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由湖南省科协、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和国际水稻研究所联合举办首届杂交水稻国际宇术讨论会,于1986年10月6日至10日在长沙隆重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专家、学者来自世界五大洲21个国家和地区,到会代表为244人,其中外国代表90人。共收到国内外学术论文150余篇。湖南省省长熊清泉等,中国科协国际中心主任方均、中国农牧渔业部国际交流协会会长任志等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
宗禾 《世界农业》2004,(10):52-52
2004年9月9日-10日, "2004年中国·怀化国际杂交水稻与世界粮食安全论坛"在湖南怀化市隆重举行。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水稻研究所和22个国家(地区)主管农业的官员及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专家共200多名代表,围绕"杂交水稻--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一主题,共同探讨世界水稻生产和世界粮食安全对策,会议发表了世界粮食生产和安全的《怀化宣言》。  相似文献   

3.
1986年4月7—10日,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召开了题为“天气参数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影响”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来自16个国家、地区和5个国际研究机构,共67人,收到论文近30篇。我国江苏省农科院的高亮之、金之庆等向会议提交了“中国水稻不同品种类型的生育期温、光模式和“中国水稻气候区划”论文2篇。 会议听取了1982—1985年有16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在灌溉条件下进行的一项天气—水稻跨国试验的总结报告。代表们就气候因子和生理反应、生物逆境及耕作制度的  相似文献   

4.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主持召开的国际水稻研究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4月21—25日在菲律宾马尼拉市国际水稻研究所内召开。来自世界五大洲36个国家和国际科研单位的275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分为杂交水稻、病虫害及杂草防治和植物营养与管理等三个专题进行。共有74位专家分别在专题会上进行了学术交流。会议上各国专家就当前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如杂交水稻发展前景,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品质,农药和除草剂的合理使用和病害虫防治技术以及高效固氮豆科绿肥的种植和利用,化肥合理施用和环境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交流了经验和研究成果,并就今后如何加强国际合作和开展科技培训等问题,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5.
《天津农业科学》2015,(6):88-91
天津是典型的粳稻适宜种植区域,小站稻是享誉世界的优质稻品牌。自1986年实施品种审定制度以来,天津市共审定水稻品种97个,其中常规粳稻86个,杂交粳稻11个,为促进天津水稻发展做出了贡献。本文分析了1986—2013年期间天津市水稻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和种植区域布局等情况,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天津水稻育种和产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国际水稻种质资源会议(1990 Rice Ge m-plasm Workshop)于1990年5月10—12日在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菲律宾、泰国、巴西、美国、英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中国等17个国家,共44人。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中心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南亚办事处也派员出席了会议。会议的内容主要分为四大部分:(1)汇报各国和国际的水稻资源收集情况,研究今后设想;(2)座谈水稻资源保存暨基因库的管理;(3)研究水稻遗传资源网;(4)讨论水稻资源的资料管理。会议的主要结论有:  相似文献   

7.
世界气象组织农业气象学委员会第八届会议(CAGM—Ⅷ)于1983年2月21日至3月4日在日内瓦召开。出席会议共有49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的代表95人。其中中国代表4人。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审议自1979年CAGM第七届会议以来的工作,制定1983—1986年农业气象的发展目标,修改和补充农业气象技术规范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南方稻区杂交早稻面积日趋扩大,湖南省已发展到近100万亩。杂交水稻在热量丰富的晚季栽培,表现出明显的分蘖优势,分蘖穗的比重约占总穗数的80—90%,比常规稻高30—50%。然而杂交早稻分蘖期间气温较低,光照较弱,且品种生育期一般较中(晚)稻短。在这种条件下,杂交早稻分蘖有何特点,值得进一步探讨。为此,笔者运用杂交稻与常规稻对比的方法,采取单株插植(三叶期带蘖移栽,给予充分的营养面积)和群体栽培(16.5×20cm,每穴2~3苗)两种方式,于1984~1986年在长沙地区对杂交早稻威  相似文献   

9.
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引种栽培大米草1720株,栽培水稻品种(组合)20种,进行了大米草与水稻远缘杂交试验。结果表明:2005年,大米草(♂)与水稻培矮64S/04141(组合,♀)杂交结籽149粒。2006年,F1代自交结种224穗,获自交种子11842粒,千粒重18.39 g;大米草(♂)×F1(♀)杂交17穗,获种子24粒,杂交结实率2.84%;大米草(♂)×水稻(♀)杂交6个品种(组合)23穗,获种子63粒,杂交结实率4.2%。水稻与大米草远缘杂交后代变异的RAPD分析表明:杂交后代与水稻亲本相比,条带有明显差别,说明远缘杂交导致了水稻发生基因重组。  相似文献   

10.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1961年偶然发现一株天然杂交水稻,由此启发提出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观点,并开始从事杂交水稻研究;1970年带领助手李必湖、尹华奇等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命名为“野败“;1973年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由三系法到两系法到一系法和从品种间到亚种间到远缘杂种优势利用3个发展阶段的战略设想,这一设想已成为国内外公认杂交水稻育种的指导思想;1995年,正式宣告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1997年,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技术路线;1998年超级杂交稻研究被列为总理基金资助项目;2000年和2004年,指挥超级杂交稻研究已分别达到中国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计划“第一期(大面积单产10500kg/hm2)、第二期(大面积单产12000kg/hm2)目标;随后,进一步提出超级杂交稻第三期要达到大面积单产13500kg/hm2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粮农组织亚太区域农业统计委员会第12届会议于1988年8月10—16日在斯里兰卡的科伦坡召开,来自亚太地区的14个成员国及亚太经社理事会、国际劳工组织的47名代表和观察员参加了会议。 本届会议的主要内容有:(1)审议粮农组织1986—1987年在亚太区域开展粮农统计活动的情况;(2)与会国就本国粮农统计进展状况进行发言;(3)讨论有关监测世界乡村改革和农村发展会议后续行动计划的社会经济指标及其指导方针;(4)审议孟加  相似文献   

12.
1986年11月24—28日,亚洲开发银行(ADB简称“亚行”)和国际劳动组织(ILC)共同在菲律宾马尼拉召开“增加农村就业问题的地区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印度、缅甸、孟加拉、菲律宾、中国等15个国家的代表,加上国际组织等其他代表共50余人。中国是第一次参加。  相似文献   

13.
第五届国际毛翅目昆虫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7月21—26日在法国里昂Claude Bernard大学召开,我应邀出席这届会议。 这届会议的正式代表有23个国家的96人,其中88位代表先后在七次全体会议上,就毛翅目昆虫的形态学(包括超微形态)、生理学、生态学、分类学和生物学等方面作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14.
1986年12月8—12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了农业院校机构建设专家咨询会(FAO Expert Con-sultationon Progress of InstitutionalDevelopment in Agricultural Schoolsand Colleges)。出席此次会议的代表分别来自智利、中国、哥斯达黎加、多米尼加、牙买加、约旦、毛里塔尼亚、尼泊尔、尼日尔、尼日利亚、  相似文献   

15.
四川发展再生稻的主要成效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杂交水稻的问世,特别是随着汕优63等一批具强再生力的杂交中稻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掀开了水稻再生利用的新篇章。再生稻以其"两省两增一提高"(省工省种、增产增收、提高品质)的突出特点而深受农户欢迎。1986~2009年  相似文献   

16.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和国际植物遗传资源委员会(IBPGR)联合举办的国际水稻遗传资源工作组第一次会议于1991年8月22—24日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召开。来自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菲律宾、日本、老挝、斯里兰卡等8个国家,以及IRRI与IBPGR的代表共13人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议程是成立并讨论确定水稻遗传资源工作组的长期目标任务、机构和作用;讨论水稻遗传资源的保存、评价、利用、档案管理与信息交流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是水稻育种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它为大幅度提高水稻产量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始于1964年,作为选育杂交水稻所必需的遗传工具,细胞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恢复系(R)于1973年育成,从而实现了"三系"配套,随后于1974年育成几个优势强、产量高的杂交组合.1976年,杂交水稻在中国开始大面积应用.此后,杂交水稻种植面积逐年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18.
由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荷兰农业生物研究中心(CABO)和泰国恭敬大学(KKU)联合组织的国际水稻害虫模拟研讨会于1989年5月1—5日在泰国恭敬大学召开。与会代表28名,主要来自亚洲和有关的国际组织,其中中国代表2名。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报告各与会国近年来应用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型研究水稻害虫种群动态及其危害损失的新进展、新成果、如何改进和应用水稻害虫管理系统模拟模型,探讨如何组织协作攻  相似文献   

19.
动态信息     
<正>行业快递2008年"两杂"种子供需将延续今年状况2007年"两杂"种子产销情况已渐渐明朗。近日,农业部全国农技中心在广州市召开了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以下简称"两杂"种子)产销形势分析会。会议认  相似文献   

20.
1986~1989年,对籼稻、粳稻、杂交籼稻、杂交粳稻等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籽粒水分含量、灌浆速率、呼吸强度、光合产物的运转、淀粉合成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与灌浆速率呈指数关系,相关指数达0.01显著水平,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不同栽培条件、不同年度表现基本一致;(2)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与籽粒呼吸量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0.01显著水平;(3)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与籽粒受容~(14)C光合产物的能力、淀粉合成速率关系密切。认为籽粒灌浆有效含水量可作为水稻籽粒受容活性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