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研究潮湿环境对奶牛血常规的影响,本试验选取持续降雨后某运动场积水的牛场,采集45头奶牛血液样本为试验组,同时选取运动场没有积水牛场,采集30头健康牛血液样本作对照组,检测其血常规。检测结果发现,试验组奶牛血液的RBC、HGB平均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WBC低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上述结果显示,在潮湿环境条件下,奶牛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奶牛泌乳期是奶牛机体能量代谢,物质循环比较旺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容易引发一些代谢疾病,其中奶牛酮病就是最常见的奶牛产后代谢疾病。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酮体含量异常增多,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消化型)和神经系统紊乱(神经型)为特征的营养代谢病。随着奶牛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酮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酮病发病的原因复杂,发病后造成奶牛品质下降、  相似文献   

3.
乏情奶牛日粮营养水平和血浆生殖激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产后65~75天无发情表现的泌乳奶牛,经直检分为卵泡闭锁(Ⅰ)、卵巢囊肿(Ⅱ)、持久黄体(Ⅲ)和排卵延迟(Ⅳ)4组,每组10头奶牛。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检测每头奶牛血浆FSH、LH、E2、P4的水平,同时分析该牛场此时期日粮中营养水平。结果表明:饲料中能量、蛋白质和磷的含量低于NRC(2001)水平。4个组奶牛血浆中的FSH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Ⅰ组血浆中的E2含量低于同期正常水平;Ⅱ组血浆中的E2含量高于正常水平;Ⅲ组血浆中的E2含量低于正常水平,P4的含量高于正常水平;Ⅳ组血浆中的E2含量高于正常水平,P4和LH的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结论:日粮能量、蛋白和磷含量较低导致的泌乳奶牛生殖激素的紊乱是引起奶牛乏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将健康的围产期奶牛30头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于产前28d开始饲喂NRC标准日粮(营养水平100%组,即Ⅰ组)、NRC标准增加20%日粮(营养水平120%组,即Ⅱ组)和NRC标准减少20%日粮(营养水平80%组,即Ⅲ组),产后各组奶牛均饲喂标准泌乳日粮,至产后56d结束,观察干奶期不同营养水平对围产期健康奶牛血清总胆红素、蛋白及转氨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围产期是机体生理状况处于剧烈变化的时期,奶牛产后的蛋白质代谢活动、转氨酶活性较产前明显增强;但健康奶牛均能通过调整糖代谢、脂代谢和蛋白质代谢,促进能量与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适应机体的各种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5.
环境与日粮对雏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梁永利(山东省实验动物中心,济南,250062)石天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济南,250023)前言环境和营养水平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实质上是对机体内新陈代谢机能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鸡的某些血液生化指...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两种养殖模式对母羊繁殖性能和初生羔羊成活率的影响,测定放牧(Ⅰ组)与舍饲(Ⅱ组)两组母羊配种前体重和产前体重、妊娠时间、难产率、流产率、平均产羔数、羔羊初生重和羔羊病死率等,并采集血液分析母羊和羔羊血常规和部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与Ⅰ组妊娠母羊相比,Ⅱ组母羊妊娠期平均日增重、平均产羔数和羔羊初生重极显著或显著提高(P<0.01或P<0.05),RBC、HGB和PCV指标极显著提高(P<0.01),血液中GLOB含量显著提高(P<0.05);但WBC和UN水平下降(P<0.01或P<0.05),平均妊娠时间延长(P<0.05),难产率提高,但流产率降低.与Ⅰ组羔羊相比,Ⅱ组羔羊的RBC、HGB、PCV和MCH指标以及血液中的TP、GLOB和ALP含量提高(P<0.05或P<0.01),但UN水平和WBC降低(P<0.01),羔羊病死率下降.由此得出,受不同营养水平的影响,两种养殖模式下母羊繁殖性能差别较大,在科学合理的舍饲养殖模式下,母羊的繁殖性能得到提高,妊娠母羊对营养的需求得到满足,产羔率、初生重和羔羊成活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姬松茸水溶性粗多糖对镉中毒小鼠血液系统的影响,将60只SPF级雄性健康小白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试验组1、试验组2和试验组3共5组,模型组与3个试验组采用同一水平镉染毒,但同时对3个试验组给予不同剂量的姬松茸水溶性粗多糖溶液进行保护,试验日程为5周,试验结束时对各组小鼠采血,检测各项血液指标。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的血液指标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色素浓度(MCHC)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相应指标;与模型组相比,给予高剂量姬松茸水溶性粗多糖的试验组3的血液指标RBC、HGB、HCT、MCV、MCH、MCHC均显著提高,而白细胞数(WBC)、小型白细胞数(Lym)和中型白细胞数(Mid)则显著下降。证实,重金属镉能够损伤小鼠的血液系统,但高剂量姬松茸水溶性粗多糖对镉的损伤具有防止作用。  相似文献   

8.
奶牛子宫内膜炎病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子宫内膜炎是奶牛养殖业中的常发病,其致病因素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通过对饲养管理、病原微生物感染、营养、机体特定生理期血液和激素水平等因素的综述,以期整体阐述该类疾病的病因,更好的制定出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动物摄取营养是为了生存和生产。繁殖是动物的一种特殊生产 ,营养状况与其密切相关。近些年奶牛在泌乳量得以提高的同时 ,繁殖能力下降。营养主要通过影响奶牛的排卵率、胚胎存活率等直接影响受精率。适量的限饲可以提高奶牛优质胚胎的数量 ,但若出现能量负平衡 ,则会通过抑制促黄体素 (L H)的分泌和降低卵巢对 L H的敏感性 ,使卵巢上的优势卵泡不能及时排出 ,容易形成卵巢囊肿 ,从而影响下一轮卵泡发育。营养状况可以改变血液中孕酮的浓度而改变受胎率。营养状况也会通过改变血液中的尿素和氨的浓度来改变子宫内 PH值的变化 ,从而影响胚胎的着床和早期发育。另外 ,营养还可以改变动物机体内的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水平来影响胚胎的发育。因此 ,在生产中通过改善营养状况 ,可以充分发挥奶牛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比较产后一段时期内酮病奶牛与健康奶牛血液生化指标的差异,为奶牛酮病的防控及兽医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吴忠市某集约化奶牛场待产奶牛共30头进行为期3周的血液生化指标监测,根据β-羟丁酸(BHBA)的浓度将奶牛分为酮病组和对照组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酮病组与对照组在生产当天(0 d)各项检测指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酮病组奶牛β-羟丁酸浓度在产后7 d时较对照组极显著升高(P<0.01);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浓度在产后7 d和14 d时显著升高(P<0.05);血糖(Glu)浓度在产后7 d时显著降低(P<0.05),产后14 d时极显著降低(P<0.01);钙(Ca)、磷(P)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均低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出现低血钙、低血磷症。经分析发现,本场奶牛所患酮病为Ⅱ型酮病,酮病牛高发胎次为3~6胎,产后低血钙、低血磷、低血糖现象严重,同时奶牛酮病引发了机体肝脏功能损伤,影响母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