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麝又名香獐,是一种山区森林中的野生药用珍贵动物,经济价值很高.雄性麝腺囊的分泌物——麝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麝香为原料的中成药就有300余种,在日用化学工业上,麝香也是一种名贵的定香剂.过去人们为了获取麝香,一直采用猎捕杀麝的方法,这无异于“杀鸡取卵”,使我国野生麝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野麝面临着灭绝的危险。为了改变麝香货源奇缺的状况,人工养麝得到大力的扶持和提倡,我国自1958年以来,先后在四川、陕西和安徽等省建立了专业人工饲养场,现在已发展到10  相似文献   

2.
麝的饲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麝,又称香獐,属鹿科动物,体型较小,成年麝体重9.2~15.5kg。雌麝稍重,雌、雄麝头上均无角,雄麝犬齿较长,约2.4~5.5cm,露出嘴外,是防身、争偶的武器。成年麝每年5~7月大量分泌麝香,麝香是世界各种香料中的姣姣者,也是贵重的药材。雌麝不产香。一、种麝来源1、从饲养场引入种麝。我国从1958年以来,先后在四川、陕西和安徽等省建立了专业人工饲养场,现在已发展到10多个省、市,进行专业化饲养。总饲养量达2千余头。从饲养场引入种麝优点很多,主要是驯化程度  相似文献   

3.
原麝所产麝香是高端动物香料和珍贵中药材,价格极高,我国长时间都在采取杀麝的方式取香,导致野外原麝数量急剧减少,麝类所有种已由国家的Ⅱ级野生保护动物晋升为Ⅰ级野生保护动物。吉林省原麝资源主要分布于东部长白山区,通过调查和实地考察,并结合前人的调查,概述了吉林省长白山区原麝资源现状及其分布,分析了原麝资源保护工作中亟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项平 《野生动物》1995,(4):13-15
浅谈家庭养麝项平(安徽省霍山县磨子潭医药站)雄麝特有的麝香腺囊所分泌的麝香,是医药、香料及日用化工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国内外市场一直供不应求、相当紧缺。而解决麝香来源和提高麝香产量的根本方法不外乎有:一要加强野麝资源及其栖息环境的保护措施,确保野麝得以...  相似文献   

5.
马麝(Moschus sifanicus)属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其雄麝所分泌的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和高级香料。多年来,虽然在马麝的人工驯养及繁殖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也实现了可持续的活体取麝香,但仍存在驯养生产力低下等问题。目前,对于马麝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进展,如孟秀祥等[1]比较了圈养马麝夏秋活动格局,分析了其行为多样性;蒋应文[2]观察了驯养马麝的繁殖与行为,这些都对马麝的驯养有很大的帮助。但目前还缺少关于马麝行为的确切描述和定义,因此,马麝行为谱的构建,对研究怎样提高马麝的存活率及分泌麝香状况有很大帮助。1研究地点及动物此次研究…  相似文献   

6.
麝又名獐子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麝香近年来一直被列为紧缺动物药材之一。人工养麝 ,既保护了野生动物资源 ,又为社会创造了财富。1 麝的特征习性我国麝有 3种 :马麝、原麝和林麝。马麝个体较大 ,但不产麝香。人工养麝 ,以林麝为主。年体重一般在 4~ 9公斤 ,体长约 70~ 80厘米。成年雄麝有一对上犬齿露出口外 ,腹下生殖器开口处有一香腺囊 ,用以分泌和贮存麝香。成年雌麝犬齿不露出口 ,无香腺囊。麝的饲养场地要求通风干燥 ,环境安静。一般以每 8平方米养 1只麝为宜 ,围栏砖墙要 2米以上。麝的觅食、排泄和反刍等活动较有规律。排泄后…  相似文献   

7.
麝资源的兴衰及拯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香是雄麝香腺的分泌物,世界四大动物名香之一,为祖国医药珍贵的急救特效药物。因此,身价百倍。然而,高价的刺激,却导致麝资源的衰退。我国是世界上麝资源丰富的国家,麝香产量在世界上约占90%以上。苏联南部有少量原麝;喜马拉雅印度一侧,仅有2000头  相似文献   

8.
麝的繁殖和提高仔麝成活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养麝和活麝取香获得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麝的繁殖和提高仔麝的成活率,是扩大麝群,增加麝的数量和麝香产量的重要途径。目前,全国大多数省(区)都在开展养麝生产活动,现将我们在养麝生产中麝的繁殖和提高仔麝成活率所采取的措施以原麝(Maschus moschiferus)为例做简要介绍,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麝,又名香獐子,动物学分类属于哺乳纲偶蹄目鹿科的小型鹿类.雄麝分泌的麝香是珍贵药材,高级香料和工业原料.麝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非经报批,不可猎捕、饲养.  相似文献   

10.
麝大肠杆菌性化脓病的病原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麝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麝香为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和高级动物香料,是四大最昂贵的动物产品之一,其价格为黄金的3倍以上。自1953年以来,我国就开展了人工养麝保护及利用麝资源的研究项目,时至今日人工养麝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然没有形  相似文献   

11.
麝,又名“香獐”,俗称“獐子”,鹿科动物。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均有分布。现多为人工养殖。其雄麝所产麝香,性味温辛,有开窍、通络、辟秽、散瘀的医疗功效,主治中风、痰厥、惊痫、中恶、烦闷、心腹暴痛、跌打损伤、痈疽肿毒等病。不仅是常用贵重中药之一,而...  相似文献   

12.
麝香是雄麝麝香腺囊的分泌物和麝香分泌盛期发生睾丸,阴囊肿胀,麝香腺囊增大和“拒食”反应等现象,以往有简单记述。而泌香盛期发生这一系列现象的生理因素和对麝香的分泌作用及生物学意义,尚乏报  相似文献   

13.
麝又名香獐、麝香鹿等,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其主要产品麝香是珍贵的药用材料和香料。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及过度的捕杀.野麝资源濒临灭绝.麝香资源濒于枯竭.麝香在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人工养麝前景十分广阔。为了麝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人工养麝已被列入《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计划,也列入了《中国中药现代化产业(四川)基地》的...  相似文献   

14.
麝又名獐子,属鹿科动物,经济价值很高。雄性麝腺囊的分泌物一麝香,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以麝香为原料配制的中成药就有300余种,在日用化学工业上,麝香也是一种名贵的定香剂。近年来,由于野麝的过量捕杀,麝香供应缺口越来越大,国家收购价已由原来的每公斤数千元提高到两万多元,市场价格则更高。麝为草食动物,食量小,饲养成本低,作为一项新兴的养殖业,不但可在饲养场进行专业化饲养,也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门路之一。一、形态及生活习性麝体长70~90厘米,体重10~15公  相似文献   

15.
我国麝资源现状及救护措施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麝资源现状及救护措施盛和林(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上海200062)我国是世界上麝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麝香产量占全球的90%以上。当人们一旦获悉:麝即将在我国绝迹,以麝香为原料的百余种传统中成药可能被迫停产;或为拯救麝的命运,国际组织象虎骨和犀角那样禁...  相似文献   

16.
秦岭山地围网养麝试验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恢复野生麝种群数量,使人工养殖种群逐渐由圈养向半放养过渡,最终实现野外放归,2008—2009年在陕西秦岭某麝场进行了围网麝半放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圈养林麝对半放养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其采食频率、活动强度和野化程度均高于圈养麝;围网麝取香量显著高于圈养麝(P0.05)。  相似文献   

17.
麝生存告急     
世界野生动物基金组织(WWF)最近发表一份报告指出,东亚传统药材对天然麝和人类对昂贵香水的需求,使麝数量日趋减少,濒临绝种.麝香取自雄麝生殖器附近的腺体,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天然产品之一 ,每公斤价值4.5万美元,是金价的5倍.WWF说,由于偷猎活动的猖撅,西伯利亚麝的数量在过去10年间减少了50%.虽然制造传统药材是麝剧减的主要原因,但  相似文献   

18.
人工活体取香技术的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千百年来在麝香获取上所采用的"杀鸡取蛋"的落后而残酷的传统生产方式,对野麝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有计划地增加麝香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人工活体取香技术的成功,从根本上改变了千百年来在麝香获取上所采用的"杀鸡取蛋"的落后而残酷的传统生产方式,对野麝资源的合理利用及有计划地增加麝香产量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麝 ,又名香獐、麝鹿等 ,属偶蹄目 (Artiodactyla) ,麝科(Moschidae) ,麝属 (Moschus)反刍动物。我国的麝主要可分为五类 ,包括 :原麝 (M moschiferusLinnaeus) ,林麝(M berezoviskiiFlerov) ,马麝 (M chrysogasterHodgson) ,黑麝 (M fuscusLi)和喜马拉雅麝 (M leucogasterJodgson)。我国是麝类野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麝香产量和质量均居世界首位。然而随着森林的砍伐、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人类的乱捕滥猎 ,近年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