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几年,随着新的疫病(种)的不断出现,人畜共患病呈不断上升态势,给公共卫生安全带来了更多的危害,也给动物防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靖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搞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课题列为重大"建设工程",不断加强兽医技术推广以及疫病防控人才的培养,解决畜禽分散养殖疫病防控工作中的难题,确保各项免疫率均达100%,有效控制疫病发生,促进了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动物疫病病原复杂、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人畜共患病频发,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兽医实验室是我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机构,也是我国兽医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部门,对其加强人员、仪器设备和生物安全管理,对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保护生物安全和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六、布鲁氏菌病的防控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病原引起的人畜共患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布病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4.
<正>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传染病。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人畜共患病发生的风险也与日俱增,影响人们肉食品安全心理的同时,也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均离不开动物源性产品,因此,在充分利用动物价值的同时,如何有效控制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和传播是畜牧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考验,也是人类生存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5.
<正>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国办发〔2012〕31号)六、能力建设(一)提升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立以国家级实验室、区域实验室、省市县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为主体,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网络。构建重大动物疫病、重点人畜共患病和动物源性致病微生物病原数据库。加强国家疫情测报站管理,完善以动态管理为核心的运行机制。加强外来动物疫病监视监测网络运行管理,强化边境疫情监测和边境巡检。加强宠物疫病监测和防治。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能力建设。加强疫病检测诊断能力建设和诊断试剂管理。充实各级兽医实验室专业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非洲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时有发生.兔瘟2型、非洲马瘟等外来动物疫病面临传入风险,且动物疫病病原日益复杂,动物疫情风险不断扩大,仅仅依靠临床和剖解诊断很难确诊,兽医系统县级实验室具备PCR病原学检测能力在动物防疫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快推进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不仅是当前有效防...  相似文献   

7.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B类动物疫病。一般来讲,患病动物往往通过其代谢及其他相关产品传染到其他动物或人类身上,导致其他动物患病。近些年来,各国都有人类感染布鲁氏菌病,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本文对奶牛布鲁士病菌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展开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为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确保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我省将认真组织做好秋季牲畜集中免疫工作,严密防控人畜共患病,做好疫苗管理,确保免疫、监测、消毒等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集中免疫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有效方法,2016年全省秋季集中免疫从9月6日开始,10月底前全面结束。布病、包虫病等人畜共患病,对畜牧  相似文献   

9.
彭杰  金艳琦 《农技服务》2015,(3):157+178
人畜共患病是指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近年发生的SARS、高致病性禽流感、猪链球菌病和甲型H1N1都属于动物源性的人畜共患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公共卫生、应急处理的体系、机制、能力、水平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目前,国内外都没有对人畜共患病暴发流行的处理工作无统一的操作规范,本文从人畜共患病的种类、危害及其防控做一些简单的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国家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畜牧业的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动物及其产品的流通日趋活跃,交易日趋频繁,使动物的疫病防控工作变得异常复杂。有些已消灭或控制的动物疫病又有所抬头,新的疫病又时有从国外传入,尤其是人畜共患病。因此,笔者就如何做好瑞丽边境一线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做一探究。1边境一线动物疫病防控现状与研究思路1.1边境一线动物疫病防控现状1.1.1猪牛的饲养方式落后边境一线上的猪牛的饲养方式仍  相似文献   

11.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也是引起动物繁殖障碍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我国人、畜间布鲁氏菌病呈高发态势,严重威胁畜牧业发展和人群身体健康。及时准确诊断对控制和净化布鲁氏菌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从病原学和血清学两方面对布鲁氏菌病的现有诊断技术进行概述,同时指出布鲁氏菌免疫原性蛋白抗原的筛选和研究,对布病的控制和净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对腺病毒的结构、转录和复制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回顾了腺病毒载体的发展历程,同时对各种动物腺病毒的现状进行了描述。进一步分析了腺病毒载体易于构建和操作、宿主范围广、感染性强等特性的分子机制。因其具有广泛的组织亲和性,腺病毒成为表达和传递治疗基因的主要候选者。随着动物腺病毒载体的发展,它将在控制人和动物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传染病以及人类的基因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猪屠宰后旋毛虫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猪肉及其制品仍是世界上人体旋毛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本文主要对旋毛虫的致病性和检验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更好地进行肉类旋毛虫检验,对做好动物性食品的卫生管理,保证市民食肉的安全,控制人畜共患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晓  耿军  邢茂德  刘萍  刘超 《农学学报》2022,12(10):21-24
受转基因棉大面积种植的影响,棉田害虫结构发生了变化,随之引起的棉田防治策略也应做出相应的调整。通过调整作物布局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是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棉田种植诱集或驱避植物可有效减轻害虫危害,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研究发现,目前可应用于棉田的诱集或趋避植物有30余种,根据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分为传统诱集植物、保育天敌诱集植物和害虫忌避植物。本研究综述了通过种植诱集或忌避植物来控制棉田害虫和增加天敌数量的方法,为棉田害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池成林  李强  马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6):1139-1146
文章对胡蜂亚科昆虫的劳动分工、飞行节律、捕食行为、筑巢、交配与生殖分工、越冬习性、年生活史、天敌与微生物病害等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农林业上控害效果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出建议:平衡对胡蜂亚科各属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实时与国外有关机构进行信息分享,及时更新我国在胡蜂亚科昆虫研究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对利用胡蜂在农林业上进行控害的应用,应以胡蜂的生物学特性等多方面的科学理论为基础,加强研究和更新胡蜂饲养管理技术和改进现有技术缺陷,同时在实际应用中应合理安排田间及林区内不同作物的种植模式,加强对胡蜂蜂群的合理管控与控害效果评价,从而促进利用胡蜂进行生物防治在生产实践中的推广应用,为今后发展农业生态新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Although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such as Alzheimer's disease are not classically considered mediated by inflammation or the immune system, in some instances the immune system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generative process. Furthermore,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the immune system itself may have beneficial effects in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considered neurodegenerative. Immunotherapeutic approaches designed to induce a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have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for the treatment of Alzheimer's disease. These studies have led to human trials that resulted in both beneficial and adverse effects. In animal models, it has also been shown that immunotherapy designed to induce a cellular immune response may be of benefit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jury, although T cells may have either a beneficial or detrimental effect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T cell response induced. These areas provide a new avenue for exploring immune system-based therapy of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and will be discussed here with a primary focus on Alzheimer's disease. We will also discuss how these approaches affect microglia activation, which plays a key role in therapy of such diseases.  相似文献   

17.
动物免疫是控制疫病发生的最根本、最科学、最有效的措施,免疫抗体水平高低是检测动物免疫质量效果的有效途径,了解掌握抗体水平不合格原因,及时整改,是提高动物疫病免疫质量和效果的有效途径,同时也为科学指导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技术保障。本文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动物免疫抗体不合格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Toll-like receptor 8-mediated reversal of CD4+ regulatory T cell func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ng G  Guo Z  Kiniwa Y  Voo KS  Peng W  Fu T  Wang DY  Li Y  Wang HY  Wang RF 《Science (New York, N.Y.)》2005,309(5739):1380-1384
CD4+ regulatory T (Treg) cells have a profound ability to suppress host immune responses, yet little is understood about how these cells are regulated. We describe a mechanism linking Toll-like receptor (TLR) 8 signaling to the control of Treg cell function, in which synthetic and natural ligands for human TLR8 can reverse Treg cell function. This effect was independent of dendritic cells but required functional TLR8-MyD88-IRAK4 signaling in Treg cells. Adoptive transfer of TLR8 ligand-stimulated Treg cells into tumor-bearing mice enhanced anti-tumor immunity.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LR8 signaling could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controlling immune responses to cancer and other disease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为生产上提供经济有效的防控技术参考。[方法]通过大田试验比较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不同防控措施的防效及效益。[结果]不同防控措施试验表明,秧田期全程覆盖防虫网育秧,本田关键期及时防控白背飞虱,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防效高达94.13%,防控效果和稻谷产量与其他防控措施相比差异显著,可提高种粮效益,减少农药使用量,保护农田生态,是有效防控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生危害经济有效的防控措施组合。[结论]在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防控措施上要秧田和本田防控并重,应采取"治虫防病,防前控后,治秧田保大田"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蔬菜安全生产中农药超剂量应用导致病虫害抗药性增强,大量天敌被杀死,环境被污染,同时人类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本文研究了医用消毒剂双氧水(H2O2)对保护地蔬菜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双氧水对黄瓜白粉病防治效果明显,其中0.6%的双氧水三次用药后发病率降到24.54%,防治效果达到67.94%,比0.5%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1.44%)好。双氧水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与双氧水施用次数密切相关,根据试验结果建议在苗期喷施0.6%的双氧水2次,即可减少2 ̄3次化学农药的喷施次数,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化学农药在蔬菜上的残留及对环境的污染,为华北地区保护地蔬菜安全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一种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