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 纹枯病是盘锦稻区水稻三大病害之一,轻者可造成稻株叶鞘和叶片的提早枯死,影响谷粒灌浆,形成大量秕谷,减产达6—10%。重者使水稻不能正常抽穗、倒伏,甚至腐烂枯死,可减产30~50%。  相似文献   

2.
水稻纹枯病对水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的三大病害之一,由于水稻纹枯病只是一种隐性减产,并不被大多水稻生产者所重视,使该病目前危害程度愈来愈严重。本试验针对水稻纹枯病害对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探讨水稻纹枯病不同病害级别、不同病情指数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得出水稻纹枯病不但影响水稻的产量,而且还严重影响水稻的稻米品质,以此引起水稻生产者对水稻纹枯病的重视。在生产上加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确保水稻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3.
选用新型杀菌剂满穗对盘锦地区主要病害纹枯病进行防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满穗对水稻生长安全,对纹枯病的防效达到90.2%,较对照药剂5%井冈霉素水剂高出25.8%,较常规对照增产148.9 kg/667 m2,增加经济效益347.14元/667 m2。  相似文献   

4.
<正> 稻瘟病、纹枯病、二化螟是盘锦地区水稻的主要病虫害,虽然每年都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但仍然时有发生,有时甚至很严重。为了掌握栽培措施与水稻病虫害之间的关系,确定适应品种特性的栽培措施最优组合,达到综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进而实现水稻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益。为此,  相似文献   

5.
詹贵生 《北方水稻》2013,43(3):45-46,59
按照无公害水稻生产的相关标准,结合国家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有关要求及盘锦稻区的水稻生产现状,从品种选择、本田整地、育苗、移栽、施肥、灌水、病虫草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提出了盘锦稻区水稻高产创建百亩核心区的生产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水稻品种对水稻纹枯病发病程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纹枯病属中等偏重发生,对产量影响大,空育131病情指数最高,为26.15,产量损失最高,为28.29%。  相似文献   

7.
【目的】水稻纹枯病是影响水稻生产的三大病害之一。研究卷积神经网络对水稻纹枯病的自动识别,弥补人工识别的不足,对预防和准确识别水稻蚊枯病类型有着重要意义。【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进行水稻纹枯病识别,并与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识别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卷积神经网络识别率达到97%,优于支持向量机的95%。【结论】卷积神经网络运用于水稻纹枯病识别是可行的,弥补了人工识别的不足。此算法训练的模型有着较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几种寒地水稻侵染性病害的症状识别、病原鉴定、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针对病害提出了可采取的防治措施。在纹枯病相关部分,额外提供了2012年纹枯病对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试验田水稻产量影响的调查数据。应重视水稻病害,加大水稻防病措施实行力度,以减少不必要的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9.
王红  张尤 《北方水稻》2013,(4):75-77
耕地保护的质量建设和管理措施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盘锦市作为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其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对我国内需市场的粮食供应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提高盘锦水稻农田品质的质量建设和管理策略入手,就盘锦水田的养分投入、水分调控、耕地质量、稻田的可持续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定位及抗性资源发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纹枯病是水稻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抗纹枯病品种的选育与推广对防治纹枯病具有决定性意义,而纹枯病抗性资源的发掘、抗性遗传、抗性基因定位及外源基因的利用是抗性品种选育的基础。综述了水稻纹枯病抗性基因的定位、纹枯病抗性QTL的潜在应用价值以及纹枯病抗性资源挖掘的最新进展,以期对纹枯病抗性育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杨学 《中国麻业》2008,30(1):25-27
对亚麻茎褐斑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建立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丁俊杰 《大豆科学》2012,31(2):327-329
为明确大豆菌核病发生发展中各个时期气象因子的重要性及相关性,对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中9个地点的大豆田菌核病病情指数进行调查,收集各地6~8月的平均降水量、平均日照时数和平均气温,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回归方程,然后利用通径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表明:8月份平均降水量对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为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和8月份平均温度;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是通过与8月份平均降水量相互作用对大豆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产生较大影响。其它因子的直接间接通径系数都很低,对菌核病病情指数的影响不大。因此,在7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少,8月份平均降雨量大,并且8月份平均温度适宜的情况下菌核病将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主要气象因子对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水稻鞘腐病发生的影响,从2007年开始连续10年进行定点调查,收集水稻鞘腐病发生时期的气象因子及病情指数,采用通径分析及逐步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水稻鞘腐病病情指数的气象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8月份的平均温度是对水稻鞘腐病影响最大的气象因子,其次为8月份的平均降雨量和9月份的平均日照时数。试验结果为适期施药防治水稻鞘腐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2014和2015年宁波平原地区晚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特点,并从主栽品种抗性、气象因子、防治措施等方面对发病诱因进行了探讨,以为切实提高宁波市水稻稻瘟病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广西甘蔗宿根矮化病的发生及病原检测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24  
通过对广西各蔗区采集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甘蔗宿根矮化病在广西普遍发生,其发生情况各地差别不大,与品种和宿根性有关。利用电视相差显微镜和PCR技术结合能快速诊断甘蔗宿根矮化病。  相似文献   

16.
杨学 《中国麻业》2002,24(6):17-20
从亚麻锈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75%以上;同时建立了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7.
亚麻顶萎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8.
从亚麻顶萎病的发生、发展、危害及病原菌生长发育规律到病害综合防治进行了系统研究,明确了该病的发生与品种、土壤类型及气象因素等诸方面的关系,为病害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明确了带菌土壤和种子是该病害主要侵染源和传播途径,用药剂防治效果可达80%以上。同时提出了一套综合防病体系。  相似文献   

19.
橡胶树炭疽病流行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田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橡胶树炭疽病发病过程有越冬,始发,流行和病情下降4个阶段,流行方式有暴发型和渐发型2种,流行曲线有多峰波浪型和单峰弓型,流行规律的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发生流行与菌量,物候,气候,品系,菌株和立地环境等有关,菌量和易感病组织是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多雨高湿是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不同地区的菌株致病性不同,在小区内相同条件下不同橡胶品系抗病性也不同。通过流行规律研究,提出该病的喷经防治  相似文献   

20.
西北地区小麦黄矮病流行趋势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小麦黄矮病防治适期的确定提供有效手段,利用2001-2010年西北地区小麦黄矮病资料,分析了小麦黄矮病不同年份病害流行动态、品种抗性差异、主麦区流行状况以及病害流行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年份或同一年份不同月份小麦黄矮病发病情况不同,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西北地区主要麦区间该病害流行具有相关性。利用筛选出的8个主要影响因子构建了多因子线性回归预测模型,模型历史拟合率达96.5%,预测效果较好,可用于西北地区小麦黄矮病流行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