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08年开始,平江县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和杂交油菜品种,产量效益明显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至2013年底,全县推广油菜免耕直播机181台、条播机10台、油菜收割机85台、油菜加工设备61台套,全县油菜种植面积1.2万公顷,其中机械化种植面积5000公顷,机械化收割面积6000公顷,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出了较大贡献。1.引进示范,提高适应性提高油菜的生产力,必须推广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油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常年油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16.67万hm2左右,连续18年位居全国第一。由于油菜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低,劳动强度大,这几年面积有下滑趋势。分析油菜机械化联合收获存在的品种、天气及生产规模等问题,提出解决油菜机械化生产,特别是油菜联合收获问题的办法,以提高农民种植油菜的积极性,促进湖北油菜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因水稻腾茬推迟,油菜直播受限,而人工育苗移栽劳动力投入多,种植效益低,近些年我国油菜种植面积逐步下降,尤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幅明显。稳定油菜生产,提高生产效益,迫切需要实现油菜种植机械化。目前油菜机械化收获技术已相对成熟,瓶颈主要在机械化种植。近几年,由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和扬州大学研究团队合作研发出油菜毯状苗机械化移栽技术,突破了传统的机械移栽理念,实现了在水稻标准育  相似文献   

4.
针对油菜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机械化生产推广步伐缓慢、种植关键技术应用和研究不够 和生产并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化等制约因素,提出为促进油菜恢复性生产,稳定油菜种植面积,加快油菜产业发展步伐,积极推广油菜节本、高效的轻型栽培技术和机械化生产等“五化”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油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天府新区籍田镇也不例外,全镇耕地面积1966.8hm2亩,总人口达37055人,其中农业人口33011人,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就达666.67hm2亩左右。但长期以来,油菜生产一直沿用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劳动强度大,生产成本高,生产率很低,市场竞争力弱,机械化生产水平更是低下,这些因素制约了油菜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出效益的提高,农民对实现机械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近日,农业部通报了"2010~2011年度主要农作物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验收结果,我省组织实施的机械化示范项目"全部通过验收,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获得优秀。我省是油菜生产大省,常年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左右,实现油菜生产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需要。近几年来,我省将油菜生产机械化作为农业农机重点技术项目进行推广,农业部也将我省德阳市旌阳区和江油市列为2010~2011年度全国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县,开展油菜生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不断推广,油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增,油菜机械化种植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油菜增产增收,但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阻碍着油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第一,种植模式零散。这种小规模的种植结构模式,成本较高且平均收益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制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不高。第二,劳动能力资源不足。农村主要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农村劳动力严重缺乏,农村劳动力水平低下,增加了油菜种植的劳动成本,进而影响了油菜的生产规模和效益。第  相似文献   

8.
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种植面积世界第一。然而,长期以来我国油菜的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较低,配套农艺研究还未完善。所以,研究油菜机械化生产过程中配套的农艺技术,对我国油菜种植,收获、增产、增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从种植面积,产量、技术及应用效果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江西油菜机械化生产的主推模式和技术要求,探讨了江西油菜机械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了解机直播油菜的适宜播期与种植密度,为大面积油菜机械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南通市通州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进行了播期与种植密度2个因子试验。结果表明,在南通市地区直播油菜在9月25日至10月10日播种,种植密度控制在30万株/hm2,能获得高产,随着播期的推迟,种植密度的增加都对直播油菜产量带来减产。如错过适期播种,在迟播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对提高产量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谢华 《农民致富之友》2013,(18):149-150
油菜是我县主要的一种经济作物,是31个油菜籽生产基地县之一,油菜在我县的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油菜籽8000万公斤,油菜种植成本低,产出较高,作为罗平的一项传统产业,其支柱产业的地位更加明显地凸现出来,实现油菜机械化生产对我县油菜产业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而机械化播种、收获是其核心内容,尤其是劳动强度最大的收获环节。如何实现我县油菜机械化收获是摆在我们农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大而急需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介绍陕西省油菜生产及其育种情况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陕西省油菜生产的主要问题是:在种、管、收上多年来没有大的进步,一直延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加上小面积的生产,限制了它对新技术的采用和种植面积的稳定发展;由于种植油菜用工多,劳动强度大,比较效益低,导致农民种油积极性不高。解决的途径是农机和农艺的融合,实现油菜的全程机械化。目前在农机方面,油菜机收的难点,瓶颈已经突破,机械的种、管已进入试验、示范阶段;在农艺方面,主要是选育适于机械化生产的品种也已育成,为实现油莱的全程机械化创造了条件。作者认为:我省高油育种走在了全国的前面,高油品种的生产开创了我国油菜高效生产的第一步,而油菜的全程机械化将实现油菜高效生产的第二步,如能大力推进油菜生产的机械化就一定能走出一条中国式的油菜高油、高产、高效生产的路子。  相似文献   

13.
油菜是我国南方主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在我国南方分布范围广泛,有着极其悠久的种植历史。目前传统的油菜生产方式需要大量人力,效益比较低,种植面积也逐渐下降。机械化收获可以省工、省时、省力,机械化收获技术的提升可以提高油菜收获质量,同时有助于扩大油菜的种植面积,提升经济效益。然而,目前由于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发展远远无法满足解放农业劳动力的要求,因而导致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逐年减少。本文叙述了油菜机械化收获的农艺要求,分析了油菜机械收获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出了油菜机械收获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油菜种植方式费工费时,已不适应当前大面积生产新形势,导致芜湖县油菜种植面积逐年下降。近几年来,通过油菜高产创建项目实施,从品种选择和栽培方式变革入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机械化收割的油菜栽培技术和推广模式,油菜种植得到恢复性增长。  相似文献   

15.
<正>油菜是四川省主要的油料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全省油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稳居全国前三。稳定发展油菜产业,对满足省内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保障国家食用油有效供给和战略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油菜机械化生产的发展,2008年以来,依托四川油菜创新团队技术支撑,在全省油菜生产重点县广泛开展了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选择了一  相似文献   

16.
呼伦贝尔为中国重要的油菜生产基地,也是内蒙古油菜生产主区,其全年油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约占全省的1/4和1/5,并呈现出迅速增长之势。以油菜生长特点为切入点,介绍了良种选用、种子处理、适时播种、追肥灌溉、化学除草与及时采收等油菜栽培技术,提出了科学栽培、推广机械化种植、防治病虫害、种植优质油菜、冻后补救措施、提高加工能力与扩大种植面积等提高种植效益的举措,旨在为广大种植户科学种植提供可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宁国市种植模式大部分是一油一稻,油菜是当地主要的午季作物之一,也是当地农民种植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前宁国市油菜主要采取免耕直播机开沟覆土种植,施肥与病虫害防治以及收割以人工为主,用工多、劳动强度大,制约着油菜种植面积扩大。近年来通过推广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既有效缓解油菜生产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又提高了种植效益,对优化秋冬季农业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稳定油菜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油菜种植大国,但由于油菜机械化生产程度较低,导致种植油菜过程中人工成本较高,种植油菜无法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使油菜种植状况与行业发展不容乐观。相关专业人员在油菜育种这一方向进行研究与探索,主要提高油菜的质量与产量,却忽略在油菜生产过程中的其他环节,如播种、撒种、收割环节,导致油菜种植过程依旧需要较高的人工成本,无法适应相对成本较低的机械化生产。在油菜种植地区进行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发展,既可以减轻人工成本、减轻劳  相似文献   

19.
胡厚宋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6):68-68,89
分析了岳西县白帽镇2010年油菜减产的原因,对做好油菜生产提出了几点建议,主要包括:在技术上,狠抓示范和机械化生产,促进油菜均衡增产;在措施上,精心组织、强化服务,确保油菜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20.
海门有较多适合油菜机械化种植茬口和面积,但海门10月上中旬常有连续干旱或持续阴雨天气等不利机械播种作业和出苗灾害天气,限制了油菜机械化种植的推广;另油菜适收期较短,需要大量机械收割也是油菜机械化种植的推广重要障碍。通过采取科学用种,弥雾机喷施、开沟机开沟抛土覆盖播种和机械化分段收获延长收获期等措施,较好克服这些生产障碍,连续二年试验示范,实收产量达到了每hm23000kg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