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正> 海安县现有桑园12.49万亩,1991年养蚕39.5万张,产茧12358.4吨,连续十年名列全省第一;亩产茧98.9公斤,养蚕户平均茧款收入1200多元,占养蚕户农业收入部分的50%以上。尽管我县蚕桑生产已达一定规模,并具一定水平。但低产桑园的存在,制约着桑叶  相似文献   

2.
<正> 近几年来,为提高亩桑经济收益和保证桑叶优质高产,我们在丘陵旱地桑园作了间套多种矮化经济作物的试验,结果我们认为以“桑树(养蚕)加草莓”的组合经济效果明显。在桑园亩植750—1000株,行距为1.3—2.0m的试点:其亩产桑叶1710—2240公斤(产茧108—140公斤),产值为394—507元;亩产草莓204—372公斤,产值449—818  相似文献   

3.
<正> 为研究总结桑园高产栽培技术,我们在调查总结群众经验的基础上,于1978年选定山东省文登县侯家公社吴家滩大队桑园,作为试验地,以亩产4500斤桑叶300斤蚕茧为目标,开展试验研究。1979年吴家滩大队75亩桑园,平均亩产桑叶4508.2斤,亩产茧298斤,其中一块8.3亩的高产地,亩产桑叶5907斤,亩产蚕茧394斤。  相似文献   

4.
根据石泉县桑树土壤的养分含量和生产实际,科学地提出了亩产2000公斤和1500公斤桑叶的施肥配方,增产幅度为25—31%,对全省桑园施肥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 我们县功公社桃园大队是我县发展蚕桑生产较早的大队之一,已有十五年历史,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获得了连续七年平均亩产茧上百斤。全队现有50.9亩桑园.其中12-14年生的桑园22.9亩,5年生的低杆密植桑园8亩,新栽坡地一年生桑园20亩.去年投入养蚕采叶的桑园30.9亩。总产桑叶80200斤。分五期养蚕77张,实用叶76978斤,共产茧4767斤,茧产值8899.34元。平均斤茧用桑量16.1斤,亩产茧153.8斤,亩产值288.30元.每斤茧生产时间为3.9小时。养蚕工日值5.66元。嫁接良桑12万株,成活率70%,  相似文献   

6.
<正> 石泉县池河镇顺风村一组,有5亩河滩地无干密植桑园(亩栽600株),1982年秋承包给吴喜明等五户农民经营,每户一亩,一定五年不变。由于承包户精心管培,桑树枝繁叶茂,产叶量倍增。1983年五户养蚕18张,产茧1237.8斤,平均亩产茧247.6斤。1984年养蚕22张,产茧1338斤,平均亩产茧267斤,亩产茧值354元,加上桑条、蚕沙等,亩桑收入达400余元。其中吴喜明承包的一亩桑园,产茧310斤,蚕桑总收入450多元。他们经营的主要特点是: ①舍得投工、投资。在桑园管理上习惯  相似文献   

7.
王根法 《江苏蚕业》1991,(3):35-36,34
<正> 富安镇宝塔村蚕桑科技户王存根承包2.4亩桑园,1990年共饲养蚕种14.5张,生产蚕茧557.5公斤,平均张产茧38.45公斤,亩桑发种6张,亩产茧232.25公斤,全年蚕茧收入6355元,亩产值2647.95(见表)。几年来,王存根认真总结高产经验,不断采用新技术,连续三年亩产茧超200公斤。  相似文献   

8.
亩桑产茧量是蚕桑生产效益的主要标志。为了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量,浙江省农业厅经作局于1988~1990年期间组织实施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的研究与应用”课题。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增加着叶数量;改进施肥技术,促进桑叶生长:选栽桑树良种,提高产出效率;实行多次收获,提高全年产量;加强病虫防治,减少桑叶损失和提高养蚕水平,确保叶茧转化等六条技术途径,结合农村实际条件,制订并推广了六项具体技术措施,使153400亩桑园亩产茧达到170.75公斤,比1987年提高22.3%。制订了《亩桑产茧150公斤技术模式》,丰富和充实了蚕茧实用高产技术的内容,为进一步提高亩桑产茧提供了技术规范。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合沟镇是徐州市蚕桑重点乡镇,现有桑园1.35万亩。近几年来蚕桑生产处在前所未有的困难情况下,亩桑产茧仍保持在100公斤以上。从1991年至1996年的6年中,由于重视桑树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狠抓桑橙瘿蚊测报及综合防治工作,使桑园亩产叶量,桑叶质量和养蚕数量不断增加,蚕茧质量同步上升,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我们对桑橙瘿蚊综合防治的主要措施是:  相似文献   

10.
<正> 启东县大丰乡现有桑园1200多亩,1116个桑园承包户。1983年桑园实行家庭承包制后,狠抓了对蚕桑生产的投入,促进了蚕茧持续高产。1984年来,连续三年亩产茧超过100公斤,亩产茧值近500元。这个乡蚕茧持续高产,除了加强领导,不断完善蚕桑承包制以外,主要是在蚕桑生产中狠抓了以下三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11.
<正> 江苏省东台县三仓公社三仓大队地处黄海之滨,属滨海盐渍土地区,农作物以棉花和棉粮夹种为主。全大队六个生产队的集体耕地面积1,892亩,成林桑园面积68.9亩,占集体耕地面积3.6%(目前新老桑园面积已近100亩)。从1962年开始栽桑养蚕。二十年来,蚕茧产量持续上升。1966年亩产茧达到100斤,1970年增至200斤,1974年达300斤,到1979年达350斤。1981年共饲养蚕种476张,总产茧达267担,比历史最高的1980年增长12.4%,亩产茧达387.5斤(按68.9亩投产桑园计算)。全大队有4个生产队亩产茧超过400斤,亩产桑叶6,000  相似文献   

12.
富安镇万亩桑园自1989年亩产茧突破150公斤以后,1990年亩产茧又有所提高,全镇10783亩桑园,收购蚕茧1645.5吨,亩产茧152.6公斤,平均亩产值1688.3元,他们坚持“科技兴蚕”的方向,不断吸收新技术,并把蚕桑理论和各项新技术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蚕茧优质高产的技术,促进了蚕桑生产的稳步发展。其技术关键如下: 一、夏伐技术夏伐是桑树年生长周期的开始,夏伐技术水平的高低对桑树在该生长周期内产叶量  相似文献   

13.
<正> 宁阳县是山东省桑蚕基地县之一,桑园面积和蚕茧产量曾居全省第二位。但由于桑黄化型萎缩病急剧蔓延,桑园面积由1985年的16238亩,下降到1988年的8262亩,蚕茧产量由1050吨下降到620吨,1988年亩产茧仅有75公斤。近几年,采取综合防治和快速更新相结合的措施,桑黄化型萎缩病得到有效的控制,蚕桑生产出现了反降为升的势头。全县桑园面积1991年达到22000亩,产茧1100吨,成龄桑园平均亩产茧增加到15公斤。一、桑黄化型萎缩病的发生情况宁阳县自六十年代开始引进桑苗建园,主要品种是湖桑32。八十年代初期,在城南  相似文献   

14.
<正> 海门县新余乡幸福村是个不满千人的小村,现有耕地729亩,其中桑园328.07亩,占45%,农户286户,包桑养蚕的209户,占73%。1987年养蚕403.5张,产茧14350公斤,平均张产茧35.6公斤,亩产茧43.7公斤,取得了较好的效益。这个村在蚕桑生产管理上的主要方法是:一、全村桑园培管与粮田管理一起抓。开排水沟、治虫、施肥、除草等工作全村统  相似文献   

15.
密植桑园合理间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珥陵镇总耕地面积48450亩,其中桑田面积8480亩,占耕地面积的17.5%。八十年代以来,大面积推广应用速成密植高产桑园技术,亩产茧量从103公斤提高到1990年的146公斤,总产茧量从1981年的435吨增加到1990年的1238吨,亩产效益也有较大幅度提高。为了进一步增强蚕桑生产的竞争能力,增加单位面积效益,我们于1987年开始到1988年,对在密植桑园内进行合理间作提高效益立题试验,效果较好,现将试验情况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6.
<正>目前,我省的桑园大多是专用桑园,栽培密度为1000—1200株/亩,平均亩产茧为75—100公斤,年收入干元上下,蚕桑生产已成为我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张益农 《蚕桑通报》1996,27(3):47-48
嘉兴平原桑园管理中几个土肥问题浙江省嘉兴农校张益农嘉兴市桑园面积约50万亩,占全省的35%左右,平均亩产桑叶在1600kg以上,但地区之间,地块之间很不平衡,据市农林局统计,全市一类高产桑园(亩桑产茧超过150kg,亩产桑叶2250kg以上)约u万亩...  相似文献   

18.
<正> 安康县建设乡丁家营村丁日根,1986年承包间作桑园9亩,有桑树2200株。1987年养蚕10.5张,总产茧406.7公斤,张产茧38.7公斤,总产值为2137.4元,仅养蚕人均收入305.34元,占总收入的44.2%。丁日根承包桑园后,实行科学管理,对桑园每年进行深翻,施肥,修剪。86年补植良桑500余株,对部分衰老桑树进行锯桩芽接改造,87年春施碳铵200公斤,加之春雨及时充沛,桑叶成倍增长,为养蚕生产奠定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正> 新沂市有桑园2.5万亩,但桑园产量水平很不平衡,今后应在拓植新桑的同时,改造现有低产桑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做到增产不增地。对低产桑园的概念,作者认为成林桑园亩桑养蚕在2张以下,产茧在60公斤以下者,属低产桑园,理由是1亩农田一熟水稻450公斤,一熟小麦300公斤,每公斤粮价以0.8元计,则全年亩产值在600元左右,成林桑亩产茧不足60公斤、亩产值不足600元的,  相似文献   

20.
我们大队是以生产粮食为主蚕桑畜牧并举的大队。专业桑园740亩,就今春止已改好矮干密植桑450亩。自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特别是1972年以来,蚕桑生产不断发展,1976年春期产茧719.13担,亩产春茧97.2斤;夏期产茧173.87担,亩产夏茧23.4斤;早秋产茧238.68担,亩产早秋茧32.2斤;中秋产茧67.88担,亩产晚秋茧9.2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