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贵州山区秋四季豆无公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利用贵州高海拔山区夏秋气候凉爽、蔬菜虫害较少、环境不污染或污染小的优势,生产秋淡市场需求量较大的无公害四季豆,近年来我们在大方、毕节、龙里等县(市)高海拔的4个乡镇7个村进行了秋四季豆无公害栽培试验及示范,面积5.33 hm2,一般单产1 500~1 900 kg/667m2,产值约2000元667m2.  相似文献   

2.
武山县地膜番茄套种豆角和萝卜高效栽培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武山县洛门镇大南河流域年种植番茄1 333 hm2.为了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武山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经过试验示范,总结了一套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即地膜番茄/豆角/萝卜,一般番茄产量12.75万kg/hm2左右,产值6.30万元/hm2,豆角产量2.25万kg/hm2,产值2.70万元/hm2,萝卜产量5.25万kg/hm2,产值2.70万元/hm2,总产值达11.70万元/hm2,纯收入达8.25万元/hm2以上,经济效益显著.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塑料大棚西瓜早熟栽培模式在漯河市召陵区广泛兴起,这是一种周期短、上市早、收益好、产值高的西瓜栽培模式。通过实施4层以上覆盖栽培方法,西瓜可以在4月初上市,一般每667m~2产量为4000kg,产值1万元左右,有的也可达到6000kg/667m~2,产值1.5万元。根据近年来召陵区塑料大棚西瓜栽培生产经验,总结了相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种植方式下早熟油菜的产量和效益,采用2种种植方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应用精播壮苗、精栽增密、精细管理"三精"栽培技术种植早熟油菜,平均单产、纯收入均比免耕直播早熟油菜高,"三精"栽培平均产量321.4kg/667m~2,免耕直播242.5kg/667m~2;"三精"栽培纯收入974.7元/667m~2,比免耕直播平均增加213.7元/667m~2,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可进一步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5.
西瓜是静宁县重要的经济作物,年均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 500 hm2左右,年产量约7万t,产值2 100万元,为当地农民增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静宁县中南部仁大、李店、治平、余湾等乡(镇)的瓜农从抓西瓜早熟栽培、早上市,增加经济收入入手,探索总结出了适合当地生产的投资小、收益高、操作简单易行的小拱棚地膜西瓜栽培技术,并逐年扩大种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采用小拱棚加地膜栽培技术,在早春气温较低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地温,据测定,小拱棚地膜覆盖较普通地膜覆盖0~20 cm土层的地温提高1~3 ℃,而且在西瓜苗期具有增温、防止霜冻的作用,播期较普通地膜西瓜提前10~15 d,成熟期提前7~10 d.小拱棚地膜西瓜一般产量6万kg/hm2左右,较普通地膜西瓜售价提高0.2~0.4元/kg,增收1.80万~2.25万元/hm2,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截至2005年,全县小拱棚地膜西瓜种植面积达400 hm2,占全县西瓜种植面积的26.7%.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采用早熟高产优质小麦辽春10号及其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与高产优质马铃薯“荷薯15”及其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进行麦薯复种高产高效益栽培模式研究。并采用塑料大棚春季早熟栽培繁育脱毒种薯、赤霉素处理打破休眠、营养钵育苗移栽提前生长发育等技术措施,解决了种薯贮藏困难、接茬时间紧迫及高温雨季“烂母”与秧苗徒长病害严重等问题,实现了麦薯双丰收,高效益。小麦产量485 kg/667m2,产值727.50元/667m2;马铃薯产量2 265 kg/667m2,产值1 585.50元/667m2。全年两收总产值2 313.00元。  相似文献   

7.
蔬菜一年四熟高效种植试验示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实现农民增产增收,2004-2008年在遵义县新舟镇进行了20hm2的无籽西瓜-早熟耐热大白菜-正季耐热大白菜-雪里蕻一年四熟蔬菜高效种植示范,每年平均投入劳力78个/667m2,投资948元/667m2,平均每年产量15 500kg/667m2,产值11 400元/667m2,直接收入10452元/667m2.  相似文献   

8.
2003年我们在庆元县五大堡乡首次在海拔430米的竹山村上洋,建立绿色农业早熟鲜食毛豆双膜覆盖栽培示范基地20公顷,平均667平方米412千克,总产量达到12万多千克,按订单价格每千克2.4元计算,总产值达28万余元,平均667平方米产值近千元,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庆元山区冬闲田多,充分利用早熟鲜食毛豆早春栽培的特性,有效错开病虫害高发期,无污染.实行双膜覆盖鲜食毛豆与水稻轮作,提高耕地复种指数,达到了"豆粮"双丰收.现将庆元山区早熟鲜食毛豆棚膜覆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贵州蔬菜雪凝灾害补救集成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初的雪凝灾害,给贵州蔬菜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针对贵州蔬菜受灾情况,分析了蔬菜受灾的原因,提出了蔬菜雪凝灾害补救技术措施及建议.通过项目的实施,在贵州罗甸、纳雍、黔西、乌当4县(区)进行了补救示范蔬菜117.4hm2,总产量484万kg,总产值约730万元.辐射带动基地县早熟、次早熟蔬菜、速生蔬菜7053hm2,总产量约2.5亿kg,总产值2亿多元,实现了灾年农民不减收,使因冻害原本推迟上市的蔬菜提早上市,确保了蔬菜淡季市场供应,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对蔬菜低温冻害情况的调研中,发现了珍贵的地方抗(耐)寒品种资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镇引进早熟马铃薯鲁引1号和东农303两个品种,于1月中旬采用地膜加小拱棚覆膜栽培方式提早播种,争取马铃薯在4月中下旬收获上市。马铃薯产量一般为18530~21370kg/hm2,产值为4450~5130元/667m2,除去生产成本,经济收益均在2600元/667m2以上。马铃薯收获后种植早稻,产量一般为6750~7500kg/hm2,产值一般也有900元/667m2以上。早稻  相似文献   

11.
半干旱区小麦玉米雨水高效利用技术模式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根据榆中县东部半干旱农业区的特点,总结推广的旱作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沟播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地玉米平均单产比半膜覆盖增产30.4%,增加产值2345.4元/hm2;小麦微垄覆膜集雨集成技术模式可使旱作小麦的平均产量比露地常规种植对照增产25.2%,增加产值758.25元/hm2。并重点从选地整地、选用良种、起膜覆膜、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了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及其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全生物降解地膜在烤烟生产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采用田间试验研究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效果及其对烤烟覆盖栽培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1m×0.010mm白色全生物降解地膜进行烤烟覆盖栽培的效果最好,产量和产值分别达2 162.70kg/hm~2和50 426.70元/hm~2,分别比PE膜覆盖栽培(2 098.20kg/hm~2和4 8651.90元/hm~2)增加64.50kg/hm~2和1 774.80元/hm~2,增长3.07%和3.65%;上中等烟率增加3.58百分点,节约成本199.20元/hm~2,且烟叶的物理结构适中、化学成分协调;在覆膜135d时,全生物降解地膜的降解率达63%,比PE膜(3.5%)增加59.5百分点,有效解决了环境白色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甘蔗光降解地膜在湛江蔗区的推广中,探索与创建甘蔗光降解地膜的市场型推广模式,解决甘蔗光降解地膜难以推广的问题.20042008年在湛江蔗区,共推广甘蔗光降解地膜1 408.75 t,应用面积高达3.76万hm~2,增产原料蔗55.97万t,农民增收12883.3万元,糖厂增收2 566万元,国家增税1464万元.  相似文献   

14.
我区烤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膜覆盖栽培可提高烤烟的产量、品质、均价和产值。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中,尤以小苗一步到位地膜覆盖栽培为优。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次早熟蔬菜栽培技术,于2007年在德江县进行了不同蔬菜种类、品种的早熟栽培试验和示范.通过品种试验、提早熟期试验等的研究和示范应用,总结出了适宜该地次早熟栽培的蔬菜良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采用提早播种、大棚育苗、地膜覆盖和小拱棚移栽的方法,能使蔬菜产品提早上市,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使鲜食花生能够早收提前上市,增加经济效益。[方法]设露地播种、地膜覆盖、双膜覆盖3个处理研究徐淮地区早春气温对鲜食花生生长的影响。[结果]徐淮地区花生采用双膜覆盖栽培法可在3月20日前后播种,6月底7月初即可收获鲜果上市,经济效益较高,在此之前播种的,则会出现不出苗或出苗率极低的现象;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法应在4月20日前后播种,7月20日以后收获鲜果上市,产量高,经济效益也好;4月20日露地栽培的出苗期需要17d以上,出苗率仅为80%左右。要使花生正常发芽出苗,其播种期应在4月底至5月上旬为宜。[结论]为徐淮地区鲜食花生的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库区封山育林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安江开发公司封山育林形成的22475.5hm~2天然林的活立木价值为27229.69万元,扣除采伐成本后的价值为22553.26万元。在不考虑在产品(活立木)的情况下,封山育林的总投入为1745.55万元,总产出3880.41万元。以静态法计算净收入2134.86万元,投资回收期22年。以8%的年利率计算净现值可得214.62万元,净现值投资回收期为26.97年。无论是静态法还是用动态法计算,封山育林经营项目在满足新安江水库水源涵养的前提下,均已回收投资,获得了利润。  相似文献   

18.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公共服务功能评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森林生态系统的特征和服务功能的内涵,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影子价格法、机会成本法、替代花费法、收益资本化法等方法定量评价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服务的总价值为2.02亿元,其中涵养水源价值为354.64万元,保持土壤价值为7 815.75万元,固碳吐氧价值为4 273.94万元,净化空气价值为3 120.99万元,林产品价值为3 232.10万元,森林景观与游憩价值为1 369.47万元,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价值6.90万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楚雄州小苗膜下栽培技术实践进行总结,结合多年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取得的经验成果及实践等,不断完善楚雄州烤烟小苗膜下移栽技术,总结归纳出楚雄州小苗膜下移栽优势特点和适宜推广区域、壮苗标准、移栽期确定等主要创新点,提出改进措施和发展思路,为这项技术进一步全面推广普及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使之更好地为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地膜残留污染防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地膜已成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资之一,地膜覆盖已广泛应用到全国,尤其是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南方的高山冷凉地区,且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2015年地膜用量达145.5万t,覆盖面积达1 831.8万hm~2。地膜覆盖技术对保障中国食物安全供给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地膜投入量和使用年限不断增加,大量农膜残留在土壤中,不但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持续进行,而且对农业环境安全与健康构成了巨大威胁。通过分析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一膜两(多)用、机械化地膜回收等地膜残留污染防控关键技术的现状,提出未来应对地膜残留污染的技术措施和策略,为地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和残膜污染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