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省自2001年启动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还不尽完善,如何建设生态公益林,如何管理生态公益林,如何科学确定公益林补偿标准等问题,是生态公益林事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分析了辽宁省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必要性,探索和完善了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从而加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管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2001年辽宁省作为国家首批补助试点开始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生态公益林补偿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现行的补偿机制与林农收益差距较大,影响了林农建设和管理公益林的积极性。该文通过对公益林分等级补偿标准核算,得出补偿标准的范围,为生态公益林分等级补偿提供依据,并提出适合辽宁省生态公益林分等级补偿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益林的补偿问题是实现公益林可持续发经营和发展的关键,从公益林补偿的理论依据,补偿资金的来源以及补偿标准方面讨论了其补偿机制,并就公益林资产其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朴英 《绿色科技》2015,(2):161-163
介绍了寻甸县生态公益林现状,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市级公益林补偿面积和补偿资金如何使用,取得成效采取的主要工作措施,分析了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有林场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是促进森林资源发展与保护的基本措施。介绍了山西国有林场公益林建设现状,探讨了国有林场公益林补偿存在问题,提出了完善国有林场公益林补偿机制对策。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不同权属生态公益林补偿体系,同时提出了适合灵石县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充分发挥生态公益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化生态环境,我国从2001年开始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但是长久以来,生态公益林的补偿还是以政府补偿为主,单一的补偿方式具有其局限性。因此,多途径、多方式进行生态公益林补偿已成为我国目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该文总结了国内外生态公益林补偿方式,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补偿方式的不足,探讨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方式,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的形成和逐步完善的过程,即农民对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从认识、参与到接受和拥护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指出广东省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存在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标准一刀切、起不到激励作用等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加强法制建设,分区域、分类型制定补偿标准,提高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林业资源管理》2015,(5):44-49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确定是科学、公平地实施生态公益林补偿的前提和基础。以株洲市生态公益林小班为对象,基于生态公益林权属、事权等级、保护等级、林分质量和生态服务功能等指标构建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系数模型(CF)。通过补偿系数将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分级量化,基于当前株洲市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相应地提出了其分级补偿标准为(120+CF×100)元/(hm2·年)。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太白县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落实现状、特点,指出了太白县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1)生态效益补偿兑付过程中,承包大户因公益林承包面积过大,与一般农户产生矛盾;(2)贯彻落实国家、省兑付政策时,太白县实施的"三次分配"与现有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之间存在矛盾;(3)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相差过大;(4)受政策影响集体公益林林权流转受限、抵押贷款受限;(5)扶持项目少、补助标准低,承包公益林对一般农户脱贫致富作用不大;提出了完善《太白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管理实施细则》、提高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发展林下经济、拓宽公益林流转范围、加强公益林经营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