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约化养猪场,猪群处在高强度生产状态下,如外界环境状况恶化、应激因素增加、猪群抵抗力下降,则对其生产和健康影响极大。有资料表明,养猪生产力仅20%取决于品种,40%~50%取决于饲料和饲养,20%~30%取决于环境条件,在品种、饲料和饲养一定的情况下,猪群的生存环境对其生产力将起决定作用。一、气候对猪群生产力的影响1.气温(1)影响采食量: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采食量相对稳定,低温环境下采食量增加,而温度升高则采食量减少。(2)影响增重:在最适温度可获得最佳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而在最适温度以下,每下…  相似文献   

2.
气候是影响植物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太原市河村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旱作节水高效农业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区,根据其周边11个气象台站1979~2008年30年的气温和降水资料,利用多元逐步回归方法和Lieth模型,分析了河村30年来气温、降水和气候生产力的变化趋势,讨论了气温、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979年以来的30年河村年均气温上升了0.54℃,年降水量减少了77.3 mm;温度生产力呈增长趋势,而降水生产力呈减少趋势,温度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大于降水,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分利用效率是提高植物生产力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对海南岛生态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估算法测算海南岛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并根据海南岛在CO_2倍增情景下气候变化的模拟结果,分析气候变化对海南岛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与热量和水分条件呈正相关性,气温和降水增幅越大,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增加越多。而植被净生产力是反映区域生态承载力的间接指标,因此由分析结果知,在CO2倍增情景下,气候变化能显著提高海南岛生态承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实用科技》2005,(5):19-20
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适于气温12℃~25℃的条件下出菇。自然条件下,只能春秋生产两季。但只要掌握它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所需条件,夏季照样可以生产.  相似文献   

5.
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是指一年生产两造(两茬、两季)葡萄的栽培模式,通过促进葡萄二次花芽分化,利用绿枝夏芽、冬芽当年开花,或打破老熟枝条冬芽休眠,形成两季葡萄产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葡萄一年两收不同产区的气候条件与栽培模式,并与葡萄生长所需的气候要求进行对比,对不同区域适用的栽培模式及品种类型进行划分,得知年均气温是决定能否发展葡萄一年两收栽培的关键气象因子.年均气温在20.0℃以上的南方地区可在露地进行早、中熟品种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是葡萄特殊优势栽培区,年均气温17.5~20.0℃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不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和早、中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年均气温16.0~17.5℃的地区可进行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北方年均气温在12.0℃左右及以上的地区,采取适当的栽培措施也可在露地条件下实现早熟品种的两代同堂一年两收栽培,在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条件下,即使年均气温仅在5.0℃左右也可进行一年两收栽培生产.  相似文献   

6.
<正>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适于气温12~25℃的条件下出菇。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栽培,一般只能于3-5月、9-11月生产两季。但是只要掌握了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  相似文献   

7.
甘薯属高温短日照作物,在温带地区一般不能自然开花。进行有性杂交育种必须预先诱导开花,其开花迟早和数量,固属品种特性,但也受温光等条件的影响。而且,由于品种间杂交亲和力有异,不同组合的结蒴率相差很大;即使组合相同,不同季节的气温条件对结蒴  相似文献   

8.
 以临沧市临翔区1961~20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气温生产力(Yt)、降水生产力(Yp)和气候生产潜力(Tspv),并分析了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生产潜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临翔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二者变化率分别为0.260℃/10a(P<0.01)和-15.98mm/10a(P>0.05),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变化加剧。干季增温较雨季快,而降水量减少较雨季慢。Tspv呈不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均能提高Tspv,而降水量是限制作物Tspv的主要气候因子。水稻实际产量占同期Tspv的比例较低,而从2004年开始比例有所增加。建议解决好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新的高产品种,提高耕作技术水平等,以提高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9.
利用河南省1961—2014年近54年的19个气象站逐月逐日气象资料,基于Arc GIS 10.1软件平台,采用气候倾向率、反距离加权插值(简称IDW)、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同时运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对农业气候生产力时空特征进行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析农业气候生产力对降水量和气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1)河南省近54年的降水量呈波动减少态势,减少幅度为8.92 mm/10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倾向率是负值,主要分布在豫东、豫南和豫北地区;(2)河南省近54年的气温整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157℃/10年,纬度较低的南部地区气温较高,气温较低的地区主要在西部山区,且气温倾向率均为正值;(3)河南省近54年的农业气候生产力总体上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农业气候生产力距平变化明显,正距平年份比负距平年份多,呈现由南向北递减的特征,南部农业气候生产力较大,西部的农业气候生产力较小,但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气候生产力呈下降趋势,豫东和豫南地区农业气候生产力上升速率较快,豫西和豫北地区的则下降;(4)河南省农业气候生产力与降水量相关性显著,但与气温的相关性不显著,气候生产力受降水和气温的双重影响,降水量是影响农业气候生产力的主导因素,气候变暖对气候生产力的提高是有利的。随着降水量的逐渐减小,气温的逐渐增加,对农业气候生产力的影响也在进一步加大,要合理利用水资源,兴修水利来保障农业用水,加强稳固河南省在全国的农业地位。  相似文献   

10.
选取1961—2008年晋城市3个代表站气温、降水资料,计算历年各地积温、无霜期和农业气候生产力,分析气候变化对气候生产力的影响,并提出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发展农业生产的对策。结果表明,近48年来,晋城市气温呈持续升高趋势,降水量呈波动减少趋势,≥10℃有效积温增多,大部分县市无霜期延长,农作物气候生产力减少。气候生产力的减少主要是由降水减少造成的,暖湿型气候对农业生产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气候条件是草地生态环境重要且又活跃的因素,受其影响生态系统脆弱的草地生产力、载畜能力日益退化现象严重,因此利用草地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要素及产草量和载畜能力预测和草地生态质量监测等模型并应用对于准确监测草地生态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制定草畜平衡政策、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工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一、品种选择 秋延晚温室辣椒生产的条件与春季生产完全相反,气温由高到低,因而必须充分利用秋季有利的气候条件,在严冬到来之前,形成产品,在初冬利用保护设施维持其生命以延续供应。所选品种必须具备耐低温寡照、抗病性强、品质较好、早熟、  相似文献   

13.
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适于气温12~25℃的条件下出菇。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栽培,一般只能于3—5月、9—11月生产两季。但是只要掌握了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夏季照样可产出高产且鲜嫩味关的鸡腿菇。  相似文献   

14.
姜闻 《新农村》2004,(5):10-10
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适于气温12—25℃的条件下出菇。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能在3—5月、9~11月两季生产。但是只要掌握了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夏季也照样可产出鲜嫩美味的鸡腿菇。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红梅  李林  邓振镛  黎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74-18377,18457
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并对各地所采取的应对措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①1961~2008年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和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年降水量几乎无明显变化,但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风速和日照时数逐年减小。②在当前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受其影响,草场理论载畜量也呈减小趋势;暖冬较有利于牲畜安全越冬,幼畜成活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有利于牲畜抓膘育肥,但牲畜产肉量还受草场退化等众多负面因子的影响;家畜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不利的气象条件可引发家畜的许多疾病。③针对当前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各地采取了草业建设、畜种改良、发展畜牧业新模式、牧业病虫害防治、气象灾害防御等措施,其在提高草地生产力、解决草畜失衡、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牲畜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6.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总结了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及周边地区畜牧业的影响,并评价了各地所采取的应对措施的效果,结果表明:①1961~2008年青海高原年平均气温、年平均最高气温、年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增暖趋势;年降水量几乎无明显变化,但具有显著的季节变化特点;风速和日照时数逐年减小。②在当前气候变化条件下,草地生产力呈减少趋势,受其影响,草场理论载畜量也呈减小趋势;暖冬较有利于牲畜安全越冬,幼畜成活率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有利于牲畜抓膘育肥,但牲畜产肉量还受草场退化等众多负面因子的影响;家畜疾病与气象条件关系密切,不利的气象条件可引发家畜的许多疾病。③针对当前畜牧业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各地采取了草业建设、畜种改良、发展畜牧业新模式、牧业病虫害防治、气象灾害防御等措施,其在提高草地生产力、解决草畜失衡、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牲畜性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气候因子与汉中粮食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小峰  史平  王欣 《陕西农业科学》2010,56(4):115-116,120
利用汉中11个测站1959-2008年50a逐年降水量、气温观测资料和1985-2009年逐年粮食产量单产,分析了汉中近50 a气候、气候生产力变化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点对气温、降水与粮食产量形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气候生产力年际变化很大,气温的升高和降水量的增多有利于气候生产力的提高。②农业气象减产年平均8-10 a一遇,与气候生产力变化周期相同。③气温的升高和降水减少对粮食生产不利。  相似文献   

18.
夏季鸡舍酷热,严重影响鸡的健康和生产力,本文从理论和试验两方面对风扇湿帘蒸发降温系统的效果及其对舍内小气候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该降温装置的适宜结构参数和运行参数.在能量平衡的基础上,建立了降温鸡舍的动态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一般中等干燥气候条件下,能使室内气温较室外气温降低3~6℃.  相似文献   

19.
鸡腿菇属中温型品种.适于气温12-25℃的条件下出菇。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栽培,一般只能于3—5月、9—11月生产两季。但是只要掌握了鸡腿菇的生物学特性,满足其生长所需要的条件.夏季照样可产出高产且鲜嫩味美的鸡腿菇。  相似文献   

20.
方兰  延军平 《江西农业学报》2012,24(5):148-152,166
利用1961~2010年榆林市逐月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榆林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该区域气候生产力,通过二元回归模型分析了气候生产力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来,榆林全年及四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尤以冬季平均气温上升显著;降水量年际波动剧烈而总体变化趋势不大;de Martonne干燥度呈现下降趋势。气候生产力呈现微弱的增长趋势,年降水量是影响气候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其与气候生产力间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当榆林年均气温上升1℃、年降水量上升1 mm时,榆林气候生产力将上升21.5 kg/(hm2.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