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超甜玉米新品种金玉甜1号(原名温甜品2)是浙江省温州市农科院作物所以自育的自交系152为母本和自育的自交系113为父本杂交组配育成的单交种,经浙江省两年区试和1年生产试验表现优质、高产、稳产,2007年11月通过审定(审定编号:浙审玉2007001)。新昌县种子有限公司2005年引进该品种试种,2006年示范20hm^2,表现高产、易种。产品投入市场后,成为果蔬市场的新宠儿,其皮薄汁多,鲜甜脆嫩,并可生食,得到消费者的青睐。目前温州市农科院作物所已将该品种的种子经营权授予新昌县种子有限公司。  相似文献   

2.
鲁笋玉1号,系烟台市农科所于1987年,用多7自交系作母本,无棣白自交系作父本,杂交育成的专用型笋用玉米品种。1990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并命名为鲁笋玉1号。 一、选育过程 笔者于1985年搜集、种植自交系280个;1986年进行杂交组配;1987年测试组合128个,选出6个优良组合;1988~1989年对优良组合进行出笋率品种比较试验及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以多7自交系与无棣白自交系杂交配制的组合,最为优良,也即鲁笋玉1号。 1988~1991年在山东省的海阳、莱阳、招远、烟台、莱西、即墨、泰安、济南及辽宁省、浙江省的部分县(市)等13…  相似文献   

3.
正翠甜1号(原名T1539)系浙江之豇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自交系T15201231为母本、自交系H393231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甜玉米品种,2006年10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该品种丰产性较好,鲜穗籽粒黄色,外观品质好,甜度较高,皮薄,风味佳,商品性好,中抗小斑病  相似文献   

4.
翠栗2 号是由自交系S2-1 和S4-1 配制而成的杂交新组合。父本S4-1 表现为早熟,结瓜性好,果实扁圆形,绿色;母本S2-1 表现为生长势旺,果实扁圆形,绿色。2005 年春季配制杂交组合,2006 年春季在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试种,该组合表现较好,2007~2008 年在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绍兴斗门、黄岩、上虞、余姚等地进行试种试验,综合表现良好,表现为早熟、优质、高产。2007 年开始在浙江省内外进行示范推广。2009 年12 月,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浙江省及其周边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施建达  张锋  陆建琴 《上海蔬菜》2006,(4):28-28,31
江南花糯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自育的糯玉米自交系408与506杂交配组育成,200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属中早熟糯玉米杂交种。该品种产量高,肉质厚,糯性强,糯中带甜,色泽等综合外观优,商品性好,已在江苏、上海、浙江、安徽、广东、重庆、河北等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6.
萃甜628是以自交系Lv甜-001为母本、自交系Lvh43-0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鲜食果穗上约3/4为黄色籽粒、1/4为白色籽粒;产量高,2 a区试平均产量为15 681 kg/hm~2,具有抗病性强、品质佳等特点,于2019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沪审玉2019008)。  相似文献   

7.
萃甜618是以自交系Lv甜-001为母本、自交系Lvh43-01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色超甜玉米新品种.2016-2017年参加东南区鲜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 a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11553.8 kg/hm2,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3.3%,表现出产量高、抗病性强、品质佳、适应性广等特点.该品种于201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180359),2020年10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鄂审玉20200034).  相似文献   

8.
杨莉 《落叶果树》2010,42(4):63-63
2001年用自育草莓优系360—1为母本,丰产、优质、抗病的新明星为父本杂交育成草莓新品种石莓6号。2008年10月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同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吉农4号黄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吉农4号黄瓜是以自交系91-2-5-4-C7-24(代号CP04)为母本,自交系91-14-C4-5-94-1-20(代号CP03)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一代杂种。1994~1995年进行优良组合筛选、配合力测定和产量比较,1996~1997年参加吉林省联合区域试验,1997~1998年进行生产试验。1999年3月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0.
梁莉 《中国果树》2005,(6):56-56,T0002
薄皮甜瓜新品种蒙甜2号是以齐甜1号自交系(自交编号为B96-57-23-8-(12)-20)为母本、5504(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引进)自交系(自交编号为L97-15-48-(11)-12)为父本杂交育成,1998~1999年在我所进行品种比较试验,2001~2002年在内蒙古巴盟、呼和浩特、赤峰等5个区域试验点进行多点生产试验,2003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命名为蒙甜2号.  相似文献   

11.
瑞优5号是重庆吨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四川绵阳金地高科种业有限公司用自育的不育系绵科98A与自育的恢复系科恢1号组配而成的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品种,2006年6月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渝审稻2006005)。介绍了瑞优5号的品种来源和选育经过、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要点和制种技术要点等。  相似文献   

12.
石莓6号是以自育草莓优系360-1×新明星育成。2008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3.
‘佳乐’是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于2005年以自交系‘R723’为母本、自交系‘R764’为父本杂交育成的早熟、优质、高产杂交一代西瓜品种。植株长势稳健,雌花率高,易坐果。果实发育期30 d左右,全生育期100 d左右。主蔓第1朵雌花着生于8节左右,以后每隔4-5节再现1朵雌花。果实高球形,果皮绿色底上覆墨绿色条带,果面光滑无棱覆有果粉;果皮厚度1.1 cm左右,韧性强,较耐贮运;瓤色红,瓤质酥脆,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左右,汁多味甜,口感风味好;单果质量6.5 kg左右,大者8 kg以上。该品种抗病抗逆性强,生态适应性广,易栽培,全国各西瓜产区保护地和露地均可栽培。2011年2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2011001。  相似文献   

14.
淄葫三号是以自交系BY1—3—6-12为母本,以QS1—3—12—8为父本配制而成的早熟西葫芦一代杂种。母本是美国碧玉杂交种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父本是法国纤手一号杂交种经多代自交纯化选育而成的优良自交系。2009年参加山东省西葫芦生产试验,2010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为淄葫三号。  相似文献   

15.
2008年12月5日,由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承担的市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超级糯玉米及其选育”通过了重庆市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专家组通过听取汇报,审阅相关资料及质疑后一致认为该项目:(1)用普通玉米优良自交系698.3与自育的优良糯玉米自交系S147为基础材料开展选育工作,育成了配合力强、产量高、品质优、抗病性强的糯玉米自交系B4301。  相似文献   

16.
2001年用自育草莓优系‘360-1’为母本,丰产、优质、抗病的‘新明星’为父本杂交育成草莓新品种‘石莓6号’。该品种在产量、果实硬度、加工性状等方面明显好于父母本,2008年10月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同年12月通过河北省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兰溪市位于浙江省中西部,地处钱塘江中游,金衢盆地北缘,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无霜期258天。浙鲜12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春大豆品种,2017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浙审豆2017002)。2017年引入兰溪市并开展试验示范,表现为熟期早、长势旺、丰产性好、鼓粒饱满、荚色绿,抗性较强,其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主栽品种沪宁95-1,适宜兰溪市春季促早栽培[1~3]。  相似文献   

18.
‘熊岳长绿’苦瓜是以广东农家品种‘长身苦瓜’变异植株选育的自交系为母本,以日本的‘大圆锥’苦瓜选育的自交系为父本,配制的1代杂交组合,具有极早熟、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性状好,以及适应我国北方地区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等特点.2012年3月13日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熊岳长绿’苦瓜,是辽宁省唯一自主选育生产上应用的苦瓜1代杂交品种.  相似文献   

19.
金湘甜一号系湖南湘研种业有限公司最新引进的早熟甜玉米品种,是由美国Harris Moran种子公司2001年用自育系M102×P010配制的二系杂交种(英文名Bandit),为超甜型(sh2)玉米品种.2005~2006年在湖南进行多点试验,2006年进行示范试验,2006年11月申报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为湘审玉2007011.  相似文献   

20.
正浦雪是2005年以自交系H405-4-1-3-4为母本、以自交系H301-1-5-2-4为父本配制而成的优良杂交一代品种。2006-2007年进行品比试验,2008-2009年进行多点区域试验,2010-2011年开始大面积推广,2011年11月通过上海市品种审定委员会专家组现场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