价下的土地最有效利用。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开发区地价与土地利用集约程度呈正相关;空间上,开发区地价也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密切相关,随着地价的升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但会出现峰值,即当地价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会随着地价的升高而快速递减。该研究对于完善开发区地价体系和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资源开发潜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下水资源的潜力评价主要建立在水资源评价基础之上,结合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生态环境约束条件,采用分级、分类、分区及其他方法。由于各地区影响地下水潜力的因素较复杂,地下水资源潜力的评价与开发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性和阶段性。根据地下水资源分布和社会发展的差异,通常采用增开地下水资源、节水以及开发其他补充资源等措施来提高地下水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