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州牛蒡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蒡(burdock),又名大力子,为菊科二年生肉质根草本植物.原产中国,五代时传到日本,后被改良为食用蔬菜,因其营养价值高,牛蒡在日本享有"东洋之参"、"蔬菜之王"的美誉.1991年,中国从日本引进菜用牛蒡,徐州市丰县、沛县为最主要的种植地区,生产的牛蒡从(整体)外观到内在品质上都远远优于在日本种植的牛蒡,从此,日本每年从中国进口大量牛蒡,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牛蒡生产和出口国.而徐州占到中国牛蒡生产和出口量的1/2以上,成为中国最大的牛蒡生产区和商品牛蒡集散地.  相似文献   

2.
牛蒡(Arctiumlappa L.)又名大力子,为菊科植物.牛蒡营养丰富,且有药用价值,是一种营养保健型蔬菜.牛蒡仓贮期间,一般在30天左右,40天时糖化及糠心率急剧上升,严重影响牛蒡的加工和鲜品质量.为延长贮藏天数,作者对贮藏期间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得出牛蒡保鲜储藏的温、湿、气的最佳组合,使仓贮期显著延长,一般90天时,产品完好率仍能保持95%以上.  相似文献   

3.
朱毅 《长江蔬菜》2006,(3):50-51
临沂市是引种牛蒡最早的地区之一,牛蒡已成为该区发展特色种植的重要创汇蔬菜.但是,由于栽培技术不配套、管理水平低等原因,导致牛蒡产量不稳、商品率低、效益差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我们于2000~2004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进行了牛蒡配套丰产栽培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民栽培技术的不当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秋播牛蒡抽薹现象较重,有的田块抽薹率高达100%,给农民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为了探索秋播牛蒡抽薹的具体原因,彻底解决秋播牛蒡的抽薹现象,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经过3年的试验摸索,总结出了秋播牛蒡抽薹的5大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指导农民进行种植,总有效率达98%以上,基本解决了秋播牛蒡的抽薹问题.  相似文献   

5.
牛蒡的研究与开发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蒡舍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及多种药用功效的有效成分,近年来关于牛蒡的各方面研究很多,现全面地介绍牛蒡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的途径,并提出工艺及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6.
牛蒡是多年生草本药食两用蔬菜,具有良好的药用和食用价值。目前牛蒡加工的水平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市场上牛蒡产品主要是保鲜牛蒡、牛蒡腌渍制品等。因此,了解牛蒡的特性,对牛蒡进行精深加工和功能因子的开发将有良好的前景和广阔的市场。  相似文献   

7.
出口滇牛蒡规范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蒡,又名大力刺,在云南各县均有野生种分布,俗称牛口刺。牛蒡属菊科二三年生草本植物,经春化后的植株于春末夏初抽薹开花结实,完成生育周期。牛蒡性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18~26℃,以其较长的肉质根为食用部分,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独特风味,是防病健身的新一代保健蔬菜,又是加工制作的好原料。云南省栽培的牛蒡品种主要以柳川理想为主,从日本引进。楚雄州自1988年引种牛蒡成功以来,面积不断扩大,现已在楚雄、元谋等十几个县(市)建立生产及加工基地。除将新鲜牛蒡销往日本、韩国和邻省外,还开发出滇牛蒡茶、牛蒡软胶囊和牛蒡酱菜等系列产…  相似文献   

8.
牛蒡为菊科,牛蒡属二年生或三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肌人参,东洋萝卜等,生产中一般采用一年生栽培。其肉质根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很高的药用价值,可大量出口创汇。近年来,随着牛蒡作为营养保健型特种蔬菜等主要原料的不断开发,淮北地区牛蒡的规模化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牛蒡上病虫害时有发生,危害较重,特别是线虫病、黑斑病和地下害虫在连作地块危害较为突出,对牛蒡生产造成很大威胁,严重影响牛蒡的产量和品质。结合淮北地区牛蒡的生产现状,针对牛蒡上危害较为突出的根结线虫病、黑斑病、细菌性叶斑病、白粉病、花叶病,以及地下害虫、蚜虫的…  相似文献   

9.
从开沟深度、播种日期、栽培密度、生育期4个方面对新林一号牛蒡品质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徐州地区秋播牛蒡栽培开沟深度应为110 cm.播种期为10月10~20日,栽培密度为10 000株/667 m2,生育期为240~250 d.春播牛蒡栽培开沟深度应为110 cm,播种期为4月10日,栽培密度为11 000株/667 m2,生育期为120~130d.  相似文献   

10.
牛蒡 (ArctiumlappaL .)又名白肌人参、蒡翁菜 ,俗称狗宝、黑根 ,以其较长的肉质根供食用 ,具有营养丰富 ,风味独特 ,防病健身等功效。用其作原料加工的保鲜食品、速冻食品、盐渍食品、保健牛蒡茶以及药用制剂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苍山县自1985年起引种牛蒡 ,面积不断扩大 ,现已成为山东省最大的牛蒡生产和加工基地 ,产品全部销往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 ,牛蒡的商品出口率却有所下降 ,单产徘徊不前 ,经济效益明显降低。稳定并提高牛蒡的单产和商品出口率是当前牛蒡栽培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19…  相似文献   

11.
刘峰 《长江蔬菜》2002,(10):29-29
牛蒡在我国种植,主要出口日本,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强病害防治是夺取高产的关键.目前,牛蒡上发生的主要病害有黑斑病、白粉病、细菌性叶斑病、花叶病等,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刘峰 《中国果菜》2002,(6):20-20
牛蒡二、三年生草本植物,也称东洋萝卜或大力子,属菊科牛蒡属.主要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肉质根,叶柄及嫩叶.具疏散风热、利咽化痰、解毒通便之功效,是一种新兴的强身保健蔬菜.  相似文献   

13.
‘川大力1号’是从四川省简阳市传统栽培牛蒡混杂群体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牛蒡新品种。生育期290~320 d,花果期100~120 d,果球数约450个,牛蒡子平均产量为2 321.2 kg·hm-2。牛蒡子含水5.2%、总灰分3.5%、牛蒡苷7.4%。经田间观察,该品种对牛蒡常见病虫害,如黑斑病、白粉病、红蜘蛛和蚜虫等表现为中抗区域适应性和抗逆性强,适宜于四川盆地中部龙泉山脉东麓地区栽培。  相似文献   

14.
李群 《中国蔬菜》2007,1(6):54-55
牛蒡(Arctium lappaL.)为菊科牛蒡属二年生草本植物,其肉质根富含菊糖和VB、VC,并含有铜、锰、锌等矿物质,具有很高的医疗保健价值。牛蒡根具芳香气味,可炒食或煮食,或做成干制脆酥片,还可酱渍、盐渍或加工成牛蒡汁。山东省汶上县常年种植牛蒡500hm2,年产量逾15000t。但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着种植技术不规范、畸形根多、有机肥施用量偏少、化学肥料施用量过多、农药使用不合理等问题。牛蒡销售曾一度受挫,经济损失严重。近两年来,汶上县选择生产条件较好的军屯乡和康驿镇,建立无公害牛蒡基地300hm2,大力推广牛蒡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平均每66…  相似文献   

15.
溢彩 《中国果菜》2014,34(11):20-21
近十年来,日本盛行五行蔬菜汤,对预防疾病、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抗病力有显著的效果.它由牛蒡、白萝卜、白萝卜叶、胡萝卜、香菇按一定比例配合煮成.青色的白萝卜叶养肝、红色的胡萝卜养心、白色的白萝卜养肺、黑色的香菇养肾、黄色的牛蒡养脾.常饮能“滋养五脏,强健身体”.  相似文献   

16.
牛蒡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牛蒡(Arctium lappa L.),作为药食兼用的出口创汇的保健蔬菜,目前我国仅山东、江苏、上海、天津、沈阳等地少量种植.笔者经多年的试验,结合当地菜农的实践,就牛蒡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7.
牛蒡在生产上一般采用春秋露地栽培,收获期集中在夏秋季节,上市时常出现积压价低现象,但每年4~5月随着冬贮牛蒡的销售结束,就会出现货紧价扬的局面。为了提早牛蒡采收时期,延长鲜品牛蒡供应时间,分散牛蒡上市时段,接续冬贮供应市场,提高经济效益,苍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2000年开始进行牛蒡大棚保护地栽培技术研究,经过3a(年)探索,成功掌握了大棚牛蒡优质高产栽培技术。2004年秋季推广400hm2,2005年春季采收期平均比露地牛蒡提早45d(天),每667m2产量比露地增加150kg,销售价格高出露地牛蒡0.6~0.8元·kg-1,每667m2增加收入2000元,建棚费用65…  相似文献   

18.
丰县牛蒡     
正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牛蒡生产和出口国,丰县是中国最大的牛蒡生产区和商品牛蒡集散地,几乎占全国牛蒡生产和出口量的1/3。牛蒡这一特殊的农作物及其相关产业在徐州地区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县,又名凤城,徐州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西北部,丰县土质沙壤,透气性好,非常适宜根茎类蔬菜生长。丰县牛蒡生产已有10多年历史,从最初的老品种东北理想,到现在的优质高产新品种日本柳川理想、白肌大长,目前全县种植面积5万余亩,年产量8万吨,年产值3亿多元。牛蒡有S、2M、M、L、2L、3L六种规格,种植分为春秋两季。春牛蒡每年2~3月份栽植,9月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丰县牛蒡种植、生产和加工等方面对牛蒡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继而深入分析现阶段牛蒡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牛蒡产业发展的建议和对策,力求为丰县牛蒡产业发展破解困局、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20.
胡传银  盂蕾 《上海蔬菜》2014,(1):43-44,46
<正>徐州市为全国牛蒡主产区,生产上多以地膜覆盖栽培为主。近年来,徐州冬季-10℃以下低温出现的次数和持续的天数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对牛蒡安全越冬构成较大的威胁,常出现牛蒡幼苗冻死的现象。提前播种(9月下旬)虽能提高越冬的安全性,但翌年春季极易发生未熟抽薹,严重影响牛蒡产量和品质。本试验采用2种栽培模式(大棚加地膜栽培和露地地膜栽培)、2个播期(2012年10月5日和10月19日)探索牛蒡安全越冬和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