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接种方式对水稻成熟胚组织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成熟胚为外植体,采用4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对7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和再分化试验,分析比较不同成熟胚接种方式的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质量和植株再生率.结果表明:将胚从种子上切下而直接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愈伤组织质量最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其愈伤组织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分化出较多的再生植株,是一种简单、方便、效果好的诱导水稻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稻抗稻瘟病变异体离体筛选及在育种中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以水稻成熟胚、花药等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在继代和分化阶段附加5种不同浓度的稻瘟病菌粗毒素进行胁迫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的水稻在诱导过程中诱翕率差异显著:在继代和分化阶段,毒素浓度的变化对愈伤组织的增殖和分化影响很大,处理差异显著;粗毒素浓度在30%和40%之间,达到或接近愈伤组织最大耐受范围,选择效果好;利用筛选的抗稻瘟病变异体材料进行常规选育,获得了抗性得到提高的两个稳定品系辽农2号和辽农7号,抗病性较原品种提高了1-3个等级,水稻抗稻瘟病变异体筛选技术在育种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利用稻瘟病菌粗毒素筛选水稻抗病突变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江苏省稻瘟病不同优势小种菌株的液体培养液中提取稻瘟病菌粗毒素,以本地区较感病中粳稻新品系L119为材料,研究不同稀释浓度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在诱导和分化培养基中分别加入适宜的稻瘟病菌粗毒素进行胁迫培养,以获得抗病性有所增强的变异植株。结果表明,种子萌发后胚芽的长度随着粗毒素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在浓度达到1 m L/10 m L时种子萌发完全受到抑制。种胚愈伤组织的生长随着粗毒素浓度的增加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强,在浓度为25%时无愈伤产生;愈伤组织在分化时对粗毒素较敏感,在粗毒素浓度为5%时分化成苗数急剧下降。对诱导、分化2个阶段双重粗毒素胁迫培养的组培再生植株进行田间抗病性鉴定,抗病性较对照品种有所提高,说明利用稻瘟病菌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组织的胁迫培养可以诱导愈伤组织的抗病性变异。  相似文献   

4.
不同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低温、CaCl2 、PEG 3种预处理对 18个小麦品种成熟胚愈伤组织形成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同预处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形成有显著影响。PEG处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形成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低温和CaCl2 溶液处理对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影响和小麦品种关系密切 ,品种间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5.
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采用水稻成熟胚的盾片诱导愈伤组织,通过优化培养基组合和调节培养时间,建立了适合水稻遗传转化的胚性愈伤体系,为水稻建立高效的转化体系提供了技术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培养基组合NN(NMB+NB)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稻瘟病基因Pib4的转基因。[方法]利用PCR法克隆Pib基因的NBS功能结构域到双元载体pCAMBIA1301上,以粳稻品种农大18的成熟胚诱导出愈伤组织,以愈伤组织作为转化的受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Pib4基因。[结果]经PCR和GUS活性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并获得表达;用稻瘟病菌接种阳性植株,获得了抗稻瘟病菌的水稻植株。[结论]为合理利用抗病基因和育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甘春24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消毒方式、浸种时间、接种方式、2,4-D质量浓度等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的影响,旨在建立一套有效的小麦高频再生体系。结果表明,不同消毒处理、2,4-D质量浓度和接种方法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有极显著影响,不同浸种时间对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差异不显著。采用25%NaClO初次消毒25min,浸种后用25%NaClO消毒10min,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较好,对成熟胚伤害小,且污染率低;浸种15~21h,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的诱导无明显差异,但浸种18或21h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分化;成熟胚刮碎处理,有利于愈伤组织的诱导与分化,其诱导率与绿点率分别为98.33%,62.04%;当2,4-D质量浓度为2.5mg/L时,甘春24胚性愈伤组织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8.
杂交籼稻亲本愈伤组织培养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对多个重要杂交籼稻亲本愈伤组织培养力的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水稻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 ;不同外植体的愈伤诱导、继代、分化能力不同。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 ,从幼胚、幼穗获得的愈伤组织的继代和分化能力较强 ,质量也好 ;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 ,愈伤组织的质量下降 ;干燥处理有助于愈伤组织分化率的提高。本文还对不同外植体愈伤组织在转基因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水稻成熟胚不同接种方式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4种不同的接种方式,对3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进行了愈伤组织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在胚上纵切1刀,将种子接种在培养基上的接种方式,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出芽率最低,且愈伤组织质量最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胚性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系,其愈伤组织在较短的时间即可分化出再生植株,是1种简单、方便、效果好的诱导水稻愈伤组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菌用毒素对水稻愈伤组织具有毒害作用,表现为降低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及生存率.稻瘟病菌孢子能在不同抗性的水稻愈伤组织上萌发定殖并侵染细胞.不同基因型水稻品种,不论抗性如何,其愈伤组织与稻瘟病菌都呈亲和性,没有专化性表现.在愈伤组织水平上以稻瘟病菌粗毒素为选择压筛选抗病个体,可能无效.  相似文献   

11.
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527和西南科技大学自育优质高产杂交水稻恢复系“2330”为材料.研究目前四川地区的稻瘟优势菌株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势稻瘟菌株A2中,随着稻瘟菌粗毒素浓度的提高.水稻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分化能力显著降低,“2330”的最低诱导率为16.7%,蜀恢527只有12、5%:愈伤组织的致死率随毒素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其最高致死率达到100%。在混合毒素培养基中粗毒素浓度为30%的处理选择效率较合适.但是增加毒素浓度可以进一步提高选择效果和提高得到抗性突变苗的几率。  相似文献   

12.
分别用稻瘟病菌及其制备的粗毒素注射心叶和穗苞,结果表明,粗毒素对水稻叶部及穗部的毒性与产毒菌株对水稻的致病力基本相似.水稻品种与病菌小种之间的分化性互作,仅在个别品种与粗毒素的组合中表现出来.这种分化性互作是特殊情况还是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仍然有必要进一步查明.粗毒素对水稻品种叶都与穗部毒性的一致性比病菌致病力的一致性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不同浓度稻瘟菌粗毒素处理水稻幼苗,研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害物质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ries培养液中培养的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种子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0~96h的动态检测,CAT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7.5%,PPO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3.1%,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15.9%。说明经稻瘟菌粗毒素处理过的水稻能够诱导提高相关酶CAT,PPO的活性,减少有害物质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不同浓度稻瘟菌粗毒素处理水稻幼苗,研究在不同浓度处理下稻瘟菌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水稻叶片中过氧化氢酶(CAT)、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有害物质丙二醛(MDA)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ries培养液中培养的粗毒素对水稻种子萌发,种子胚根、胚芽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经0~96h的动态检测,CAT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7.5%,PPO活性比对照平均提高了13.1%,MDA的含量比对照平均降低了15.9%。说明经稻瘟菌粗毒素处理过的水稻能够诱导提高相关酶CAT,PPO的活性,减少有害物质MDA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开花习性良好、早熟、临界温度低的田丰S2作不育基因供体,与株叶形态好、迟熟、品质优、抗稻瘟病、耐寒性好、后期转色好,但开花习性较差的基本营养型中籼材料龙优2号杂交,采用病区抗性选择法+生态压力选择法+南北穿梭加代的育种方法,选育出两用核不育系福龙S2,于2006年11月通过福建省技术成果鉴定.该核不育系具有不育起点温度低(≤23.5℃)、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104 d)、基本营养型、熟期适中、中抗稻瘟病、配合力好、异交结实率高、可繁性好等特点.用福龙S2配组的杂交稻新组合表现出生育期适中、产量高、中抗稻瘟病、品质优等特点,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稻瘟菌粗毒素对冈优725离体叶片生理生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水稻在不同稻瘟菌毒素处理下的生理反应,探索快速、简便地检测水稻材料稻瘟病抗性的方法,利用不同浓度稻瘟菌的粗毒素对冈优725离体水稻叶片进行处理,分析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可溶性蛋白(SP)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毒素浓度对水稻离体叶片的防御酶系有明显的影响,SOD和POD在毒素处理下均表...  相似文献   

17.
以CH-63和TH-16 2个致病性差异显著的稻瘟病菌株为材料,在氮胁迫培养条件下进行液体培养,经培养2d后,采用铵盐沉淀及透析纯化提取稻瘟病菌培养滤液中的致病性分泌蛋白.以24个IRRI水稻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和普感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的成熟种胚为材料,诱导愈伤组织并构建水稻悬浮细胞系.以构建成功的感病品种LTH和抗病品种IRBL-9的水稻悬浮细胞系为材料,接种稻瘟病菌致病性分泌蛋白并对活性氧浓度变化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感病与抗病品种在接种前12 h均出现活性氧迸发,且均出现2个峰值.比较稻瘟病菌株TH-16和CH-63分泌蛋白接种IRBL-9与LTH后H2O2浓度变化特征,发现分泌蛋白致病性强弱与H2O2浓度变化呈正相关,CH-63产生的强致病性分泌蛋白引起活性氧浓度的快速增加.TH-16产生的弱致病性分泌蛋白接种IRBL-9与LTH后活性氧浓度则增加不明显.上述研究对于深入了解稻瘟病菌与水稻之间的相互识别、信号传导和应答过程,阐明水稻对稻瘟病菌的抗性机制、水稻与稻瘟病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IR54、639、金糯2号、特优63等4个水稻品种的成熟胚为外植体,以MS为基本培养基,研究了蔗糖与麦芽糖质量浓度及不同添加成分对水稻成熟胚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这2种糖质量浓度及其配比试验中,在麦芽糖与蔗糖总量为60 g.L-1下,麦芽糖与蔗糖质量浓度比为1∶2时,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分化率、绿苗分化率均最高;0.5 mg.L-12,4-D和2 mg.L-1KT配合使用,比使用其他激素配比效果好;不同水稻基因型在不同培养基中的诱导效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