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海省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有机质和机械组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青海主要土壤类型剖面的有机质、机械组成、阳离子交换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与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机械组成有着密切的关系。随深度的增加有机质与交换量的相关性增强。土壤粘粒含量越高,阳离子交换量越大。  相似文献   

2.
草地过度利用造成植被退化,土壤理化性质恶化。本研究以天山北坡退化山地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草地退化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为评价草地土壤退化提供理论参考。以封育草地为对照,对比放牧草地(退化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含水量及有机碳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草甸土壤机械组成中粉粒含量较高,达到70%以上,而且草地退化对土壤机械组成影响不大,仅在15~35 cm土层粉粒含量有显著降低(P0.05)。退化草甸土壤表层(0~25 cm)有机碳、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草甸土壤粉粒、砂粒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水量极显著相关(P0.01)。因子分析表明在土壤含水量较高的山地草甸,影响土壤性质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为土壤机械组成。  相似文献   

3.
天津地区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养分状况相关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正> 土壤颗粒组成决定着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不同土壤的机械组成,在矿物组成上有显著的差别,其化学成分和其它各种性质也均不相同。土壤中的养分状况和它对各养分吸附能力的强弱都与土壤的粒级组成有关。研究和了解土壤的颗粒组成对指导土壤的耕作、施肥及土壤改良都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泛沙地小网格农田防护林网防风固沙和增产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夏津县黄泛沙地130×260 m2小网格的农田防护林网为研究对象,对林网内不同区域处的风速、土壤湿度、土壤机械组成、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风蚀深度及小麦产量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田防护林具有明显的降低风速、增加土壤湿度、改善土壤机械组成、改良土壤物理性质、减少土壤风蚀量、增加小麦产量的效应,林网内3 H~5 H处的防风固沙和增产效应最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揭示不同坡型坡面不同空间部位表层土壤发生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的差异。[方法]对六苟小流域烧荒林地不同坡型的坡面表层土壤进行降雨前后机械组成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结果]烧荒林地坡面表层土壤机械组成各粒径组分含量在坡面不同空间部位分布不一致。降雨前后坡面表层土壤机械组成的变化特征,可以指示降雨作用下,不同坡型坡面表层土壤在坡面不同空间部位的侵蚀——堆积作用。[结论]对于不同坡型条件下的坡面表层土壤侵蚀,还需要做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永定河河滨带土壤机械组成特征及异质性分析,为河滨带土壤改良及生态修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室外定点采样与室内测定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永定河河滨带不同地段上下层(0~10、10~20cm)土壤的机械组成。[结果]永定河河滨带土壤机械组成中主要以砾石含量为主,黏粒含量较少,均低于5%。在砾石类组分上,10~20cm含量大于0~10cm含量,沙粒、粉粒则表现出0~10cm含量大于10~20cm含量,黏粒含量上下层间变化不明显。上、中、下游砾石、沙粒、粉粒含量变化幅度较大,而黏粒变化不明显。[结论]应根据土壤状况合理施肥,改良中要注意土壤机械组成恢复的合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土壤机械组成测定精度,降低劳动强度,本文使用比重法对搅拌仪处理的土壤进行了土壤机械组成测定,同时与人工搅拌的测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搅拌仪摇臂长度根据最佳搅拌行程确定,搅拌行程一致且搅拌充分;摇臂转速调整为1周/2 s,上下搅拌30次/min,搅拌速度均匀一致,符合国标要求;2种搅拌方式所测土壤中黏粒和粉砂粒含量无显著差异,砂粒含量有显著差异。搅拌仪操作方便,一次可同时搅拌多个样品,工作强度降低,检测准确高效,可用于批量土壤样品的机械组成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8.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密度计法研究了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不同土层、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干扰程度的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分布大致为粗沙粒细沙粒粗粉粒黏粒细粉粒≈中粉粒。其中武功山的土壤以粗沙粒、粗粉粒和细粉粒占多数,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属于壤土,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适中,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且养分含量高。  相似文献   

9.
土壤电导率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土壤是无数土粒一层层排列起来组成的多孔分散体,其分布电容较大,要直接测出其电导率是不容易的。本文从土壤的机械组成出发,运用电磁理论分析其导电规律,从而找到土壤电导率的快速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农田耕层对机械深松不同程度的适宜性,采用田间大区试验,分别设置常规松土25cm(对照)、机械深松30cm和机械深松40cm三个处理,比较分析了各处理对农田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中土壤容重和土壤机械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松土25cm相比,机械深松30cm对0~20cm土壤容重影响不显著(P0.05),使20~40cm土壤容重显著降低了10%,而机械深松40cm使0~20cm和20~40cm土壤容重分别显著降低了12.4%和21.0%;在0~20cm和20~40cm两个土层中,与常规松土25cm相比,机械深松30cm和机械深松40cm均表现为粗砂粒(2~0.5 mm)、粉粒(0.05~0.002 mm)和粘粒(0.002mm)含量呈现出增加的趋势,细砂粒(0.5~0.05mm)整体呈现出减少的趋势。可见,机械深松明显有利于疏松土壤,降低土壤容重,改变土壤的机械组成,增加了粗砂粒、粉粒和粘粒的比重,而相对减少细砂粒的比重。  相似文献   

11.
表层风蚀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四子王旗耕地、普通草地和围封草地地表土壤颗粒的机械组成进行分析,利用分形模型,计算了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维数,并探讨了风蚀土壤的分形维数与土壤粒度组成和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分析了土壤在风力侵蚀过程中的分形特征,同时讨论了利用分形维数来代替土壤粒度组成表征土壤风蚀程度的可能性。表明分形维数可为风蚀土壤结构及其质地状况的评价提供1个新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2.
草地土壤机械组成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当前国内在天然草地利用与退化方面的研究动态,从放牧、开垦和围封三个方面,对我国天然草地的土壤物理性质,特别是机械组成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草地土壤因开垦和放牧特别是自由放牧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沙化现象。大量研究表明,开垦和自由放牧使草地土壤砂粒增加,粘粒减少;而围封则使草地粘粒增减,砂粒比例下降。土壤机械组成与土壤养分、含水量密切相关。因此,合理利用草地,改善草地土壤状况对广大草原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土壤机械组成和速效养分的测定,论述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机械组成和速效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草地的在两个土层速效养分含量差别不大,而其他土地利用模式0~20cm土层的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cm土层。关中土壤的速效养分明显高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草地的速效养分都低于其它土地利用模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机械组成分布大致为:粉粒>细砂粒>粗砂粒≈粘粒。速效养分只与0~20cm的粘粒含量承显著正相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壤肥力结构不协调,尤其是氮磷比失衡,磷肥施用量过度。各种经济模式应调整施肥结构及耕作方式。  相似文献   

14.
汾河上游流域弃耕地土壤养分及其与机械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汾河上游流域弃耕地土壤养分状况及其与机械组成的关系,并为研究区的合理利用土地提供基础数据,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2种主要弃耕地类(退耕还林地和荒草地)以及周边耕地土壤养分及其与机械的组成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类土壤养分含量差异明显,有机质含量平均值表现为耕地>荒草地>退耕还林地;全氮含量表现为耕地>荒草地>退耕还林地;全磷含量整体差别不明显;全钾含量表现为退耕还林地>耕地>荒草地;弃耕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呈表层(0~20 cm)>下层(20~40 cm)的规律,具有表聚现象,全钾含量弃耕地表现为表层<下层、对照耕地表现为表层>下层;弃耕地土壤养分与机械组成密切相关,黏粒是影响土壤养分含量多寡的关键性粒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长白山区松茸发生地的土壤状况.研究认为松茸的发生与土壤的地理环境、机械组成、土层构造、养分含量及土壤酸碱度关系密切,山地陡峭、质地粗糙、养分贫瘠、腐殖质层薄、PH偏低是长白山区松茸发生地的土壤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土壤的综合评价提供定量化标准和理论依据,以该地区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土壤机械组成的垂直分布特征,并运用分形模型对土壤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敖汉旗4种不同类型土壤的机械组成在不同土壤类型、不同土层中均表现为沙粒粉粒黏粒,其中黏粒和粉粒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沙粒的含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4种类型土壤分形维数由高到低依次为栗钙土褐土棕壤风沙土,经皮尔逊相关分析得到4种类型土壤中黏粒、粉粒、沙粒对土壤分形维数均具有显著性影响。因此,仅凭某一粒级土壤的含量不能说明土壤结构状况。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土壤孔隙度、土壤毛管持水量、土壤机械组成对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的影响,筛选出贵州山地茶园的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土壤条件。以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茶园土壤与其它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了贵州山地茶园土壤、林地土壤、耕地土壤物理性质及其特征。结果表明: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孔隙度值中等略微偏低,不同土地土壤孔隙度平均值变化为:林地>茶园>耕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毛管持水量各不相同,其大小变化为:林地>茶园>耕地;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物理性砂粒含量适中,粗粉粒的含量高于细粘粒含量。从总体上看,贵州山地茶园产地土壤孔隙度、毛管持水量、机械组成基本符合高产茶园的要求,比较适宜茶树的生长。  相似文献   

18.
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讨论了土壤重金属化学形态的空间变异规律及影响因素,土壤中重金属化学形态及其迁移能力与土壤pH值、有机质、机械组成和作物根际环境有关。土壤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在空间的分布、迁移能力影响着其生物的有效性及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9.
采用随机取样法,对景电新灌区衬膜沙地农田和对照吓衬膜农田)土壤进行测定,土壤养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衬膜使0~30cm耕层内土壤养分含量增加,其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年均增加率分别为0.02%、0.003%和0.012%,速效磷、速效钾、碱解氮均有明显增加;当年衬膜沙地0~30cm耕层内土壤机械组成中粉沙(<0.1mm)含量减少10%,中细沙(0.50~0.1mm)对增加10%.衬膜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机械组成变细,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减少,衬膜同时对土壤pH值和可溶性盐分含量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以盐碱地改良为研究目标,开展了脱硫废弃物改良盐碱地对土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施用脱硫废弃物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的pH和Na^+ +K^+/Ca^2+ +Mg^2+明显降低,改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