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春季低温霜冻对玉米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临夏州6个气象站1992—2012年4—5月逐日气温、地温资料,结合临夏地区4—5月出现低温、晚霜冻等灾害性天气的前期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分析研究临夏州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TX-5-10cm地温稳定在8-10℃时段的变化。通过2011—2012年的试验数据分析,4月5日_5月5日播种的各个期次,日平均气温在13.0~17.4℃,株高、茎秆和叶面积增加明显,玉米整体生长状况良好。结果确定了临夏州玉米最适宜播种期,能更好地避开低温、晚霜冻对玉米苗期及后期产量的影响,为当地玉米稳产高产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有机水稻种植膜技术是根据经丸化处理的种子,可降解地膜,胚芽可穿透普通地膜的原理,采取专用设备一次完成播种、覆膜、覆土的田间操作技术。一、有机水稻种植膜技术关键选择适于当地栽培,早熟、高产、抗病、质佳的香型水稻品种——第一积温带建议选择,第二积温带建议选择,第三积温带建议选择;用专利技术(种动力)制成营养种粒。(一)适宜播期确定:如本地育苗时间是4月15日,播期可确定在4月20日-5月5日进行或根据本地耕作层化冻20厘米,10厘米地温10℃:确定为适宜播种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临夏州2011年、2012年春玉米分期播种试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4月5日至5月5日播种的各个期次,日平均气温在13.0~17.4℃,热量条件适宜,特别是4月10—30日播种的玉米株高、茎粗、果穗长、果穗粗等生长量增加显著,整体生长状况优良,双穗率高,后期产量明显高于其他播种处理,从而确定临夏州玉米最适宜播种期,为趋利避害和玉米稳产高产提供充分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运用吴忠和青铜峡国家气象站1981—2018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吴忠引黄灌区保墒旱直播水稻适宜播种期和苗期不同低温天气条件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吴忠引黄灌区5 cm平均地温稳定通过10℃初日的年际变化主要呈波动性提前趋势,初日出现的日期为4月1日。1981—2018年苗期日最低气温低于5℃和2℃的天数和最长持续天数均呈波动减少的趋势。近10年低于5℃和2℃平均天数分别为10 d和5 d,平均最长持续天数分别为5 d和2 d。保证率80%以上日最低气温不低于5℃和2℃初日分别在5月上旬和4月中下旬,低于5℃终日普遍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低于2℃的终日在4月中下旬的年份较多。综合分析,适宜播种期为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秧苗在4月份尤其是在4月上旬遭遇低温冷害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播种期对气候资源利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研究气候变暖对玉米适宜播种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期播种试验确定陇东南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日期。[结果]早播玉米与迟播玉米虽然在播种~出苗期、七叶期~拔节期及乳熟期~成熟期间的间隔天数及≥10℃积温差异较大,但全生育期天数及总积温差异较小;早播玉米部分生育期间隔时间增长,迟播玉米播种~出苗期间隔时间缩短;全生育期生物累积量随≥10℃的积温呈线性变化,各播期玉米生物量在拔节前差异较小,拔节后平均播种期玉米生物量增加高于其余各播期玉米;平均播种期是比较适宜的播种期,玉米成熟期果生物量累积也高于其他播期。[结论]该研究可为充分利用气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新疆农八师垦区棉花丰产栽培计划的制定及苗期终霜冻风险的预防提供技术支撑,选择1989-2018年乌兰乌苏农业气象试验站棉花物候观测资料及1961-2017年的气候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新疆农八师垦区不同播期棉花苗期的终霜冻风险。结果表明:1989—2018年农八师垦区棉花的播种期集中分布在4月,其中70%集中在中旬播种;1961—2018年农八师垦区稳定10℃初日为3月下旬至4月下旬,平均为4月12日;稳定12℃初日为4月上旬至5月上旬,平均为4月17日,较10℃初日晚5 d;终霜期结束平均为4月15日,日期较为分散;因气候变暖,农八师垦区10℃初日(P>0.05)、12℃(P>0.05)初日及终霜日(P<0.01)呈提前趋势,12℃初日80%保证率作为棉花播种的适宜温度,并将播种期后推至4月26日至5月5日,终霜冻风险可降至3.4%~8.6%。农八师垦区应提倡棉花适时晚播才能降低终霜冻风险。  相似文献   

7.
根据齐河县1996-2015年日平均气温、2006-2015年5cm地温等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得出稳定通过18℃、16℃、14℃、0℃各界限温度的日期,统计分析了适宜播种的5cm地温、适宜播种温度、播种到越冬前积温、播种期历年日平均气温等资料,从界限温度、积温指标法、适播期气温、地温等多个农业气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合生产实践确定当前气候变暖形式下,齐河县小麦适宜播种期及最佳播种时间。  相似文献   

8.
朝阳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有效利用热量资源为防灾减灾服务,通过玉米分期播种试验,研究玉米播种出苗热量指标和适宜播种期。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表明:辽宁西部地区玉米春季播种初始日平均气温为12.0℃,适宜日平均气温为15.0~20.0℃;玉米播种至出苗需要≥12.0℃有效积温最低为55.0℃·d,适宜有效积温为60~90℃·d;随着日平均气温的升高出苗速度加快,当日平均气温在20.0℃以上时,玉米出苗速度最快为7d。辽宁西部地区玉米适宜播种期在4月25日至5月5日之间,可减少95%终霜冻的危害。研究结果可为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安排玉米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依据郑州市1961~2001年共41年来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3、5℃的日期,利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5 cm地温稳定通过14、15、18℃的日期进行预测,确定郑州市春季播种棉花、花生、红薯等喜温作物的适宜播种期。通过41年数据的回代分析,效果良好,同时进行了预测分析,与实际出现日期也较为符合,可作为春播作物适宜播种期预报的主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应对气候变化,充分利用当地气候资源,针对玉米生长发育特点确定适宜的播种日期,为湖北省春玉米高产稳产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参考,利用湖北省76个气象台站1981—2010年逐日气象数据和1990—2010年春玉米观测站生育期观测数据,构建多年平均气象要素栅格数据库并确定当地初播期。以7 d为步长,基于气象要素栅格数据对全省春玉米5个不同播期的气候适宜度进行空间计算,并统计各台站不同播种期春玉米主要气象灾害发生频率,确定春玉米不同播期遭受气象灾害综合风险。综合考虑春玉米气候适宜度和气象灾害风险评价结果,采用加权平均多指标法计算综合指数,选取综合指数最高的作为适宜播期。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中部及北部、鄂东南大部、鄂东北东部局部地区最适宜的播期为3月5—10日。鄂东北的孝感市大部、黄冈市部分地区、江汉平原的荆门市东北部、鄂西南的宜都市、鄂东南南部局部地区最适宜的播期为3月11—20日。最适宜的播期在3月下旬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的荆门市西北部和荆州市的南部、鄂西北的襄阳市南部等地。鄂西地区及鄂东北的随州市最适宜播期主要集中在4月上中旬。最适宜播期在4月下旬及5月上旬的地区比较少,零散分布于鄂西地区。全省大部春玉米适宜播期主要集中在3月上旬至4月中旬,极少部分地区在4月下旬及5月上旬播种,结果与全省各地实际播期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11.
播期对哈尔滨地区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不同播期对玉米生长状况和产量的影响旨在为寻求适宜播期,促进玉米农业生产提供指导。【方法】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玉米主栽品种‘宏育29’为试验材料,通过3个播期处理(T1为4月25日,T2为5月6 日,T3为5月11日),研究不同播期条件下玉米生长状况及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T1、T2处理生育期日数延长;T1、T2处理在抽雄—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生长率明显高于T3处理,干物质积累向果实转移量增大,其产量分别增加435.1 kg/hm2和1621.9 kg/hm2;T2处理在3个处理中最优,水热等气候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结论】适宜播期可充分利用温、光、水等气候资源,延长玉米生育期日数,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有利于提高干物质的积累及在籽粒中的分配,提高玉米产量。哈尔滨地区玉米适宜播期为5月4日—5月6日,但适播期应考虑春季土壤水分或春季第一场透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在当前气候变化和夏玉米品种更替的背景下,如何调整品种和播种期以适应当地有效积温的变化对夏玉米的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分析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以期为当地适宜播期和品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2019年,共选用3个中早熟夏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登海618(DH618),3个中晚熟品种郑单958(ZD958)、登海605(DH605)、先玉335(XY335)作为试验材料,并设置6月5日(E)、6月15日(N)、6月25日(L)3个播期,探讨播期对不同熟期夏玉米授粉结实和产量形成等的影响。【结果】播期推迟至6月25日,各品种千粒重增加,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产量下降。与6月25日播种中晚熟品种相比,6月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28.81%和16.24%;与6月25日播种中早熟品种相比,6月15日播种,产量和有效积温生产效率分别增加18.92%和14.66%。随播期推迟,不同品种全生育期有效积温降低1.21%—10.6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中早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6.25%—19.94%,中晚熟品种总结实率降低8.11%—27.32%,中晚熟品种的降幅大于中早熟品种;不同品种空秆率增高1.42%—14.72%,与品种熟期无关;中早熟品种收获指数先升高后降低,变幅在15.91%—20.23%,中晚熟品种收获指数降幅在2.36%—27.69%。不同品种产量与有效积温呈正相关,且吐丝期—成熟期有效积温与产量的关系更密切;有效积温、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全生育期天数4个因素中,中早熟品种的产量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的关系更密切,而中晚熟品种的产量与有效积温、收获指数的相关性更强;中早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总结实率、收获指数和产量的相关性,而中晚熟品种的有效积温与产量的相关性强于其与收获指数、总结实率和全生育期天数的相关性。【结论】中早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小,1 700℃·d左右的全生育期有效积温更有利于保证其较高的结实率和收获指数,进而获得高产;中晚熟品种产量受有效积温限制较大,1 800℃·d以上的有效积温更有利于其产量的增加。在当地气候条件下,6月5日左右播种中晚熟品种、6月15日左右播种中早熟品种,有利于获得较高产量且提高有效积温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1961-200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d,初日提前8d,终日延后5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市农业界限温度与生产季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凌云  李家文  吴炫柯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0):14802-14805
利用柳州市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近54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柳州市5、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及保证率,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农业界限温度,分析柳州市的农业生产季节。结果表明,柳州市全年均为“农耕期”,全年均适合农作物生长,早春作物播种适宜期从2月上旬中期开始,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约为5个月左右,早稻安全播种期为3月18日以后,安全移栽期在4月15日以后,幼穗分化安全期在5月9日以后,晚稻安全齐穗期在10月7日以前。  相似文献   

15.
那济海  国世友  侯绪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23-15726,15750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冷暖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方法]研究1961~2009年黑龙江省10℃积温及其持续日数、初日、终日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关系。[结果]在49年中,黑龙江省平均10℃积温增加355.4℃,持续天数延长13 d,初日提前8 d,终日延后5 d;20世纪80年代以后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开始增暖,90年代以后是变暖最明显时期;黑龙江省粮食产量与气候冷暖的相关性很好。[结论]近49年黑龙江省作物生长季显著增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有利的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16.
胶东玉米品种的筛选与播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大田条件下,采用裂区设计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玉米品种生育期、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越晚,生育期越短,产量也越低。6月1日、6月10日播种的玉米粗缩病最重。本试验条件下,从播期和品种本身特性等多方面比较,春播以5月1日至6月1日播种为宜,产量较高,选用品种为登海3622、先玉335;套种玉米选用登海3622、先玉335、金海5号;夏直播玉米以选用先玉335、郑单958为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气候变化对临沂市冬小麦生产的影响,确定合理播期和适宜的田间管理措施。利用2001—2021年临沂市气象资料和农业农村部门苗情调查数据,同时参考1962—2000年临沂市历史天气数据,采用线性趋势性预测对小麦生育期温度、积温以及主要生育期日期和持续时间进行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和各生育期均对气候变化发生了不同的响应,适播期为10月8—19日,最佳播期为10月11—14日;分蘖期出现反复降温频率变高,促进了小麦冬前抗寒锻炼,利于形成壮苗;冬前积温增多和越冬期延迟,间接推迟了适播期,为上一季玉米晚收创造了条件;返青大幅提前和返青后积温显著增加,大幅缩短了小麦停止生长和越冬时间,增加了冬小麦实际生长时间,有利于冬小麦苗情转化;拔节期大幅提前,使小麦更容易遭受晚霜冻(冷)害和倒春寒;4月和5月温度下降为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提供了更好的气候条件,特别是5月温度下降既减少了干热风的发生机率又利于小麦后期灌浆。确定了临沂市冬小麦适播期,为小麦全生育期田间管理和高产栽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马铃薯中熟品种克新18为试验材料,在黑龙江省西部农场进行马铃薯不同播期试验,探讨其对马铃薯生长、淀粉含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不宜过早播种,过早易遭受低温,影响壮苗,从而影响产量及品质;黑龙江省马铃暑适宜播期为5月上、中旬,此期播种的产量高,与其它播期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最佳播期为5月6日,最高产量迭49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