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了不同放牧强度下(0.8hm2/牛和1.2hm2/牛)科尔沁肉牛的日增重和单位面积产量的差异,以及其对草地状况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放牧强度下肉牛的日增重无显著差异(分别是0.4418kg和0.4482kg);高放牧强度的处理,单位面积的产量高(分别是0.5525kg/hm2·d和0.3735kg/hm2·d),但对草地的持续生产不利,导致草群中禾草比例下降而杂草比例上升.  相似文献   

2.
<正> 在过去的15—20年,澳大利亚对热带肉牛生产的研究表明,可以在改良的热带草地上为世界市场生产成本低的牛肉。通过大面积的放牧地改良,热带有一定的潜力可满足正在增长的世界对牛肉的要求。澳大利亚、南美洲和非洲的若干国家,有着广袤的酸性土的贫瘠的热带草地,稀树  相似文献   

3.
桐柏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地处桐柏山腹地,属北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性温湿气候,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山林、牧草生长。桐柏县拥有山林草地208万亩,其中草地面积达40万亩,载畜能力10万头,养殖肉牛条件得天独厚,适合放牧养殖母牛,既能有效降低饲养成本,又能促进母牛生长发育,放牧牛群运动量大、耐粗饲、抗病能力强,能显著改善牛群健康状况,因此,肉牛养殖近几年在桐柏县山区得到了持续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新疆昭苏县域的沙尔套山天然草地为研究区,对四季放牧草地的营养类型进行划分,并对各季节放牧地利用期内的草地营养成分变化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沙尔套山四季放牧草地植被可分为4个大类(包括亚类),6个主要草地型,通过对不同草地类型草群的营养成分测定结果所划分出的草地营养类型为氮碳型和氮型,氮碳型草地占主体地位。各季节放牧地因分布区草地类型组合、放牧时期和草群生长阶段等不同,在放牧利用期内草地营养成分组合形式发生变化,实际的季节放牧草地营养类型是:春季利用期内草地存在3个营养类型,经加权平均值计算营养类型为氮碳型;夏季利用期内草地营养类型为氮碳型;秋季利用期内存在3个草地营养类型,经加权平均值计算营养类型为碳氮型;冬季利用期内存在3个营养类型,经加权平均值计算其营养类型为碳氮型。  相似文献   

5.
黑麦草一白三叶草人工草地上发展瘦肉型肉牛,每公顷草地可生产牛肉658~930kg,年产值640~1920新元/ha。放牧强度高者(7.5头/ha),肉牛个体较小,但总产肉量和年总产值较高,而放牧强度低者(2.5头/ha),肉牛个体最大,但总产肉量和年总产值最低。后者草地采食剩余量较大,荒弃率较高。作者1990年9月~1991年7月,在新西兰科工部草地研究所与戴维克拉克先生合作,进行了肉牛放牧强度及管理的试验研究。试验地位于北帕默斯顿市南郊15km奥良意草地综合试验站。黑麦草一白三叶草草地于1988年2月建植,用围栏进行轮牧和定牧,现将部分阶段性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放牧强度和放牧制度对草地土壤及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近30年来国内外放牧制度、放牧强度、放牧频率和放牧季节对草地土壤和植物生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论述。结果表明:1.轮牧制并非在任何地方都优于连续放牧制。2.增减放牧制或可变连续放牧制较为理想,尤其适用于热带和亚热带人工草地。3.选择放牧制度时须考虑草地环境的多样性,并注意控制载畜量。4.在草地状况较好时,划区轮牧的效果与传统的连续放牧相差不大,而当草地状况较差时,则以划区轮牧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鸭茅╋白三叶型混播放牧草地肉牛生产系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鸭茅(Dactylis glomerata)+白三叶(Triflium repens)草地型肉牛放牧系统内,实施全日制划区轮牧、载畜量季节性调控、维持肥施用、草地除杂、枯草期补饲等优化措施,对草地的土壤养分、牧草生长强度、现存量、组分、养分及肉牛体质量、日增体质量等指标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采用全日制放牧,在草地年平均载畜量1.4牛单位/hm2下,牧草的生长量超过8 077 kg/hm2,肉牛体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单位草地面积经济效益可达1 135元/hm2,草地实现可持续利用。同时,针对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效改进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牧草生长季节(5~9月)对小哨牧场放牧演替形成的5个草地型草地的牧草进行生长速率、牧草产量及养分的逐月观测,生长速率测定显示,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两个草地型草地均出现两个生长峰值,分别在6月和9月,其余3个草地型草地只有一个生长高峰.干物质产量和牧草养分测定结果表明,白三叶+东非狼尾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画眉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最好,可以在气候环境条件类似的地区推广种植利用;白三叶+画眉草和白三叶+非洲狗尾草两种草地型草地表现优良,可以在草地改良中,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加以种植;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型草地表现较差,不提倡种植.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精饲料营养、粗饲料营养和放牧饲养的补料营养三大方面综述了2012年国外肉牛营养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分析,以期为我国肉牛饲养提供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比分析了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划区轮牧与连续放牧2种放牧制度下草地牧草营养及绵羊对牧草营养的摄食情况.结果表明划区轮牧草地牧草生产力较高,且能够提供较多的牧草营养;在牧草供应充足时,连续放牧绵羊能够摄入营养物质含量较高的牧草,但牧草短缺时,由于采食量的不足,会导致家畜摄入营养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草地畜牧研究与生产,系统论述了草地畜牧理论及实践体系。草地生态系统过程决定草地生态系统功能及其属性,其资源属性决定生产草食牲畜的利用途径,发展形成草地畜牧业。基于草地营养循环,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放牧亚系统及储料饲喂亚系统构成基本封闭的循环系统;基于能量流动和生产实践,草地畜牧过程由草地资源生产及草地资源利用、产品输出构成一个开放的线性系统,二者统一于放牧场内发生,放牧场是草地畜牧管理的基本单元。草地畜牧学是草地畜牧业的理论基础,研究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营养供给与牲畜营养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草地畜牧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为草地土壤培肥、草地资源生产、草地资源利用。割草与放牧饲养为草地资源利用的基本方式,产量与有效营养浓度乘积的最大值或累积最大值是草地割草或放牧利用关键,放牧能是草地放牧所特有的能量消耗组分。草地放牧饲养需要有计划、有规定、有处方,形成计划放牧;草地储料饲养需要有目标、有预案、有设计,形成设计饲养;最终提高饲草转化率及饲养效益,实现放牧场管理的某一特定目标。草食牲畜饲养经历了零散饲养、连续放牧饲养、划区轮牧饲养及集约大规模饲养的发展阶段。草地畜牧为粮食节约型肉品生产途径,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及肉品供给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并具有积极的生态意义和富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草地肉牛放牧系统中的草畜季节矛盾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干湿季节分明,绝大多数地区牧草枯黄期超过5个月,草畜季节性矛盾相当突出,是造成云南省肉牛放牧系统中牧草利用效率、单位草地面积的生产力水平和18月龄肉牛活重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调节放牧管理、划分季节性放牧草地、干季充分利用种植业中的可替代性饲草资源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草地载畜量研究进展:概念、理论和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敏云  贺金生 《草业学报》2014,23(3):313-324
 平衡理论强调家畜和草地资源之间的生物反馈,主张采取保守放牧策略保证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草地管理的目标是调节草地牧草供给量和家畜饲草需求量平衡。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新草地科学”,则强调气候因素尤其是降水,决定着干旱、半干旱区草地承载力,主张采取机会主义策略,充分利用草地并维持草地基况。传统上,草地载畜量的确定是先计算生长季末的草地产量,利用草地利用率等校正系数校正,再除以家畜的年平均需求量;但由于其没有考虑牧草质量、饲喂价值和家畜营养需求,载畜量估计存在误差,从而导致争议。本文依据国内外研究进展,回顾了草地载畜量概念的发展和演变,比较了草地产量载畜量、营养载畜量(包括标准干草载畜量、总可消化养分及可消化粗蛋白载畜量、能量载畜量)差异,归纳了草地载畜量在应用上的争议。本文指出,由于牧草养分的季节变化动态,采用家畜营养需求法估测的载畜量值通常较草地产量法为低,放牧实践上应采用2种方法相结合估算草地载畜量,根据估算数较低者确定草地载畜量有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和保护。草地通常既存在平衡态,也存在非平衡态;而基于平衡理论的保守放牧策略在放牧率和放牧压力上,与基于非平衡理论的机会放牧策略存在差异;放牧管理应结合气候条件、草地基况、草地产权制度、政府贴现与否及市场价格等因素,选择保守放牧策略或机会放牧策略,实现草地畜牧业生产的生态和经济效益。由于生态模型通过模拟草地对放牧的响应及放牧对草地的影响,是草地管理的基础,本文归纳了草地放牧管理相关的生态模型和放牧管理应用程序,以期为草地放牧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草地畜牧业的养分循环及放牧与舍饲的统一性,指出草原地区放牧与舍饲相结合是合理的选择,通过案例证实了在放牧与舍饲相结合的生产系统中饲养肉牛能够达到较高的生产水平(新疆褐牛及其杂交牛24~26月龄活重520~600kg)。讨论了草地承载力与养殖业发展,强调要依据动态草地承载力发展草食家畜、优选放牧策略、草地封育与划区轮牧。针对不同生态区域提出了加强草地生态建设的一些建议,通过案例证实了中原地区草地奶牛业生产系统可以达到高产、优质和可持续。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发展肉牛产业化具有草地资源优势和肉牛育肥的资源优势。发展优质的肉牛产业化,就要利用现代育种与繁育新技术培育出适应放牧及舍饲的草地肉牛优良品种。笔者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出,肉牛的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从饲草、饲料、肉牛品种等方面入手,并介绍了各阶段的肉牛育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云南昆明小哨示范牧场草地植物资源进行调查,共记录草地植物37科119属143种。其中,人工种植牧草2科7属10种,野生植物37科114属133种。经多年的放牧演替,人工草地以东非狼尾草—白三叶、东非狼尾草—非洲狗尾草+白三叶两种草地型为主,草地植被盖度达95%以上,鲜草产量24-32 t/hm2,牧草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天然草地包括草丛草地和灌草丛草地2个类型。草丛草地形成了以鼠尾粟+毛花雀稗、知风草+刺芒野古草2种类型为主,植被盖度75%-85%,鲜草产量9-12 t/hm2,牧草品质中等,为较好的天然放牧草地。灌草丛草地以地盘松—扭黄茅型和川梨—白茅型草地为主,植被盖度65%-75%,鲜草产量5-9 t/hm2,牧草品质和适口性均较差,采食率较低。利用不同放牧家畜采食习性的差异,肉牛放牧系统中引入山羊等家畜充分利用草地植物,是有效提高放牧系统草地生产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孙逊  俞玥  梁俊毅 《草地学报》2023,(9):2843-2852
为探究放牧强度、家畜类型和放牧制度3种放牧因素以及采样时间、草地类型、年均温和年均降水量4种环境因素对中国北方天然草地群落营养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对35篇中英文文献,共计306组数据进行了基于随机效应和贝叶斯方法的Meta分析,定量研究了放牧对草地群落营养品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粗纤维、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效应,并结合随机森林方法,研究了7种因素对放牧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可以增加草地群落粗蛋白含量,减少群落纤维含量,提高草地群落存留部分的营养品质,同时7种因素均对放牧效应存在显著影响,但对于不同营养品质指标,不同因素对放牧效应的影响存在差异。本研究为我国北方天然草地基于牧草品质的管理和研究工作提供了资料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从云南小哨牧场草地改良基本情况到肉牛放牧管理利用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了土壤、草场、肉牛到粪便的良性循环,改善了土壤成分,并对此技术在该草地的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0年12月-1991年6月在贵州独山县贵州草种场人工草地上,用70头试验牛进行了放牧强度饲养方式试验,研究了全草型草地肉牛生产中牧草供量,肉牛采食量和牧草利用率等基本要素。试验结果表明:限制冬季肉牛采食量可相应增加牧草利用率和肉牛越冬数量,在独山上司地区,冬季肉牛载畜量每公顷保持2.5-3头是可行的。试验还表明:液晚归圈使肉牛的增重效果降低25%,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冢畜应24不时放牧在草地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放牧条件下红壤草地-肉牛生态系统磷素的动态监测,对系统内磷素支出和收入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草地-肉牛系统中,可以忽略由降水带入系统内的磷素。牧草的残留量与肉牛代谢物是草地系统磷素摄入的主要来源,主要以枯落物和粪便的形式归还给系统。系统内磷素的土壤损失占系统养分损失的主要部分,肉牛损失以畜产品输出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