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杂交水稻Ⅱ优802的选育及栽培技术张志雄向耀武张安中周贤明(四川省农科院生物技术核技术研究所成都610066)Ⅱ优802系我所以采用生物技术为主育成的大穗、大粒、配合力高的优良籼型恢复系川恢802与Ⅱ-32A组配的杂交水稻新组合。1992~1995年...  相似文献   

2.
Ⅱ优602是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梁所育成的高产水稻品种。2002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被农业部评为超级稻品种。今年水稻生育后期。川渝两地遭遇60年不遇的持续高温干旱天气.许多水稻品种结实率在30%。60%。而Ⅱ优602结实率仍达80%以上,保证了农民在大灾之年的丰收。  相似文献   

3.
Ⅱ优838高产制种技术四川省大竹县种子公司(635100)兰廷明Ⅱ优838是四川省原子核应用技术研究所用Ⅱ一32A与恢复系辐恢838组配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稻,1995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它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秆硬抗倒、制种产量高五大显著...  相似文献   

4.
高产优质抗病杂交中籼水稻品种Ⅱ优96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Ⅱ优96是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以大穗、高异交率的Ⅱ-32A为母本、自育粳亚远缘恢复系乐恢96为父本配组而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水稻新品种。表现为熟期适中、适应性广、抗瘟性较强等特点。2003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川审稻(2003)014。已由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2005年在湖南省认定。目前已出口到东南亚地区。该品种已申请品种保护,公告号为CNA001147E。该品种具有Ⅱ优的品质、汕优的熟期和冈优的产量。  相似文献   

5.
为不断更新优质稻品种,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近几年均进行多点试验,以期选择出高产、优质、抗病的杂交优质水稻新组合,推动全省优质稻的发展。2006年在贵州省6个地点进行品种比较试验。1材料与方法1.1参试组合及来源表1参试组合品种与其来源组合名称选育单位新优3号江油市农科所宜香7799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宜香2239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宜香8374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黔早优2017黔南州农科所江优2381江油市农科所江优51江油市农科所江优17江油市农科所香选优1号江油市农科所Ⅱ优838(ck)贵州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供种1.2试验方法1.2.1试点设置试验…  相似文献   

6.
王剑锋 《种子世界》2009,(10):48-49
Ⅱ优318高产水稻新品种是由四川省双富种子有限公司、四川省双丰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育成的三系杂交稻新品种。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闽审稻2008007。  相似文献   

7.
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恢复系休眠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恢复系休眠特性的影响四川省营山县种子质检站(638150)王方明张继春何素华目前,用于“三系”杂交稻制种的多数雄性不育恢复系种子具有休眠特性。种子收获后,一般品种的休眠期为2~3个月,例如明恢63、川恢802等;个别品种的休眠期长达...  相似文献   

8.
Ⅱ优527是成都西部农业工程研究所利用四川省种子站引进的优良不育系Ⅱ-32A,与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配合力恢复系蜀恢527配组,选育而成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组合,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和易繁易制等特点。于2003年先后通过四川省和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3017,国审稻2003069)。  相似文献   

9.
高产杂交稻新品种Ⅱ优3003,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1999年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3003组配而成。该组合有株型佳、分蘖力强、稳产丰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适应我国南方稻区的平坝、丘陵区及汕优63种植的地方种植。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川审稻2004018)。  相似文献   

10.
林明 《种子科技》2001,19(1):52-53
Ⅱ优92-4是内江市杂交水稻开发中心、四川省种子站及乐山市农科所用Ⅱ-32A与自育恢复系92-4组配育成的杂交籼稻中熟新品种,1998年11月通过四川省审定。它具有高产稳产、抗性好、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而且亲本繁殖及制种均易获得高产。现将Ⅱ优92-4的高产制种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Ⅱ优162系四川农业大学水稻所以不育系Ⅱ-32A作母本,以优良恢复系162作父本组配选育成功的中籼、三系、高产杂交稻新组合。1997年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并定为主推品种。几年来,多点示范试种,表现高产、质优、抗病、综合农艺性状优良、适应性广,深受群众...  相似文献   

12.
唐晓明 《种子科技》2001,19(1):46-47
Ⅱ优162号是四川农业大学用Ⅱ-32A与自育恢复系蜀恢162组配而成的一个亚种间重穗型超高产杂交水稻新品种。该品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农艺性状优良、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优点。1997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目前被列入主要推广新品种之一。在种子生产技术上,笔者通过几年实践认为:针对父本特点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是制种的有效途径;及时去除杂株,提高种子纯度,是优质制种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3.
王春 《种子》2006,25(5):99-100
富优4号是四川省嘉陵农作物研究中心与四川省中正科技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不育系Ⅱ-32A与自育恢复系嘉恢978组配而成的重穗型中籼迟熟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于2004年引进在赤水试种,具有高产、品质较优、再生力强的特点,2005年继续引进试验示范,并申报贵州省认定,适宜赤水市低海拔地区种植,本文主要介绍该组合在赤水种植的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再生稻蓄留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4.
香优61是四川省乐山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用IR24作母本,云南香稻材料作父本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优质、高产、抗病籼稻品种,1998年定名为香优61.2002年3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香优61米质优,具浓郁香味,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是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的主推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5.
Ⅱ优航1号系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育成的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2004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被农业部列为2005年国家重点推广的超级稻品种之一。2004年我区引进Ⅱ优航1号作单季晚稻进行试种,并在城门镇建立高产示范片,通过应用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充分发挥了Ⅱ优航1号丰产潜力,提高了种粮的经济效益,试种取得了成功。在我区的试种表现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就引进的15个水稻新品种进行了对比试验,对各品种的特征特性、抗逆性、适应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Ⅱ优906、天优8号、淦鑫688、Ⅱ优15、丰优丝苗5个品种生育期适中、增产显著、抗逆性较好、适应性较强,适合会昌县种植。  相似文献   

17.
Ⅱ优6216山区高产制种技术浙江省庆元县种子公司(323800)吴传根郑韶平Ⅱ优6216是浙江省丽水地区农科所用恢复系丽恢6216与Ⅱ-32A配组育成的中粒型品种,1995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现已成为浙南低海拔山区单季稻区的主...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富硒杂交水稻品种筛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田间试验对海南杂交晚稻品种(主栽品种和一些即将推广试种的品种共63个)和早稻品种(主栽品种共12个)进行富硒品种筛选,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不同晚稻和早稻品种的糙米、精米硒含量差异都极显著,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4~5倍,表明进行富硒品种筛选的必要性。以精米的硒含量达到富硒食品标准(0.1~0.3 mg/kg)作为富硒品种筛选指标,富硒晚稻品种主要有谷丰优8312、博Ⅱ优510、南丰优61208、捷丰优629、京5优182、热香1号、南丰优/6256和博Ⅱ优629;富硒早稻品种主要有红泰优996、Ⅱ优128、丛优629、Ⅱ优202和特优57353。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新品种引种试验产量与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贵州省2006年引进的水稻新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8个品种的产量作对比分析,并对其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新品种中优63与对照品种有显著差异性,单产为676.2kg/667m^2,较Ⅱ优838(ek)增产15.1%;Ⅱ优7954、T300次之;川丰6号略高于对照;川香优5号显著低于对照品种,较ck减产15.9%。中优63、Ⅱ优7954、T300与Ⅱ优084、国丰1号、川香优5号品种之间有极显著差异性;其余各品种之间没有显著差异。(2)有效穗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0、818^*),实粒数与千粒重呈显著负相关(r=-0.768^*),株高、实粒数与产量呈一定的正相关,株高与千粒重呈一定的正相关。从各主要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系数可知,与产量相关最密切的是有效穗(r=0.818),其次是株高(r=0.517)、实粒数(r=0.405)。因此,产量性状的协调改良是实现高产稳产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杂交稻Ⅱ优46制种高产技术四川省石柱县种子公司(638100)彭家顺Ⅱ优46是由Ⅱ-32A与密阳46组配而成。通过连续三年的制种摸索,逐年改进制种技术,制种单产逐年提高。1994年制种5.3hm2,平均单产5.38t/hm2,其中最高单产6.61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