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筛选多菌灵和多抗霉素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效果最好的复配比例。[方法]在室内选用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化学药剂进行复配,计算单剂和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丝生长的抑制率、毒力曲线及其EC50值,研究其对小麦赤霉病菌复配效果,并选用共毒系数法来确定两种药剂的最佳混配比例。[结果]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对Y73#菌菌丝生长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值分别为6.6和0.7μg/ml,表明四川省雅安生态区小麦赤霉病致病菌Y73#菌对多抗霉素比较敏感,而对多菌灵已经产生了抗药性;95%多菌灵和10%多抗霉素混配后表现出加相或增效作用,混剂中多菌灵含量为20%时,共毒系数最大,CTC值为243.5,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结论]多菌灵和多抗霉素的最佳复配比例为1∶4。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抑制效果及增效作用,开发新型防治小麦赤霉病复配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福美双及其5种配比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福美双比例为1:0.5、1:1、1:1.5、1:2、1:2.5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2655、0.2001、0.3462、0.6298、0.8295 mg/L;这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是1.4729、2.5540、1.8086、1.1475、0.9975,其中咪鲜胺与福美双为1:1和1:1.5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以1:1增效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了木醋液与化学农药混配对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的增效作用及最适比例优选。结果表明:7种供试药剂中,木醋液与达科宁混配时,毒力比率均1,表现为拮抗作用;木醋液与克菌丹混配比例为9∶1时,毒力比率1,为1.12,表现为相加作用。另外5种供试药剂与木醋液混配,均表现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测定结果表明:木醋液与福美双、代森锰锌混配的共毒系数分别为385.36和749.00,均远100,为增效作用。木醋液与福美双、代森锰锌混配可有效抑制人参黑斑病菌菌丝的生长,为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5种配比混剂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咪鲜胺与氟环唑及其1:1、2:1、3:1、4:1、5:1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为0.1167、0.6126、0.1412、0.1040、0.0758、0.0661、0.0775μg/mL;这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分别是1.39、1.54、1.93、2.11、1.74,其中以4:1混配组合的增效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兰花根腐病菌的室内抑菌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剂混配增效筛选实验。结果表明: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对兰花根腐病菌的EC_(50)分别为9.87mg/L和14.28mg/L。二元混配增效药剂筛选结果显示: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和50%嘧菌环胺可湿性粉剂按照2∶1体积比混配,对供试病菌的室内抑菌增效作用明显,为最佳增效配比。  相似文献   

6.
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多菌灵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多菌灵及1:1、1:2、1:3、1:4、1:5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25、0.367、0.409、0.503、0.531 mg/L;5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1.52、1.55、1.51、1.29、1.27。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多菌灵,氰烯菌酯与多菌灵1:1,1:2和1:3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混配杀菌剂新品种,在室内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对番茄叶霉病菌的联合毒力与增效作用。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磷与腈菌唑以6.11∶、4.61∶、15.71∶、91∶比例混配的增效系数(SR)为0.67~1.22,表现为相加作用;以491∶比例混配的SR值为1.815,表现为增效作用,其SR值大于1.5,所以为最佳增效作用混配比例。试验结果为混配杀菌的进一步应用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 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9.
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氰烯菌酯与己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小麦赤霉病菌联合作用类型,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其6种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氰烯菌酯与己唑醇及1:1、1:3、1:5、1:7、1:9、1:11等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EC50分别是0.393、0.643、0.571、0.338、0.369、0.513、0.577、0.726mg/L;6种混配组合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增效系数(SR)分别是0.85、1.64、1.58、1.16、1.05、0.84。氰烯菌酯对小麦赤霉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高于己唑醇,氰烯菌酯与己唑醇1:3和1:5配比对小麦赤霉病菌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麦扬花期喷施多菌灵是生产上防治小麦赤霉病的主要措施,为了延缓病原菌对多菌灵的抗药性,对不同作用方式的化学药剂混配及其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研究选用95%多菌灵原药和95%戊唑醇原药测定对小麦赤霉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将两者按照Horsfall方法进行不同比例的混配,对毒性比率较高的混配比例采用共毒系数方法验证其增效作用。结果表明多菌灵与戊唑醇按EC50剂量20:80的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在温室盆栽试验测试中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3%好力克悬浮剂以及两者混剂的防效都达到了85%以上,而且混剂1000倍防效显著高于多菌灵800倍,可用于小麦赤霉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3.
14.
猪大肠杆菌病病原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猪的大肠杆菌病主要由产肠毒大肠杆菌(ETEC)引起,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猪水肿病等就ETEC的毒力因子和O抗原群,猪的日龄及其肠道受体与这些疾病的关系作了比较详尽的综述并讨论了可能存在的其它猪大肠杆菌病病型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7.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19.
20.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