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小鹅瘟。此病应以预防为主。在种鹅产蛋前1个月连用2次小鹅瘟疫苗,进行超前免疫。也可对雏鹅用抗鹅瘟血清实行紧急免疫,预防量为每只皮下注射0.5毫升,保护率可达90%。治疗病鹅,15日龄以下每只注射1毫升,15日龄以上每只注射2毫升,隔日再注射1次,治愈率可达70%~85%。也可用高蛋黄注射液进行紧急防治。  相似文献   

2.
一、小鹅瘟本病为小鹅的急性传染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3~4日龄乃至20日龄左右的雏鹅易发病.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为10日龄的雏鹅.15日龄以上的雏鹅比较缓和,有半数可能自行康复,20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7日龄以内的雏鹅感病常呈最急性型,病鹅精神沉郁、缩头、步行艰难,常离群独处,继而食欲废绝,严重下痢,一般12~48小时死亡,有时不显现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死亡率达30%~40%,最高死亡率可达70%以上.防治对策:①搞好孵坊和鹅舍消毒,一切用具设备,必须清洗消毒.②出壳雏鹅每羽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病鹅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注射,500倍稀释液小鹅滴鼻免疫.④卵黄抗体每羽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3.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20日龄和30~40日龄为发病高峰期,死亡率30%~40%,最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拉灰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发病后5~8小时死亡。防治:(1)搞好孵坊和鹅舍消毒。(2)刚孵出的雏鹅每羽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病鹅皮下注射1.5毫升。(3)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注射鹅胚弱毒菌100倍稀释液;雏鹅用500倍稀释液滴鼻免疫。(4)鸡鸭制备的卵黄抗体每羽1毫升,腿部皮下注射,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4.
李进昌 《新农村》2001,(7):20-20
种草养鹅在不少地区已普遍推广,出现了不少规模化养殖场,取得显著经济效益。为搞好鹅病防疫,特推荐以下免疫程序。1.肉鹅1日龄预防小鹅瘟:应用小鹅瘟活疫苗(即弱毒疫苗)1头份,用0.2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注射后7天能产生免疫力。如无此疫苗,可用抗小鹅瘟血清0.5毫升或抗小鹅瘟高免蛋黄液0.5毫升,4日龄时肌注。如果种鹅在产蛋前已注射过小鹅瘟活疫苗2次,所产蛋孵出的雏鹅就有抗小鹅瘟抗体存在,不需要注射疫苗。3日龄预防鹅副粘病毒病:应用鹅副粘病毒活疫苗1头份,用0.3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肌注。也可用鹅副粘病毒油乳疫苗0.5毫升肌注。如无上述疫苗,可用小鹅瘟、副粘病毒病二联血清或小鹅瘟、副粘  相似文献   

5.
兔瘟是危害家兔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发病急、潜伏期短、传播快,主要侵害青壮年兔,死亡率可达100%.我从1987年建场养兔以来,就对兔瘟非常重视.大兔每年注射2次兔瘟疫苗,每次剂量1毫升;仔兔在40~45日龄及时注射兔瘟疫苗0.5毫升,60日龄又每只注射1毫升,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6.
1.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2月龄以内的小鹅易发病。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高达40%左右。其症状表现为: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水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拉腊肠粪。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毫升,病鹅需皮下注射1.5毫升;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疫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注射鹅胚弱毒疫苗100倍稀释液1毫升,或用500倍稀释液给小鹅滴鼻免  相似文献   

7.
《新农业》2004,(12):29-29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又称小鹅病毒性肠炎。各种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对此病治疗均无效。预防措施是①病雏鹅及时隔离、消毒.防止污染环境。②母鹅在开产前1个月.每只注射1毫升小鹅瘟疫苗.注射2周后母鹅所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很强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8.
采用本地小鹅瘟强毒株C-85 F~2成功地研制了鹅胚化小鹅瘟(简称SEP)和鸭胚化小鹅瘟(简称SGD)疫苗,并对两苗进行了安全试验、无菌试验、效力测定试验和田间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用SEP或SGD原液2lm肌注成年母鹅均安全;经1次免疫(1:1OO SGD或1:100 SEP每只1ml)或2次免疫(1:100 SGD和1:50 SEP每只各1ml)的成年母鹅种蛋所孵的鹅胚或雏鹅,都具有抵抗小鹅瘟强毒的能力,其保护率达90%;在岳阳、怀化等地田间免疫母鹅的跟踪调查,其抵抗自然感染的保护率为95%。  相似文献   

9.
小鹅瘟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的一种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该病自然流行时,多侵害4~20日龄以内的雏鹅,特别是10龄以内的雏鹅。主要病变特征是严重的肠炎,小肠粘膜脱落、坏死,并与渗出的纤维素性混合在膨大的中后段肠管内形成“腊肠”样栓子,堵塞肠腔。小鹅瘟主要是通过1日龄注射小鹅瘟血清和10日龄再免疫注射弱毒疫苗进行预防的。但笔者曾诊治一宗免疫失败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饲料博览》2005,(1):56-56
病原:该病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极其相似,但种鹅在开产前注射(有的甚达3次)小鹅瘟弱毒苗,其下一代于3日龄开始发病和死亡,死亡高峰集中在10~18日龄,应用小鹅瘟高免血清进行预防和治疗无效,死亡率为15%~25%,最高可达100%,30日龄后基本不发病。终于在1997年程安春发现该病是由腺病毒引起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11.
制备4批小鹅瘟高免血清,用这些血清进行保护试验、治疗试验、保护期试验和田间防治试验的结果表明,2~3日龄雏鹅注射高免血清0.5~1mL,抵抗自然感染的保护率达95%~100%,抵抗强毒株(剂量为0.5×10~(-2)mL)感染的保护率为80%~100%;5~7日龄病雏注射高免血清2~4mL,治愈率为86%;2~3日龄雏鹅注射高免血清1mL,对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的保护期至少有15d;田间试验共预防雏鹅2816只,保护率为97.1%,治疗雏鹅5943只,治愈率为78.8%。结果证明高免血清是防治小鹅瘟的较理想的制剂。  相似文献   

12.
<正> 1 小鹅瘟。由小鹅瘟病毒引起。1~60日龄的小鹅均易发病,其中1~20日龄和30~40日龄是发病的高峰期。该病发生有周期性,死亡率30%~40%,高达70%左右。病鹅精神沉郁,吃草减少或衔草不吃,拉灰白色粪便,脱水消瘦,不能站立,滑冰样运动,一般5~8小时死亡。慢性病鹅可见蜡肠粪。 防治:①搞好孵坊和鹅舍的消毒。②刚孵出的雏鹅每只注射高免血清1ml免疫,治病时皮下注射1.5ml。③母鹅注射鸭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1ml,或鹅胚弱毒苗100倍稀释液给母鹅注射,500倍稀  相似文献   

13.
1、小鹅瘟该病主要侵害3周龄内的雏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90%~100%,3周龄以上的雏鹅少数发生。1月龄以上雏鹅一般不发生。(1)种鹅免疫活苗免疫:一次免疫法。种鹅产蛋前15天左右用1∶100稀释的鹅胚化种鹅弱毒苗(简称种鹅苗)1毫升进行皮下或肌肉注射。在免疫12天后至4个月内,  相似文献   

14.
一、小鹅瘟的流行情况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最早发病为2~5日龄,其死亡率高达95%以上;6~10日龄雏鹅死亡率为70%~90%;11~15日龄死亡率为50%~70%;16~20日龄死亡率为30%~50%;21~30日龄死亡为10%~30%;30日龄以上死亡率为10%左右  相似文献   

15.
<正>一、种鹅的免疫程序1.1~3日龄。抗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小鹅瘟二联高免血清0.5毫升(或抗体1~1.5毫升)皮下注射。2.7日龄。副粘病毒灭活苗皮下注射0.25毫升(无此病流行地区可免除)。3.4周龄。鹅巴氏杆菌蜂  相似文献   

16.
<正> 1.兔瘟灭活疫苗。用量1毫升,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8℃阴暗处),用于预防兔瘟和紧急预防接种,45日龄幼兔初免2毫升、60日龄加强免疫1毫升,紧急预防可加倍量。 2.兔瘟蜂胶灭活疫苗。用量1毫升,免疫期6个月,保存期一年(2~  相似文献   

17.
番鸭是一种肉用型品种,养殖经济效益高,是农村致富的好项目.提高成活率是批量养殖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前提.雏番鸭易感鸭瘟、鸭病毒性肝炎、番鸭细小病毒病和小鹅瘟等,必须进行强化免疫.现介绍强化免疫时应注意的事项.①1日龄雏鸭全部注射鸭瘟活疫苗;同时口腔滴服雏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鸭瘟活疫苗使用方法为按瓶签注明的羽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雏番鸭每只腿肌注射0.25毫升,3天~4天产生免疫力.  相似文献   

18.
正鸭瘟病俗称大头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一、预防1.疫苗免疫。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对本病有良好的免疫效果,肉鸭可在出壳后1周之内进行首免,每只肌肉注射0.5毫升;2个月后加强免疫1次,每只注射1毫升。免疫有效保护期长达9个月以上。蛋鸭可在20日龄首免,开产前加强免疫1次,之后每半年免疫1次,能有效预防鸭瘟病的发生。当鸭群中发现  相似文献   

19.
储金保 《当代农业》2010,(23):47-47
小鹅瘟主要发生于20日龄以内的雏鹅,病鹅及带病鹅群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100%。小鹅瘟在华东地区流行季节为每年12月至次年7月。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鹅瘟是雏鹅的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3~25日龄的雏鹅,个别1个月以上的小鹅也时有发生.雏鹅的日龄愈小,对本病的易感性愈高,成年鹅未发现有自然感染的病例.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感染雏鹅的日龄,以及母鹅群受感染状况和免疫的程度.通常经过1次大流行之后,当年剩下来的鹅都是患病后痊愈或是经过隐性感染的鹅,因而获得了免疫力,这种鹅产的种蛋孵出的雏鹅具有被动免疫力,能抵抗小鹅瘟病毒的感染而不发病.因此,本病的流行常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在1次大流行后的1年或数年中,往往不见或少见发病,但以后又会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