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对储层岩石学特征(主要包括岩石类型、碎屑组合特征及填隙物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孔渗、压汞、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及孔喉特征、孔隙的演化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砂岩成份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该区东营组储层从低孔低渗到低孔特低渗储层到高孔高渗储层均发育;纵向上,储层物性总体上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储层总体上较好,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粒间溶孔常见,主要为粒间溶蚀扩大孔;储层物性主要受控于沉积因素,而受成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港西油田产油气储层的岩石学、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等的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的测试结果,分析了储层损害的潜在地质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主要为中细粒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孔,孔喉类型为中孔中喉-中孔细喉型组合类型。填隙物中的石英、黄铁矿、碳酸盐矿物和粘土矿物是造成储层损害的主要敏感性矿物,潜在的损害主要为酸化过程中的新生沉淀物与脱落微粒、固体微体迁移和与地层水不配伍的流体造成的地层损害。  相似文献   

3.
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利用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压汞试验等测试方法,对张强凹陷QS1井区沙海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及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区内沙海组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砾岩、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及结构成熟度均较差;物性主要表现为中-低孔、特低渗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主要以次生孔隙为主;结合孔隙结构特征可初步将区内储层划分为3类,其中中孔、特低渗类储集物性最好,低孔、特低渗类在研究区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4.
储层质量分析是石油地质研究的基础,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量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阴极发光等分析测试资料,从储层岩石组构、岩石组分的角度对陕北地区长8油层组储层特征及致密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区内长8油层组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粒度细,填隙物含量高;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长石溶孔次之,为微孔-微细喉孔喉结构;储层物性较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层岩石组构、岩石组分及成岩作用控制了储层质量。利用储层岩石组构估算了其原始物性,孔隙度为38%~42%,渗透率为5~10mD,原始物性一般。岩石组分中塑性碎屑含量高,抗压实作用弱,填隙物以碳酸盐胶结、绿泥石填隙为主,水云母、硅质次之,填隙物类型及较高含量影响了成岩作用及其强度,继而最终造成了长8油层组储层致密。  相似文献   

5.
针对镇287井区部分油井含水上升、产能递减较快以及单井产能不稳定的问题,从地质方面着手,应用测井、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粒度分析、压汞分析等资料,对长81油层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孔喉及其非均质性等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长81油层储层岩性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长石砂岩;属低孔、特低渗储层;发育粒间孔和溶蚀孔,孔喉组合类型属于小孔隙、微细喉道类型;储层控制因素主要为成岩作用和沉积环境。通过计算得出,长81油层储层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68,表明其非均质性较强。根据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即Ⅰ类为优质储层,Ⅱ类为较好储层,Ⅲ类为一般储层。  相似文献   

6.
从岩石学特征、孔隙特征、喉道类型、孔喉关系4个方面对洛带气田蓬莱镇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储层特征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高,粒度以细粒为主,分选中等;以粒间溶孔、原生粒间孔为主;储层孔隙度主要集中在3%~15%,渗透率大部分大于0.2mD;储层为孔隙型储层;研究区分布面积最广的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成岩作用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鄂尔多斯盆地绥靖油田杨19区侏罗系延安组9油层组(Jy9)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指导,结合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系统研究了储层特征。研究表明,区内Jy9储层碎屑岩以灰白色、灰褐色中-细粒长石质岩屑砂岩和长石质石英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较高;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粒内溶孔,局部可见微裂隙;喉道以细喉为主,含少量中喉,分布不均;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2.0%~17.0%,渗透率多集中在8~15mD,属于中-低孔、低渗储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沉积相研究,阐述了笔架岭油田东三段和沙一段岩石学特征、孔喉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该研究区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沙河街组沙一段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以原生粒间孔为主,东营组东三段孔隙类型以次生粒间溶孔为主;该研究区的储层属于中孔隙度、中渗透率储层;储层物性控制因素中,断裂是控制沉积微相及储层性能分布的主要因素,沉积微相控制砂体储层性质,成岩作用影响砂体储层性质。  相似文献   

9.
长2油层组为下寺湾油田川道区块的主力产层之一。通过铸体薄片和压汞资料等对研究区长2油层组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类型和结构特征以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其中以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岩屑长石砂岩;储集空间主要以粒间溶孔为主;储层物性具低孔、超低渗的特点;按孔隙结构类型将研究区储层分为Ⅰ类、Ⅱ类、Ⅲ类、Ⅳ类4种类型(Ⅰ类储层是好储层,Ⅱ类储层是较好储层),且主要以Ⅱ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3储层岩心和铸体薄片等进行观察,结合测井数据分析,对其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孔渗特征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63油层组储层岩石以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隙的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储层孔渗特征表现为中低孔特低渗;中-细粒长石砂岩物性相对较好;粘土矿物和千枚岩岩屑含量增高,碎屑组分稳定成分降低,基质含量增高,孔隙不发育,导致物性变差;各成岩作用中,溶解作用对储层物性起建设性作用,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起破坏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颗粒荧光技术可快速探测储层颗粒中油包裹体和颗粒表面吸附烃, 能较好地反映储层中油气包裹体丰度及油气性质,可以很好地确认现今油藏和古油藏,有效判别油层、水层、油水过渡带以及古油水界面。用颗粒荧光分析技术,分析了依合2A井志留系柯坪塔格组近20块样品,发现该方法可以较好地识别柯坪塔格组致密砂岩储层中的油层、油水过渡带和水层,为致密砂岩储层油水层判别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利用该技术还在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上段底砂岩中识别出一套含油层,表明该技术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属于致密裂缝性砂岩储层,沉积相类型以辫状三角洲平原为主,岩性复杂,粒度变化大,岩石骨架受多种矿物影响。利用元素俘获测井(ECS),结合常规测井资料分析岩性对储层有效性的影响,为评价储层孔隙度提供准确的骨架参数。同时,裂缝是改善该区储层渗透性的重要因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引入EARTH IMAGER新型油基钻井液成像测井仪,并利用岩心标定成像,有效解决了裂缝的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13.
长22油层组属于研究程度相对较低的层位,主要通过对储层物性及孔隙结构特征的研究来全面分析该区的主力层,了解该地区的总体特征,从而得出研究区主力层主要表现为高孔低渗的特点,砂岩储层喉道以细喉和微细喉型为主,为寻找油气储备做好基础。  相似文献   

14.
宝浪油田属于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碎屑岩油藏,储层整体物性差,三工河组部分储层岩石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出现当含水饱和度大于60%后,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水相渗透率降低的异常现象。为了解释这种异常现象,通过室内评价试验以及储层矿物组成分析,认为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现象是由于储层岩屑和水敏性矿物含量高,水敏现象严重,从而导致相对渗透率曲线异常。  相似文献   

15.
运用分形理论定量识别储集层裂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亚段是一个裂缝性特低渗的层状砂岩油藏.储层裂缝发育并分布全区,裂缝是油水流动的主要通道.尝试用分形原理及FMI成像测井响应特征对油田储层中的裂缝进行识别分析,结果显示成像测井的分形识别结果与岩心裂缝反映一致.证明分形原理识别裂缝效果较好,从而有助于解决裂缝识别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石西地区八道湾组已对12口井、21个层位进行了试油,在射孔井段较大的条件下,各井段产液量普遍极低,且无一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在老井油层复查中,共发现6口井有油层,但都位于圈闭边缘或圈闭外。对石西地区八道湾组进行了孔隙度和渗透率分析,结果表明八道湾组属于低孔特低渗至特低孔超低渗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导致油气在储层内的侧向运移不通畅。  相似文献   

17.
乌南油田N12主要为一套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的沙泥沉积,储层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利用储层的测井物性解释资料,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对研究区N12储层的层内、层间、平面非均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总体储层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以正韵律和反韵律为主,夹层多。各沉积微相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席状沙、坝核、坝缘、沙滩。层间渗透率差别大,Ⅰ、Ⅱ油组非均质性最强,单层层数越多,层间非均质性越强。储层平面非均质性变化受沉积相控制,渗透率平面变化较大,砂体相变较快,连通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