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小麦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收获指数是指籽粒产量占地上部生物产量的百分率。研究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间与其产量的相互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方法,对影响收获指数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及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HI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HI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小穗数、主茎生物产量有显著负相关,与单穗质量、产量呈正相关,与生物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 87.427%,表明 3 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小麦HI与单穗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千粒质量有显著回归关系。结论: 通过对10份小麦材料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HI受单穗质量、生物产量、千粒重影响较为明显有显著回归关系,与单穗质量、产量和穗粒数有明显正效应,生物产量对其有负效应。小麦HI提高可通过选育生物产量不宜过大,而穗粒数较高、单穗重较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小麦收获指数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小麦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经济性状间与其产量的相互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与回归方法,对影响收获指数的10个主要农艺性状及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小麦收获指数(HI)具有较大的改良空间;HI与穗颈长、株高、穗长、小穗数、主茎生物产量有显著负相关,与单穗质量、产量呈正相关,与生物产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7.427%,表明3个主成分已覆盖所有性状的主要信息;通过回归分析,小麦HI与单穗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千粒质量有显著回归关系。通过对小麦材料农艺性状的统计分析,得出如下结论:HI受单穗质量、生物产量、千粒质量影响较为明显有显著回归关系,与单穗质量、产量和穗粒数有明显正效应,生物产量对其有负效应。小麦HI提高可通过选育生物产量不宜过大,而穗粒数较高、单穗质量较大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研究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及其机理,选用8个抗旱性不同的小麦品种,在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两种水分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用方差分析、t测验、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小麦株高降低,单株产量和千粒重下降,单株穗数、总小穗数和穗粒数减少,穗长缩短,不育小穗数增多;各性状对干旱胁迫敏感程度都存在显著的品种间差异;除千粒重外,各性状的环境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千粒重和单株产量的品种与环境互作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品种的抗旱指数差异显著;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单株产量的直接影响:穗粒数〉单株穗数〉千粒重〉穗长〉不育小穗数〉总小穗数〉株高。干旱胁迫对小麦主要性状的影响显著,晋麦47、新旱1号和洛旱3号对干旱胁迫的抗耐性较好。  相似文献   

4.
冬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乌什垦区冬小麦产量与10个性状的关联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联度大小依次为千粒重r6〉收获穗数r7〉单穗重r5〉粒质r8〉株型r3〉穗长r2〉穗粒数r4〉生育期r10〉株高r1抗倒性。与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主要性状为千粒重、收获穗数、单穗重,并明确了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小麦及时更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30个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13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种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表现为千粒重>穗长>穗粒重>苗叶宽>有效分蘖数>株高>苗叶长>生物学产量>小穗粒数>不育小穗数>每穗小穗数>分蘖数>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通径系数的变化规律为穗粒重>穗粒数>千粒重>苗叶宽>不育小穗数>有效分蘖数>株高>每穗小穗数>生物学产量>分蘖数>苗叶长>穗长>小穗粒数。因此,高产选育应充分考虑千粒重和穗粒重高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节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在节水灌溉下对其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株高(0.48685),千粒重(0.45182),穗长(-0.31464),穗粒数(0.02924),单位面积穗数(0.0152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重要性依次为:千粒重(0.71426),穗长(-0.56871),株高(0.46505),单位面积穗数(-0.17531),穗粒数(0.04272)。试验表明:河西绿洲灌区节水型(高WUE型)春小麦品种的选育应在适当单位面积穗数的前提下,朝高秆抗倒、大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40个太湖粳稻品种14个品质性状的研究,综合评价米持的分级标准,该分级标准同实际情况完全吻合,5个形态性状对米质的影响依次为:熟色〉叶开张角〉株高〉穗长〉叶基角;8个农艺性状对米质的影响依次为:生物产量〉经济产量〉每穗实粒数〉总粒数〉绳索产数〉穗数〉千粒重〉抽穗天数。  相似文献   

8.
小麦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23个小麦品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3个重复,对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性和通径分析,分析参试品系的农艺指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产量三要素与产量的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都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穗数与产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穗粒数、千粒重与产量之间关系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收获指数、生物产量与子粒产量分别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所有品系都有较高的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供试品系的产量与株高和株高构成指数呈正相关,穗长、单穗重与产量之间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黄淮麦区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逯腊虎  杨斌  袁凯  张伟  史晓芳 《作物杂志》2019,35(6):20-171
为明确小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差异和特点,提高其利用效率,以株高、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千粒重5个主要农艺性状为指标,对来自黄淮麦区4省(河北、山东、河南和山西)的263个小麦品种(系)进行统计分析。显著性分析结果表明,除穗粒数外,4个省的小麦种质在其余各农艺性状上差异极显著。变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5个农艺性状中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小穗数变异系数最小;4省中,河北小麦株高、千粒重的变异系数最小,穗粒数变异系数最大;河南小麦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小,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山东小麦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山西小麦株高、小穗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小穗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因此,在育种实践中,可根据4省小麦种质农艺性状的变异特点筛选符合目标性状的亲本材料,同时加强种质基因库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Hayman(1954)的双列杂交法对小麦9个产量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籽粒产量、生物产量、每穗小穗数和稳长存在上位性效应,收获指数、每稳粒数、株高、千粒重和每穗不孕小穗数符合加——显遗传模型。株高以加性效应为主.表现为部分显性;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德不孕小稳数以显性效应为主,表现为越显性。多数产量性状的显性基因为增效基因。株高的狭义遗传率最大.其次为收获指数和千粒重。早代选择对株高有明显效果,其次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92425是改良收获指数和千粒重的较好亲本;苏8527是改良每稳粒数的较好亲本:92041是提高于粗重的较好亲本。  相似文献   

11.
冬小麦水旱品种间杂交主要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水地和旱地两种生态型的品种 ,采用 4× 4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 ,对水旱品种间杂交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表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水地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对杂种后代主要性状的影响 ,除千粒重外 ,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旱地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主要对株高、穗下节长、单株穗数、收获指数等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影响明显 ,且除株高和收获指数外 ,其余性状P1的方差均大于P2 的方差。说明水地亲本对杂种后代产量性状影响大 ,旱地亲本主要影响抗旱性状 ,水旱两种生态型杂交 ,实现了抗旱与丰产的有机结合。株高、穗下节长、穗粒数、单株产量、单株生物产量和收获指数以加性效应为主 ,而显性基因对单株穗数、千粒重、单穗重的影响较大。旱地小麦产量性状遗传力均较低 ,而株高、穗下节长、收获指数等与抗旱性有关的性状遗传力较高  相似文献   

12.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艺性状在小麦的品种改良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给新疆春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30个新疆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农艺性状的简单相关分析,以及多远逐步回归和通经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春小麦品种(系)株高总体偏低,千粒重和单株产量平均为30.04g、8.84g。穗粒数、穗重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小穗数与穗长、穗重之间正相关也达到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方程为Y = 0.6139 + 0.02X3 + 1.07 X4 +0.42 X5,表明穗粒数、穗重和千粒重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单株产量变异占产量总变异程度的74%。因此,协调好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这一性状间的关系可作为新疆春小麦高产育种的重要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的选育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西藏地区13个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以及生育期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6334、0.6957、0.6394、0.7088、0.6955、0.7308、0.6241、0.6514;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穗数>退化小穗数。从结果来看,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4.
30份春小麦品系主要农艺性状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合理利用春小麦种质资源,给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对30份供试材料的9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有效分蘖数、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粒数、穗长、千粒重、株高7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10%,是影响春小麦特征特性的主要农艺性状;参试材料分为3类,第Ⅱ类材料的综合表现较优,该组材料的生物产量、单株产量较大,千粒重、穗粒数适中,是综合性状表现较为理想的育种选择材料。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我国冬小麦遗传多样性,为其遗传改良提供物质保障,对引进的104份斯洛伐克冬小麦种质资源的株高、株穗数、穗长、小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引进的资源主要表现为株高偏高、穗子较大、千粒质量偏低的特点,且株高、穗长与千粒质量三性状均与对照品种存在极显著差异;6个性状变异系数幅度为0.08~0.37,变异系数的顺序为株穗数>株高=主茎穗粒数>千粒质量>穗长>小穗数,表现了丰富的遗传多样性;64份冬性种质与40份春性种质的千粒质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株高和主茎穗粒数差异达到0.05显著水平,株穗数、穗长和小穗数差异不显著;株高与株穗数、株高与穗长、穗长与小穗数、穗长与穗粒数、小穗数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与千粒质量、穗粒数与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聚类分析将104份种质分为4类;筛选出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种质3份,可直接作为亲本材料应用于黄淮冬麦区的小麦遗传改良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份小麦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辉 《中国农学通报》2016,32(27):24-28
为了研究小麦产量的影响因素,本文对小麦产量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利用2005-2008年陕西省长武县中科院长武农业生态站小麦品种‘长武89134’为试验对象,分析其主要农艺性状之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各种农艺性状中每穗结实小穗数、千粒重和株高与小麦产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每穗粒数与产量之间达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地上部分总干重、籽粒干重和每穗小穗数与小麦产量的相关关系不显著。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变量每穗结实小穗数和株高对小麦产量的存在正向直接作用(r每穗结实小穗数=0.712**,r株高=0.848**,P<0.05),而地上部总干重和每穗粒数则对产量存在着负向直接作用(r地上部分总干重=-0.792**,r每穗粒数=-0.784**,P<0.05)。‘长武89134’产量受到每穗结实小穗数、株高的正向作用和地上部总干重、每穗粒数的负向作用,因此需要主要针对这四种农艺性状进行筛选,在此基础上再并且协调好与其他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相对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7.
黄淮麦区300个小麦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现有种质资源间的遗传变异,以黄淮麦区4省的300份小麦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5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考察和分析,以期为小麦育种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结果表明:这5个农艺性状变异幅度的大小顺序为:穗粒数株高穗长千粒重小穗数。不同省份不同农艺性状之间有不同的显著水平。相关性分析表明,千粒重与穗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小穗数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穗长和小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小穗数与穗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穗长与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以新春6号为对照,对11个春小麦新品系进行了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系与对照相比,株高得到降低,成穗率、穗长、结实小穗数、主穗粒数、主穗粒重得到提高,不孕小穗数得到减少;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大小排序为:不育小穗数>总茎数>成穗率>主穗粒重>基本苗>主穗粒数>千粒重>收获穗数>穗长>株高>结实小穗数>生育期。新品系2002-59、LX-49、2005-15分别比对照新春6号增产5.47%、2.13%和1.07%,其增产因素是千粒重、主穗粒数、粒数和粒重比对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给西藏地区春青稞品种的选育与栽培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笔者通过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了西藏地区13个春青稞品种8个农艺性状与产量性状的关联度。结果表明,单位面积成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长、小穗数、退化小穗数以及生育期与单位面积产量的关联度分别为0.6334、0.6957、0.6394、0.7088、0.6955、0.7308、0.6241、0.6514;按关联度大小排序为小穗数>株高>穗粒数>穗长>生育期>千粒重>穗数>退化小穗数。从结果来看,培育大穗与秸秆较高品种,提高单穗小穗数、穗粒数可能成为今后西藏地区春青稞育种与栽培管理工作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早籼稻品种更替过程中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南方稻区品种更替过程中大面积推广的18个早籼稻代表品种为材料,按高秆品种、矮秆品种、矮抗品种、优超品种4个演变阶段,采用常规栽培方法研究其农艺性状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品种的演变,产量、收获指数、每穗粒数均有提高;有效穗、结实率、千粒重变化不大。进一步分析表明,每穗粒数的增加是着粒密度改良所致。农艺性状与年代的回归分析表明,生物量与株高在1980年后有增加的趋势,生育期有缩短的趋势。相关分析表明,决定早籼稻产量的农艺性状为生物量、株高、收获指数和每穗粒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