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风险评估及交互抗性的室内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抗性选育,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先慢后快,经过20代14次选育,与敏感种群相比,抗性指数为20.92倍。应用域性状分析法,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1303,在致死率为50%~99%的选择压力下,预计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长10倍,需要2.4~15.9代。这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产生高水平抗性的风险很大。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种群对甲维盐具有明显的交互抗性,抗性指数为8.85倍;对多杀菌素、茚虫威、氟虫腈和溴虫腈类药剂无交互抗性或交互抗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朱砂叶螨对3种杀螨剂的抗性选育及抗性治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杀虫剂轮用和混用是当前害虫抗药性治理中最常采用的 2种用药策略。笔者在实验室抗性选育的基础上 ,研究了朱砂叶螨对 3种新型杀螨剂的抗性发展趋势以及杀螨剂轮用、混用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的效果。分别用甲氰菊酯、阿维菌素和哒螨灵对朱砂叶螨单一汰选 2 8、30和 31代后 ,朱砂叶螨对上述 3种杀螨剂的抗性分别达 6 5 .6、7.2和 1.2倍。朱砂叶螨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速率明显快于阿维菌素和哒螨灵 ;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 ,朱砂叶螨抗甲氰菊酯品系 (抗性指数为 6 5 .6 )对哒螨灵、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1和 0 .7倍 ;抗阿维菌素品系(抗性指数为 7.2 )对哒螨灵、甲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 1.2和 1.2倍 ;抗哒螨灵品系 (抗性指数为 1.2 )对甲氰菊酯、阿维菌素的抗性分别为 1.0和 1.2倍。表明朱砂叶螨对 3种杀螨剂无明显交互抗性。轮换用药、混和用药抗性品系培育及抗性现实遗传力分析的结果表明 ,甲氰菊酯与阿维菌素混用能有效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两者轮用不能延缓朱砂叶螨抗性进化 ,反而加速了对甲氰菊酯的抗性发展 ;哒螨灵与阿维菌素混用、轮用都能有效地延缓朱砂叶螨对二者的抗性进化。  相似文献   

3.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宁波各主要蔬菜产区的小菜蛾品系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等5种常用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各地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指数达到了84.33~285.73,对毒死蜱和虫螨腈的抗性中等,抗性指数在6.66~24.05之间,而对氟虫腈、氟啶脲的抗性水平则较低,抗性指数为2.77~9.91。  相似文献   

4.
宁波不同蔬菜基地小菜蛾对5种农药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宁波各主要蔬菜产区的小菜蛾品系对阿维菌素、毒死蜱等5种常用农药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水平最高,抗性指数达到了84.33~285.73;对毒死蜱和虫螨腈的抗性中等,抗性指数在6.66~24.05之间;而对氟虫腈、氟啶脲的抗性水平则较低,抗性指数为2.77~9.91。  相似文献   

5.
广东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东省供港菜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有逐年上升趋势,1992年抗性为2倍,1994年为12倍,1996年达20倍,广州内陆菜区与供港菜场1992和1999年小菜蛾对几种蔬菜常用药剂的抗性对比表明,2个菜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Bt制剂及昆虫生长调节剂定虫隆的抗性均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而供港菜场小菜蛾的抗性更强,对敌敌畏,灭多威,氰戊菊酯及杀螟丹等有机化学农药的抗性,1992年1999年则差别不大,象氰戊菊酯这样近年较少使用的药剂,抗性有减弱的迹象,抗Bt品系小菜蛾对阿维菌素无交互抗性,对阿维菌敏感的小菜蛾在阿维菌素的选择压力下亦会产生抗性,连续选育20代,抗性倍达11.55倍,用阿维菌素选育的抗性品系对定虫隆产生了明显的抗性,说明它们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评估小菜蛾对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杀虫剂的抗药性风险,采用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分别对小菜蛾进行逐代抗性选育至F35代,并在选育过程中对3个小菜蛾抗性品系进行抗性测定。结果表明:小菜蛾阿维菌素抗性品系的抗性指数增长最慢,且趋于平缓,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增长最快,也最高,抗性达到极高水平,复配剂品系介于两者之间,抗性也达极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二斑叶螨对杀虫杀螨剂的多重抗性机制,为延缓二斑叶螨抗性发展及其抗性治理提供依据。【方法】以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为靶标,通过室内抗性汰选获得二斑叶螨多重抗性品系(Mp-R),采用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Mp-R和敏感品系(SS)羧酸酯酶(CarEs)、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s)的活性差异,并估计了其抗性遗传力及相对适合度。【结果】经过连续50代室内抗性选育,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甲氰菊酯和螺螨酯的抗性倍数分别为603.03,167.65和51.77倍,其抗性发展趋势分别呈"慢-快-慢","慢-快"及缓慢上升趋势;与敏感品系相比,3大解毒酶活力在二斑叶螨各发育阶段均未见大幅度上升,仅Mp-R品系卵中MFOs比活力上升幅度最大,为SS品系的1.8倍;二斑叶螨对螺螨酯、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力分别为0.020 3,0.038 7和0.064 2;Mp-R品系相对适合度为0.381 8(Rf1),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殖不利性。【结论】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力最大,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甲氰菊酯次之;螺螨酯的抗性遗传力最小,抗性风险较低;阿维菌素、甲氰菊脂和螺螨酯混用有利于二斑叶螨抗性治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土耳其斯坦叶螨对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的抗药性机理和抗性适合度.[方法]在28℃条件下对土耳其斯坦叶螨敏感品系进行室内抗药性选育,选育出对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的抗性品系,组建生命表进行抗性适合度研究.并比较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几种常见解毒酶的活性测定来进行抗性机理研究.[结果]土耳其斯坦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比较慢.在抗性适合度的研究中发现土耳其斯坦叶螨的两种抗性品系在发育历期、产卵量等指标跟敏感品系相比均存在不利性.并发现羟酸酯酶在两种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中比活力表现不明显,在抗阿维菌品系和敏感系中碱性磷酸酯酶存在差异性,这说明这种酶在解毒阿维菌素过程中起作用.谷胱甘肽S-转移酶、多功能氧化酶、酸性磷酸酯酶和碱性磷酸酯酶在抗哒螨灵品系和敏感品系中均表现差异.说明这些酶在解毒哒螨灵的过程中起作用.[结论]阿维菌素和哒螨灵的抗性与解毒酶活性的变化有关,并且在产生抗性后存在适合度不利性.  相似文献   

9.
胡瓜新小绥螨是多种害虫(螨)的有效天敌.为了确定室内自主选育出的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对其他农药的抗性,用玻片浸渍法对已选育出的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进行交互抗性测定,结果表明: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对吡虫啉和毒死蜱都有交互抗性,吡虫啉对胡瓜新小绥螨敏感品系的致死中浓度为132.515 1 mg/L,对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的致死中浓度为2 497.816 7 mg/L,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对吡虫啉的抗性提高了17.85倍;毒死蜱对胡瓜新小绥螨敏感品系的致死中浓度为7.411 6 mg/L,而对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品系的致死中浓度为205.639 2 mg/L,胡瓜新小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对毒死蜱的抗性提高了26.75倍.该抗性品系在田间应用可降低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蔬菜小菜蛾抗性监测与治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连续4年(1999~2002年)就深圳、汕头、广州和高要地区的小菜蛾对阿维菌素、锐劲特、高效氯氰菊酯、Bt的抗性进行监测。结果表明,4个地区小菜蛾都对高效氯氰菊醋产生了明显的抗性,总体趋势均是抗性水平逐年提高,特别是深圳地区,2002年的LC50值高达1037.97μg/mL,比1999年提高近1倍;深圳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锐劲特和Bt都表现较高抗性水平,高要地区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上升幅度大,广州地区小菜蛾对锐劲特的抗性较高;除深圳外,其他3个地区对Bt的抗性水平均较低。根据抗性监测结果,广东省植保总站提出了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生物农药,合理使用农药及轮换用药等抗性治理措施,并通过建立蔬菜小菜蛾抗性综合治理示范区,有效地控制了蔬菜小菜蛾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1.
云南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监测和药剂防治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云南通海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已增至46.1倍,昆明种群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有所下降。对敌敌畏,各地种群仍有较高的敏感性,抗性不明显;对氯氰菊酯、灭多威则产生了数百倍的高度抗性。室内生测表明田间抗性小菜蛾对锐劲特、除尽和菜喜高度敏感。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对小菜蛾仍有较高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叶片浸药饲喂法用阿维菌素对室内敏感品系小菜蛾连续进行抗性汰选。经26代选育,LD50值由选育前的0.0029μg/虫提高到0.3629μg/虫,抗性增加125.1倍。从整上抗性发展过程看,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形成呈现出先缓慢、后迅速、再缓慢、再迅速的阶梯式上升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平坡诊断法对福建南平小菜蛾的抗性种群结构与敏感和抗性剂量作了探讨,得出南平小菜蛾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敏感剂量为1.1800μg/mg体重,对高效氯钾氰菊酯的抗性剂量为2.6400μg/mg体重。对毒死蜱的敏感剂量为0.045μg/mg体重,对毒死蜱的抗性剂量为2.5400μg/mg体重。对阿维菌素的敏感剂量为0.0013μg/mg体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剂量为0.014μg/mg体重。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以螨治螨”生防技术与病虫害综合治理中的其他防治方法合理结合,通过用玻片浸渍法对不同阿维菌素产品进行了毒力测定,确定了阿维菌素类农药对胡瓜钝绥螨具有中等毒性后,用在室内繁殖的多年未接触过任何农药的胡瓜钝绥螨敏感品系为材料,在实验室内用阿维菌素原粉进行胡瓜钝绥螨抗阿维菌素品系的汰选,并对筛选出的抗性品系进行抗性衰退...  相似文献   

15.
以敏感品系为对照,利用室内筛选获得的虫酰肼和阿维菌素高抗品系Teb-R和Aba-R,测定了小菜蛾对几种新型杀虫剂的交互抗性。结果发现:小菜蛾对虫酰肼产生高水平抗性后(抗性倍数185.5倍),对阿维菌素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41.0倍),对茚虫威(11.4倍)和溴虫腈(5.3倍)仅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1.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1.4倍)则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抗性。用阿维菌素筛选Teb-R品系39代后获得阿维菌素高抗品系Aba-R(593.8倍),该品系对茚虫威(12.3倍)表现出中等水平交互抗性,对多杀菌素(7.9倍)表现出低水平交互抗性,对溴虫腈(2.7倍)和氯虫苯甲酰胺(0.9倍)的交互抗性不明显;同时该品系对虫酰肼的抗性也由阿维菌素筛选前的185.5倍下降到筛选后的28.0倍,也没有交互抗性。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认为,使用虫酰肼防治小菜蛾出现抗性后,可以使用多杀菌素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阿维菌素、茚虫威和溴虫腈进行替代防治;利用阿维菌素防治小菜蛾产生抗性后,可以用溴虫腈、氯虫苯甲酰胺和虫酰肼进行替代防治,但不宜用多杀菌素和茚虫威。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防治橘小实蝇的应急防控药剂,并探讨如何合理用药。【方法】采用药膜法测定了7种杀虫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成虫的触杀毒力,同时评估了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田间种群对7种药剂的抗性水平。【结果】各供试药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溴氰菊酯>阿维菌素>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氰戊菊酯>啶虫脒>吡虫啉。田间种群抗性对比结果显示,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已达到极高抗水平,对高效氯氰菊酯、噻虫胺、啶虫脒的抗性达到中抗水平,对氰戊菊酯的抗性达到低抗水平,对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尚处于敏感水平。【结论】明确了7种杀虫剂对郑州地区橘小实蝇的毒力效果和种群抗性水平,建议防控时首选溴氰菊酯和阿维菌素。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室内筛选试验,评估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进行初步研究.以采自广东深圳小菜蛾为起始种群(SZ),在室内筛选26代, 获得1个中等抗性水平的品系(SZ-Spin).该品系与SZ品系相比,抗性提高到22.4倍,与PHI-S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60.7倍.在筛选过程中,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平均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0.09),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产生抗性的速度较慢.SZ-Spin抗性品系与PHI-S敏感品系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常染色体遗传.SZ-Spin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氟虫腈、杀虫单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筛选试验,评估了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风险,并对抗性遗传和交互抗性进行初步研究.以采自广东深圳小菜蛾为起始种群(SZ),在室内筛选26代, 获得1个中等抗性水平的品系(SZ-Spin).该品系与SZ品系相比,抗性提高到22.4倍,与PHI-S敏感品系相比抗性达到60.7倍.在筛选过程中,小菜蛾对多杀菌素平均抗性现实遗传力较低(0.09),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产生抗性的速度较慢.SZ-Spin抗性品系与PHI-S敏感品系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小菜蛾对多杀菌素的抗性为不完全隐性、常染色体遗传.SZ-Spin抗性品系对阿维菌素、氟虫腈、杀虫单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9.
以阿维菌素与敌百虫混用进行防治抗性二化螟试验,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与敌百虫混用防治二化螟效果显著,推荐使用剂量为1%阿维菌素1 125mL/hm2加90%敌百虫1 125mL/hm2。  相似文献   

20.
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风险评估、抗性遗传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群体筛选法对2001年采自云南楚雄对毒死蜱敏感的灰飞虱(SS)进行连续筛选,筛选13代后,获得抗性为107.86倍的抗性(RR)品系.估计其抗性现实遗传力为0.33,在室内同等选择条件下,致死率为50%~90%时,抗性上升10.00倍需4~9代.利用RR品系与敏感品系SS进行遗传杂交分析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正、反交后代对毒死蜱的抗性分别为12.96倍和12.78倍,显性度D值分别为0.095和0.089,说明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为常染色体遗传,主效基因为不完全显性.通过分析杂交F1代和敏感品系SS回交后代对毒死蜱的LD-P线,表明灰飞虱对毒死蜱的抗性为单基因性状.交互抗性谱测定结果表明,RR品系对有机磷杀虫剂敌敌畏有5.82倍的交互抗性,对烟碱类噻虫嗪、苯基吡唑类氟虫腈和大环内酯类阿维菌素没有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