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3月上旬至4月上旬是越冬蜂交替期,也是调整群势的关键时期。许多养蜂人调整群势时不考虑天气因素,有的在气温低时仍在检查蜂群,有的在上午气温未回升前开始工作,其结果是引起爬蜂。笔者观察,查蜂次数多的蜂群引发爬蜂的比率较高。开始出现爬蜂时为"中风型"爬蜂病,不排除老龄工蜂腹部积有大量病菌,因养蜂人开箱调整蜂群,巢内温度降至35℃以下,蜜蜂为了提高巢温需要多消耗蜂蜜。春季爬蜂并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就中蜂转地的具体技术措施进行论述,以供有意进行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参考。转地蜂群的基本要求 1.群势密集:转地中蜂群一定要保持蜂多于脾,箱内留有适当空间,以抵消转地过程中的工作蜂散失。 2.群势大小:从转地的角  相似文献   

3.
关巢门运蜂     
正无论大转地还是小转地,防止蜂群伤热受闷是养蜂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为了保证蜂群在运输途中不至于全群覆没,养蜂人只好忍痛割爱,放走大部分飞翔蜂,开巢门运蜂。那些飞走的蜜蜂有的处于青壮年期,就是老蜂也没有失去劳动能力,把老蜂放走是迫不得已的做法。经过多年思索,我想出一种长途转运通风不跑蜂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养蜂人要有远见。养蜂人要热情相助,无私助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要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提高蜂产品的质量,保持养蜂人的信誉;加强养蜂人相互交往,加强自己的蜂德规范;以蜜蜂精神养蜜蜂。破除保守思想,争当蜂师蜂友,不但不出售蜂群,必要时还要赠送蜂群,授人以法(传授饲养方法)。赠人一杯蜜,不如赠人一群蜂;一杯蜜甜一时,一群蜂将会保持永久的甜蜜。蜜  相似文献   

5.
<正>中蜂喜欢新王新巢所以爱分蜂,一旦发生分蜂养蜂人只好抬眼观望欢送。为了省事,减轻劳累,自然分出的蜂群很难收回,分出蜂群总量的50%。自然分蜂是自然现象,要想群蜂逐年发展,养蜂人应总结经验,顺应中蜂繁殖的自然规律来进行人工分蜂。活框养殖春季繁殖一定要有发展空间,避免产生人为的分蜂热,这是养强群的第一决窍。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这些蜂友们家住黑龙江省东宁县老黑山镇,每户饲养蜂群在二十群以上一百群以下,以定地饲养为主,结合小转地放蜂,全部为业余养蜂。以产蜜为主。我的这些蜂友有养蜂50多年的,也有近几年开始养蜂的,年龄最大的蜂友70多岁,年龄最小的30多岁。虽然养蜂时间相差之大,但他们都能将蜂群养的全县大有名气,并年年有效益。蜂群无疾病,都能年年安全越冬,无损失,使外地很多养蜂户前来参观取经,包括专业养蜂场也前来交流。那么,我们这些蜂友们有哪些比其他养蜂人高明之处?那究竟在哪里?通过与其他蜂友交流,结论有了。  相似文献   

7.
转地放蜂追花夺蜜,确能提高蜂产品产量,增加养蜂效益。但转地放蜂和旅游不同,不是游山玩水,养蜂人一天24小时要和蜂群共命运,暑天炎热,夜晚寒冷,风餐露宿,历尽艰辛。人们能吃到营养丰富的蜂产品,有谁能想到养蜂人的奉献精神呢?转地放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出现的事故,使人触目惊心。尤其初涉养蜂的人,没有经验,蜂群转地过程中出现了不应发生的事故,造成严重损失。笔者认为,有些事故完全可以避免,或处理事故方法正确,可以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8.
荆条是我地的主要蜜源,今年丰收在望,养蜂人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但是蜂群几乎在荆条开花的同时出现爬蜂,群势下降,大部分产浆蜂场停止取浆。养蜂人相互走访,交流情况,寻找防治爬蜂病妙药,结果百药用尽仍不见好。蜂友们来电、来访不  相似文献   

9.
陶春林 《中国蜂业》2009,60(11):51-51
提起蜂群飞逃,许多养蜂人都会说“那是因为蜂群内有了成熟的自然王台,是分蜂热造成的”。而2001年刺槐流蜜前,我有一群蜂飞逃,原因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0.
1991年,我地蜂群暴发白垩病,很多蜂场垮场,养蜂人改行。我的蜂群也不例外地染病,尽管用了很多方法,但始终没有治好。在我的所有蜂群中,惟有一群蜂没有感染白垩病。这群蜂采胶能力极强,蜂箱的所有裂缝均被蜂胶糊严,几天检查一次蜂群,覆布就很难扯下。当时我猜想这群蜂具有抗白垩病能力,并设想用它作种蜂群,培育抗病蜂群。第二年春天,没有染病的这群蜂强壮后,我用其雄蜂作种用雄蜂,又用这群蜂的蜂王产的卵培育蜂王,还用这群蜂作哺育群。我把其他蜂群中的雄蜂处死,病重蜂群的蜂王也处死,并安上了王台。到蜂王产卵后,我把病群的蜂王全部换成新王…  相似文献   

11.
何邦春 《蜜蜂杂志》2019,(5):I0010-I0010
李少航蜂友生于1949年,祖籍广东。汽车公司退休职工。"文革"时在赣南插队落户,随后在赣南成家立业,是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的业余养蜂人。他从1968年开始养蜂至今,从未中断。中、意蜂都养。饲养的蜂群规模最多时曾达到50群。退休前一直定地饲养,退休后开始小转地饲养。每年春季赴广东省从化采荔枝蜜,结束后转场到赣南荫掌山林场进行休整后采山乌桕蜜,一年之中转场数次。  相似文献   

12.
转地放蜂,可提高蜂群产量。但在转地运输中存在很多问题,急待解决。运输过程中关闭巢门,会使蜂群受闷,严重时,可造成蜂群死亡。开巢门运蜂,虽然可以避免蜂群受闷,可又造成大量工作蜂飞逃,使群势下降,影响蜂蜜产量。开巢门  相似文献   

13.
<正>我自1972年养蜂以来,除2019年外,都有收益。1983年后,农田由个人承包,红花草种植绝迹,主要蜜源有荔枝、龙眼等。我地荔枝、龙眼流蜜分大小年,一般大年摇5~6次蜜,小年摇2~3次蜜。而2019年,我地区荔枝、龙眼开花极少,定地饲养的蜂群都没有摇过蜜,我的蜂群只勉强摇过1次蜜。转地饲养的蜂群能摇2次蜜。定地饲养的蜂农因为没有收入,经济困难,没有钱买糖喂蜂,很多蜂群饿死,如刘蜂友原来有130多群蜂,现只剩20群;韦蜂友原有40多群蜂,现全军覆灭。转地饲养的蜂群虽然摇2次蜜,如黄蜂友饲养300多群蜂,摇1000kg蜜,大部分蜜卖不出去。我摇1次蜜后,就买白糖喂,10天左右喂1次,蜂群飞逃2群,饿死1群。2020年,我地荔枝、龙眼流蜜是大年,养蜂有希望丰收,但2020年是闰年,多阴雨天气,加上倒春寒,养蜂人要有思想准备,谨慎管理。  相似文献   

14.
侯衍功 《蜜蜂杂志》2003,(12):32-32
蜜蜂为农作物授粉能提高其经济效益是不可否认的。但蜜蜂进大棚授粉 ,蜜蜂的损失却较重。怎样才能减少入棚授粉蜂群的损失 ,是养蜂人讨论的重要话题。我是一位业余养蜂爱好者 ,现介绍几点我对入草莓大棚授粉蜂群的管理经验 ,供养蜂同仁参考。1.做好入棚蜂群的计划 所谓计划 ,就是在分蜂时就应有目的地把进草莓大棚授粉的蜂群列入计划 ,进几群 ,进多长时间 ,应有一个计划 ,并按此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我地的草莓大棚面积一般是 330m2 左右 ,蜂群达到 3框足蜂为宜。近几年来我地大棚种植草莓面积大 ,草莓价格低 ,大棚租蜂的价格也由过去每群 …  相似文献   

15.
菏泽地区是辽阔的大平原。过去 ,这里有茂密的刺槐林 ,引来了许多转地放蜂蜂农追花采蜜。而近些年 ,只有村庄周围、房前屋后、道路旁的刺槐可供蜂采集。这些孤株单棵的刺槐泌蜜量极差。但是由于不少养蜂人并不了解这些情况 ,每到刺槐开花期 ,盲目前来放蜂的蜂场很多。因蜜源场地缺乏 ,蜂多花少 ,他们与当地养蜂人之间打起了明争暗斗的场地争夺战。转地蜂场的帐篷被割破 ,蜂箱被捣毁 ,蜂蜜、蜂群被盗 ,人被暗打 ,蜜蜂被毒死等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大家都能取得养蜂的效益 ,避免以上事件发生 ,我认为 ,在目前蜜源缺乏的情况下 ,转地放蜂的养蜂人…  相似文献   

16.
转地蜂群的饲养管理有其本身的特点。因此,要随着转地放蜂的路线、转地放蜂的目的、转地放蜂的路程、运输工具、气温和群势等情况的差异,灵活运用各项管理措施。由于在转运途中蜜蜂生活条件有所改变,尤其要根据蜂群生物学特性,做到安全运蜂。  相似文献   

17.
<正>对养蜂人来说,合并蜂群和分蜂是常事,而对于有经验的养蜂人是小事,对新养蜂人却是件难事。下面笔者介绍一种快速分蜂及合并蜂群的方法,此方法无太多的局限性,不存在是否有王无王,也不存在是否是新王、老王和处女王,都不会产生工蜂斗杀、围王现象,并且不会出现盗蜂现象,新养蜂人可以一试。一、弱群向强群合并将其中一群蜂王,王龄老的或产卵力差的去掉,先将强群内工蜂全部抖到箱底,并将合并的群内工蜂也同时抖入,强群内蜂王也一同抖入。在从其他任何一群  相似文献   

18.
近年,由于种种原因,大转地追花取蜜的蜂场效益逐年下滑,租蜂给冬暖式草莓和果树大棚授粉,已成为山东临沂市众多养蜂人的首选。授粉市场由往年的供不应求变成了供大于求,恶性竞争愈演愈烈。租蜂价格由往年的每群150元左右降到100元左右;有的蜂场甚至打出了超低价:每群蜂只收60元。为了维持一定的养蜂效益,只得另想其他招数,如减少出租蜂群的蜂量,每群2000多只蜜蜂。这样的蜂群授粉效果是可想而知的,造成草莓畸形果增多,果树坐果率降低,用蜂户极为不满,激化了养蜂人和用蜂人之间的矛盾。为了使蜜蜂授粉市场走上规范化,经数位蜂友的撮合,在2004…  相似文献   

19.
<正>看了《蜜蜂杂志》2015年第7期刊登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文章,笔者对盗蜂引发的故事颇感兴趣,对养蜂人张的蜜蜂被盗而到公安派出所报警,感到新奇。养蜂人都知道,盗蜂是养蜂人最头痛的问题,本人就深受其害。养蜂人遭遇盗蜂,多半是自己的不是:一是蜂群养得不够强壮,因为被盗的往往是弱群、病群;二是  相似文献   

20.
<正>在蜂群起台时,关住原有的蜂王,让蜂群因蜂王被困无法分蜂。养蜂人依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在王台成熟后的晴天12点前做好收蜂准备工作后放王,等待收蜂,实现分蜂可控化。天气越好,王台越老,放王分蜂的过程越短。此法最大的优点是分蜂后工蜂工作积极,并且利用分蜂群的离巢行为,实现收蜂后蜂群任意摆放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