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60)Co—γ射线3×10~4R 辐射玉米杂交种 DK698、沈单7号和农大~(60)F_0代种子后,M_2代性状变异按穗位叶长、穗行数、茎粗、穗位叶宽、株高、穗长、穗位高、雄穗分枝数顺序递增;M_3代按穗位叶长、株高、穗位叶宽、穗行数、茎粗、穗位高、穗长、雄穗分枝数依次递增。M_2代到 M_3代性状遗传力按茎粗、穗位叶长、雄穗分枝数、穗长、穗位叶宽、穗行数、穗位高、株高顺序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估算了4×5不完全双列杂交组成的20个 F1糯性杂种7个性状的配合力、遗传力及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穗柄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均表现正向超亲优势,而其余性状以正向超亲优势为主;各性状的配合力效应不同,同一性状不同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也各异,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的高低取决于穗粒数和千粒重特殊配合力效应的协调;穗柄长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株高、穗长、一级分枝数、穗粒数和千粒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控制,穗粒重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顺序为:穗长>株高>一级分枝数>千粒重>穗粒数>穗柄长>穗粒重。  相似文献   

3.
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籼稻品种,设置4个氮肥水平,用3次重复的裂区设计,研究了氮肥水平对籼稻数量性状遗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水平不仅影响一些重要性状的表现型,还影响它们的遗传力。遗传力对氮肥水平的响应度和响应模式因性状而异,遗传力与其对氮肥水平的响应度呈极显著负相关。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株高、穗数和千粒重的遗传力有线性减小的趋势,而成穗率、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有线性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优质蛋白玉米农艺性状的遗传和相关性及其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0个优质蛋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NC—Ⅱ设计,研究了10个农艺性状的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大于60%的性状有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百粒重、穗粒重和产量;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方差占遗传方差的比重在48.01—58.99%之间变化。据(?)gca/(?)G和(?)gca/(?)P分析了不同性状选择和利用效果的差异,按从优至劣的顺序排列各性状得:百粒重>穗粒重>穗位高>单株叶数>穗行数>播种至抽丝天数>每株穗数>株高>产量>行粒数。本文还对相关性状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TTC法研究了玉米两个同源种质群体单株产量等十个经济性状的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在大部分经济性状中,都有上位性效应存在。在总的遗传变异中,加性遗传分量(D)作用最大,显性遗传分量(H)次之,上位性遗传分量(I)除抽丝天数、株高、穗长外一般较小。基础群体ACO的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籽粒重等以可固定的D为主,而抽丝天数、穗位高、出籽率、百粒重除D重要外,H和I的效应也有显著作用。通过三轮改良穗行选择和一轮交互轮回选择形成的衍生群体AC_4各性状的D效应继续得到积累;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粒率、单株粒重的H和I方差,在总变异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AC_4在遗传组成的总体上优于AC。  相似文献   

6.
选取10个有代表性的粳稻品种,设置4个氮肥水平,用3次重复的裂区设计,研究了粳稻数量性状遗传力与氮肥水平的关系。结果表明:氮肥水平不仅影响一些重要性状的表现型,还影响其遗传力。不同性状的遗传力对氮肥水平的响应度和响应模式有别,生育期的响应度很低,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相对较低,其余性状则较高。随着氮肥水平的提高,株高和千粒重的遗传力有线性降低的趋势,而分蘖力、成穗率、结实率和籽粒产量的遗传力有线性增加的趋势。因此,在粳稻育种中,应将育种材料置于能使性状遗传力达最大值的合适氮肥水平下,以利提高育种效率或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7.
粳稻盐粳188航天诱变SP2代的性状变异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主成分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等方法,以粳稻品种盐粳188经航天诱变后的SP2代单株为材料,研究SP2代的性状变异与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SP2代多数性状变异幅度大、突变频率高;剑叶因子、株高因子、熟期因子是影响性状综合表现的主要因子,并使后代群体出现多种类型变化和方向性分离;生育期、株高、剑叶宽、剑叶长、穗弯曲度、千粒重的诱导遗传力较高,每穗粒数、单株穗数、结实率的诱导遗传力较低;高遗传力性状与低遗传力性状间关系密切,剑叶宽、株高、生育期在高遗传力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在低遗传力性状体系中起重要作用,并构建了2个综合选择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8.
小麦新品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8×6不完全双列杂交,对8个小麦新品系的9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以加性效应为主,而结实小穗数、总小穗数、穗粒数、单株穗数、单株粒重和百粒重以非加性效应为主。遗传力分析表明,株高、穗长和穗下节间长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较大,可在早代进行选择,其它性状早代选择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9.
本究以不同玉米自交系组成的三套双列杂交组为材料,分别于三年内各自进行春播和夏播试验,考察了穗长、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穗重,穗粒重和百粒重等七个性状。综合结果表明,各性状的表型值在播期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绝大多数性状的配合力在播期间各自交系却表现出序列的相对一致性。因此,玉米育种工作中研究和测定配合力可以不考虑播期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按 (P1 × 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9个新选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结实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出籽率、百粒重和产量等 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根据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 ,筛选出优良自交系 2个和优良杂交组合 4个。遗传力估算结果表明 :株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的遗传力较高 ,选育自交系时 ,穗行数、行粒数可在早代进行选择 ;穗粗、百粒重的遗传力较低 ,宜在高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1.
粮饲兼用型玉米优良杂交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力和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玉米优良杂交种(196×吉63)的F2:3家系为材料,通过一年二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其产量性状的遗传力、杂种优势和相关系,其目的是为玉米产量杂种优势的利用水平提供有益信息.研究结果表明,在与产量相关的7个农艺性状中,广义遗传力较高的性状为穗行数和百粒重.在F1和F2,3家系中,杂种优势较强的性状是穗位高和株高以及穗长,较弱的是叶片数.杂种优势和遗传力相关不显著,但与性状的变异系数呈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产量的性状依次为穗长、株高和穗位高.  相似文献   

12.
小麦新品种(系)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10不完全双列杂交,对6个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粒重、小穗数和穗粒数以加性效应为主,而株高和千粒重则加性与非加性效应均具有明显作用。亲本性状表现与一般配合力高低并无必然联系。特殊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其亲本一般配合力较高,性状表型值也较优。对各亲本配合力表现进行评价发现,川农16与绵阳26和川麦28在配合力表现上存在差异。遗传力分析表明,穗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较大。小穗数和穗粒重早代选择效果不佳,其他考察性状可从早代开始选择。  相似文献   

13.
水稻辐射育种早期选择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利用放射线辐照水稻种子,进行诱变育种,探索辐射育种的M_1代选择方法。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M_1代单株综合性状好、结实率高为选择标准。几年的试验,均在受试材料的M_1代中获得符合际准的单株,并从中选育出新品种——“辐415”已用于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4.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玉米品种M103为材料,设置5个种植密度试验,田间随机区组种植,4次重复.田间调查株高、穗位高、穗位角和空秆率,室内考种穗长、穗粗、行粒数、穗行数、虚尖长、千粒重和产量,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空秆率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而穗位角则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行粒...  相似文献   

15.
玉米群体改良与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相结合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了作者新设计的一种育种方法。其要点为:借用Ketata改进了的TTC法,检验群体性状有无上位性;在目标性状无上位性时,按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方法估算参试亲本的配合力效应,配合力方差和遗传力;根据统计分析所提供的信息,选择高配合力的自交系和杂交组合,制定适宜的群体改良方案。利用这种新方法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 1.Suwan—1群体的13个性状中,只有部份性状存在显著的上位性,多数性状均不显著。且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均大于特殊配合力方差。 2.S_(21),S_(29)、S_(30)、S_(37)是入选的自交系,连续自交选择4代之后。测定其配合力表现亦高。 3.合二xS_(21)、合二xS_(37)、合二xS_(40)、331x、S_(57),(合二x331)×S_(29)是入选的高产组合。其中合二xS_(37)参加了品种比较试验,比中单2号(ck)增产10.2%,现累计推广面积达3万余亩。初步证明作者设计的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用18个四川玉米地方品种合成的基础群体,通过四轮改良穗行选择,在群体产量和八个主要性状的提高上都是有效的。遗传增益有5个性状达1%显著平准。产量平均每轮增加5.43%。各性状的遗传变异,随改良轮次的提高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变化较缓。各轮单株产量与主要性状的直接作用分析、主要受行粒数、百粒重,行数和穗长的影响,在改良过程中,这些性状不断变化,但应注意协调均衡发展,才能达到群体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产量效应。[方法]利用22份(有3份为单交种组合)青贮玉米亲本材料按3×19组配了不完全双列杂交,对57个杂交组合进行农艺性状鉴定。[结果]籽粒产量、穗行数、株高、秸秆产量4个指标是影响青贮玉米生物产量的主要指标,建立了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回归方程。秸秆产量、株高、穗行数、穗长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在50%以上,由遗传作用引起的作用较大,环境因素对其影响较小,采用遗传育种手段改良这些性状的潜力较大。同时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的广义遗传力均在50%以下。[结论]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这2个考察指标与环境的互作较大,选择时应考虑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殖的纯合系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化学诱导玉米孤雌生植获得的Pa2代161个株系进行了分析,调查了它们的株高、穗位高、穗上叶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和百粒重,其中有38个株系(约占23%)表现整齐一致,这些株系的几种同工酶谱带和盐溶蛋白谱带也表现相同,说明属纯合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抗旱性状的遗传力,为合理利用优良自交系配置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I,研究不同抗旱性组合杂交后代的株高、ASI值、穗粒数、单株粒重等农艺和穗部性状的遗传力,同时分析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穗行数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余15个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气生根、秃尖、粒宽、穗行数、穗粗、ASI和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其余9个性状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穗行数、穗位高、ASI、穗粗、穂长、秃尖、株高、粒宽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单株粒重、行粒数、单穗重、百粒重、粒长和穗粒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结论】秃尖、粒宽、穗粗、ASI和株高等性状可作为抗旱杂种后代早世代抗旱性鉴定指标;穗位高、穂长、单株粒重、穗粒数、单穗重、行粒数、粒长和百粒重等性状可作为抗旱杂种后代晚世代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干旱是限制我国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研究干旱胁迫下玉米抗旱性状的遗传力,为合理利用优良自交系配置杂交组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研究不同抗旱性组合杂交后代的株高、ASI值、穗粒数、单株粒重等农艺和穗部性状的遗传力,同时分析农艺性状和穗部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穗行数与抗旱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其余15个性状与抗旱性的相关程度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气生根、秃尖、粒宽、穗行数、穗粗、ASI和株高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其余9个性状主要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穗行数、穗位高、ASI、穗粗、穗长、秃尖、株高、粒宽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单株粒重、行粒数、单穗重、百粒重、粒长和穗粒数的广义遗传力较高但狭义遗传力较低.[结论]秃尖、粒宽、穗粗、ASI和株高等性状可作为抗旱杂种后代早世代抗旱性鉴定指标;穗位高、穗长、单株粒重、穗粒数、单穗重、行粒数、粒长和百粒重等性状可作为抗旱杂种后代晚世代抗旱性鉴定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