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及复水对水稻根冠功能的补偿响应.结果表明:水稻旱后复水根冠功能的补偿效应明显,尤以分蘖末期短历时重旱、拔节初期短历时轻旱补偿效应最佳.旱后复水新生器官生理活性的提高是水稻产生补偿效应的主要贡献者.  相似文献   

2.
水稻拔节期水氮互作的后效性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水氮互作条件下水稻各项生理指标短期和长期的后效变化.结果表明:适宜的水氮组合复水短期内对生理活性有一定的补偿效应,生育后期表现出延缓衰老的长期后效性;水、氮单因子复水短期内对叶片叶绿素含量、荧光参数、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影响显著,水氮协同互作效应在复水15 d后达显著水平;不同的水分胁迫后复水,水氮互作效应不同,重旱处理产量随复水后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产量较其他处理明显降低.应避免水稻拔节期重旱,土壤含水率不能低于田间持水率的70%;充分灌溉和轻旱处理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有所降低,拔节期高水高肥不一定高产,轻旱后复水结合低氮追肥,节水保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旱后复水对水稻生长的后效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盆栽和测坑试验,研究了水分胁迫后复水对水稻生育后期的后效性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前期旱后复水后效性明显,尤以分蘖末期短历时重旱、拔节初期短历时轻旱后效性最佳。前期适度的胁迫后复水使水稻后期保持了较大的光合面积,明显降低生育后期叶绿素的降解,使功能叶在生育后期维持较高的光合效率,有利于干物质累积。  相似文献   

4.
胁迫后复水对水稻叶面积的补偿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生育期、不同程度、不同历时的水分胁迫及胁迫后复水条件下水稻叶面积变化规律和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变化并未改变水稻叶面积在整个生育期间的单峰变化;水分胁迫对水稻叶面积的扩展生长存在抑制效应,抑制程度与胁迫程度、胁迫历时正相关;胁迫后复水对叶面积有补偿效应。重度胁迫大于轻度胁迫后复水的补偿效应。分蘖期轻度胁迫下胁迫时间越长补偿越明显,拔节期胁迫时间延长补偿效应降低。复水后加肥有助于叶面积补偿效应的提高,促进叶面积相对扩展速率增加并使响应时间提前。  相似文献   

5.
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盆栽试验,设置2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旱-涝-旱连续胁迫,其中涝为保持水深10 cm;轻旱(T-LD)和重旱(T-HD)),并以常规灌溉(CK)为对照,研究了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对水稻叶片含水率、叶面积、叶倾角和不同叶位叶片形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分蘖期受旱后叶片含水率降低,且胁迫程度越大叶片含水率越低;分蘖期旱涝交替胁迫抑制水稻叶片的叶面积增加,在后期复水后叶面积仍处于较低水平(T-LD、T-HD处理仅为CK的42.43%、53.90%),但黄熟期T-HD处理叶片比叶质量比CK低1.01%。旱涝交替胁迫下水稻上层叶倾角表现出大于CK的趋势,在抽穗开花期,水稻剑叶和倒二叶生长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研究不同胁迫组合对水稻生长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设置了2个旱涝交替胁迫处理(T1:轻旱-轻涝-轻旱,T2:重旱-轻涝-重旱)和1个对照处理(CK:常规灌溉),测定了拔节期水稻株高、干物质量、叶片叶绿素和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值(Eh)。【结果】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处理抑制水稻株高的生长,直至成熟期,T1和T2处理株高仍较CK显著降低了8.54%和13.16%(p0.05);旱涝交替胁迫可以降低水稻叶片叶绿素量,但复水后旱涝交替胁迫处理的水稻叶片叶绿素量逐渐增加,到生育后期,T1和T2处理的水稻叶片中叶绿素量较CK显著增加了26.65%和34.41%(p0.05);收获时,T1和T2处理根质量显著高于CK,T2处理总干质量显著低于T1处理和CK,T1和T2处理的水稻根冠比分别达到了CK的1.40倍和1.67倍(p0.05);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可以增加Eh,胁迫结束时,T1和T2处理的Eh分别达到了CK的3.31倍和3.23倍(p0.05)。【结论】拔节期旱涝交替胁迫可以降低水稻株高,复水后可以延缓水稻叶片衰老,增加水稻根冠比以及可以改善水稻土的氧化还原状况,但T1和T2处理降低了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7.
以华北地区抗旱性不同的二冬麦品种石家庄8号(抗旱品种)与偃麦20(非抗旱品种)为材料,研究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补偿效应的品种差异及补偿效应对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拔节期不同胁迫程度和不同胁迫历时下.石家庄8号水分胁迫一复水之后,各项生理指标均快速补偿,轻度水分胁迫-复水后出现超补偿效应,且出现...  相似文献   

8.
水分胁迫及复水对华北寒旱区甜菜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明确华北寒旱区阶段性土壤水分胁迫对糖用甜菜生产的影响,在防雨棚内设置控水试验,监测不同生育时段缺水与复水条件下的甜菜生长、品质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水分胁迫甜菜产量较对照降低了7.44%~85.08%,复水后较对照降低了17.56%~49.75%;不同时期水分胁迫甜菜含糖率较对照提高了0.44%~5.47%,复水后较对照提高了0.82%~2.57%。增加耗水量极显著增加甜菜产量,且与块根含糖率间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甜菜产量与叶面积间呈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同时期水分胁迫明显抑制甜菜株高、叶面积及根粗的生长,复水后虽然较水分胁迫时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相比不能实现等量补偿,未现超补偿效应。因此,前期"增叶数促叶增大"、后期"保叶片保功能期"的"两增两保"田间水分调控技术措施可促进甜菜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胁迫对水稻叶片光合速率的影响以及水分胁迫条件下水稻叶片光合速率变化对气孔限制值的响应规律,明确不同生育阶段水分胁迫对水稻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的综合影响,探寻水稻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水分管理模式。【方法】采用盆栽实验,以常规淹水灌溉模式土壤水分条件作为对照,在水稻分蘖、拔节、抽穗和乳熟期分别设置轻旱、中旱、重旱3种水平的水分胁迫,共12种处理,每个生育阶段设置正常供水作为对照,并对水稻叶片光合参数进行了测定。【结果】正常供水的水稻由于光合"午睡"现象的影响,光合速率日变化曲线为"M"型。处于低谷时间段的轻度、中度水分胁迫会减轻"午睡",使该时间段的光合速率高于CK,其余时间段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水稻叶片的光合速率逐渐降低;重度水分胁迫使光合速率在各个生育阶段处于较低水平。分蘖期、抽穗期、乳熟期进行轻度水分胁迫显著增加了气孔限制值和水分利用效率;而重度水分胁迫使抽穗、乳熟期的气孔限制值显著降低,对水分利用效率影响不显著。【结论】水稻单生育阶段轻度的水分胁迫可以有效减轻"午睡"现象,从而使"午睡"时的叶片光合速率高于正常供水,并保证了水分的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0.
作物干旱胁迫补偿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是作物生长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逆境胁迫之一,在一定范围的干旱胁迫后复水短期内,作物在生理生化代谢和生长发育等方面产生补偿或超补偿效应的正面效应,以弥补干旱胁迫期间对作物造成的伤害和损失.补偿效应是作物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调节机制,也是对作物进行有效水分调控,实现节水高效农业的主要生理依据.文中从生长、生理生化、代谢及产量补偿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可从胁迫-复水条件下作物农艺及生理指标的补偿机制,光合作用的补偿规律及反馈机制,水分胁迫后补偿效应的效益评价3个方面进行研究.对于完善和丰富生物性节水理论和指导农业高效用水管理,发展节水灌溉和提供作物水分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在介绍江川灌区流域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灌区所面临的地下水灌溉水稻米质差、产量低、大米销路不好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发展地表水灌溉水稻,通过引松花江水来解决灌溉水源;分别对地下水、地表水(松花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灌区的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中总铁量超标(超6mg/L),pH值偏碱,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松花江水)除铁离子略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满足灌溉要求,为该灌区引松花江水灌溉水稻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冠层结构及光合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冬小麦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主要利用CI110植物冠层结构分析仪研究在不同时期的水分胁迫条件下,冬小麦的冠层结构形状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进行水分胁迫的处理在冠层光分布中有明显的差异,干旱处理和水分胁迫的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小于其它处理,消光系数、叶倾角、散射辐射的穿透系数和直接辐射的穿透系数则大于其它处理;随着时间的变化,冬小麦冠层内的光分布参数在不同水分处理间的差异变的越来越小;光合特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干旱处理和水分胁迫处理的光合特性明显低于其它处理的水平;不同时期水分胁迫处理对植株叶片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植株的中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冠层温度的水稻关键生育期缺水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船行灌区水稻为试验作物,在2014年7-10月水稻生长发育的分蘖期、拔节孕穗期、开花结实期等3个关键期进行水稻需水试验,研究水稻冠层温度、大气温度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提出作物缺水诊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冠层温度晴天变化趋势随气温变化差异较大,阴雨天与大气温度差异不大,这与晴天水稻蒸发蒸腾强度高而阴雨天蒸发蒸腾强度低有关;抽穗开花期冠气温差在午间呈现正值,其他时间大多为负值,而成熟期冠气温差基本为正值且午间最大;通过水稻拔节孕穗期和开花结实期间冠气温差和对应时段内土壤适宜含水率上下限的对比,确定直播和插秧稻在拔节孕穗期的冠气温差上限达到1.5 ℃时,在开花结实期冠气温差上限分别超过2.4 ℃和2.5 ℃时,土壤水分已达胁迫水平,应对水稻进行灌溉.通过监测冠层温度,可以便捷地获取水稻缺水状况.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Changes in the 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 (EC 3.6.1.1) activity and the chlorophyll and -amino nitrogen levels were studied in excised leaves of rice (Oryza sativa L. cv. Ratna) subjected to various degrees of water stress. Chlorophyll level decreased and a-amino nitrogen level increased in the turgid leaves floating on water; these changes were accelerated when the leaves were subjected to water stress (Figs. 2, 3). The decrease with time in the activity of alkaline 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 and the increase with time in the activity of acid 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 in water-floated turgid leaves were accelerated following water stress (Figs. 4, 5). There was an accelerated decline in the ratios of alkaline to acid 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 activity in stressed compared to turgid leaves (Fig. 6). It was concluded that water stress enhances the senescence of excised rice leaves and that the changes in the activities of alkaline and acid inorganic pyrophosphatases can be taken as indicators of water stress in rice leaves.Work supported by grant from the Extra Mural Research Unit, Council of Scientific and Industrial Research, New Delhi to Dr. D. Mishra. Mr. S. Dwivedi is a University Grants Commission Junior Research Fellow  相似文献   

15.
间歇灌溉对水稻抗旱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挡雨水泥池中研究了间歇灌溉对水稻抗旱性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当缓慢干旱发生时,干旱发生前进行间歇灌溉的水稻表现为比干旱发生前进行淹水灌溉的水稻具有较低的脂氧合酶(LOX)活性、较低的游离亚麻酸含量和较低的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变化不大,干旱复水后叶片保水能力较强。试验结果提示,间歇灌溉提高了水稻后期的抗旱能力,表现为在后期缓慢干旱发生时能一定程度上减缓膜脂过氧化伤害。  相似文献   

16.
利用表型信息采集系统获取不同生长环境下的植物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数据,研究植物体对不同胁迫的反应,从而进行抗性育种和筛选优质良种.本文构建了一套由双CCD相机、热成像仪、水分控制模块、称量模块、光源等组成的多源表型信息采集系统,采用YOLO v3目标检测算法和图像处理算法提取了植物投影叶面积、株高、叶片数量、冠层温度等表...  相似文献   

17.
准确获取作物冠层生化信息对监测作物生长和指导精准施肥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的作物生化参数的垂直分布研究以高光谱遥感反演为主,缺乏与光合生理的联系.本研究主要探究了不同氮素处理水平下油菜苗期冠层内的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干物质和水分等生化参数的垂直分布变化特性,同时利用快速叶绿素荧光技术测定了叶片的光合性能,并通过线性回归分析...  相似文献   

18.
以抗旱性不同的二个玉米品种('郑单958'和'户单四号')为材料,采用防雨池栽的方式控制土壤水分,研究扬花期干旱-复水对玉米冠层结构、产量、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扬花期干旱-复水后二个玉米品种的叶面积指数和株高均出现补偿效应,'郑单958'补偿效应优于'户单四号';'郑单958,的群体透光系数在干旱-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