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因其临床症状以高热最明显,称“高热病”或“无名高热病”,让兽医工作者措手不及,怀疑是病毒性病(猪瘟、猪流行性感冒、蓝耳病等),弓形体病等,以抗病毒药、磺胺类药物治疗,收效甚微,该病发病死亡率达90%以上。该病的流行对养猪业、肉品安全、人民健康造成巨大威胁,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分析防控治疗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夏季的高温、高湿天气,夏末、秋初易发生多种病原感染及继发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该病以发热、不食、皮肤发红、并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由于发病急、死亡率高、群发率高、不同年龄的猪均感染,给饲养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近三年的走访调查,预防诊治,回访巡查,对该病的防治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猪高热病,是以高热为典型症状的综合症,因该病病因复杂、多病原混合感染,又叫无名高热综合症。根据临床经验,笔者针对高热病以及对其的防治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自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2007年4月以前称猪“高热病”)流行以来,广大兽医丁作都在积极筛选有效的临床防治药物。从2007年6月起,笔者在利用多种西药治疗该病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转而试用中草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潘国林  程萍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5):203-203,205
目前“高热病”普遍被认为是高致病性蓝耳病,可致使猪死亡。其它因素如猪瘟、附红细胞体、弓形体、链球菌、猪副嗜血杆菌等都是“帮凶”。根据对生猪“高热病”发病和诊治情况的调查,总结了针对“高热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在高温高湿季节发生多种病原感染及继发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该病以发热、皮肤发红和出现呼吸道症状等为特征,给养猪生产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预防、控制该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范。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猪"高热病"的发病特征、临床主要症状、病理解剖变化,结合兽医临床工作经验,提出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猪"高热病"的技术措施及防治效果,以期降低该病的死亡率,为养猪生产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8.
猪的无名高热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为做好该病防治工作,需进一步探究该病的发生原因与发生机理,并在此基础上制订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为此,笔者结合生产实际,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9.
猪高热病发病率高,对仔猪危害严重,该病预防比治疗重要,应采取完善的饲养管理制度,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免疫,药物预防及加强消毒管理等综合性措施预防猪高热病,减少其对养猪生产的危害。本文主要分析猪高热病的典型症状和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猪"高热病"的诊治与防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和地区的生猪在高温季节都发生了以体温升高到4142℃以上,呈稽留热、厌食、皮肤发红、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为主要特征的“猪高热病”。2006年7月份以来,我区也自南向北发生了“高热病”,结合我区在防控生猪“高热病”的诊治与防控工作取得的效果,现将“高热病”的诊治与防控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猪高热病又叫猪高热综合症,是由多病原混合或继发感染引起的一种以传播速度快、发病率和死亡率高的传染病,给临床上疾病的治疗与控制带来了难度,致使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损失。鉴于此,笔者根据自身多年来的猪病临床经验,从该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方面进行阐述,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猪高热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该病的发展的过程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如何有效防制猪高热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由于夏季的高温、高湿天气,夏末、秋初易发生多种病原感染及继发感染引起的猪高热病,以发热、不食、皮肤发红、并伴有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该病由于发病急、死亡率高、群发率高、不同年龄的猪均感染,给饲养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近三年的走访调查、预防诊治、回访,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对猪高热病的临床特征以及该病的发展的过程和原理进行详细分析,并对如何有效防制猪高热病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近年每在5~7月份猪无名高热病泛滥,严重影响本地区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在临床上猪高热病种类繁多,如猪三疫、猪流感及猪的很多病毒性感染病均可引起高热。但在近几年临床多见的是"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该病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  相似文献   

16.
李明 《中国畜禽种业》2011,7(2):100-100
为了更好的、行之效地防治猪"高热病",笔者结合桐城市生猪养殖现状简要谈谈对猪"高热病"的认识与防治误区,仅供参考. 1 认识上的误区 1.1 名称有误 凡是传染病必有其病源,猪高烧不退,只是临床表现的一种症状,称猪无名"高热病"的说法不妥.  相似文献   

17.
夏季猪高热病的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守峰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3):214-214
猪夏季高热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防治难度较大。介绍了该病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猪"高热病"是一种由多种细菌和病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猪的皮下脂肪比较厚,身体散热差,对高温的应激反应强。所以夏天容易发生热传染病。近年来发病率较高。这对养殖户来说是最痛苦的事情,所以对猪热病做好预防和控制工作,首先要了解疾病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下面介绍,仅供参考。1猪"高热病"原因分析目前,该病的病因很多。一是分散养殖的发生率高,有些规模化养猪场和散养养猪户主,实施各种防疫措施不到位,  相似文献   

19.
“高热病”是由猪蓝耳病、猪瘟、猪链球菌等多种病原引起的症候群。以呼吸困难,高热、食欲下降,粪便干硬,皮肤潮红,两耳发绀。股内侧皮肤上有紫色小点,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特征。该病因病原复杂.所以临床上称为“无名高热病”。  相似文献   

20.
今年3月以来,我站门诊陆续诊治多起"猪无名高热病",即"猪无名高热综合症",患猪持续发烧,呈稽留热型。该病现阶段在部分省市呈流行趋势。其传染快,死亡率高,常规治疗方法疗效不明显,致使猪只死亡,经济损失惨重。现将该病的诊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