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烟草种质资源网络信息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促进中国烟草种质资源的共享与应用,研究开发了基于B/S(browser/server)架构和ASP.NET技术的中国烟草种质资源网络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了Microsoft SQL Server,服务器端程序集应用C#语言开发,浏览器端基于XHTML + JavaScript。系统在特性数据库和共性数据库两个底层数据库的基础上,实现了种质数据查询、核心种质查询、种质图像查询、共性数据查询和烟草种质共享等5种功能。该系统突破了长期以来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实物集中于一处,难以共享的局面,促进了种质资源的广泛应用和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构建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提出了构建重庆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平台的设计思路,根据重庆市典型的10种主要农作物种质数据采集需求和规范,研制了基于Web网络的后台采集录入功能和前台展示查询功能的共享平台,实现了重庆市主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资源的网络共享。  相似文献   

3.
基于ASP技术的小麦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ASP技术,通过Web数据库来设计和实现小麦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提供种质资源的浏览、查询以及动态的对种质资源的管理,实现种质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构建了一个基于SQLServer的红萍种质资源数据库系统。系统采用SQLServer数据库技术和c++面向对象编程技术进行开发。系统结构合理、使用简单、运行稳定。通过本系统可以广泛了解各个品种的优良性状,为红萍种质资源的全社会共享构建了基础的服务平台,促进种质资源特性信息的保护、利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江苏农业种质资源信息服务系统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技术进行开发,将分散在各部门的种质资源数据集中管理并提供检索功能,实现资源网络共享。本文主要阐述了系统开发原理、功能设计及数据库建设等内容,对遇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植被资源数据网络共享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总结黄土高原生态环境与植被营造方面成果与经验的基础上,研发了一个由多专题、多形式数据组成的黄土高原植被资源数据仓库系统。本系统采用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数据仓库技术,在网络环境下建立一个包括黄土高原环境背景、植被种质资源、植被营造技术、植被与水保措施减沙效益等内容的植被资源数据共享系统,同时运用数据挖掘等原理与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深层次的处理,使系统具有数据查询功能、决策支持功能和维护功能,为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良提供宏观决策层面、技术支持层面、普通用户层面上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浙江省农林产业品种选育对种质资源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开展了“浙江省农林生物种质资源信息系统”系统架构、数据标准与数据库、功能模块等的研究与开发,实现了完整的种质资源信息系统框架平台。  相似文献   

8.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改良的重要物质基础,精确高通量获取作物表型信息是进行种质资源评估的重要途径。基于表型数据获取、解析与管理技术的室内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具备环境精确调控、成像自动无损、效率显著提升等特点,为种质资源评估提供了高效、集成且规模化的解决方案,对作物育种改良、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该研究主要阐述了四类室内高通量种质资源表型平台的研究现状,对目前室内植物表型数据解析及管理技术进行介绍与分析,并总结了室内高通量表型平台与数据解析管理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对未来种质资源表型评估研究方向与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植物表型研究提供指导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现有热带亚热带果树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发掘,初步建立地方性果树种质资源数据库。论述了建立数据库的要求和方法,以及建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松花湖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湖。从水文水资源、湖滨带结构、水质状况、水生生物4个准则层和13个指标层对2015年松花湖生态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松花湖生态完整性健康指数赋分为64分,处于健康状态;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湖泊仍存在轻度富营养化、湖周植被退化和水土流失、土著鱼类减少、湖周湿地资源遭到破坏等环境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湖周生态封禁、退耕还林还草、小流域综合治理、鱼类资源保护、严控旅游活动范围、实施湖长制等湖泊健康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The pervasive effects an adjoining chlor-alkali plant has had on Onondaga Lake, and the river system that receives the lake discharge, are documented. Effects of the ionic waste discharge of the facility include: (1) ionic enrichment, (2) altered stratification regimes, (3) altered exchange between the lake and river, (4) altered hydrodynamics in the river downstream of the lake, (5) precipitation and deposition of large quantities of calcium carbonate, and (6) altered chemistry of lake sediments regulating P availability. Mercury, benzene, chlorobenzene wastes from the plant have contaminated the sediments and fish of the lake. Deleterious effects of the facility have included: the elimination of fish habitat, exacerbation of the problem of limited Oz resources of the hypolimnion, contamination offish flesh, exacerbation of the problem of low transparency of the lake, and severe O2 depletion in the lower waters of the river system.  相似文献   

12.
13.
Responses to low pH of perch, Perca fluviatilis, from a naturally acid and a neutral lake were compared by 24 hr exposures to pH 4.6, 4.1 and 3.8 and by 72 hr exposures to pH 4.5. Plasma osmolality an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Na and chloride decreased in fish from both lakes during acid exposur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opulations were observed at pH 4.1 and 4.5. Hematocrits of the fish from the acid lake increased rapidly and at higher pH compared with those of fish from the neutral lake. This was interpreted as an adaptation to their normal acidic environment, connected with the maintenance of red cell oxygen affinity. The perch from the acid lake maintained their muscle water balance at lower pH better than did the fish from the neutral lake.  相似文献   

14.
以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冷藏库为基础,从目前庞大的种质资源保存规模入手,设计构建了"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库管系统",用于受理全省农业种质资源入库保存申请,管理种质资源实物出入库记录,保存入库种质的应用反馈信息。介绍了系统功能设计、系统物理及逻辑架构以及系统数据模型等,详细描述了系统关键业务流程。  相似文献   

15.
甘肃是西部农作物种质资源大省,目前共保存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20万余份,但面临着种质资源种群减少、濒危物种激增、质量下降、保护不彻底等问题。鉴于现有种质资源保存条件简陋,鉴定评价缺乏深度挖掘,优异种质及重大品种培育未取得突破等现状,通过分析甘肃省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及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夯实种业发展基础;加强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育种创新;建立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长效工作机制等方面提出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推进种业振兴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