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全国玉米收获已结束,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迅速。今年全国共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3.8万多台,机收水平近10%,比上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尤其是主产省呈现出加速的发展势头:山东省机收水平达到33%,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机收进度快了2~3天;河南省机收水平达到10.9%,比去年提高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玉米收获已结束,机械化收获发展迅速。今年全国共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3.8万多台,机收水平近10%,比上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尤其是主产省呈现出加速的发展势头,山东省机收水平达到33%,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机收进度快了2—3天;河南省机收水平达到10.9%,比去年提高4.2个百分点。今秋玉米机收表现出四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前,全国玉米收获已结束,机械化收获发展迅速。今年全国共投入玉米联合收割机3.8万多台,机收水平近10%,比上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尤其是玉米主产省呈现出加速发展的势头,山东省机收水平达到33%,比上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机收进度快了2-3天;河南省机收水平达到10.9%,比去年提高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2007年,我国农机化发展由初级阶段跨人中级阶段,标志着我国的农机化事业发展进人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特别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带动下,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得到不断的发展。玉米机收面积逐年增加,2007年玉米机收面积为211.4万hm^2,玉米机收面积比上年增加86.6万hm^2,增长近69.37%;全国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7.2%,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玉米收获机械化瓶颈问题有望得到突破;同期,  相似文献   

5.
一、玉米收获机械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连续数年的推广,陕西省西安市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2009年,西安市玉米种植面积287万亩,玉米机收面积达40.73万亩,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14.19%,较上年提高了9.14个百分点。玉米联合收获机拥有量达1074台,其中自走式448台、背负式626台。拥有量较上年净增718台。  相似文献   

6.
联合机收43万公顷联合机收率15.8%本刊讯至10月25日,全省玉米机收全面告捷。据统计,今年玉米机收突破40万公顷,联合机收率达15.8%。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大发展、玉米机收水平大突破、玉米机收效益大提高的三项要求。玉米收获机械保有量实现大发展。今年全省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达到10000多台,比2005年增加4100多台,增长70%。玉米机收作业水平实现大突破。今年全省玉米机械收获面积达46万公顷,机收率达17.2%,其中玉米联合收获43万公顷,联合收获率达15.8%,比上年增加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省玉米机收面积达到40万公顷、机收率达到15%的目标任…  相似文献   

7.
2010年,山东省玉米机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机收率由上年的53%提高到了71.5%,创下了发展玉米机收的"山东速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2011年全省力争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到6.5万台,玉米机收率达到80%。"山东省用什么措施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全国玉米机收面积与机收水平“双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据初步统计,2014年全国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超过3.2亿亩,较上年新增4500万亩;机收水平超过56%,比2013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实现玉米机收面积与机收水平双双大幅增长,为保障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做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我国玉米收获机械化延续了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迅猛势头,表现出了机具数量持续增长、作业水平快速提升、社会化服务稳步发展、机收市场日趋旺盛四个显著特点。全国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6.8万台,总保有量达到  相似文献   

9.
三晋花絮     
山西三秋农机化生产任务圆满完成截至11月10日,全省三秋农机化生产基本结束。三秋期间共完成玉米收获面积156.67万hm2,其中机收面积40.67万hm2,玉米机收水平达到26%,比去年增加9个百分点;薯类收获面积23.33万hm2,其中机收7.47万hm2,薯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玉米、大豆,中稻(-季稻)收获已经结束;南方双季晚稻收获近70%,其中机械收获2900万亩,机收水平46%以上.冬油菜已播8900万亩,完成近九成.冬小麦已播3.1亿亩,完成九成半.全国共投入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机220万台套,完成机播2.5亿亩,机播水平达到80.6%,比去年提高2.6个百分点.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小麦机播水平均达到95%以上.今秋小麦机播表现出四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1.
截至6月26日,山东省小麦收获、玉米机播基本结束,机收率超过97%,机播率超过85%。全省小麦机收作业高峰时上阵农业机械210多万台,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近14万台,比去年同期增加1万台,最高峰日收获面积近800万亩。全省完成小麦机收、玉米机播作业收入45亿元,其中小麦机收跨区作业收入20多亿元,比上年增长10%。  相似文献   

12.
<正>2010年,内蒙古全区投入玉米收获机3795台,较上年同期投入量增加212.1%;实现玉米机收629.3万亩,增长75.2%;机收水平达到13.4%,较上年提高4.6个百分点。从2003年全区着手开展玉米机收工作,将其列入重点突破的技术推广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三晋花絮     
山西今年玉米机收面积同比增长47%截至目前,山西省全年共新增玉米收获机3680台,保有量达到了1.01万台;全年共完成玉米机收面积59万hm2,比2011年增加19万hm2,增幅达47.5%。机收水平由2011年的26%提高到了今年的35%,增长了9个百分点。今年以来,山西省各级农机部门一是把玉米收获机械作为农机购置补贴的重点,在部分地区实施玉米收获机械省财政累加补贴政策,农民购买本省研制的玉米收获机械,在享受国家补贴的基础上,省财政再给予累加补贴,充分调动了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阜新市玉米种植面积26万hm2(390万亩),玉米机械化播种24.77万hm2(371.5万亩)。玉米生产机整地、机播、机械化田间管理等已经占了玉米种植面积的很大比例,而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仅为4.02万hm2(60.23万亩),机收水平为15.4%。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玉米机械化种植的各生产环节,只有机械化收获水平最低,因此,加快发展玉米全程机械化的重中之重是玉米机械化收获。1玉米机械化收获现状(1)2011年,玉米机收面积为4.02万hm2(60.23万亩),机收水平为15.4%,比2010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2)截至2011年,玉米收获机保有量260台,比2010年增加了87台。  相似文献   

15.
一、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有着广阔的作业市场玉米是我国第一大饲料作物和第三大粮食作物,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玉米总播种面积达2400万公顷。虽然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全国已有50多个厂家开发生产,但年产量仅1000台左右,社会总拥有量仅1万台左右,大部分厂家和机型处于多点试验、示范阶段,只有少数机型开始小批量生产。目前全国小麦机收率达64%,水稻机收率也高于10%,而玉米机收率仅为2%,这就是说约2000万公顷玉米仍然是靠农民一穗穗手工劳作。如果实现玉米联合收获,按机收率达40%计算,全国至少需要14万台玉…  相似文献   

16.
农机农艺融合助推玉米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是山东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一般在286.7万hm2以上,约占全国的10%。2010年秋季,山东省玉米机收共上阵各类农机具328万台(套),完成机收面积246.7万hm2,机收率达71.5%,较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玉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已达到88.75%,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实践证明,在山东省实现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的过程中,农机农艺的融合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山东省农机系统按照省政府要求加快玉米机收发展步伐和农业部关于山东要在全国率先突破玉米收获机械化的要求,把推动玉米收获机械化再上新台阶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发动,周密组织,扎实推进,实现了玉米收获机械大发展、玉米机收水平大突破、玉米机收效益大提高。  相似文献   

18.
2012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呈现全面持续较快提高的好势头。据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统计,2012年全国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较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主要作物关键环节生产机械化取得新突破,跃上新台阶,其中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超过30%,提高4个百分点;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超过40%,提高6.5个百分点;油菜栽植、收获机械化取得新突破,分别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一句话要闻     
《山西农机》2011,(7):55-55
从农业部获悉,截至6月30日全国“三夏”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基本结束。全国小麦机收水平已达87.8%,比去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夏玉米机播水平达77%,比去年提高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2010年,山东省玉米机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机收率由上年的53%提高到了71.5%,创下了发展玉米机收的“山东速度”,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2011年全省力争玉米收获机械发展到6.5万台,玉米机收率达到80%.”山东省用什么措施来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