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忌单一施用大量氮肥据研究,西瓜坐瓜前以氮素营养为主,坐瓜后对钾的吸收量剧增;瓜的退毛阶段,氮、钾量基本相等,瓜的膨大阶段吸收量达到高峰,瓜的成熟阶段氮、钾吸收量明显减少,磷的吸收量相对增加;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幼苗期应为3.80:1:2.80,伸蔓期为3.60:1:1.70,瓜生长盛期为3.50:1:4.60。二忌施用含氯肥料西瓜属于忌氯化物,  相似文献   

2.
<正>一忌单—施用大量氮肥西瓜施肥最讲究氮、磷、钾配合,如果单一施用大量氮肥,植株极易徒长,不利于开花坐瓜及果实发育。根据研究,西瓜坐瓜前以氮素营养为主,坐瓜后对钾的吸收量剧增;瓜的退毛阶段,氮、钾量基本相等,瓜的膨大阶段吸收量达到高峰,瓜的成熟阶段氮、钾吸收量明显减少,磷的吸收量相对增加;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幼苗期应为3.8:1:2.8,伸蔓期为3.6:1:1.7,瓜生长盛期为3.5:1:4.6。  相似文献   

3.
一忌单一施用大量氮肥西瓜施肥最讲究氮、磷、钾配合,如果单一施用大量氮肥,植株极易徒长,不利于开花坐瓜及果实发育。根据研究,西瓜坐瓜前以氮素营养为主,坐瓜后对钾的吸收量剧增;瓜的退毛阶段,氮、钾量基本相等,瓜的膨大阶段吸收量达到高峰,瓜的成熟阶段氮、钾吸收量明显减少,磷的吸收量相  相似文献   

4.
正禁忌一:单一施用大量氮肥。西瓜施肥最讲究氮、磷、钾配合,如果单一施用大量氮肥,植株极易徒长,不利于开花座瓜及果实发育。根据研究,西瓜座瓜前以氮素营养为主,座瓜后对钾的吸收量剧增,瓜的退毛阶段氮、钾吸收量基本相等,瓜的膨大阶段各元素吸收量达到高峰,瓜的成熟阶段氮、钾吸收量明显减少,磷的吸收量相对增加;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幼苗期应为3.8∶1∶2.8,伸蔓期为3.6∶1∶1.7,瓜生长盛期为3.5∶1∶4.6。  相似文献   

5.
<正>一、切勿单一大量施用氮肥西瓜施肥最讲究氮、磷、钾配合,如果单一大量施用氮肥,植株极易徒长,不利于开花坐瓜及果实发育。氮、磷、钾三要素的比例,幼苗期应为3.8:1:2.8,伸蔓期为3.6:1:1.7,瓜生长盛期为3.5:1:4.6。二、切勿施用含氯肥料西瓜属于忌氯作物,施用含氯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等)会影响糖分积累,使瓜味变淡。  相似文献   

6.
西瓜植株全生育期对氮、磷、钾的需求量以钾最多,磷最少,氮居中。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西瓜植株幼苗妇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0.54%;伸蔓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14.67%;坐果及果实生长期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84.78%。现将西瓜缺氮、磷、钾肥的诊断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甜瓜根系比较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大量养分,供植株生长发育需求。在正常情况下,甜瓜对氮、磷、钾的吸收比例为1:0.5:1.8,而整个生长期对氮、磷、钾的需求也不一样。甜瓜幼苗期对肥料需求较少;伸蔓期对氮、磷肥需求较多;坐瓜后需钾肥量逐渐增多,果实膨大期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8.
研究分析表明,小麦每生产100公斤子粒.约需氮3.1±1.1公斤、磷1.1±0.3公斤、钾3.2±0.6公斤,三者的比例约为2.8:1:3.0;随着产量水平提高,小麦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相应增加,对氮的吸收量相对减少,钾的吸收量相对增加,磷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9.
西瓜是我国主要的水果类瓜菜, 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近年来西瓜质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合理施肥对西瓜质量和产量影响极大。一、确定合理的养分投入比及重点施肥时期西瓜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吸收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中产水平时每生产1000kg西瓜,需吸收氮(N)2.5- 3.3kg、磷(P2O5)0.8-1.3kg、钾(K2O) 2.9-3.7kg,N:P2O5:K2O为1:0.36:1.14。氮、磷、钾施用比例在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的土区可采取1:1:1:在低钾区可适当调高施钾比例,如1:0.5:1.2, 1:1:1.2。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采用氮、磷、钾三因素最优设计,建立小麦施肥数学模型,揭示了氮、磷、钾三因素的产量效应,得出本地宁麦8号高产高效的最佳施肥范围,纯氮14.0-16.8kg/亩,五氧化二磷7.2-9.5kg/亩,氧化钾6.3-8.7kg/亩,适宜配比为1:0.5:0.6。肥料对小麦产量的影响是氮肥>磷肥>钾肥。  相似文献   

11.
<正> 1 需肥的特点 1.1 西瓜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规律。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且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对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不同,幼苗期少,伸蔓期吸收量增多,果实膨大期吸收量达到高峰,成熟期趋于缓慢。  相似文献   

12.
在双庙集、安丰和堰口镇3个乡镇潴育型水稻土上开展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氮、磷、钾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合理配比施用氮、磷、钾可促进小麦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且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施氮对胡麻养分吸收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盆栽模拟试验的方法,以‘陇亚杂1号’胡麻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时期对胡麻氮、磷、钾养分积累及干物质、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0.1~0.2g/kg的氮肥施用量显著提高了胡麻氮、磷、钾素的吸收量、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基肥量由0.1g/kg增加到0.2g/kg时,胡麻干物质积累量,氮、磷、钾吸收量,籽粒产量均未显著增加.施用量为0.2g/kg的氮肥分基肥(2/3)和现蕾期追肥(1/3)两次施用,改善胡麻氮磷钾营养及促生效果均显著优于全部作为基肥施用,前者的籽粒产量较后者提高了36%.施用化学氮肥时,2/3基肥+现蕾期1/3追肥方式的效果优于全部作为基肥施用.  相似文献   

14.
宋秀敏 《现代农业》2009,(3):112-112
1.茄果类蔬菜。幼苗期需氮较多,磷、钾的吸收相对少些,进入生殖生长期磷和钾的需要剧增。而氮的吸收量则略减。如番茄,在第一花序果实迅速膨大前,植株对氮肥的吸收量逐渐增加,但到结果盛期对磷、钾的吸收量增加,尤其是钾,对钾的吸收量呈直线上升,所以氮、磷、钾这三种元素对茄果类来说都很重要,如果后期氮过多而磷不足。则茎叶徒长,影响结果;前期氮不足则植株矮小;磷、钾不足则开花晚.产量和品质也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3种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西瓜氮、钾吸收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探讨氮、钾营养与西瓜品质的关系。[方法]以‘西瓜8424’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试验,有机肥种类为豆粕有机肥、猪粪秸秆有机肥、羊粪,其氮、磷、钾含量用无机肥调节一致。[结果]与豆粕有机肥处理和猪粪秸秆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羊粪时西瓜产量分别提高了19.1%和9.4%;与猪粪秸秆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羊粪和豆粕有机肥时西瓜维生素C含量显著增加,分别提高59.4%和35.6%;施用豆粕有机肥时西瓜的糖酸比最高,可溶性糖含量较猪粪秸秆有机肥处理提高了25.2%,可滴定酸含量比羊粪处理降低了30.3%。与羊粪处理和豆粕有机肥处理相比,施用猪粪秸秆有机肥降低了膨大期和成熟期西瓜瓜瓤和瓜皮中的氮含量;施用羊粪时,西瓜幼果期、膨大期和成熟期的氮、钾吸收量较高,各个时期的氮、钾吸收量与西瓜植株生物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施用羊粪能够提高西瓜产量,但同时促进了氮素吸收及其向果实中的分配,提高了西瓜的可滴定酸含量;施用豆粕有机肥能够提高西瓜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降低可滴定酸含量。  相似文献   

16.
土肥 《农家致富》2007,(11):32-32
油菜的需肥量及需肥规律是什么? 答:油菜每生产100公斤菜籽需要吸收氮8.8~11.3公斤、五氧化二磷3.0-3.9公斤、氧化钾8.5~10.1公斤,氮、磷、钾的比例为1:0.3:1。品种不同对氮、磷、钾的吸收量也不相同,甘蓝型油菜比白菜型油菜需肥量多。油菜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吸收养分的比例,氮多于钾,钾多于磷。油菜苗期对氮、磷非常敏感,氮、磷有利于基部叶片和根系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农田施用水葫芦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种植于大田,对农田进行了施用水葫芦(将晒干的水葫芦按4500 kg/hm2施入农田)和不施用水葫芦处理,施氮量为120、240 kg/hm2等处理.结果表明:施用水葫芦使水稻产量显著提高;施用水葫芦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在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农田施用水葫芦使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对照;增施氮肥,使水稻成熟期氮、磷、钾的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农田施用水葫芦与施氮处理的互作效应对水稻成熟期氮、磷、钾吸收量及稻田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养分物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农田施用水葫芦显著提高水稻抽穗期和成熟期稻田土壤速效养分物质含量是水稻产量和成熟期养分物质吸收量显著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一次性、大量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及其影响的年际变化,为生物质炭农田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该试验是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因素一为生物质炭,包括0(C0)、20(C20)和40(C40)t·hm~(-2)3个施用水平;因素二是氮素施用,包括施用(N1)和不施用(N0)2个水平,共6个处理(C0N0、C20N0、C40N0、C0N1、C20N1和C40N1),每处理3个重复。观测了施用生物质炭后2010年水稻、2014年水稻和2015年小麦产量及氮、磷和钾养分吸收的变化。[结果]相同的生物质炭施用水平下,氮肥施用显著增加了2010年水稻、2014年水稻和2015年小麦产量和茎叶生物量。生物质炭施用对水稻产量和茎叶生物量无显著影响,但施氮肥处理C40N1较C0N1显著提高了2015年小麦产量和茎叶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8.3%和35.2%。氮肥施用显著提高了作物各器官氮、磷、钾浓度,并且提高了氮、磷、钾的吸收量。而生物质炭施用对作物各器官氮、磷、钾吸收量影响并不一致,具体表现为:生物质炭抑制了水稻茎叶对氮素的吸收,但促进了钾素吸收。在与氮肥配合施用下,生物质炭促进了2015年小麦磷吸收,同时增加了磷素向籽粒转移;但生物质炭抑制了2014年水稻植株磷素向籽粒的转移。[结论]在成都平原东部地区水稻-小麦轮作系统中,一次性、大量施用生物质炭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因作物种类和氮肥施用而异。施用生物质炭对水稻产量没有显著影响,但高用量生物质炭与氮肥配合施用显著增加小麦产量。生物质炭施用改变了作物对氮、磷和钾等养分吸收及在各器官的分配,但其影响在不同作物或年际间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9.
寿县潴育型水稻土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探讨在当前生产条件下氮、磷、钾配方施肥对潴育型水稻土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双庙集镇、安丰镇和堰口镇3个乡镇潴育型水稻土上开展小麦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表明,氮、磷、钾合理施用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氮、磷、钾对小麦产量的贡献率大小顺序为氮肥>磷肥>钾肥;合理配比施用氮、磷、钾可促进小麦百千克籽粒养分吸收量,且可显著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施氮量对棉花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养分吸收与分配、氮肥利用率及纤维品质的影响,为棉花生产合理施氮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中棉所60号为材料,于2018和2019年连续2年大田试验。设置4个施氮水平(0、112.5、168.75、225 kg/hm2,分别以CK、N1、N2、N3表示),在吐絮期采集植株茎、叶、生殖器官,测定干物质质量和氮磷钾积累量,计算氮肥利用率和棉花产量等指标。【结果】施氮量在0~225 kg/hm2,棉花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用氮肥可提高棉花吐絮期氮、磷、钾吸收量,施氮水平在0~168.75 kg/hm2,棉花氮、磷、钾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过量施用氮肥后棉花氮、磷、钾吸收量下降;氮肥利用率以112.5 kg/hm2施氮量最高;施氮量对棉花纤维品质指标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综合产量、氮肥利用率、养分吸收、分配及利用和纤维品质等指标,黄河流域棉区推荐施氮量为112.5~168.75 kg/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