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鸡传染性囊病(IB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是对生产威胁极大的免疫抑制性疾病。近年来,虽然养殖户对该病的认识逐步提高,防治措施也有所加强,但仍时有发生。该病仍是我县养鸡业生产中最常见、威肋最大的传染病之一。现将近几年来对该病的诊治体会总结如下。一、流行病学自然感染主要发生于2~15周龄的鸡,3~6周龄最易感。病鸡为主要传染源,可通过直接接触和污染了传染性囊病病毒的饲料、饮水、垫料、尘埃、用具、车辆、人员、衣物等传播。本病毒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感染,本病发病率为3%~35%,…  相似文献   

2.
鸡慢性呼吸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寒冷的冬季和干燥的春天多发。该病发病率高,病程长。造成肉鸡生长发育慢、成活率低、饲料转化率低、蛋鸡产蛋率下降、种蛋孵化率降低。目前,慢性呼吸道病在全国各地流行广泛而严重,虽然有多种药物可以治疗但很难根治,极易复发。1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病特点及症状1.1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冬、春季流行严重。1.2发病日龄各日龄的鸡都可感染,1、2月龄的雏鸡最敏感。1.3传播途径既可水平传播,又可垂直传播。水平传播主要通过病鸡的咳嗽、喷嚏的飞沫、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公…  相似文献   

3.
羊口疮病的防治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羊口疮病是由于羊传染性脓疮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虽然该病的致死率不高,但是传播速度较快,容易引发羊群的感染,是当前影响山羊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加大预防措施,及时对症治疗,是控制该病发病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病羊临床主要表现为唇部、嘴角及舌面的溃疡、生疮和结痂,发病死亡率为11.8%,个别羊有发烧、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症状。本文以羊口疮的临床病理与防治为主要研究课题,分析了目前羊口疮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4.
经济毛皮动物“白鼻子病”发病原因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鼻子病”在毛皮动物间的广泛流行已经影响到了毛皮动物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虽然大多数学者认为是营养代谢病,但是到现在还没有确定该病的具体发病原因。在综合分析了近年基层兽医对“白鼻子病”的治疗体会和国外曾发生过的毛皮动物代谢病的情况后,对它们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以期为“白鼻子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防控人畜共患病必须确立"人病兽防"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畜共患病(zoonosis),也称人兽共患病,是指脊椎动物与人类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原虫和蠕虫等病原体所引起的各种疾病的总称。迄今,虽然没有一个人畜共患病被完全消灭,但通过国际合作,国家性防治计划措施,不少人畜共患病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可见树立“人病兽防”的防疫思想是重要的。1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人病兽防”的科学防疫思想国务院在2005年15号文件中强调指出“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6.
2001年,猪附红体病大面积流行,不少养猪场因此病损失惨重。2000年初,笔者就遇到这种病,同年秋笔者曾用土霉素、阿散酸控制了新乐市西岳村王领勋猪场发生的猪附红体。2001年度该病发病率很高,症状表现各异,一些猪场至今不能有效控制该病。笔者根据两年中的临床实践,谈谈猪附红体病的防治体会。一、猪附红体病的病原体病原体众说不一,有认为是血孢子虫的;也有认为是焦虫的;多数说法是立克次氏体目附红细胞体。该病除感染猪还可感染其他动物,甚至在人的红细胞中也可找到虫体。二、传播途径和流行特点1.传播途径。以前…  相似文献   

7.
体病是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体内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红细胞表面及其血浆、骨髓中而引起的,临床上以发热、贫血为主要特征。该病具有高感染率、低发病率的特点。该病通过接触、血源、昆虫和垂直传播等方式传播。该病通常发生于5-11月份,以7-9月份多发。该病的发病率虽然很低,但的危害依旧十分严重。不仅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还会感染人类,直接危害从业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自从Doyle 1932年印度首次报道了“猪的一种立克次氏体病或类微粒孢子虫病”以来,世界各地,特别是近几年,牛、绵羊、山羊、猪、兔、狐、犬、貂、貉等动物都有感染附红细胞体病。附红细胞体病单独发病或与其他疫病并发,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提高,给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防治附红细胞体病已成为当前兽医界刻不容缓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鸡急性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全身败血症的疾病,虽然在养鸡业中总体发病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病死亡率却不低,给养鸡业带来了一定的损失.经过二年的摸索,掌握了本病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鸡急葡萄球菌病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全身败血型的疾病,虽然在养鸡业总体发病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病死亡率却不低,给养鸡业带来一定损失。经过二年的摸索,掌握了本病的发生情况和防治措施,降低了发病率和死亡率。1发病情况1996年我市城区二个养鸡户,飞云镇三...  相似文献   

11.
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对养猪业危害极大.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2.
用中草药防治白垩病兼谈“抗病育种”1992年3月上旬,笔者的100余群西蜂有2/3被感染了白垩病。首先用“制霉菌素”防治,虽阶段性病情略有好转,但始终未能治愈。考虑到长期使用一种抗菌素,可能会引起抗药性。后改用中草药防治白垩病,7~10天病情减轻,2...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山东省嘉祥县的猪高热病和往年相比已大幅减少,总体呈现发病率低、传播速度快、散发,但病程时间长、以混合感染为主的特点,仍是当地比较棘手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4.
鸡绦虫病是鸡吞食了含绦虫幼虫的中间宿主(昆虫、甲壳动物、蚯蚓等)而感染的一种蠕虫病,每年仲夏时节中间宿主繁多,因此本病发病率也高。2000年进入6月份以来,本地区发病率较往年高,本门诊部在接诊的蛋鸡病例中约占20%以上,给养户带来很大经济损失。现将此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报道如下。各龄期的鸡均能感染,但肉鸡、生长鸡发病率低,育成蛋鸡感染后轻的一般症状不明显。感染程度较重且时间长的,常发生消化不良,顽固性肠炎,少数病鸡腿脚麻痹。产蛋鸡感染后,采食量、精神均无特殊变化,有的鸡冠萎缩、干燥;粪便较稀,呈消化不良…  相似文献   

15.
番鸭“黑羽病”又称“番鸭流行性出血症”。据江山市畜牧兽医站门诊部统计,1998年共诊治患“黑羽病”番鸭6884羽,占临床番鸭疾病的16.6%。采用鸭“黑羽病”高免蛋黄注射防治,效果显著。1 流行病学 该病由病毒引起,各种品种鸭均可感染发病,但番鸭最易感染。尤以40~70日龄发病率最高,达60%以上,死亡率可达1%~10%。2 临床症状 小鸭期类似病毒性肝炎,喙足发绀,继而出现腹泻,排出白色或黄、绿色稀粪。流涕、咳嗽、呼吸困难,死前呈角弓反张。3 病理剖检 死鸭胰腺出血明显,脾脏瘀血,有的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畜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该病多为隐性,常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也随之增多,本病不仅引起猪生长速度缓慢,出栏推迟,种猪生产性能下降,而且还引起猪的大量死亡,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一)流行特点猪圆环病毒病(PCV)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感染PCV的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各种年龄、类型、品种的猪和胎猪均可被感染。感染猪自鼻液、粪便、精液等排泄物排毒,经口腔、呼吸道和生殖器官水平传播感染;也可经胎盘垂直传播感染仔猪。感染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混合感染的病毒或细菌的不同有一定的差异。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定,呈地方性流行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但急性爆发时,发病率可达50%,病死率达20%~30%。如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来,兔弓形虫病的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感染病例,患病兔死亡率较高;慢性感染病例,虽然患病兔死亡率较低,但对兔的生长发育、肉与皮毛品质都有不良影响,从而给养兔业生产效益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笔者于2000年以来,诊治兔弓形虫病共700多例,现将其诊疗技术及其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猪“高热病”是一种以高热、传染迅速、食欲不振甚至废绝、治愈率低、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的烈性传染病。主要由高致病性蓝耳病毒变异株引起,继发或新发感染猪瘟、圆环病毒型、伪狂犬病等。由于该病发病急、死亡率高、传播速度快,所以防治难度特别大。一旦该病发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20.
孢子虫病的简易检查方法在新西兰,这种实际上“看不到”症状的蜂病是很普遍的,而且会减少蜂蜜产量的25%(戈德曼等,1990)。感染了孢子虫病的蜂不能像健康蜂一样很好地传播花粉,生存的时间也短(安德森和吉厄康,1992;贝利,1981)。但是,即使如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