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温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光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文章从温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的产业资源、经济条件、区位优势等条件出发,对温州市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提出了都市休憩农家乐、主题生态观光园、高端休闲旅游农庄和沿海观光休闲农业带4种可行性模式,并就温州市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于永江 《新农业》2013,(3):17-18
生态观光农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依托,使农业与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高效产业,是"农业+旅游业"性质的生态农业模式,也是一种新型园林形式。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涵盖"观光农业旅游""休闲旅游""乡村旅游""农村生态观光"等不同概念,具体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  相似文献   

3.
从游客对于休闲农业旅游的需求出发,在南京市内分发问卷,统计整理,归纳分析出休闲农业旅游视角下,游客在消费水平、消费方式、观光休闲项目、科教体验项目和创新项目等需求方面的倾向性。研究结果表明,游客对于消费水平的需求倾向于中低消费水平,对于观光休闲项目方面倾向于生态自然且具有一定互动的参与方式,科教方面倾向与生态且进行归纳的展示方式,体验方面则倾向于周期短回馈快的体验方式。  相似文献   

4.
《新农业》2015,(22)
<正>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社会富。人类向往自然,农业拥有最多的自然资源,所以农业不仅能为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食物,还可以提供最适当的旅游资源。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因此,生产、生态、生活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践准则,传统农业也正一改以往的掠夺式生产模式,逐渐向农旅结合、以农促旅、以旅强农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方向转  相似文献   

5.
研学旅游是茶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的有效途径。古丈英妹子茶园品牌具有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但缺少对其文化资源整合及生态保护利用的相关研究。本文从资源现状、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制作技艺4个方面分析英妹子茶园茶文化遗产资源构成,归纳出3类核心价值即生态保护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产业经济价值,以此构建出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科普教育、生态康养4大类研学旅游服务项目,并提出深挖文化特色、优化生态环境、建立长效监测机制、引导多方协同合作的对策,为国内同类型茶园研学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概述了神座村旅游资源现状,重点分析了神座村的原始森林、高山草甸、藏族村寨、安多民俗、藏传佛教文化以及神话传说等自然和人文资源.提出了通过发展生态观光、生活体验、休闲娱乐、户外运动等多种旅游项目,将神座村打造为动静结合、梦幻纯净、如似仙境的世外桃源的设想,最后对神座村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位于衡阳县东境,处于衡阳市城郊的板市古镇,区位交通条件优越,旅游资源环境独具特色,极具乡村旅游开发价值。但在其开发思路上,必须把握体验经济能力,全面展示乡村文化景观;突出农耕文明意境,营造农耕文明休闲产品品牌;强调乡村社区参与、农民主体经营。在功能分区上,大致可以划分为板市村农耕文明观光与购物景区、民主村山陂冲传统乡村聚落文明体验景区及何家垅水库区生态休闲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8.
<正>1发展观光采摘果园的必要性1.1观光采摘果园概念与意义。观光采摘果园是集生态示范、休闲观光、采摘游乐、科普宣教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它充分展示了现代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特点,实现了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结合,充分体现了现代都市居民向往自然、亲近自然、贴近农业以及回归自然的愿意和生态需求。1.2上级部门具体要求。《河北省林业局关于开展省级观光采摘果园创建活动的通知》中明确要求:拓展果业生态观光、休  相似文献   

9.
天水市秦州区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乡村人文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秦州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的社会经济价值,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展现特色,力争打造成一个以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于一体的综合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区。以伏羲文化游和秦州古城游联动发展,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秦州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知名度,改善乡村居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省沧州市青县司马庄绿豪农业专业合作社紧紧抓住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契机,于2007年,以"特菜基地、瓜果采摘"为基础,突出"旅游、生态、和谐"主题,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建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业观光中心。经过近8年的打造,司马庄绿豪农业专业合作社至今已发展成为集农业观光、乡村旅游、农事体验、教育培训和休闲娱乐于一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天柱山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指出了天柱山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董寨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特色,提出了董寨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思路,以促进信阳旅游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以巫山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虎  涂建华  夏芬  李兆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648-14650
对巫山县旅游资源采用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进行评价,在定性方面,对巫山县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层次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然后采用定量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评价,最后得出巫山县旅游资源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14.
调查了秦皇岛的旅游资源,详细分析了包括昌黎黄金海岸、北戴河海滨湿地、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地质旅游资源的自然旅游资源,包括秦文化、长城文化、孤竹文化、海滨文化的人文旅游资源。将秦皇岛旅游业发展现状总结为网上宣传不足、环境恶化、地质资源利用不足,就此提出秦皇岛旅游业建设的构想,强调加大宣传、打造独特主流旅游品牌、开发亲民旅游线路、加强环境保护、改善旅游季节性差异、社区参与。旨在将秦皇岛打造成为闻名世界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5.
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旅游资源成景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单体的大普查,将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自然旅游资源概括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分析了不同旅游景观类型的成因与演化过程,并且概括了旅游资源的特点,旨在为全县旅游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以期为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区天然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动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长白山区的自然概况和生物、旅游、矿产等资源概况以及保护与开发现状,并就国内长白山区天然资源的研究动态进行了简述。  相似文献   

17.
在确定评价自然旅游资源的指标的基础上,利用遥感手段提取各评价指标(林地、草地等);使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且运用GIS的空间处理和综合分析功能,以吉林省的50个县为研究单位,对所提取的评价指标进行分析、统计、处理及叠加,对吉林省自然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现状,对策及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天津市人文景观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特点及旅游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当前天津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旅游资源系列开发的对策,并重点阐述在开发有形旅游资源的同时,应充分挖掘无形旅游资源的潜力,展望了天津市旅游资源开发的趋向-型观光休闲农业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承载力评价理论,从空间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以及社会心理承载力4个方面对东极岛旅游资源承载力进行评价与分析,并基于以上分析结论提出东极岛旅游发展建议:完善硬件条件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力;丰富旅游项目,提高空间资源承载力;加强淡季旅游开发,提高旅游资源利用强度。  相似文献   

20.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自然环境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伟  符国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85-10288
旅游自然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是旅游规划、旅游开发和旅游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依据国家标准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海南自然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与评价研究的结果表明:海南自然旅游资源有4个主类、16个亚类和61个基本类型,分别占全国的100%、94.1%和85.9%;海南自然旅游资源单体335个,特品级旅游资源单体有47个,占总数的14.0%,优良级旅游资源单体225个,占67.2%,普通级旅游资源单体48个,占14.3%,未获等级的旅游资源单体62个,占18.5%,而其自然旅游资源单体主要集中分布在中部山区、东部海岸和三亚市。同时通过收集、统计、整理海南省近5年来的环境质量公报资料,分析海南自然旅游环境质量的变化情况,得到了海南省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总体质量良好的调查结果,但部分被监测城市(镇)噪声污染较重,因此,尽管海南省生态环境总体质量优良,但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