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安徽霍山三种石斛中游离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吴庆生  丁亚平 《安徽农业科学》1995,23(3):268-269,271
本文测定了霍山石斛、铜皮石斛和铁皮石斛根、叶及不同生长期的茎中17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发现大多数氨基酸分布有如下关系:一年茎>叶>三年茎>二年茎≈四年茎>根。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品种的各种氨基酸在不同生长部位中的分布相关关系是r霍,铜>r霍,铁>r铜.铁,铜皮石斛与霍山石斛最为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霍山产3种石斛多糖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霍山石斛、霍山铁皮石斛和霍山细茎石斛3种霍山产石斛在8个不同生长阶段的多糖含量,并分析了其变化的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在组培苗繁育阶段,石斛多糖含量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稳步增长,且呈现出霍山铁皮石斛霍山石斛霍山细茎石斛的规律;石斛在栽培2年后多糖含量达到最高,品种间的规律表现为霍山石斛霍山铁皮石斛细茎石斛,其中霍山石斛2年生茎多糖含量高达35.74%,在3种石斛中是最高的。[结论]试验研究了霍山产3种石斛多糖含量变化规律,为石斛的繁育、栽培以及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来源铁皮石斛不同部位生物碱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尚喜雨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441-12442
[目的]分析铁皮石斛组培苗、野生植株和栽培植株中生物碱的含量及分布规律。[方法]通过绘制石斛碱标准曲线,对铁皮石斛不同部位、不同采收阶段以及不同干燥方法测定的生物碱含量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比较。[结果]铁皮石斛的生物碱含量,茎上段〉叶≈根〉茎中段≈茎下段;石斛的生物碱含量,1年生≥2年生≥野生型;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铁皮石斛中的总石斛碱含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但茎上段的石斛碱含量经过自然晒干处理后比杀青烘干处理的提高了23.18%~41.49%,根部的石斛碱含量也提高了8.82%~16.20%,而茎中下段和叶等其他部位的生物碱含量则下降。[结论]铁皮石斛的组培苗和栽培株均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且除茎之外,其叶和根也有一定的研究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陈乃东  李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5):186-188
[目的]比较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特征,为霍山石斛的真伪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的叶表皮微形态结构,并测定气孔器密度、分布及气孔指数等。[结果]3种石斛叶的上表皮细胞多为规则的六边形,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下表皮细胞为不规则形和近多边形,河南石斛的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3种植物垂周壁式样相似;3种石斛叶的上表皮均无气孔,下表皮气孔无规则分布,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气孔长宽比分别为1.12、1.55、1.31,气孔器密度分别为109、156、94个/mm2,气孔指数分别为8.9%、12.5%、8.2%。[结论]霍山石斛野生植株、组培植株与河南石斛叶表皮细胞形状、气孔分布、垂周壁式样均比较相似,难以作为分类的依据。气孔器形状、密度、大小表现出比较稳定的差异,可以作为这3种石斛之间区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霍山3种石斛营养成分分析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霍山县3种石斛的叶、根及不同生长年龄茎中重要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分析。发现可溶性糖、维生素C及可溶性蛋白质在3种石斛中的分布规律均为叶≥根>茎,并且各部位营养成分之间都呈强相关(r>0.9),说明根、叶具有综合开发利用的极高价值。霍山石斛一、二、三年茎中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均高于铜皮石斛和铁皮石斛相应年龄茎中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居中,再次辅证霍山石斛为石斛中的上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山东平邑县不同区域道地药材金银花及其不同组织和生长土壤中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状况。[方法]以山东省平邑县不同生长区域的金银花及其生长土壤为样品,先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再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砷、铜、汞、镉、铅5种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药典规定的5种重金属砷、铜、汞、镉、铅元素在金银花药材中的含量均未超出我国对中药材中重金属残留量规定的检测限;对土壤、药材根、茎、叶、花中5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析显示,土壤中的金属元素未影响该地区生产的药材质量。[结论]研究可为金银花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农技服务》2019,(7):43-44
为了解铁皮石斛对重金属的富集特征,采集用松树皮基质盆栽的铁皮石斛鲜条和松树皮基质样品,参照相关国家标准测定样品中砷、铅、镉、铜和铬5种重金属的含量。结果表明:松树皮基质中5种重金属的含量在0.33~17.20毫克/公斤,铁皮石斛(干品)中含量在0.23~2.70毫克/公斤。铁皮石斛样品中5种重金属均未超标,富集系数在0.037~0.826,其中对镉的富集能力最大。  相似文献   

8.
汪曙  魏凤娟  蔡永萍  林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468-3469,3520
[目的]研究了霍山石斛杂交种与其亲本在3年的生长周期中多糖、生物碱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的规律,以期为霍山石斛种质资源改良和合理采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多糖含量、总生物碱含量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采用浓硫酸-苯酚比色法、溴甲酚绿酸性染料比色法、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结果]杂交种2年茎与3年茎多糖和总生物碱含量均与霍山石斛接近;杂交种及其亲本多糖含量均为2年茎最高,3年茎下降较大;生物碱含量在3年中均为逐年增高。[结论]杂交种(F1代)药效成分含量积累表现为近霍山石斛的特性。若依照不同的用药目的,则可于第2年或第3年采收,比民间传统的"存三去四"法可提前1-2年。  相似文献   

9.
研究霍山石斛不同年龄茎的SOD、POD和CAT活性以及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霍山石斛3年茎的SOD、POD和CAT活性最高,其茎显示出活跃的生理状态,采收栽培后的3年茎为药最适宜。霍山石斛茎中MDA含量随茎年龄增加而积累。同时,还测定了霍山石斛根、茎、叶中的Vc、可溶性糖和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霍山石斛不仅可采茎为药,而且根、叶等其它部分也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可进行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10.
霍山石斛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霍山石斛提取物对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混合型高脂血症动物模型试验,通过测定3个不同剂量组受试样品喂养的大鼠与高脂对照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回醉(HDL-C),并经过统计学分析判断不同组别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与高脂对照组值相比,大鼠接受受试样品灌胃45d后,各剂量组TC和LDL-C值均降低,且存在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TG值下降也均具有显著差异,3个剂量组HDkC值与高脂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霍山石斛提取物有降血脂功能.  相似文献   

11.
霍山石斛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安徽省霍山县生长的两个石斛商品药材中的上品-霍山石斛和铁皮石斛的营养器官解剖结构特征作了探讨,为深入研究石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药鉴定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铁皮石斛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铁皮石斛是一种生长缓慢、自然繁殖率很低的兰科附生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有“救命仙草”、“药中黄金”之美称。目前关于其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的研究颇多,用于外植体的有种子、无菌苗幼苗茎段、原球茎及人工种子等;再生植株的获得途径主要有种子→原球茎→小植株,种子→原球茎→无菌苗茎段→小植株,种子→愈伤组织→原球茎→小植株等;原球茎的增殖、分化与培养基的选择有不同的结论,需要作进一步验证。针对铁皮石斛组培快繁中存在的组培苗生产成本高、移栽苗成活率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为进一步开发利用铁皮石斛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3个不同叠鞘石斛新品系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对比研究,为选育优质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夹江县现有农家常见栽培品为对照,观测了新品系JZSH-1、JZSH-2和JZSH-3的茎长、茎节数、茎粗、单茎鲜重、分蘖能力等农艺性状,采收后测定其鲜产量、干产量和折干率并进行品质测试。[结果]3个新品系的农艺性状、产量表现各有差异,新品系JZSH-2的鲜产量和干产量表现最优。3个新品系的品质均达到了《四川省中药材标准》的要求,新品系JZSH-2的品质表现最优。[结论]新品系JZSH-2产量、品质表现突出,推荐大力推广该品系的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4.
研究高浓度CO2对鼓槌石斛光合作用的影响,对鼓槌石斛野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CO2加倍处理后(30 d),利用气体交换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鼓槌石斛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叶绿素荧光等参数。结果表明:高浓度CO2使鼓槌石斛净光合效率(Pn)、胞间CO2浓度(Ci)和水分利用率(WUE)升高,而气孔导度(Cond)和蒸腾效率(Tr)降低;通过慢速荧光诱导动力学曲线得出鼓槌石斛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变化不显著,实际光化学效率(Yield)和电子传递速率(ETR)升高,光化学淬灭系数(qP)显著上升,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qN)显著下降。表明鼓槌石斛在未来高CO2和干旱环境条件下将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和生长优势。  相似文献   

15.
石斛(Dendrobium nobile)离体再生及其器官发生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2mg/lBAP 1mg/l IBA从石斛茎尖外植体诱导并继代了愈伤和原球体芽丛,带茎尖原球体在无激素培养基上形成根并重建小植株,进一步移栽到以珍珠岩为基质的盆土中实现了组培快繁。对愈伤上器官发生进行了解剖学观察。将石斛离体培养中器官发生形式分为原球体和带茎尖原球体两种类型。前者可大量无限增殖并可转化为后者,只有后者才能诱导生根重建小植株,因此诱导前者向后者转化的条件是提高石斛离体培养快速繁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生境下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集湖南省新宁县崀山世界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和广西省乐业县雅长兰科植物自然保护区这两个生境中处于生长期的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 ficinale)的营养根,并进行分离培养。通过对分离所得的41个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ITS序列测定相结合的鉴定,共获得内生真菌34种。对担子菌和子囊菌分别进行了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显示,子囊菌为优势种类(31种),以炭角菌目(Xylariales)和肉座菌目(Hypocreales)的种类为主,担子菌则以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为主。Simpson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生境下野生铁皮石斛内生真菌的多样性都很高,且雅长的高于崀山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促进珍稀药材铁皮石斛新产品的开发,试验通过测定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多糖含量,选取长度为2~4 cm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多糖含量9.15%)作为铁皮石斛茶的制作原料;同时,参考绿茶加工工艺,对铁皮石斛茶制作的各关键工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室内自然摊放、微波杀青以及手工炒制和烘箱烘干相结合的干燥方式制作的铁皮石斛茶,叶片外形卷曲、色泽嫩黄,内质汤色黄绿,香气清香,滋味回甘,无苦涩味,叶底嫩绿明亮。  相似文献   

18.
余松金 《现代农业科技》2024,(9):98-103+106
石斛兰种质资源的评价与创新是育种工作的基础。为了挖掘石斛兰资源有效的分子标记以及优良目的性状相关基因,本研究主要观测了16份石斛兰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以及利用RAD-seq分子标记技术分析这些品种资源之间的遗传进化关系,对16种观赏石斛兰形态学与RAD-seq分子标记进行了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形态学分析显示16个石斛兰品种间遗传变异较大,相似系数在0.776~0.926之间;与形态学结果相比,16个石斛兰品种RAD-seq的测序结果显示种间遗传差异更大,与参考基因组相比相似系数在0.252 2~0.898 2之间。RAD-seq聚类分析表明,聚石斛、霍山石斛和金钗石斛亲缘关系较近;形态学关联分析发现,这3个石斛兰品种都具有花香且花序侧生现象,其他石斛兰品种没有此特征。对这3个石斛兰品种区别于其他品种的SNP标记位点相关序列进行提取和注释,发现了大量的次生代谢途径和光合作用相关基因。16个观赏石斛兰品种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中聚石斛、霍山石斛和金钗石斛亲缘关系较近,并发现分类结果可能与花香和花序侧生现象相关。  相似文献   

19.
SDS法提取石斛基因组DNA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密花石斛(Dendrobium densiflorum Lindley ex Wallich)为研究试材,对植物SDS方法提取基因组DNA中的若干影响因子诸如药品、试剂配制方法、DNA取材部位、蛋白质去除次数、DNA析出时间、提取样品水浴时间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SDS缓冲液配制方法提取效果差异较大,Wang's配方产率及纯度都较高;石斛花苞的DNA提取产率较叶片高,但纯度较叶片低;提取过程中,适宜的水浴时间当为30~40min,过短DNA产率下降,过长会引起DNA的降解,或最后产物中增加其他杂质;氯仿/异戊醇抽提次当为2~3次,对去除DNA中蛋白质、多糖及其它杂质有一定的作用,过多则DNA损失也明显;异丙醇沉淀时间10min时核酸析出量在80%以上,纯度相对较高,继续沉淀的产物中DNA含量及纯度明显变低,同时采取挑取絮状沉淀或再用无水乙醇纯化10min的方法,可减少蛋白质、多糖等其它杂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蝴蝶石斛兰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结果表明,将蝴蝶石斛兰杂交种子接种于3/4MS BA 0.5 mg/L NAA 1.0mg/L 活性炭1.0g/L 白糖20.0g/L 琼脂5.8g/L培养基中培养60d后可得到大量原球茎;将原球茎接种于MS BA 2.0 mg/L NAA 0.5 mg/L椰子汁5% 白糖20.0 g/L 琼脂5.8g/L培养基中培养45d后大量增殖,60d后可分化出小苗;将小苗接种于1/2MS IBA 2.0 mg/L NAA 1.5 mg/L 15%~20%椰子汁 白糖20.0 g/L 琼脂5.0 g/L培养基中培养,50 d后可形成具5~6片叶、2~4条根的健壮小苗:将小苗移植于混合基质(水苔或碎砖:碎碳为4:1、蕨根和珍珠岩适量)中成活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