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的结果表明:250g/L嘧菌酯SC、325g/L嘧菌酯·苯醚SC、250g/L嘧菌酯SC+43%戊唑醇SC、43%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30%嘧菌酯·咪鲜胺ME、25%咪鲜胺EC、42%咪鲜·甲硫灵WP对小麦赤霉病防效63.29%~79.1%,较CK增产18.6%~32.7%,赤霉病防效和增产效果均优于30%己唑醇SC、40%多·酮WP。小麦赤霉病适时预防是关键,在小麦齐穗至扬花达5%时施第一次药,间隔7d~10d施第二次药,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2.
选用25%吡唑醚菌酯EC、250 g/L嘧菌酯SC、52.5 g/L噁酮·霜脲氰WG、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66.8%丙森·缬霉威WP、50%烯酰吗啉WP和50%醚菌酯WG等7种杀菌剂,进行了"紫秋"刺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防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7种药剂对"紫秋"刺葡萄霜霉病都有稳定的防治效果,其中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液、250g/L嘧菌酯SC 1 000倍液、52.5 g/L噁酮·霜脲氰WG 2 000倍液、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 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WP 500倍液、50%烯酰吗啉WP 3 000倍液,平均防效都在80%以上。建议生产上应用25%吡唑醚菌酯EC 1 500倍液、250 g/L嘧菌酯SC 1 000倍液、52.5 g/L噁酮·霜脲氰WG 2 000倍液、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SC 800倍液、66.8%丙森·缬霉威WP 500倍液或50%烯酰吗啉WP 3 000倍液等6种药剂防治葡萄霜霉病,在发病初期开始用药,间隔10 d喷施1次,连喷3~4次,即可控制葡萄霜霉病的蔓延。  相似文献   

3.
针对紫皮石斛锈病。试验选用10%苯醚甲环唑WG,250 g/L嘧菌酯SC,29%吡萘·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 4种杀菌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复配剂29%吡萘·嘧菌酯SC 600 mL/hm~2与75%肟菌·戊唑醇WG 300 g/hm~2,防效相当且显著高于其余两个施药处理,在第3次施药后7 d时达最高防效分别为87.70%和88.56%,鲜重折合产量比空白对照分别增产13.48%、13.22%,可在实际生产中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4.
闫佳会  姚强  郭青云 《植物保护》2016,42(1):238-242
在田间条件下研究了10种病毒抑制剂对小麦黄矮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处理对小麦黄矮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6%寡糖·链蛋白WP、25%宁南·嘧菌酯AS和0.5%菇类蛋白多糖AS的防效分别为64.26%、58.44%和53.18%。不同病毒抑制剂处理的小麦产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6%寡糖·链蛋白WP、20%吗胍·乙酸铜WP、0.5%葡聚烯糖SP和25%宁南·嘧菌酯AS增产率分别为21.5%、20.9%、20%和19.5%。说明6%寡糖·链蛋白WP是一种有前途的小麦黄矮病抑制剂,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水稻穗颈瘟防治中,选用32.5%苯甲·嘧菌酯SC、20%稻瘟酰胺SC、40%富士一号WC、75%三环唑WP、25%吡唑醚菌酯SC、20%三环唑SC和10%春雷·三环唑WP进行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吡唑醚菌酯SC的防效最高,达到92.19%,其次为20%三环唑SC和75%三环唑WP,防效分别为85.9%和67.99%,这3种药剂的防效极显著优于其他试验药剂。  相似文献   

6.
为科学合理选用防治水稻胡麻叶斑病的杀菌剂,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 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 对毒力较好的药剂开展盆栽防效试验?结果表明:测试的13种药剂中, 70%丙森锌WP?325 g/L苯甲·嘧菌酯SC?75%肟菌·戊唑醇WG?23%醚菌·氟环唑SC?50%福美双WP?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对病原菌菌丝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处理的抑制率均达到60%以上, 最高可达100%; 各药剂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差异显著, 325 g/L苯甲·嘧菌酯SC对水稻胡麻叶斑病菌的毒力最高, EC50为0.000 1 μg/mL; 毒力较高的药剂有23%醚菌·氟环唑SC?75%肟菌·戊唑醇WG?50%咪鲜胺锰盐WP?70%丙森锌WP?50%福美双WP?9%吡唑醚菌酯CS?30%苯甲·丙环唑EC?400 g/L氯氟醚·吡唑酯SC?250 g/L嘧菌酯SC, EC50为0.017 1~2.027 0 μg/mL; 15%井冈霉素SP?40%稻瘟灵EC?75%三环唑WP的毒力较低, EC50为11.265 4~88.283 5 μg/mL?人工接种盆栽防效试验结果显示, 70%丙森锌WP对水稻胡麻叶斑病的预防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945~1 575 g/hm2 的防效均在72.00%以上; 325 g/L苯甲·嘧菌酯SC的治疗效果最好, 使用剂量195~292.5 g/hm2的防效均在74.00%以上, 这两种药剂可作为目前水稻胡麻叶斑病田间应急防控的首选药剂, 二者作用机制不同, 建议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7.
试验比较25%嘧菌酯SC、687.5 g/L氟菌霜霉威SC、40%菌核净WP和10%多抗霉素WP 4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5%嘧菌酯SC 600倍液和40%菌核净WP 8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其防效依次为77.33%和70.85%;687.5 g/L氟菌霜霉威SC 600倍液次之,防效为56.96%;10%多抗霉素WP 700倍防效为51.12%。  相似文献   

8.
28%三环唑·嘧菌酯悬浮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田间控制稻瘟病的杀菌剂,本研究通过室内苗期测定和大田试验,评价复配剂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28%三环唑·嘧菌酯SC对水稻苗瘟及穗瘟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在温室人工控制条件下,施药后接种的防效高于接种后施药的防效,最高防效分别为97.35%和92.70%。在田间对穗瘟的最高防效达到91.11%,与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和250 g/L嘧菌酯SC的平均防效相当,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252~420 g/hm~2。  相似文献   

9.
[目的]霜霉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其产量.通过试验,进行啶氧菌酯、氰霜唑等杀菌剂对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防控效果对比.[方法]利用喷雾法测定6种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6种供试药剂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氟噻唑吡乙酮10%OD、氟菌·霜霉威687.5 g/L SC、吡唑醚菌酯25%EC、氰霜唑100 g/L SC、烯酰吗啉50%WP、啶氧菌酯22.5%SC.[结论]10%氟噻唑吡乙酮可分散油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末次药后7 d平均防效达84.13%,末次药后14 d平均防效仍为79.21%,且对黄瓜安全无药害,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首选药剂.除22.5%啶氧菌酯水悬浮剂和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外的其他几种药剂亦可作为防治黄瓜霜霉病的推荐药剂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田间试验调查了3种化学药剂12.5%四氟醚唑水乳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2种生物农药20%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可溶液剂、90%萜烯醇乳油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2.5%四氟醚唑水乳剂、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20%β-羽扇豆球蛋白多肽可溶液剂施用3次后对草莓白粉病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可做为防治用药的优先选择;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和90%萜烯醇乳油防效相对较低,第3次药后的防效在50%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动态及相应药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田间防效,采用叶盘漂浮法监测了2011—2015年河北省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采用茎叶喷雾法测定了含甲霜灵或精甲霜灵的混剂及嘧菌酯单剂等7种药剂的田间防效。结果表明:采自河北省不同地区的838株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普遍产生抗性,抗性频率为100.00%,抗性倍数为482.99和354.97,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随着监测地区和监测年限而波动,唐山、沧州、石家庄、衡水、廊坊和保定市的菌株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高于其它地区,黄瓜霜霉病菌对甲霜灵和嘧菌酯的抗性指数在不同年度间高位波动。按照田间推荐剂量喷施,250 g/L嘧菌酯悬浮剂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效为72.15%~74.13%;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水分散粒剂和58%甲霜灵·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的防效分别为65.30%~70.19%和63.26%~68.35%,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防效相当;50%烯酰吗啉可湿性粉剂、250 g/L双炔酰菌胺悬浮剂和687.5 g/L氟吡菌胺·霜霉威盐酸盐悬浮剂的防效达82.00%以上,对黄瓜霜霉病具有较好的防效,在黄瓜霜霉病菌对嘧菌酯、甲霜灵和精甲霜灵产生抗性的地区,可作为替代或混配药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防治葡萄白粉病的绿色高效新型药剂和适宜的增效剂,以达到减量增效防病的目的,本研究选用10种杀菌剂对葡萄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同时评价5种增效剂对杀菌剂的减量增效作用。结果表明,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效果最好,对葡萄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75.75%、63. 80%。在推荐剂量下Silwet 636、Silwet 806、Y-20079、杰效利等4种增效剂对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当减少30%药剂使用量或减少30%药液量时添加这4种增效剂的处理防效均优于单一药剂处理,其中Silwet 636表现最佳。推荐施用20%氟唑菌酰羟胺·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 500倍液和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2 000倍液田间防治葡萄白粉病。在减30%药剂量或药液量条件下,在29%吡萘·嘧菌酯悬浮剂中添加Silwet 636、Silwet 806、Y-20079、杰效利等增效剂也可达到同等或更优防效。  相似文献   

13.
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室内毒力测定法测定了白术角担菌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同时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白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角担菌的菌丝抑制率相对较高,EC50均低于10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末次施药20d后40%五硝·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3 000倍液的防效均超过58%,而且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各药剂处理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麦茎基腐病是小麦上重要的真菌性茎基部病害,在黄淮海冬麦区呈广泛流行态势,对我国小麦生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研究评价了不同拌种剂、拔节期喷施杀菌剂以及两者结合使用对小麦茎基腐病的防治效果.药剂拌种防治结果表明:60 g/L戊唑醇FS、25 g/L咯菌腈FS和25%氰烯菌酯SC拌种处理能显著降低苗期病株率,其病株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和小麦籽粒DON毒素(包括DON、3-ADON和15-ADON)的控制效果,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12种药剂对禾谷镰刀菌野生型菌株PH-1的室内活性, 同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测定了这些药剂对DON毒素的抑制效果, 并开展了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 12种原药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戊唑醇>丙硫菌唑>叶菌唑>氰烯菌酯>氟环唑>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井冈霉素A。氟环唑EC50和EC90离体胁迫均刺激DON毒素产生, 其他杀菌剂EC50和EC90胁迫均抑制DON毒素产生。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30%丙硫菌唑OD和20%叶菌唑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87.68%~94.77%; 430 g/L戊唑醇SC、25%氰烯菌酯SC、45%咪鲜胺EW、25%氟环唑SC、50%多菌灵WP和70%甲基硫菌灵WP病指防效和DON防效为57.63%%~85.49%; 250 g/L吡唑醚菌酯EC和250 g/L嘧菌酯SC病指防效分别为72.18%和51.98%, DON防效分别为43.06%和-7.96%; 24%井冈霉素A AS病指防效和DON防效分别为42.37%和62.87%。药剂离体和田间控毒效果不完全一致, 赤霉病有效防控是DON防控的前提, 病害防效与DON防效不完全一致, 本研究为小麦赤霉病及籽粒DON毒素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调查结果表明,江苏垦区小麦赤霉病菌群体中抗多菌灵菌株的频率逐年上升,多菌灵防效逐年下降,部分农场采用多菌灵防治几乎失效。为了筛选替代多菌灵的药剂,我们在白马湖等6个农场对几种新杀菌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氰烯菌酯SC、40%叶菌唑SC和25%丙硫菌唑WP在所有农场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25%丙硫菌唑WP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在所有农场其防效都超过80%,防治后乳熟期和成熟期病穗率变化不大。40%叶菌唑SC、25%丙硫菌唑WP以及25%氰烯菌酯SC和43%戊唑醇SC混用有显著增产作用,并能大幅度降低籽粒中DON含量。作者认为赤霉病的防治应立足种植抗(耐)病品种,扬花期选用有效杀菌剂适期进行防治。氰烯菌酯、叶菌唑和丙硫菌唑可作为多菌灵的替代药剂。  相似文献   

17.
通过鉴定发现引起甘肃省康乃馨锈病的病原为石竹单胞柄锈菌(Uromyces dianthi Niessl.);分别采用孢子萌发法和田间喷雾法、灌根法对防治康乃馨锈病的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等7种药剂对康乃馨锈病夏孢子的萌发抑制率均超过50%;对筛选出的7种药剂进一步进行田间药效试验,发现采用喷雾法时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三种药剂的防效高于其他几种药剂,分别达70.2%、68.3%和65.0%,而灌根法对康乃馨锈病的防效并不理想,最高防效仅为8.1%.  相似文献   

18.
在田间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3种杀菌剂对小麦黑胚病均有一定的防效,防效为34.8%~67.7%.其中7.5%氟环唑乳油50 g/hm2、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 375 g/hm2、56%嘧菌·百菌清悬浮剂330 g/hm2、25%丙环唑乳油180 g/hm24个处理对小麦黑胚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达到60%以上,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