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市收购结束后小麦市场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浩然 《农业展望》2009,5(12):7-11
对2009年托市收购结束后国内小麦价格变化和影响价格的主要政策做了简要回顾。从宏观经济角度分析了面粉销售疲软的原因,对河北及山东、江苏小麦供应状况做了重点分析。对国际市场小麦基本供需状况及美国小麦期货价格做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2010年春节前小麦市场基本走势做了初步展望。指出,此后至2010年新麦上市前国内小麦价格预计不会出现大幅波动。  相似文献   

2.
对2009年一季度中国小麦市场进行了回顾。在此基础上,对二、三季度中国小麦市场进行了初步展望。认为2009年新麦上市后仍将启动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预案,但收购进度可能放缓。同时预计新麦上市前小麦价格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大中型面粉厂销售疲软的状况难有明显起色,宏观经济形势对小麦市场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3.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7,3(4):10-13
分析了国内小麦及面粉的市场形势和国际小麦价格走势,指出,国内小麦收购价小幅波动,优普麦批发价走势趋稳,今年第一季度小麦面粉价格随着小麦价格的回落也开始下跌并趋稳。最后对后市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对2010年春节后国内小麦市场基本情况做了简要回顾,分析了目前国内小麦市场的主要特征。着重探讨了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销售进入尾声对市场的潜在影响。对4-5月份小麦市场做了初步展望。重点指出,2010年部分地区因价格较高可能无需进行托市。  相似文献   

5.
对2010年新麦上市前国内小麦市场的变化做了简要回顾。分析了最低收购价小麦投放增加、国家临时存储进口小麦基本销售完毕及中国小麦进口增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对美国农业部2010/11年度世界小麦平衡表做了简要分析。重点分析了2010年全国冬小麦生产形势和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变化。指出河北市场将成为市场热点,优质麦价格上涨可期,小麦市场的政策市特征不会改变,重点关注第三季度通货膨胀水平对小麦市场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章就2008年中国及世界小麦市场进行了回顾,对2009年中国小麦市场进行了初步预测。指出2009年中国小麦市场仍将由政策主导,预计不会受到国际市场的冲击,受其他农产品的影响也将很小。文章对2009年世界小麦市场进行了简要的展望。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中国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波动的互动特征,研究了中国小麦现货生产消费及价格波动、小麦期货市场和期货价格波动特征以及中国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波动的互动性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小麦期货与现货价格波动具有较强联动性、趋同性、引导性和传递性,并从加强对外生信息冲击的监测与分析、完善小麦期现货市场信息连接机制和提高小麦期现货价格异常波动的预警能力三个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世界农业》2023,(2):129-132
<正>当前,北半球冬种陆续收尾,各主产国农业生产总体平稳,全球食品通胀加剧,国际农产品市场有四方面动向值得关注。一是玉米、乳制品供应紧张。美国、欧盟因旱减产的影响逐步显现,全球库存处于低位,国际市场玉米和牛奶供应趋紧。二是部分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剧。小麦国际市场价格2022年11月跌至年内低点,波动加剧;食糖价格涨至五年多来高位。三是主产国生产进度慢于往年。北美大豆和玉米收获结束,  相似文献   

9.
2012年年末岁尾,国内小麦市场迅速翘尾,而随着麦价上涨,近期面粉价格也随之走高.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最近国家有关部门对国储小麦销售价格又做出了新的调整,这将进一步提升小麦市场的活跃程度.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小麦价格出现快速上涨呢? 1 麦市渐趋活跃,面粉价格走高 2012年10月以来,国内小麦市场渐趋活跃,现货价格开始出现快速上涨势头,采购需求也较为旺盛.据了解,目前,小麦到厂价格已由新麦上市时的1.10元/500g涨至1.30元/500g左右.而随着麦价上涨,市场上原粮小麦可流通量不断下降,加之冬季是面粉的传统销售旺季,以及2013年春节期间食品加工业需求量增加的拉动,近期国内面粉价格也迅速走高,下游产品价格也随之跟进.  相似文献   

10.
钟永玲 《农业展望》2007,3(8):14-16
通过对当前国内夏粮收获情况的分析,指出,夏粮再获丰收,产量小幅增加;新麦收购价格高于2006年同期,市场较为活跃;陈麦市场基本平稳;面粉行情基本稳定;小麦种植成本升幅较大,种粮效益大打折扣;小麦及其产品进口大幅减少,出口成倍增长。同时,对国际小麦市场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国际市场小麦供应紧张,价格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