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遗传工程学     
遗传工程学是七十年代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领域。遗传工程是指把一种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作为遗传因子(基因)物质基础的脱氧核糖核酸,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复制,然后又通过一种运载体将这种复制出来的遗传物质导入另一种细胞,从而改造这个细胞的遗传结构,使之具有新的性状。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人们已经看到,遗传工程将是人类干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遗传和育种研究的新型有效工具,它具有广阔的前景,将对人类提供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遗传工程学     
遗传工程学是七十年代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科学领域。遗传工程是指把一种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作为遗传因子(基因)物质基础的脱氧核糖核酸,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复制,然后又通过一种运载体将这种复制出来的遗传物质导入另一种细胞,从而改造这个细胞的遗传结构,使之具有新的性状。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注意。人们已经看到,遗传工程将是人类干预微生物、植物和动物遗传和育种研究的新型有效工具,它具有广阔的前景,将对人类提供出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生物工程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并立为当今三大前沿科学。以重组DNA技术为核心的基因工程,则处于包括生物工程学在内的生命科学的中心地位。这是因为基因工程(即分子水平上的遗传工程)所发展的新技术,可以绕过远缘杂交的困难,利用无性的操作技术,使微生物、植物、动物等能够实现基因重组,各大系统间进行遗传交流,以便迅速地和定向地获得人类所需要的新的生命类型。将为解决农业、工业、医学等部门所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多基因转化是基因工程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应用DNA重组技术,将两个抗病机制不同,抗菌谱较广的抗病基因(天麻抗真菌蛋白GAFP和兔防御素NP1基因)构建在一个植物表达载体pBin35SGAFP-NP1上,两者具有各自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采用叶盘法转化烟草,PCR和PCR-Southern分析证明已将NP1和GAFP基因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离体抑菌实验表明转基因植株对真菌和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抗性。以上结果表明通过该表达载体进行遗传转化可获得含双价抗病基因植物,并能有效表达,提高转基因植物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5.
遗传工程是七十年代出现的生物科学的新领域。它是指采用类似工程技术的方法,从一种生物取出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或人工合成DNA,在体外进行重组合,再介绍到另一种生物体内,故也称基因工程。遗传工程可以定向地改变生物体的遗传性,创造出新品种或新类型,为人类服务。这种对高等生物有效的实验手段,为林木育种开拓了新的前景。原生质体融合,就是现代育种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所谓转基因生物,是指运用重组 DNA技术将外源因整合于受体生物基因组、改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生及其后代。从 20 世纪 70 年代人类第一次基因重组实成功后,以DNA重组技术为基础的基因工程等现代生技术迅猛发展,基因工程使人类能直接操作生物的遗传质———基因(DNA),改变生物的性状、代谢产物或者生活动的某些过程,也就是说人类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计并定向改造生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转基因生陆续研制成功,走出实验室并投放市场。1 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产业化概况自1983年世界第一例转基因抗病毒植物诞生以来转基因作物的研制…  相似文献   

7.
遗传工程是分子遗传学一个崭新的内容,是指把一种生物细胞中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简称 DNA)从细胞中提取出来,在体外进行复制,然后又通过运载体,将这种复制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另一种细胞内,从而改变这个细胞的遗传结构,产生新的性状。遗传工程是七十年代初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遗传工程将是人类干预生物,使之符合自己愿望的一种新型有效工具,它具有广阔的前景。就农业生产而言,最重要的无非是优良品种和肥料。在当前用常规育种法育成的品  相似文献   

8.
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从毕赤树干酵母的基因组中扩增得到木糖还原酶基因xyl 1和木糖醇脱氢酶基因xyl 2,它们分别或同时与高拷贝型酵母表达载体YEp 24重组,再经醋酸锂转化酿酒酵母,得到了3种不同类型的重组酵母菌株,其中重组酿酒酵母菌株NLR04可利用单一的木糖为碳源进行生长,并能够在微氧或厌氧环境中缓慢发酵木糖生成乙醇,乙醇得率可达到理论得率的37.0%.该研究可为微生物的木糖代谢工程提供种质资源.检测结果表明,与毕赤树干酵母不同,在重组酿酒酵母中木糖还原酶基因以组成型表达,而木糖醇脱氢酶基因在某种程序上受木糖的诱导.与毕赤树干酵母相比,重组酿酒酵母菌株中的木糖醇脱氢酶的比活力明显较低,这说明在Sc NLR04中该基因的表达存在某些抑制作用,这一缺陷可能是重组酵母菌株发酵木糖的瓶颈之一.  相似文献   

9.
植物遗传工程研究在林业研究中的应用有两个方面。首先,遗传图谱的构建,是林木育种和基因转移的有利工具,使森林遗传学和林木育种学研究产生了新的飞跃,还为林木早期选择,提高选择效果,缩短选育周期提供了可能;其次,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通过植物遗传工程,克隆毒蛋白基因,并将抗虫基因转入植物细胞,得到抗虫转基因植株,从而为林木的抗病育种提供一个划时代的手段。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遗传物质的提取,DNA的分析,目的基因分离,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树木基因移转技术及转基植物几方面,介绍了树木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概况,作者认为,随着高等植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的发展,林木遗传育种也将进入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1.
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晶体蛋白基因具有对鳞翅目昆虫的毒杀作用,因此被广泛用于转基因研究,以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故以含有CryIA(b)基因的PKUB质粒为模板,利用PCR技术克隆出抗虫基因[CryIA(b)],将其构建到PGEMT-Easy上,获得重组质粒PGEMT-CryIA(b),并测定全部序列,将PGEMT-CryIA(b)用BamHI 和SmaI酶切后插入表达载体PBI121的CaMV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构建成准备用于丽江云杉等针叶树种遗传转化CryIA(b)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CryIA(b),采用液氮冻融法将其转化到根癌农杆菌LBA4404和C58中,为下一步的转化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植物基因工程及其在林木害虫防治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植物基因工程主要包括目的基因的分离、基因工程载体的构建、植物细胞的遗传转化、转化细胞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外源基因表达的检测等几个方面。利用该技术目前已转化了20多种林木树种,并成功地将抗虫的苏云金芽杆菌内毒素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转入林木树种。  相似文献   

13.
表达耐盐基因的转基因火炬松的再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巍 《林业研究》2002,13(1):1-6
盐害是限制作物和树木分布和生产的重要因素。盐分过多导致细胞内水分缺失并影响许多重要的细胞代谢活动。本文利用火炬松作为模式植物建立了一套提高植物耐盐性的新技术。这一技术以火炬松合子胚为材料,利用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将山犁醇脱氢酶和甘露醇脱氢酶基因转入火炬松。然后再生转化的愈伤组织和转基因植株。经DNA杂交证实的转基因植株被用于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这些转基因的植株的耐盐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一技术对针叶树的遗传工程育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图3表2参26。  相似文献   

14.
杨树皮储藏蛋白基因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杨树树皮储藏蛋白BSP是类似种子储藏蛋白的氮素储藏物 ,冬季在韧皮部薄壁细胞中大量积累 ,是落叶树氮代谢中的重要成分。为了研究BSP基因启动子在转基因植物中的表达特性 ,探索其在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潜在的应用价值 ,我们用PCR方法从美洲黑杨基因组中DNA扩增得到了BSA启动子片段。与GUS基因融合构建中间载体后 ,转化烟草 ,获得了一批PCR检测为阳性的转化再生植株。经GUS组织化学检测 ,发现若干转基因烟草的茎和叶柄韧皮部以及叶脉都呈GUS染色阳性 ,初步证明杨树BSP基因启动子确有韧皮部表达特性 ,可介导GUS基因在转基因烟草韧皮部特异表达。  相似文献   

15.
植物多基因转化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通过转基因技术提高植物的性状、研究基因的功能获得了长足发展,不断出现的多基因转化方法为现代植物基因工程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概述了植物多基因转化的传统方法、双元载体转化法、直接转化法和还处于起步阶段的植物人工染色体法,评论了一些方法在植物多基因转化中的优缺点,探讨了植物多基因转化中存在的植株遗传稳定性和启动子表达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白蜡虫(Ericerus pela)蜡酯合酶(wax synthase,WS)基因干扰载体并建立其体外ds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原核表达体系,低成本大量制备白蜡虫ws基因的dsRNA。[方法]克隆白蜡虫蜡酯合酶基因ws片段,连入L4440载体,将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HT115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获得与目的片段相对应的dsRNA。[结果]白蜡虫ws基因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载体成功构建,重组质粒转入HT115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后菌体成功表达dsRNA,dsRNA的平均获得量1 705 ng·m L~(-1)。[结论]该研究通过原核表达白蜡虫ws基因的dsRNA,为后续利用RNAi实验研究白蜡虫ws基因功能及作用机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 自1960年Cocking发明酶法游离高等植物原生质体以来,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已有61种植物能从原生质体再生成植株,通过融合还得到了一些种内、种间乃至属间的体细胞杂种植株。原生质体技术的发展为植物引入外源DNA、染色体以及细胞器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验体系,无疑它将为实现植物的遗传改造(遗传工程) 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转双抗虫基因741杨特征及其繁殖技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简述了当今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Bt基因和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以及防治害虫产生抗性的策略等。双抗虫基因是用部分改造BtCry1Ac基因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API)构建的植物表达载体。被转化体 74 1杨 (Populus×aldatomen tosaCl.74 1)是以银白杨× (山杨 小叶杨 )为母本 ,毛白杨为父本 ,1994年杂交育成 ,为一优良白杨无性系 ,形态酷似毛白杨。在转双抗虫基因的研究中 ,选出高抗虫、中抗虫无性系。高抗虫无性系杀死昆虫幼虫的总死亡率为 83%~ 90 %。从苗期高生长和形态观察 ,转双抗虫基因 74 1杨生长发育正常。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74 1杨营养繁殖技术及基本原理。介绍了硬枝扦插容器育苗、组培微繁技术、容器育苗的移栽和苗圃管理以及采穗圃的建立和经营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外源植物DNA(脱氧核糖核酸)所携带的具有目的性状的基因,导入植物整体而获得具有稳定目的性状的遗传后代的育种技术,始于七十年代末。目前已在农作物(棉花、小麦、玉米等)的性状改良方面获得一些成功,能明显地看到性状的转移。这一途径不仅单基因控制的性状容易表达,就是多基因控制的目的性状也能被表达。杨树是我国重要的树种之一,易遭病虫害(尤其是虫害)的危害。借鉴农业上外源DNA导入技术进行杨树抗性分子育种具有重要的意义。外源树木DNA的大小与纯度是导入技术成败的关键。目前资料表明,农作物转化率为10~(-1)—10~(-3)。DNA纯度越高,表明DNA链裸露程度越大,转化率越高。DNA片段的大小(应不小于10~7道尔顿)也会直接影响转化率。树木DNA的分离纯化仅见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油茶种仁含油率较低且易遭逆性环境等的影响,这些都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油茶产业的快速发展。丙二酰单酰Co A:ACP转酰酶是脂肪酸合成酶(FASⅡ)复合体的组成酶之一,在脂肪酸合成中起着装载作用,它的酶促反应产物丙二酰单酰ACP是脂肪酸合成关键组成部分。开展该基因的功能研究,能为油茶的分子遗传育种奠定基础。【方法】以油茶品种‘华硕’种子为材料,借助其种子转录组和表达谱数据库,通过RACE技术,克隆丙二酰单酰Co A:ACP转酰酶基因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常规的酶切连接技术构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并利用α酮戊二酸脱氢酶(KDH)偶联系统测定表达产物的酶活性。【结果】丙二酰单酰Co A:ACP转酰酶基因的全长c DNA 1 867 bp,含有1 131 bp的开放读码框,编码376个氨基酸,具有58个氨基酸长度的叶绿体转运肽,该基因被命名为Co MCAT(Gen Bank登录号KJ910337)。在malonyl-Co A结合位点和ACP结合位点上分别存在高度保守的基序"GQGXQ"和"GXSXG"。原核表达载体p ET30a-Co MCAT在BL21(DE3)细胞中被成功地诱导表达,目的重组蛋白分子量约为40 k Da。酶活性分析表明,重组蛋白Co MCAT的最佳催化温度为30℃,最佳p H为7.0,比酶活性约为2.384 U·μg-1。【结论】以本实验室构建的油茶转录组数据库为基础,首次克隆获得油茶MCAT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在宿主细胞BL21(DE3)中成功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并对重组蛋白进行初步的酶活性分析。研究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和揭示油茶MCAT基因在油脂合成的代谢过程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