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冷传明 《农业考古》2006,(3):268-27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的农业生产也带来严重的农业生态问题.搞好农业生态建设迫在眉捷,人们应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农业生态.本文从生态修复的原理出发,论述了生态修复在农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以期提高农民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国内生态修复研究进行综述,阐述了生态修复的定义及其由来、我国生态环境现状、我国生态修复类型及采用的技术,并简述了北京南海子麋鹿苑湿地生态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3.
污染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简要分析了我国河道污染的现状及其原因,阐述了传统河道整治带来的负面影响,论证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以及河道生态修复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河道生态修复的主要技术:先期处理技术、河道形态修复技术、生态河堤修复技术、生态河床修复技术、生态护坡修复技术和生态水体修复技术以及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等,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我国学者在水质净化、河流生态系统构建、景观设计方法和新材料应用等科研领域取得了大量成果,曝气技术、微生物技术、湿地生态和浮岛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工程实践。介绍了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现状,阐述了我国河流生态修复的理论和工程技术,总结了我国学者近些年来对河流生态修复所做的工作成果,描述了我国河道生态修复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城市景观河道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伍亮  成水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4):16790-16792,16814
针对传统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整治新理念,阐述了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的必要性及目标、原则。从外源污染和内源污染两方面,介绍了河道生态修复的单项技术,如集中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技术、生态河堤修复、生态护坡、河道曝气、生态疏浚、生态浮床、水生植物修复、生物膜技术等,并展望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中国生态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我国几种主要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在为未来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一定参考的同时,使生态修复技术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当前人们更加关注生态环境的优化,提升整体环境质量,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奠定基础。所以,开展生态修复,对生态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对相关林业地区进行修复,需要提升林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农业管理体系和规范,加强林业管理技术的应用,促进林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在当前的林业生态修复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需要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探讨,加强对林业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改进对策,从而优化整体的生态环境,达到生态环境平衡的发展状态。所以,在下文中,分析林业生态修复的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以达到林业生态修复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茶园生态环境恶化是造成茶园产量低、茶叶品质差的主因,本文从安溪县感德镇茶园生态修复的生产实践出发,总结了一系列茶园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改善茶园生态系统,培养生物多样性,从而降低农残、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升茶叶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促进全县茶产业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9.
碳中和已成为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农业粮食生产过程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基于“山水林田湖草沙的农业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其运行机制,本文阐述了农业粮食生产中的碳中和问题,并对碳中和框架下污染农田或耕地的生态修复进展进行了概述。指出在实施污染生态修复的同时,需要注重生态固碳增汇,并提出石化农业向零化石农业、单施无机肥向无机-有机肥料科学配施以及传统农业向智能农业的转型是实现农业碳中和的必由之路。农田生态修复仍需寻求新的突破,挖掘生态固碳潜力,构建农业碳中和生态系统,这对于实现农业碳中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黄河三角洲为例,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修复技术。针对黄河三角洲生态现状,提出了生态修复的措施,采取自然恢复和人工干预的手段,加强生态系统修复和生物多样性的提高,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CiteSpace软件梳理当前国内外采煤塌陷研究热点,对国外侧重于矿区环境评价、回填材料更新和地表形态变化等研究,并对我国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技术进行分类与评价。现有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技术包括:1)土壤重构与地貌重塑技术。该技术从充填材料、土壤重构方式和修复理念上不断创新,未来技术研究向更为高效、绿色和经济转变。2)土壤修复技术。未来应不断扩展复合菌种的筛选与匹配、微生物修复生态风险评价、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技术等研究。3)景观重建技术。该技术模式多样,亟需体系化、全域化和模式化的景观重建技术研究与推广。针对当前研究不足,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应在理论研究、创新联合修复手段和修复后监测技术等方面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河流生态系统的需求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退化。针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探讨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为今后山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研究整合法和归纳法,对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不同情况下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在山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必须考虑山区河流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从水质到流域,依照由小到大的范围对山区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技术的介绍,其成果可为今后的山区河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人们对河流生态系统的需求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生态退化。针对山区河流生态系统的特殊性,探讨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为今后山区河流生态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研究整合法和归纳法,对山区河流生态修复理论与技术进行归纳总结,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不同情况下的河流生态修复技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在山区河流生态修复技术方面,必须考虑山区河流的特点,采取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从水质到流域,依照由小到大的范围对山区河流进行生态修复技术的介绍,其成果可为今后的山区河流生态修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相关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速,河流岸线被侵占填埋及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量剧增,河流形态及其生态系统显著恶化。为维系河流健康生命,对受损河流的生态修复广受各界关注。本文对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阐述,总结了河流生态修复的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目标,并从修复手段入手,系统阐述了当前河流生态修复的工程类技术(底泥疏浚、河流形态修复、生态补水技术等)和生态类技术(水生生物处理、生物膜、微生物修复、土地处理技术等)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河流生态修复的近自然治理理念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针对当前生态修复理论的不足,从顺应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和环境的需求角度,提出了近自然治理理念指导下的河流生态修复原则,即:综合治理和多种措施并举、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河流生态修复多目标统筹和兼顾美学的工程技术设计,以期为未来河流生态修复理论发展与工程实践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国农业生产中,农田重金属污染现象日趋加重。为了控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可采取农业生态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农田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改善土壤环境,并推动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生态修复技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总结了常见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包括合理施用化肥、施用生物有机肥、秸秆还田、调整作物种植结构、筛选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品种和耐性作物品种、深耕深翻、控制土壤水分以及施用石灰等修复措施,并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曹虎  魏胜林  唐剑  杜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6):12988-12989,13004
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指出我国部分北方缺水城市的传统灌溉渠道承受的污染较为严重,其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物多样性和水体自净能力等进一步下降。认为将水体修复的技术或工程应用于这类渠道的景观设计,将水体生态修复技术与生态景观设计相融合是景观设计领域一个新研究方向。笔者就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思考,旨在为农业灌溉渠道景观设计与水体生态修复相统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洞庭湖流域包含众多河流、沼泽、湖泊以及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在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生物多样性保育等方面具有巨大的生态服务价值。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洞庭湖流域湿地退化严重,针对洞庭湖流域不同类型湿地开展生态修复已成为当前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需求。本文从洞庭湖流域的湿地概况、退化现状和原因出发,总结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关键技术,包括水环境修复技术、水文修复技术、生境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和土壤修复技术;提出了洞庭湖流域湿地生态修复的一般修复模式,即环境评价——目标制定——规划编制——修复实施——管理维护——反馈调节,最终形成持续稳定、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最后,通过洞庭湖流域四种典型湿地类型(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的生态修复案例分析,提出了对应的生态修复模式。未来应从不同类型湿地的退化过程及机理、流域尺度下的湿地生态修复、小微湿地建设、生态修复后的生态监测与适应性管理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9.
退化草原生态修复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分析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技术应用现状,进一步探讨各项技术措施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优缺点,分析当前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存在的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措施,同时对修复技术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促进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玉斌 《河南农业》2023,(20):62-64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在促进乡镇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各类工程建设和工厂发展对当地的河流、土壤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和污染,不利于满足环保工作的需求。特别针兑水利项目而言,在发展水利为人民提供便利时,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破坏问题,无法更好地体现水利的社会效益。如何借助生态修复技术实现有效的水土保持效果,成为当前水利工程建设需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本文就水土流失规律、生态修复技术进行一些分析,对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在水土保持中的运用思考做相关阐述,以期可以有效发挥水利的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