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中国家猪的饲养可追溯到约9000—6000年前。中国猪种的优良种性在汉代就已驰名海内外,此后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中国猪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引入华南猪并育成了罗马猪。18世纪英国引进中国华南猪改良当地猪,育成约克夏、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中国猪种,育成了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中国猪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相继引进、研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家猪的饲养可追溯到约9000—6000年前。中国猪种的优良种性在汉代就已驰名海内外,此后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中国猪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引入华南猪并育成了罗马猪。18世纪英国引进中国华南猪改良当地猪,育成约克夏、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中国猪种,育成了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中国猪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相  相似文献   

3.
中国猪种外传和对世界猪种改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古到今,纵观历史,简要地梳理、综述了2000多年来中国猪种外传和对世界猪品种改良的影响。中国家猪的饲养可追溯到约6000~9000年前。中国猪种的优良种性,在汉代就已驰名海内外,此后对世界猪种的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汉代中国猪种已外传,古罗马帝国引入华南猪并育成了罗马猪。18世纪英国引进中国华南猪改良当地猪,育成约克夏、巴克夏猪。19世纪初美国引进中国猪种,育成了波中猪和切斯特白猪。现今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猪种几乎都是由中国猪种直接或间接参与育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美日等一些畜牧业发达的国家相继引进、研究和不同程度地利用了中国地方品种猪。还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猪种的外传成因及其影响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大不列颊百科全书》记载的“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就引进了中国猪种,改良他们的原有猪种,而育成了罗马猪”,还是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载有“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拳豕酿酒其中”让我们看到广东古代航海大船的轮廓,以及中国红山文化等遗址里出土的年代久远的中国家猪遗骸,很多的史料证明了中国猪种培育的辉煌历史和对世界其他猪种育成具有重要影响,而李宁院士的研究第1次对这影响给出了量化指标,让文字记载和历史印记更有分量。  相似文献   

5.
无论是《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记载的"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就引进了中国猪种,改良他们的原有猪种,而育成了罗马猪",还是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载有"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拖长数丈,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拳豕酿酒其中"让我们看到广东古代航海大船的轮廓,以及中国红山文化等遗址里出土的年代久远的中国家猪遗骸,很多的史料证明了中国猪种培育的辉煌历史和对世界其他猪种育成具有重要影响,而李宁院士的研究第1次对这影响给出了量化指标,让文字记载和历史印记更有分量。  相似文献   

6.
(上接2013年第7期131页)波中猪(Poland-China)又名波兰中国猪,原产于美国俄亥俄州,是美国的一个重要猪种。现今有2种毛色,一种为黑白花斑色,一种为全黑色,四蹄、鼻与尾为白色。在波中猪育成前,当地的猪种来源不一,当时随着欧洲各地大批移民不断流入,于是将各自不同的欧洲猪种带了进来,猪群种类杂乱。1816年,一位名叫华莱士  相似文献   

7.
中国猪种因为具有许多优良特性尤其是产仔多,而引起国外养猪界的极大兴趣。法国于1979年1 1月从中国引进梅山、嘉兴和金华三个地方品种,各一公二母。他们利用这些为数不多的珍贵种质,对中国猪的生产性能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为以后用中国猪种改良欧洲猪种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科学依据(本刊下期将刊登郑丕留先生提供的资料“法国对中国猪的十年试验总结”。——编者注)。美国养猪界不甘落后,他们于1989年3月从中国引进民猪、梅山和枫泾三个地方猪种,共140头。这些猪种的平均窝产仔数比美国猪种多3~4头。这些猪供衣阿华大学、伊利诺斯  相似文献   

8.
皮特兰猪原产于比利时,它的名字是根据比利时布拉邦特省的皮特兰村命名的.此猪种的育种工作大约起始于1920年.它是由法国贝叶杂交猪与英国巴克夏猪进行回交,然后再与英国大白猪杂交而育成的.本品种第一个育种协会于1950年在比利时成立,1951年获得国家承认.皮特兰猪的品种特征是:白色的被毛夹杂着黑色到红棕色的斑块,耳直立,体躯短而宽,后躯肌肉极发达丰满.皮特兰猪是五十年代中期被从比利时引进西德的.近十多年来,它被西德的所有猪育种协会作为最佳的杂交父本进行培育和利用其极高的产肉性能提高当地猪的产肉性能.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的猪育种场都引进加拿大的基因来改良自己的猪种,结果加拿大的有色猪种在各主要养猪国中占了优势地位。多年来,加拿大养猪业一直在发展纯种繁育为国内市场提供种猪。这些种猪在其他国家也被证明是高产的因而可产生丰厚的效益。加拿大猪出口商协会秘书及财政部长Jim Donaldson说:“特别是有色猪,更为世界各地纯种和杂交繁育方案所需要。瑞典、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全部杜洛克猪,以及荷兰、丹麦和英国的大部分杜洛克猪,都来自加拿大”。  相似文献   

10.
利用本国猪种资源发展优质瘦肉猪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幅员辽阔,猪种资源十分丰富,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极其宝贵财富,是一个丰富的猪种资源“基因库”。回顾养猪的历史,中国猪是亚洲野猪经过劳动人民几千年的驯化饲养而形成了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不同类群和品种,中国猪种对外国猪品种的形成起到决定性影响。早在公元27~395年时古罗马引进我国华南猪种改良他们的猪种,  相似文献   

11.
欧洲国家引进中国猪主要是因为中国猪具有很高的繁殖力,希望通过杂交显著提高欧洲猪产仔数。(此在本刊1985,5:7及1987,3:6、5:4中已述及。——编注)。但是,中国纯种猪或杂种猪的味道非常鲜美,已在法国赢得声誉,这引起了国外对中国猪的又一兴趣。因此用大白猪和皮特兰两个肉质不同的欧洲猪种与中国猪杂交后做了两个试验。据作者所知,对这两个欧洲猪种还没有人做过比较,只是有些人认为两者有所差别:大白猪的肉较皮特兰猪的嫩而多汁。至于中国猪×欧洲猪的杂种其肉味改进程度,尚无试验证明。本试验的目的就是在于研究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有人说:“猪的适应性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从国外引进的猪今年不适应,明年就适应了”.事实果真如此吗?众所周知,饲养任何动物品种,它对环境的适应性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没有良好的适应性,再好的生产性能的遗传潜力也不能充分表现,甚至不能生存.为什么生产性能优良的外来猪种到了中国,性能就退化了?例如,国外良种猪在原产地一头母猪年均可提供25头、甚至30 头上市肥猪,而在我国平均只能提供十二三头.产仔少、死亡率高是看得见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这些外来猪种对异地中国的适应性差.如果说这些被引进的猪一年就能适应本地环境,为什么外来猪种落户中国几十年,生产性能还是上不去?有人会说,这是国内养猪环境控制不如外国好.这正是问题所在.环境,一是指猪舍小气候环境,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能像发达国家一样,用消耗大量能源的代价来控制猪舍环境吗?即使我们发展成为发达国家,从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角度,中国养猪环境也难以全部实现全自动化控制;环境,二是指大气候环境,我们可以从国外引进种猪、引进饲料、引进疫苗药物,但我们不能引进气候和土壤,引进的外来猪种必须面对我国的现实环境,只有适应这种环境,猪才能正常生长发育,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当前,我国以外来猪种为主的养猪业生产水平低下,外来猪种的适应性差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猪的适应性不是一个伪命题.  相似文献   

13.
<正> 去年五、六月间,江西农业大学接待了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科普里大学彼它尔教授等两位畜牧专家到我省考察地方猪种。他们来华考察的目的,是因为马其顿没有自己的地方猪种,现在喂养的猪种,主要是大型约克夏猪和长白猪,最近又引入杜洛克猪和汉普夏猪。用这些猪种繁育和杂交利用,一头母猪年平均育成仔猪16—18头,很难再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于是想用中国地方猪种的多产优良特性来改良欧洲猪种。我们陪同  相似文献   

14.
英国发现2种新的猪病,它们是:肾炎综合症(PDNS)和早期断奶消瘦综合症(PMWS)。PDNS,于1993年,最早在苏格兰被发现,随后相继在爱尔兰、荷兰和西班牙被发现,主要发生在生长和育成阶段的猪,感染死亡率为15%。其症状类似于红肿有比较严重皮炎、猪消沉和好象有感冒。PMWS主要感染日龄6~8周的仔猪。感染猪急剧消瘦,皮肤苍白,淋巴结扩大,常出现黄疸和生长速度降低。□英国发现两种新猪病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和省内引进的优良瘦肉型猪种主要有: 长白猪长白猪是丹麦用英国大白猪与丹麦本地猪杂交后经长期选育而成,是世界上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猪业》2009,4(2):71-71
中国悠久的养猪历史,给人类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优良的猪种。据达尔文研究,欧洲晚至罗马时代开始饲养家猪,而著名的罗马猪一开始就带有中国猪种的血统,达尔文盛赞中国猪种对于欧洲养猪业的贡献。(达尔文:《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的变异》,科学出版社1957年中译本,P.49—59)。在《大英百科全书》里,有专条述及中国古代猪种输出和影响欧洲家猪的内容(《大英百科全书》,  相似文献   

17.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就在猪群中发现了一种新疾病,其临床症状在妊娠母猪表现为后期出现严重的繁殖障碍;初生仔猪多孱弱并伴有严重的肺炎;育成猪生长缓慢,且死亡率增高。德国在1990年也发现了类似症状的疾病,并且这一疾病在往后的几年里迅速传至欧洲其他国家。尽管当时有几种关于该病病原的说法,但真正致病的病原并不清楚,因而在美国该病得名“神秘的猪病”或被称为“猪流行性流产和呼吸症”。  相似文献   

18.
巴克夏猪的祖先可追溯到东汉末年和两晋时代(2 000多年前),曾有中国的远洋商业龙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华南猪运至古罗马帝国。华南猪与罗马本地猪杂交形成了古罗马著名猪种拿破利坦(Napolitan),而拿破利坦猪对诸多欧洲猪种包括巴克夏猪有过种源贡献。而在近现代,巴克夏又返销中国,对众多中国培育品种的育成、与地方猪杂交生产优质猪肉有着赫赫之功。作为文革前(1964年)最后一批国外引进巴克夏的育种者,在沉寂了44年(期间无1头巴克夏入境中国)后,再次为巴克夏引进中国做出了成功实践的第1人——安徽农业大学张伟力教授,向我们讲述了数千年来巴克夏和中国猪葛蔓纠结、千丝万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正从远处看,它们会被误认为是羊,但实际上这些毛茸茸的可爱是猪。Mangalitsa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猪种,英国仅有少量农场拥有这种猪,它们生活在林地、农场,由于饲养简单,它们偶尔甚至会出现在私人住宅里。马尔科姆-高夫和他的妻子莱斯利4年前在拉特兰郡奥克姆购买了一个小农场,到了那里,他们立刻就爱上了这些长相与众不同的猪。60岁的马尔科姆说:"莱斯利买下来一个养猪的地方,我们引进了很多土生土  相似文献   

20.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改良畜种”的指示,我站于一九六六年至一九六七年,曾从瑞典、英国、荷兰引进长白猪数批。几年来,已向省内各地推广长白仔猪达千余头,为猪种改良,提供了良种。长白猪为国际上有名的醃肉型品种。具有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产肉能力强,脂肪少,瘦肉多的特点。遵照“洋为中用”的教导,我站自长白猪引进后,在站内开始进行了与荣昌猪的杂交试验。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我站广大革命职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