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刘杨  马远军  张敏  郑世铭 《安徽农学通报》2021,27(3):139-140,143
乡村旅游的发展问题实质上是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建设和优化问题.该文对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内涵和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明确了景区依托型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演化遵循"孤环—网状"的演化路径;并以金华市管头村为案例进行了实地研究,从产业链提升和优化视角提出管头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以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李维  杨燕  曾克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20-8321
结合目的地系统演化的动力,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其核心竞争力作定量评估,得出结论:旅游资源是旅游目的地的核心竞争力,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是目的地系统健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旅游地生命周期是研究旅游地发展演化的重要理论基石。本文在分析武夷山旅游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旅游产品开发建议,以期获得较长的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4.
运用系统论和协同论构建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系统的综合评价体系与耦合态势模型,探索连片特困地区内的旅游扶贫名镇重庆武隆县仙女山镇和石柱县黄水镇2004-2013年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系统的耦合发展态势,结果发现仙女山镇旅游扶贫系统的演化曲线为直线型,黄水镇则为倒U型,旅游扶贫受生态环境退化的约束限制更为明显;生态保护系统的演化曲线均为倒U型,生态环境呈退化态势,且黄水镇退化更为突出.仙女山镇旅游扶贫与生态保护系统的耦合发展由低水平协调阶段上升到改善磨合阶段,呈跳跃式耦合发展态势;黄水镇则由低水平协调阶段渐次上升到改善磨合和拮抗阶段,呈渐进式耦合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5.
城乡平衡发展是新时代下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要求,乡村旅游是增进城乡平衡的主要路径.本研究从满足城乡双向需求的新视角下,构建了"大城市-小村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演化博弈模型,探究了乡村旅游提质扩容的新路径.研究发现:城乡平衡发展是提升乡村旅游质量的关键,满足"大城市"与"小乡镇"双向需求是保障演化朝向均衡点的最优情景;引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追溯国外农业旅游的演化历史,研究相关成功发展模式,以及归纳总结国外成功的规律与共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国内乡村旅游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对现存问题的深入探讨,总结了其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区域旅游产业驱动力及其阶段性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瀚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41-342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域旅游目的地的时空变化,探讨了我国区域旅游产业驱动力的阶段性演化问题,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并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产业链的构建对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竞争力,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把乡村旅游产业作为一个共生系统,从共生的视角对乡村旅游产业链概念进行再认识,得出乡村旅游产业链的共生互利性、自组织性、共演化性、协同性等系统特征;在分析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模式演化阶段及其特征基础上,提出构建山西省乡村旅游产业链共生系统的3种途径:横向产业链共生——寻求共生合作组织、纵向产业链共生——链条一体化、乡村旅游价值链共生——文化共生链。  相似文献   

9.
利用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区域重心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模型和方法,分析安徽2011—2018年各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时空演化和空间层级演化,定量识别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安徽旅游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系统的重心整体上处于合肥市区域内,重心移动轨迹向西北迁移;安徽旅游产业呈现双极领先(黄山市、合肥市)的演化格局,新型城镇化呈现单极独强(合肥)的空间格局;安徽旅游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耦合协调呈现“积聚性”与“两极化”的时空特征;人口集聚、投资水平、财政水平、第三产业发展及消费能力,对于安徽旅游发展和城镇化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DPSIR模型,以张家界市马儿山村为研究对象,构建马儿山村乡村旅游转型DPSIR模型框架,探究乡村旅游转型发展的演变历程及可持续发展模式。结果表明,(1)马儿山村依靠政策、区位、文化、人才等资源优势,以乡村旅游为转型发展模式,经历了“文化+”观光体验旅游和“创新+”休闲度假旅游两个阶段。(2)驱动马儿山村乡村旅游转型的作用因素包括政策导向因素、交通连通因素、资源本底因素、人才行动因素、市场根本因素、宣传增效因素。(3)乡村转型发展是动态平衡的过程。当驱动力和压力发生转变,乡村系统将采取系列措施来调整乡村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状态,促使乡村系统在演化中趋向平缓、增长乃至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兴起,我国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发展整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梳理旅游供应链和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动态的基础上,基于供应链视角对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进行了逻辑架构,解析了以乡村旅游资源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基本发展模式、旨在促进乡村居民全面发展的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模式、以满足城市居民旅游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定制发展模式,从而揭示了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进程与演进态势。  相似文献   

12.
漓江水资源环境问题的景观生态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漓江风景区是驰名中外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 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开发力度的加大,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其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枯水期径流量变小、时间延长,由此引发河流自净能力降低,景区环境污染加重,水质变差,景区美景度和旅游承载力下降.漓江是漓江风景区的核心景观要素,漓江景区的很多生态环境问题均由漓江水资源环境问题引发.该文依据漓江水文观测资料,从景观生态学角度探讨解决其水资源环境问题的对策,为漓江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丽江农业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休闲旅游是农业休闲观光体验与传统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的延伸发展。对丽江市农业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丽江市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需要加强规范管理,保护生态环境,建设配套服务设施,丰富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内容,塑造旅游特色品牌等对策。  相似文献   

14.
夏华丽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5):217-2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宜昌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它的旅游资源难以尽数。在全球的旅游市场中,亚太地区已成为全球最活跃的旅游市场和旅游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旅游业发展最为强劲。在这种机遇下,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形象,把宜昌建设成为国际性的旅游城市,已成为宜昌旅游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旅游产业是推动西部欠发达地区城镇化的重要动力.本文以丽江市为例,分析了西部欠发达地区旅游驱动型城镇化的形成机理,探讨了旅游开发对城镇化发展的驱动作用,总结出丽江所代表的“塔台模型”旅游驱动型城镇化模式,阐述了旅游驱动型城镇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6.
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是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挖掘农村旅游市场,促进城乡旅游协调发展,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14)2000-2013年的数据,计算乡村旅游消费比重/乡村收入比重、居民出游率、人均花费、平均旅游消费倾向等指标,对中国乡村旅游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中国农村目前旅游消费水平整体偏低,但市场开发潜力巨大;第二,在影响消费的许多因素中,收入因素起决定性作用,政府导向也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据此提出了实施惠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宣传等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以典型旅游目的地漓江流域为对象,基于1973-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解译获取土地利用数据,借助RS、GIS技术,运用动态度、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时空特征,进而探讨其与旅游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973-2016年漓江流域林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持续增加,耕地快速减少,水域小幅下降,草地先减后增;不同时期各土地利用类型单一动态度中,建设用地增加最快,2001-2016年具有最大的综合动态度;建设用地与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呈显著正相关,耕地、水域与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呈显著负相关;土地利用变化与旅游产业呈现较强相关性,1973-2001年漓江流域旅游产业体量小,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面积种植结构调整和城乡建设活动,2001-2016年旅游业发展为地区主导产业,土地利用变化主要受林果种植、景区景点开发、旅游设施建设以及阳朔、兴安等地的旅游城镇化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漓江流域土地管理和旅游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琴 《安徽农业科学》2011,(8):4836-4841
旅游项目是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国内对旅游项目规划过程的研究包括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规划,且侧重前者;国外则没有严格的策划与规划之分,但规划内容中也都包含了策划研究。旅游项目策划的基本理论为旅游心理学、可拓策划学、价值工程学、循环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等;方法有比较法、逆向思维法、调查研究法等。规划的方法有公众参与法、SWOT分析法、情景规划法、外部因素分析法、地理信息系统法、可持续法等。综述表明,旅游项目作用已得到共识,规划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区别在于国外旅游项目规划方法更注重公众参与、可持续,并注重将这些方法落实到具体实践上;而国内目前还停留在理论认识上,还处于实践的初步实行阶段。  相似文献   

19.
襄樊旅游信息化的现状及发展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业利用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不仅有利于促进传统旅游业向现代旅游业的转化,而且可以帮助旅游企业加快发展速度。通过对襄樊旅游信息化现状和存在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