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9 毫秒
1.
阿蒂莫耶番荔枝侧芽萌发与着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8~1991年对阿蒂莫耶番荔枝(Annona atemoya Hort.)AP(African Pride)品种30cm长的枝梢进行(1)去顶、(2)去叶、(3)去顶去叶、(4)短截和(5)短截去叶处理,发现去顶、去叶和短截不能促进侧芽萌发,只有去顶去叶和短截去叶才能有效地促进侧芽萌发并着蕾开花。其中,去顶去叶处理有91.8%的去叶节位萌发侧芽,91.9%的侧芽着花。  相似文献   

2.
观察了钻60-γ射线辐射锦丰梨枝条的当代效应,结果表明:经辐射处理的锦丰梨枝条嫁接后均能成活,芽体萌动和展叶延迟;叶色、外观、叶片大小及厚度、叶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出现二叉、多叉枝和丛状矮枝等畸形枝条。新梢生长量显著下降,长梢抽叶期长而晚,速生期短,而短梢则表现为夏梢以芽内分化叶丛状蔟生成短枝。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拉枝、环割(剥)对干旱荒漠区富士苹果成花坐果的影响,为干旱荒漠区富士苹果促花促果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方法】以4年生富士苹果幼树为试材,采用拉枝+主枝环剥和拉枝+主枝、主干环割的方式促花促果。【结果】富士苹果幼树的树高较对照显著降低,冠径较对照显著减小,中心延长枝与主枝延长枝长度较对照显著缩短;1年生枝量分别是对照的1.99和2.59倍,短枝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20.87和23.42个百分点;单株成花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43.00和47.00个百分点,单株花芽量分别是对照的3.59和4.68倍,单株花序坐果率分别比对照增加了6.47和8.07个百分点;新梢叶片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较对照显著减小,叶绿素SPAD值较对照显著降低。【结论】拉枝+主枝环剥和拉枝+主枝、主干环割处理既可控制富士苹果幼树的树冠大小,抑制新梢生长,增加枝量,促生短枝;又可提高单株、主枝以及长、中、短枝的花芽量、成花率、坐果率;还能抑制新梢叶片的生长和叶绿素的合成,其中以拉枝+主枝、主干环割处理的促花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仙进奉荔枝是近年推出的优质晚熟新品种,在中晚熟荔枝产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有待研发。拉枝是一种重要的果树整形修剪手段,能有效削弱顶端优势,利于开花结果。探究不同拉枝处理对仙进奉荔枝的影响,为仙进奉荔枝拉枝技术的应用和稳产丰产技术建立提供参考。【方法】以 4 年生仙进奉荔枝为材料,设置直立(不拉枝,CK)、水平(90°)和下垂(110°)3 个处理,统计处理后枝梢生长量、成花率和座果率等指标。【结果】与直立处理(CK)相比,下垂和水平拉枝处理对第 1 次、第 2次梢营养生长影响有限,但能延迟第 3 次梢(末次秋梢)萌芽 7 d 以上,同时显著减少末次秋梢萌芽数目,且以下垂处理的抑制效果最强。末次秋梢老熟时,拉枝处理枝条直径略低于直立处理(CK),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下垂和水平拉枝处理均可有效将末次秋梢长度控制在 15 cm 左右,促生中短枝,利于开花坐果。翌年春季,下垂和水平处理枝组的成花率和座果率显著高于直立处理(CK),其中下垂处理枝组成花率达到 100%,且全部为纯花穗、花穗质量高;直立处理(CK)枝组产生较多带叶花穗。各处理枝组的花穗长度无显著差异,但拉枝处理可显著降低花穗基部直径、抑制花穗旺长。雌花盛开后 50 d,下垂和水平处理枝组座果率分别为 9.81% 和7.61%,显著高于直立处理(CK,5.54%)。【结论】下垂和水平拉枝可有效控制仙进奉荔枝结果母枝徒长,改善成花质量,显著提高座果率,以 110°下垂拉枝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根际交替灌溉技术(PRD)应用于南岛无核荔枝(Litchichinensis Sonn cv Nandaoseedless fruit)生产中提供参考。【方法】以成年南岛无核荔枝树为试材,设常规灌溉(CK)、根际交替灌溉(PRD)和常规灌溉量减半灌溉(HN)处理,观测比较不同处理的荔枝树生长、结果和叶片光合作用差异。【结果】PRD处理的新梢生长量显著小于CK处理,而大于HN处理;株产量3种处理间差异均达极显著,PRD处理最高,HN的最低;PRD处理的可溶性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RD处理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14d后的叶绿素a/b值、叶片光合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均呈现最高趋势;PRD处理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一直与CK无显著差异。【结论】PRD处理的果实产量最高,综合品质最佳,能增强叶片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盆栽试验法,对密花连翘进行1.271(CK)、3、4、5、6mg·g-1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以研究其耐盐能力。对新梢生长量和相对生长量、叶片中游离脯氨酸(Pro)及丙二醛(MDA)含量、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随盐浓度升高,密花连翘的新梢生长量逐渐下降;叶片中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均呈上升趋势,各盐浓度处理下脯氨酸含量的差异显著,而丙二醛含量的差异为极显著;叶片中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幅度较大。综合各测定指标以及田间生长表现认为:密花连翘的耐盐性中等,可在含盐量3.00mg·g-1及以下的土壤中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拉枝后刻芽、扭枝和去顶梢处理对富士枝条导水率、侧芽激素和花芽形成的影响,找出有效的促花措施,为其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3年生矮化中间砧富士(“红富士/M26/新疆野苹果”)为材料,研究拉枝后刻芽、扭枝和去顶梢处理对幼树的枝条导水率、侧芽激素含量、成枝率、成花情况和平均单株产量的影响。【结果】拉枝后进行扭枝、刻芽和去顶梢的综合处理与对照相比使枝条的茎比导水率和叶比导水率分别降低了41.4%和39.1%;使花芽分化期侧芽生长素、赤霉素含量减少,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含量增加;抑制侧枝总长的增长量减小39.7%;成枝率提高32.7%;平均单株成花数和平均单株产量分别提高2.3倍和3.3倍。枝条导水率和侧芽激素的变化最终抑制树势旺长,并促进树体花芽分化。拉枝后刻芽和刻芽加去顶梢均对富士苹果成花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如扭枝显著,且拉枝后扭枝和刻芽加去顶梢的综合处理效果最为明显。【结论】富士苹果拉枝后进行刻芽、扭枝和去顶梢的综合处理可以有效抑制树体营养生长,促进花芽分化,使开花数量和平均单株产量提高,有效解决富士幼树拉枝难以成花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高纺锤形/M26(矮化园)、小冠疏层形/秦冠(乔化园)的果园,分别以礼泉短富、丽嘎啦为试材,探讨两品种在不同树形、砧木组合情况下的枝类组成、不同芽萌发成花比例、连续结果能力等。结果表明,礼泉短富比丽嘎啦有更高的营养短枝比,长枝比例低,同一品种矮化园较乔化园有更高的营养短枝比及较低果台副梢比;礼泉短富顶芽成花率小于丽嘎啦而侧芽成花率大于丽嘎啦;礼泉短富再成花率显著高于丽嘎啦而新生成花率低于丽嘎啦,果园对再成花率(β)与新生成花率(ψ)的影响不显著;矮化园相比乔化园显著提高萌发芽分化为花芽及隐芽的比例,使生理过程有利于优势芽萌发、成花;对于礼泉短富,矮化园显著提升其隐芽比例、成花率、萌发芽成花率、隐芽成花率及连续结果能力,丽嘎啦则只有隐芽及侧芽成花有所改善。研究表明,礼泉短富及丽嘎啦的成花效率在矮化园显著提高,尤其礼泉短富连续结果能力显著提高,同时应加强矮化礼泉短富侧芽及隐芽管理。连续结果能力可以作为苹果品种及树形评判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疏伐及修剪对油松无性系开花和树体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对兴城油松种子园的去劣疏伐、截顶和修剪基础上,就几种技术措施对无性系植株花量、枝条生长的影响和控制树高的有效性作了调查分析.去劣疏伐后第3年保留株的雌花量增长显著,枝均雌花量为对照的1.5~2.7倍,树冠下部枝条花量的增长较大;截顶、疏枝修剪均能显著提高雌球花量,对20龄左右植株的促花效果要好于10龄左右植株,且效果持续时间长;截顶+修剪处理对树冠上部枝条雌花量的促进作用高于对下层枝条;无论是去劣疏伐还是截顶修剪,其保留植株的雄球花量均低于对照;截去19龄植株顶端5年生主干能够控制株高,截去12龄植株顶端3年生主干后有“多头”和侧枝替代主干趋势,12龄植株在截顶后胸径生长有明显下降现象.对不同嫁接年龄无性系植株截顶疏枝的处理效果,疏伐和截顶疏枝对雌、雄球花影响的差异等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矮壮素(CCC)对巨峰葡萄春季新梢生长的影响,为夏季葡萄落花落果、产量低等问题提供解决方法。【方法】以6年生棚架式栽培巨峰葡萄为试材,用体积比分别为300、500和750倍的矮壮素处理新梢,清水作对照,分析不同浓度矮壮素对不同催芽时间以及不同长势的新梢长度、第6节新梢粗度和第10节节间距的影响。【结果】186日催芽的旺枝,新梢经300、500和750倍矮壮素处理后28d梢长度分别为130.60、148.67、143.47cm,明显短于对照,300倍处理与对照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与500、750倍处理差异显著(P〈0.05,下同);1月13日催芽的旺枝,处理后7d,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长度(85.00cm)短于对照,差异极显著,与500、750倍处理差异显著。1月6日催芽的中庸枝,处理后28d,经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长度(111.14cm)短于750倍处理和对照,差异极显著;1月13日催芽的中庸枝,新梢经300倍矮壮素处理后的长度(106.67cm)明显短于对照。1月13日催芽的旺枝长出的新梢,300倍处理后28d第6节新梢粗度(10.42mm)显著高于对照。1月13日催芽的中庸枝,经300倍矮壮素处理的新梢,处理后7d第6节粗度(8.36mm)粗于对照和其他两个处理,差异极显著;处理后28d,300倍处理的第6节新梢粗度(8.19mm)粗于对照,差异显著。两个催芽时间,处理后7d不同浓度矮壮素对新梢第10节节间距之间的影响无明显差异;其他催芽时间、不同浓度矮壮素对枝条的增粗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结论】矮壮素对过旺生长的葡萄新梢有抑制作用,尤其以体积比300倍的矮壮素抑制效果最佳,可用于葡萄春季控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不同处理对茶树新梢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云南大叶茶成龄茶树的修剪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云南大叶种茶树品种‘佛香1-11’为材料进行田间试验,设置冬季轻修剪和春茶后轻修剪2个不同时期的修剪处理,对茶树新梢的开采期、新梢机械组成、鲜叶产量及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冬季轻修剪处理的春茶和夏茶开采期分别比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早11和8 d,但其春茶采摘期较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短;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全年鲜叶产量比冬季轻修剪处理高11.26%,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春茶后轻修剪处理可提高春茶萌发质量,其正常芽叶比例为100%,冬季轻修剪处理春季正常芽叶比例为73.4%,春茶后轻修剪处理的正常芽叶比例显著高于冬季轻修剪处理;修剪使茶多酚含量和咖啡碱含量显著增高;春茶后轻修剪处理可提高春季烘青和晒青的香气和滋味,干茶白毫显露。【结论】春茶后轻修剪可提高茶树鲜叶产量,改善春茶品质,春季芽叶茸毛增多形成抗性结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提质增产抗旱有效艺措施。  相似文献   

12.
PBO对苹果幼树生长、叶片品质及成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BO喷施处理对苹果幼树生长、叶片品质相关指标及芽萌发和成花的影响。【方法】以5年生苹果品种"长富2号"(以下简称"富士")和"富红早嘎"(以下简称"嘎啦")为试材,在4、5、6月的10号喷施6 667mg/L PBO溶液3次,喷施量(按溶液质量计)为2.5kg/(株.次),以喷施清水为对照,测量统计幼树生长、叶片品质和成花相关指标。【结果】(1)经PBO喷施处理后"富士"、"嘎啦"幼树株高、冠径的年生长量均受到显著抑制,而茎粗的年生长量却显著增加;PBO对"富士"、"嘎啦"主枝的延长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也显著抑制了"富士"幼树主枝的加粗生长,但对"嘎啦"主枝加粗生长的抑制作用不显著;PBO喷施处理对"富士"新梢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嘎拉"由于新梢生长停滞较早受其影响很小。(2)经PBO喷施处理后"富士"幼树叶片百叶鲜质量在7~10月份、百叶干质量在7~8月份均显著大于对照,而"嘎啦"百叶鲜、干质量在6~9月份有相同的结果;无论"富士"还是"嘎啦",PBO喷施处理后,幼树叶片的百叶面积在5~10月份均显著小于对照,但比叶重均显著大于对照(除"富士"6月份外)。(3)喷施PBO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富士"、"嘎啦"幼树上、中、下部枝条的萌芽率和成花率。【结论】苹果幼树的生长及叶片品质状况与幼树芽的分化形成有密切关系,喷施PBO(6 667mg/L)显著抑制了苹果幼树的营养生长,改善了叶片品质,使幼树的生长发育朝着有利于芽分化形成的方向发展,最终有效促进了"富士"、"嘎啦"苹果幼树花芽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 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 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 月)和衰老凋落期(10 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 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 N、P、K、Ca、Mg 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 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 N 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 部 K 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 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 14.935(±3.191)%。除了 Mg 在冠层下部 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 K 再吸收率与衰老前 后叶片 K 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 再吸收率与成熟叶 Ca 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 N 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 N 呈 显著正相关;叶片 K 再吸收率与土壤全 K 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 K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 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 可为进一步探索生态公益林的养分循环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剪穗处理,人为增大源库比率,研究籽粒库对功能叶片同化产物积累及转运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究源库互作条件下叶片的衰老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小偃6号和9430小麦为供试材料,在小麦扬花期,从穗顶部向下剪去穗长的3/4,留基部的1/4小穗,以不剪穗为对照,于剪穗后每隔7d测定小麦顶三叶的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及灌浆后期顶三叶的丙二醛含量。【结果】剪穗处理后,小麦顶三叶出现明显的"叶色倒置现象"。剪穗处理21d后,小偃6号倒二叶和倒三叶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旗叶;剪穗后28d,9430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高于旗叶。剪穗处理增加了干物质、可溶性糖在功能叶片中的积累,增加了淀粉在旗叶、倒二叶中的积累,而使倒三叶中淀粉的积累减少;剪穗处理使旗叶的丙二醛含量增加,倒二叶和倒三叶的丙二醛含量降低。【结论】剪3/4穗处理明显加速了旗叶的衰老,而使倒二叶和倒三叶的衰老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从多胺类物质含量的变化来研究拉枝对苹果成花的影响,为进一步探索苹果花芽分化的影响因子提供参考。【方法】以富士和嘎拉苹果品种为试材,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在不同拉枝角度(0°,70°,90°,110°)下,不同类型枝条顶梢内3种多胺类物质(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含量,研究3种物质在花芽分化期内的动态变化。【结果】拉枝可显著提高成花率,改变枝条顶芽内多胺类物质的含量。在整个生长期内,供试2种苹果Put、Spd和Spm 3种物质含量总体均呈上升趋势,其中Spm含量最高,Spd次之,Put最低。嘎拉苹果供试芽内源多胺含量高于富士。不同类型枝条顶芽中多胺含量表现为短枝高于中长枝。对于不同拉枝角度处理,富士在拉枝110°时,多胺类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而嘎拉则是拉枝90°时较高。【结论】多胺类物质参与苹果成花过程,其含量差异与品种、枝条类型以及拉枝角度有关;富士与嘎拉多胺含量分别在拉枝110°和90°时较高,而且成花率也最高。在生产中可利用拉枝措施或外施多胺来调节内源多胺含量,进而达到促花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烯效唑处理对库尔勒香梨枝条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为库尔勒香梨优质高效栽培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开花后25 d,对库尔勒香梨新梢叶面喷施浓度为50、150、250、350、450 mg/L的烯效唑,定期测量新梢长度、粗度等生长指标,果实成熟后,测定各处理的果实品质。【结果】 烯效唑处理后能有效抑制库尔勒香梨新梢长、节间长、叶面积及叶片叶绿素值的增加,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抑制效果越明显,能够有效促进新梢粗度的增加。150~450 mg/L的烯效唑效果较为明显。烯效唑处理后能够不同程度地增加库尔勒香梨的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VC含量及可溶性总糖;随着处理浓度的增大,果实石细胞和粗皮果比率也随之增大,450 mg/L的烯效唑处理后表现最为显著。【结论】 在库尔勒香梨新梢的快速生长期在叶面喷施250~350 mg/L的烯效唑能有效抑制新梢的生长,对果实品质影响不明显,可应用于库尔勒香梨生长发育的调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养分含量和养分再吸收率的差异,研究千年桐叶片养分再吸收率与叶片养分含量、土壤养分含量的关系。【方法】以低产低效针叶林皆伐后营造的千年桐近自然经营生态林为试验对象,测定生长高峰期(7月)和衰老凋落期(10月)千年桐不同冠层叶片氮(N)、磷(P)、钾(K)、钙(Ca)、镁(Mg)含量。【结果】叶片主要养分N、P、K、Ca、Mg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衰老叶并未出现养分富集现象。成熟叶和衰老叶均呈现冠层上部叶片N含量显著大于冠层下部,成熟叶冠层上部K含量显著高于冠层下部。Ca再吸收率显著低于其他养分,仅有14.935(±3.191)%。除了Mg在冠层下部的再吸收率显著高于冠层上部,其他叶片养分再吸收率在上下冠层之间差异不大。千年桐K再吸收率与衰老前后叶片K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Ca再吸收率与成熟叶C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叶片N再吸收率与土壤水解N呈显著正相关;叶片K再吸收率与土壤全K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土壤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千年桐叶片主要养分均表现为衰老叶养分含量显著低于成熟叶,养分再吸收与叶片及土壤养分具有一定的关联。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索生...  相似文献   

18.
用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丰荔龙进行龙眼控梢、杀梢、促花试验。结果表明:对六年生的龙眼树杀除冬梢,用丰荔龙20ml兑水60~75kg喷雾最安全,喷后2d嫩叶100%干枯,芽顶轴及腋芽均无受害;持续高温,叶片转红明显冲梢时,用丰荔龙20ml兑水90kg喷雾,喷后小叶干枯,第5d可见红点,成花率达81.7%;进入花芽形态分化期,不宜使用丰荔龙。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调环酸钙对红富士新梢生长的抑制效果,为生产中红富士苹果营养生长的调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长富2号’为材料,花瓣脱落后喷施不同浓度及次数的调环酸钙,以清水为对照,分析对比调环酸钙对红富士苹果新梢生长的影响。【结果】喷施不同浓度调环酸钙一次、两次、三次,新梢生长量均与对照有差异性显著(p<0.05),效果与浓度相关,浓度大于250 mg/L的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优于125 mg/L的处理。单次喷施,前期新梢生长量有差异,但后期各浓度之间的新梢生长量并无明显差异,而间隔喷施调环酸钙二次和三次,其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果可延续。【结论】综合分析,发现不同浓度及不同次数处理的新梢生长量与对照有显著性差异,但不同浓度和不同次数的处理之间则没有明显差异。因此,从试验的结果和成本比较分析,生产中可选择喷施250㎎/L一次。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红国光苹果树体整形时拉枝和刻芽的效应,以国光苹果新品种红光2号为试材,研究了拉枝、刻芽对红国光苹果枝条萌芽、新梢生长以及成花的影响。结果表明:拉枝处理能极显著地提高红国光苹果幼树枝条萌芽率,抑制新梢生长,提高成龄树枝条成花率;刻芽处理能极显著地提高幼树枝条萌芽率。在45°~135°范围内,拉枝角度与新梢生长量呈极显著的线性负相关,与枝条成花率呈极显著的二次正相关。综合分析认为,红国光苹果树体整形时以135°拉枝+刻芽处理(先在秋季树体落叶前进行135°拉枝,待第2年树体萌芽前再进行刻芽)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