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17份落花生营养期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无氮浸出物、磷和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7份落花生粗蛋白质范围为15.23%~17.12%,平均值为16.04%;粗纤维范围为19.56%~22.33%,平均值为20.85 %;粗脂肪范围为5.15%~6.47%,平均值为5.73%;粗灰分范围为7.16%~9.37%,平均值为8.34%;无氮浸出物范围为32.16%~38.29%,平均值为32.51%;磷含量范围为0.20%~0.32%,平均值为0.27%;钙含量范围为1.24%~1.72%  相似文献   

2.
花铃期淹水对棉花生长、生理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陆地棉(Gossipium hirsutum L.)品种K638为材料,在自动遮雨棚内研究了花铃期淹水8 d和10 d对棉花生长、生理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淹水的对照相比,淹水8 d、10 d的棉花产量降低了23.5%, 26.5%,单株干物质质量和叶面积分别降低了15.5%, 19.4%和22.6%, 36.1%,单株结铃数和铃重分别降低了26.3%, 28.8%和9.5%,9.9%,脱落率和烂铃率分别提高了11.1%, 12.7%和66.7%,111.1%,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了11.6%, 17.2%,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的值分别减少了13.5%, 25.0%和3.3%, 8.5%;可溶性糖含量和MDA含量分别升高了3.4%, 8.5%和9.7%, 12.9%;可溶性蛋白和Bt蛋白含量分别减少了6.4%, 10.3%和8.7%, 14.1%。可见,淹水显著影响了棉株的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导致减产;淹水时间越长,不利影响越大,减产幅度也越大。  相似文献   

3.
氮肥运筹对机插水稻产量、效益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机插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氮肥总量控制在300kg/hm2时,机插水稻氮肥运筹方案以基肥30%、第1次分蘖肥10%、第2次分蘖肥10%和20%、穗肥50%和40%最为适宜,分别比对照增产7.21%和4.62%,提高效益7.97%和5.12%,提高N肥吸收利用率、N肥农学利用率、N肥偏生产力41.7%和22.4%、7.3%和4.6%、21.1%和13.5%,且水稻土和潮土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4.
蒋星军 《作物研究》2011,25(4):358-360
选取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80%敌敌畏可溶液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6种不同有效成分的杀虫剂,对水稻稻飞虱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0%烯啶虫胺可溶液剂、400 g/L噻嗪酮悬浮剂,药后3 d防效分别为89.3%,82.4%,81.2%,66.3%,药后14 d防效分别为92.5%,91.2%,90.8%,83.7%,以上4种药剂对水稻稻飞虱都有很好的防效,在生产上可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5.
范书华 《中国马铃薯》2007,21(3):156-158
试验通过对3种杀菌剂不同施用方法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2.2%抑快净、72%克露、64%杀毒矾3种药剂交替施用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效要好于药剂单独施用。其中52.2%抑快净与72%克露交替施用效果最佳,防效达91.9%,增产76.7%;其次分别为52.2%抑快净与64%杀毒矾、72%克露与64%杀毒矾交替施用,防效分别为86.3%、84.8%,增产66.0%、64.7%。  相似文献   

6.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氮肥后移对春玉米产量、氮素吸收利用、土壤无机氮含量动态变化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后移各处理两年玉米产量均显著高于100%基肥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27.0%~51.8%和37.9%~69.4%,其中30%基肥+50%拔节肥+20%开花肥处理玉米产量最高。与100%基肥处理相比,氮肥后移各处理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偏生产力和生理利用率两年依次提高35.8%~49.6%、46.1%~92.2%、9.8%~19.5%、9.4%~24.8%和42.8%~64.2%、51.1%~83.0%、14.3%~22.9%、6.8%~11.7%,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且均以30%基肥+50%拔节肥+20%开花肥处理效果最佳。与100%基肥处理相比,氮肥后移各处理在提高玉米开花期至成熟期0~4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同时,降低玉米收获后41~100 cm土壤无机氮含量。  相似文献   

7.
不同轻型基质对金钱树生长影响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单纯形-格子设计,将农林废弃物的椰糠、甘蔗渣、碳化稻壳、中药渣按体积比混合,得到35种轻型基质。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对金钱树的苗高、地径、根系生长、生物量有显著差异,经过综合评分,得出6种较好基质,分别为:100%椰糠;75%椰糠:25%碳化稻壳;50%甘蔗渣:50%中药渣;50%椰糠:50%中药渣;25%椰糠:50%碳化稻壳:25%中药渣;25%椰糠:25%甘蔗渣:25%碳化稻壳:25%中药渣。  相似文献   

8.
双吉尔(GGR)6号新型微肥在夏玉米上的应用效果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年(2002~2004年)试验结果表明:处理1(双吉尔6号30 mg/kg拌种 拔节期20 mg/kg喷一次)和处理2(双吉尔6号40 mg/kg拌种 拔节期20 mg/kg喷1次)分别比对照产量提高10.55%和7.55%,穗长增长5.16%和4.01%,穗粒数增多5.06%和3.44%,千粒重提高5.29%和4.43%,三叶期根长增长16.71%和12.08%,拔节期根条数增多19.51%和17.35%,拔节期根干重增加39.58%和32.79%,三叶期苗高增高13.08%和11.21%,拔节期株高增高8.29%和4.41%.处理1优于处理2.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下益生菌对玉米的促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盐渍化农田作物的耐盐性,从生长于高盐土壤的玉米根际中分离促生潜力的菌株,在NaCl胁迫下,测定其对玉米发芽率、发芽势、促生长和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NY-06、巨大芽孢杆菌YJ-1和解淀粉芽孢杆菌YJ-3有很好益生效果。在1.5%NaCl和2.0%NaCl胁迫下,3个菌株发酵液处理后的玉米株高分别增高16.3%、9.5%、16.7%和18.9%、8.3%、19.9%,地上部鲜重分别增加28.8%、21.5%、34.0%和29.3%、22.8%、36.3%,根系鲜重分别增加32.7%、15.5%、18.3%和51.9%、58.6%、56.8%,玉米叶片相对电导率分别降低11.1%、9.2%、8.0%和6.4%、9.5%、14.2%。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拔节期前,细喷雾技术可提高叶面害虫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对稻飞虱、纹枯病等基部病虫的防效与常规喷雾基本接近。东方红18型弥雾、1.2 mm手动细喷雾、1.8 mm手动常规喷雾和担架式喷雾,药后5 d,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效分别为97.9%、96.1%、90.2%、82.4%,对稻飞虱的防效分别为96.5%、96.3%、93.8%、81.8%,对纹枯病的防效分别为50%、66.7%、55.8%、39.2%。  相似文献   

11.
2002~2004年广西甘蔗新品种区试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2004年在广西5个试点进行2年新植、2年宿根甘蔗新品种区域试验,4年20次P44蔗茎产量最高,平均每公顷产蔗量为99041kg,其次是Q141为97553kg,Mex105为92299kg,新台糖25号为86415kg,台优为86141kg,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分别增产20.30%、18.49%、12.11%、4.96%、4.63%;My55-14为81780kg、粤糖93/159为78285kg,比对照种减产0.67%和4.91%。4年60次(每年11月至次年1月3次)蔗糖分分析结果,粤糖93/159蔗糖分最高,平均达16.13%,Mex105为16.09%,Q141为15.49%,新台糖25号为15.12%,P44为15.07%,台优为15.01%,比对照种分别提高1.19%、1.15%、0.56%、0.19%、0.13%、0.07%,My55-14为13.82%,比对照种下降1.11%(绝对值)。  相似文献   

12.
穗颈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大发生时可引起水稻的大幅减产。近年来水稻灌浆期间天气十分利于其发病,加上长期使用三环唑,虽用药频繁,但防治效果却不理想,因此有必要筛选出更高效的杀菌剂。本文收集了几种新药剂及新结构化合物,以期可以筛选出比现在常用杀菌剂三环唑有更好效果的农药新品种。结果表明:对叶瘟防效最好的为27%三环己唑醇SC,达74.76%;其次为常规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64.53%)和35%氟唑嘧菌酯SC(64.41%),病指防效超过60%的还有32.5%苯甲·嘧菌酯SC(62.51%)和40%富士一号EC(61.95%);最差的是20%稻瘟酰胺SC,仅为28.5%。对穗颈瘟防效最好的是25%烯肟菌胺三环唑SC,防效达100%;其次为25%吡唑醚菌酯SC(99.25%)和75%三环唑WP+43%戊唑醇WP(98.11%);防效在90%以上的还有10%嘧菌酯SC(95.85%)、9%吡唑醚菌酯SC(94.72%)、20%稻瘟酰胺SC(93.96%)、32.5%苯甲·嘧菌酯SC(92.45%)、75%肟菌酯戊唑醇WG(92.08%)、27%三环己唑醇SC(91.7%)和40%富士一号EC(90.57%);防效最差的是常规对照药剂75%三环唑WP,为72.08%。  相似文献   

13.
福帅得和科佳防治马铃薯晚疫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通过对日本石原产业出品的2种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0%福帅得悬浮剂和10%科佳悬浮剂均能较好的防治马铃薯晚疫病,其中50%福帅得悬浮剂施用效果最佳,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80.4%、80%、78%,增产率达34.8%,其次为10%科佳悬浮剂,在7d、14d和21d防效分别为79.7%、79.6%、76.1%,增产率达34.8%。  相似文献   

14.
畜禽粪肥与化肥配施对春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不同畜禽粪肥在春小麦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盆栽试验,在氮磷钾养分等量的情况下,比较分析了施用猪粪、牛粪、鸡粪和羊粪后春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畜禽粪肥与化肥配施均能提高春小麦产量,促进养分吸收,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培肥土壤,尤其以鸡粪与化肥配施效果最好。相比单施化肥处理,鸡粪与化肥配施处理的籽粒和秸秆产量分别提高13.43%和8.20%,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和钾含量分别提高0.73%、9.74%、6.98%和2.86%、4.00%、9.19%,氮、磷和钾的累积量分别提高了14.27%、22.81%、22.81%和11.48%、11.11%、18.07%;氮素收获指数、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0.48%、52.77%、42.51%、13.46%和33.71%;磷素收获指数、磷肥农学效率、磷肥吸收利用效率、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2%、52.77%、62.00%、13.47%和25.82%;钾素收获指数、钾肥农学效率、钾肥吸收利用效率、钾肥偏生产力和钾肥生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45%、52.77%、55.72%、13.47%和29.11%。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5.75%、10.94%、22.26%、1.95%、9.42%、26.85%和28.43%。  相似文献   

15.
施肥方式对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采用土柱模拟法研究施肥方式对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垄沟追肥促使玉米根系向纵深发展,与传统的垄面撒施覆土相比,垄沟施肥3cm深处理的中层根和深层根干重分别增加8.9%~9.4%和26.6%~45.8%,总根重增加6.0%~8.5%,而百粒重和产量增加不显著.垄沟施肥8cm的中层根和深层根干重分别增加19.6%~22.6%和59.3%~91.7%,总根重增加12.3%~13.8%,百粒重增加13.9%~16.3%,产量增加10.6%~11.8%.表明玉米追肥的最佳方式为垄沟深追肥。  相似文献   

16.
甘肃育成小麦品种与地方品种品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掌握甘肃小麦育成品种与地方品种的品质现状和差异,检测分析了326份育成小麦品种和257份地方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结果表明,与小麦地方品种相比,育成品种籽粒粗蛋白含量、沉淀值、湿面筋含量、硬度和赖氨酸分别下降14.0%、13.2%、19.1%、10.8%和8.0%;冬小麦育成品种5项品质性状比冬小麦地方品种分别降低12.9%、10.6%、17.6%、5.5%和5.8%;春小麦育成品种5项品质性状比春小麦地方品种分别下降11.1%、7.8%、16.7%、15.3%和10.6%。与春小麦育成品种相比,冬小麦育成品种5项品质分别高出18.1%、12.0%、12.9%、18.7%和16.7%。发现32个育成品种和117个地方品种符合优质小麦强筋标准,110个育成品种和33个地方品种符合优质小麦弱筋标准。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氮量对单季稻病虫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分蘖末期-拔节期,随着氮肥施用量增加,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的发生均显著增加,与不施氮肥的处理比较,每667m2施尿素18 kg、26 kg、35kg、44 kg处理的稻纵卷叶螟蛾幼虫数量分别增加了 225%、338%、496%、561%,卵量分别增加了160%、260%、300%、380%,白背稻虱数量分别增加10.6%、40.7%、70.9%和113.9%.纹枯病不施氮肥的处理未发生,其它处理丛发病率分别为6%、9%、12%和18%.因此,在水稻综合防治与农药减量工作中,应控制氮肥施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减轻病虫危害损失.在病虫防治中,可根据肥力水平与水稻长势进行分类预测和指导,降低农药用量.  相似文献   

18.
1991年以来,通过室内系统筛选和田间试验,从国内外14种杀菌剂中,选出三唑类的速保利、粉锈宁和苯并咪唑类的苯菌灵,作为防治玉米全蚀病较理想的药剂.田间试验,2%速保利可湿性粉剂0.3%拌种和自制成的0.02%速保利颗粒剂穴施45公斤/公顷,防治效果最好.1993年两处试验,拌种苗期防效分别为84.14%和84.92%,收获期病情指数下降70.33%和71.19%,增产分别为25.38%和32.31%;颗粒剂穴施苗期防效分别为74.62%和81.55%,收获期病情指数下降71.31%和72.55%,增产17.17%和27.4%.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长江流域小麦灌浆期的“高温逼熟”效应,采用新近发明的田间可移动式增温设施,在大田条件下于开花后对小麦进行了连续21 d的“偏高”温度处理(冠层平均增温5.6 ℃),并调查高温胁迫下小麦籽粒结实和品质的变化及与氮素营养的关系。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后,在施氮0、135、180和225 kg·hm-2条件下,小麦穗粒数较对照(自然温度)分别减少-6.0%、10.7%、11.3%、11.6%,千粒重分别下降15.7%、18.9%、23.5%、15.7%;籽粒蛋白质含量分别增加了22.4%、27.5%、28.3%、19.6%,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分别提高了14.6%、17.1%、17.7%、18.1%和23.4%、17.5%、29.0%、21.8%,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分别延长了12.1%、259.5%、398.2%、322.6%和172.2%、232.5%、220.1%、72.2%。高温与施氮的互作效应只在蛋白质含量、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适量施氮会增强高温对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的提高作用,减弱高温对吸水率的降低效应。可见,开花后连续高温对小麦籽粒结实和粒重产生负面影响,但对品质具有一定的改善效应。  相似文献   

20.
不同种植模式对连作棉花根系生长和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连作30年棉田为基础,设置棉花轮作苜蓿、棉花轮作小麦、棉花间作孜然和棉花间作洋葱4种种植模式,研究不同种植模式对连作棉田棉花根系生长的影响,揭示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连作障碍的缓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棉花间作洋葱、间作孜然、轮作苜蓿和轮作小麦与棉花连作(对照)相比,棉花根长分别增加263.9%、52.9%、114.1%和19.4%, 根表面积分别增加215.7%、32.2%、47.5%和125.5%,根体积分别增加226.7%、40.6%、30.4%和80.5%。不同处理棉花根系保护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增加,其中间作洋葱、间作孜然、轮作苜蓿和轮作小麦处理在棉花花铃期根系活力比对照分别增加53.6%、17.3%、13.7%和38.9%,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加48.9%、5.3%、44.2%和50.7%,MDA含量比对照分别降低35.8%、11.7%、24.4%和31.5%。结合根系生长及生理指标的分析,4种种植模式对棉花根系生长的促进效果表现为间作洋葱>轮作小麦>轮作苜蓿>间作孜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