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梁久梅 《北方牧业》2007,(13):25-25
<正>1鱼粉不宜喂奶畜,因为有鱼腥味,这种鱼腥味可进入牛奶羊奶中,影响人的食用口味,不好卖,经济损失大。2蚕蛹粉蚕蛹含脂率高,有异味,不宜保存,容易酸败,常喂对肉和奶均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①鱼粉不宜喂奶畜.因为有鱼腥味.这种鱼腥味可进入羊奶中.影响人的食用口味。②蚕蛹粉含脂率高.有异味.不易保存.容易酸败.常喂对肉和奶均有不良影响.特别是奶畜饲料不宜搭配。  相似文献   

3.
试验采用等蛋白替代方式,研究了蚕蛹粉替代白鱼粉对中华鳖幼鳖形体指标、生长性能及体成分的影响。试验配置了含54%白鱼粉的对照组饲料、含51.3%白鱼粉(5%蚕蛹替代组)和含48.6%白鱼粉(10%蚕蛹替代组)等氮饲料。结果表明:蚕蛹粉替代鱼粉对中华鳖幼鳖形体指标有显著影响,5%替代组的体比系数与10%替代组较接近,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5%替代组的脂体指数最低,同时生长性能下降;蚕蛹粉替代鱼粉对中华鳖幼鳖体成分影响不显著(P0.05)。综合形体指标、生长性能及体成分分析表明,5%和10%蚕蛹粉替代白鱼粉降低了中华鳖幼鳖对饲料的利用率,且由于脂肪增加导致中华鳖幼鳖肉品质下降,因此,在中华鳖幼鳖配合饲料中不宜添加未脱脂的蚕蛹粉。  相似文献   

4.
蚕蛹粉是未经脱油的制品,蚕蛹粕(渣)是蚕蛹脱油后的残余物制品.   蚕蛹粉是蚕蛹经干燥、粉碎后的产物,其粗脂肪含量可达22%以上,故代谢能水平高,可达2.8兆卡/公斤以上.蚕蛹粕(渣)的粗脂肪含量一般仅在10%左有,代谢能水平为2.4-2.5兆卡/公斤.蚕蛹粉和蚕蛹粕的蛋白质含量相当高,分别为54%和65%.……  相似文献   

5.
蚕蛹粉是未经脱油的制品,蚕蛹粕(渣)是蚕蛹脱油后的残余物制品. 蚕蛹粉是蚕蛹经干燥、粉碎后的产物,其粗脂肪含量可达22%以上,故代谢能水平高,可达2.8兆卡/公斤以上.蚕蛹粕(渣)的粗脂肪含量一般仅在10%左有,代谢能水平为2.4-2.5兆卡/公斤.蚕蛹粉和蚕蛹粕的蛋白质含量相当高,分别为54%和65%.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影响鸡蛋鱼腥味的FMO3基因 T329S突变在11个中国地方鸡种中的分布.所选的11个地方鸡种包括:北京油鸡、河北柴鸩、固始鸡、溧阳鸡、如皋鸡,太湖鸡、淮南麻黄鸡、丝羽乌骨鸡、东乡绿壳蛋鸡、文昌鸡、藏鸡,采用PRC-RFLP方法对FM03基因及基因型频率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东乡绿壳蛋鸡全部表现为TT基因型,不表现鱼腥味综合症,具有较好的蛋品质;而其他10个地方鸡种中均有SS基因型的鱼腥味综合症易感个体,其中北京油鸡SS基因型频率最高,为8.8%,藏鸡的SS基因型频率最低,为0.7%.地方鸡种中鱼腥味综合症易感基因型频率都不高,可以通过PCR-RFLP的方法予以剔除.  相似文献   

7.
几种消毒药剂对蚕蛹羽化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蚕种生产上实用有效的蚕蛹消毒剂,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0.5%的漂白粉液对蛹体消毒,结果使蚕蛹的羽化率降低1.2%~7.8%,且消毒液中的有效氯含量越高,对蛹体的刺激越大,对蚕蛹羽化的影响也越大;用402防僵液对蛹体消毒后蚕蛹羽化率明显降低,因该药剂只对家蚕真菌病具有防治效果,而对细菌类败血病的防治效果差,所以不宜用于蛹体消毒;用有效氯质量分数为0.3%的蚕用消毒剂消特灵主剂溶液进行蛹体消毒,不仅能有效杀灭病原菌,而且对蛹体的刺激小,有利于蚕蛹羽化,适宜用于蛹体消毒。  相似文献   

8.
蚕蛹综合利用大有可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蚕蛹是很宝贵的资源。在干的蚕蛹中 ,含有2 5%到 2 9%的蚕蛹油及 51%到 59%的蛋白质。蛋白质中则含有人体所必需的 18种氨基酸 ,还含有可延缓人体衰老的维生素E。因此 ,对蚕蛹开发综合利用大有可为。蚕蛹进行综合利用的途径较多 ,主要有 :一、加工蚕蛹粉。将新鲜、清洁的蚕蛹  相似文献   

9.
为了选育无鱼腥味基因突变体绿壳蛋鸡品系,试验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对绿壳蛋鸡及其配套白壳蛋鸡进行联合育种.结果表明: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并剔除不利等位基因T,育成了新杨无鱼腥味基因突变体绿壳蛋鸡配套系,提高了鸡蛋品质.  相似文献   

10.
鱼腥味鸡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消费者对畜禽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畜禽产品的风味、营养价值及其安全性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热点.鱼腥味问题严重影响了鸡蛋的风味和可接受性.本文综述了鸡蛋鱼腥味形成的物质基础及代谢过程、鸡蛋鱼腥味的影响因素以及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蚕蛹分离蛋白制备及深加工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小华  骆辉 《蚕桑通报》2005,36(4):8-12
综述了十年来蚕蛹蛋白质深度加工和应用方面的进展.对以蚕蛹制备蚕蛹分离蛋白,蚕蛹分离蛋白与粘胶共混制造粘胶蛋白丝;经氧化脱色、酰化修饰和喷雾干燥,褐色蚕蛹分离蛋白转变成白色或浅色的产品;硫酸水解法分解蚕蛹分离蛋白制备蚕蛹复合氨基酸;酶水解则制备蚕蛹肽产品;微生物转谷氨酰胺酶(MTGase)改造蚕蛹肽等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广西蚕业》1995,32(2):59-60
第16届国际蚕业大会信息,浙江省湖州市丝绸行业“九五”计划和十五年规划出台,蚕沙不宜直接作桑田肥料,蚕蛹干在日本好销,稻草还桑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的养蚕业发达,蚕蛹资源丰富。其蛋白质含量高达50~60%,可与优质鱼粉比美。价格比鱼粉便宜60%(蚕蛹0.72/kg、鱼粉1.(?)~2元/kg)确是一种上等饲料原料.但由于蚕蛹本身有特殊的腥臭味,所以几千年来一直未能被人们作为饲料应用,而是当肥料用掉。这是一种巨大的物质浪费。在我国动物性高蛋白饲料特别欠缺的情况下,作者对蚕蛹除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用碱溶液对蚕蛹脱脂成功,突破了除臭的难关。用于饲喂鹌鹑,其肉蛋已达到臭味消除的良好效果(表1、2)。从表1看,以浓度为2%的纯碱液作为蚕蛹的脱脂除臭剂最佳。其操作工艺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食用马桑叶的蓖麻蚕蚕蛹(以下简称马桑蚕蛹)的营养价值和食用安全性,文中分析了马桑蚕蛹的基本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矿质元素含量以及马桑毒素及有害金属在蚕蛹中的残留情况,并采用动物饲喂试验对马桑蚕蛹的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 显示:马桑蚕蛹中粗蛋白质量分数为16.0%,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比值为0.5832,必需氨基酸与总氨基酸的质量分数比值为0.3684;马桑蚕蛹粗脂肪质量分数为0.7%,含α-亚麻酸、亚油酸、棕榈酸等多种脂肪酸,并且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马桑蚕蛹矿质元素丰富,高钾低钠,铁、硒含量尤为突出;马桑蚕蛹砷、镉、铅、汞、铬等有害重金属残留量均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马桑蚕蛹未检出羟基马桑毒素、马桑宁、马桑亭等马桑植株毒素残留,小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其实际无毒.可见马桑蚕蛹食用安全,营养价值优于蓖麻叶、木薯叶饲养的蓖麻蚕蛹,是一种健康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原料.  相似文献   

15.
鱼粉:不宜喂奶畜,因为鱼粉有鱼腥味,这味道可进入奶中,影响食用口味。鸡粪:是一种再生的富含蛋白质饲料,很适合于用来喂牛羊和猪等。但不宜喂奶牛奶羊,因为鸡粪中的硫化氢易使奶产生鸡粪味,影响奶质奶味。葱、蒜和韭菜:奶畜不论是舍饲还是放牧都不要常喂葱、蒜和韭菜,也不要放牧小根蒜和山韭菜,常喂会使肉、奶含有不良的气味。肉、骨、血粉:肉、骨、血粉是动物性的好饲料。但由于其油脂含量高,营养丰富,更是细菌繁殖的好场所,特别是温度高时容易氧化和酸败。霉变的花生饼:花生饼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但花生饼不易贮存,在高温多雨的天气,…  相似文献   

16.
1煮沸清洗法 先将蚕蛹晒干过筛,除去粉末、泥沙,用粉碎机粉碎,然后按蚕蛹和水的重量比为1:4,下锅蒸煮20分钟后,撇去泡沫和浮油,将煮沸后的蚕蛹粉装入布袋,在流水(或清水)中反复揉挤清洗,直至无浮油和泡沫为止.  相似文献   

17.
蚕蛹优质蛹蛋白粉的开发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蚕蛹蛋白是一种优质动物性蛋白质,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且氨基酸组成均匀,比鱼粉中氨基酸含量高.对蚕蛹蛋白的营养价值、提取方法、在食品中的应用以及蚕蛹蛋白的开发前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开发蚕蛹蛋白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指出蚕蛹蛋白可以广泛用于畜禽饲料、营养剂和食品添加剂中,开发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8.
<正> 蚕蛹的利用给日本蚕丝业开拓了新局面。一、蚕蛹油的制造方法: 蚕蛹的含油量分别是:生蛹约8%,干蛹(含水10%)为25%,全干蛹约为30%,而春蚕比秋蚕的含油量要多。蚕蛹油的制法有以下几种: 1.生榨法:把从缫丝厂得到的生蛹直接进行压榨。  相似文献   

19.
三蚕蛹粕的利用经用有机溶剂脱脂后的蚕蛹,俗称蚕蛹粕.蚕蛹粕中的主要成份是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可以直接提取制成可溶性蛋白(蛹酪素),在制取蛹酪素的基础上进一步水解,可制成聚蛋白、水解蛋白及氨基酸,以供作发酵用的培养基及医用的"水解蛋白口服液"或"水解蛋白注射液"等.近来,又有人在研究家蚕蛹蛋白的食用,已取得可喜的进展.蚕蛹蛋白是一项正等待人们去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一)鱼粉鱼粉中掺有棉籽饼、菜籽饼、尿素、沙粒等杂物,鉴别的方法有3种: 1.感官检验:标准鱼粉颗粒大小一致,可见到大量疏松的鱼肌纤维以及少量鱼刺、鱼鳞等.颜色呈浅黄、黄棕或黄褐色,用手捏有疏松感、不结块、不发黏,有鱼腥味,无异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