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鳜鱼、乌鳢、南方大口鲶、革胡子鲶、黄鳝等属肉食性鱼类,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投饵不足,常发生相互斗殴,造成其成活率低,直接影响养殖效益。通过驯食,投喂人工全价配合饲料可减少损伤。驯食从苗种开始肉食性苗种,以水体中的的浮游生物为食,随着生长发育,个体不断增大,消化器官和机能逐渐完善,所食饵料开始偏向单一性。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驯食。开始几天可投喂煮熟的蛋黄,2~3天后再在蛋黄中混合添加少量的豆浆,随着个体的增大,豆浆的比例也逐渐增加,使苗种阶段就能吃到动植物组成的配合饵料,为成鱼驯食奠定基础。饵料的适口…  相似文献   

2.
很多名贵肉食性鱼类已逐渐被开发为养殖新品种 ,但由于其鲜活饲料供应困难 ,大规模的集约化养殖受到限制 ,而采用人工饲料进行投喂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只是这些名优鱼类进行集约化养殖之前必须进行有效的食性驯化 ,使之由原先摄食鲜活饲料转向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才便于大规模养殖。但在驯化转食过程中 ,若方法不当 ,不仅苗种成活率不能保证 ,还会导致个体大小参差不齐 ,甚至诱发同类相残现象 ,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益。本文对鱼类的食性驯化技术进行简要分析 ,以期为养殖单位提供有益的借鉴。1驯食环境对食性驯化的影响驯食环境可分为室内水…  相似文献   

3.
银鲃隶属鲤科,鲃亚科鱼类,原产泰国、马来西亚,是印尼和菲律宾等地的养殖鱼类。其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食性杂、肉质细嫩、易养殖。 1、银鳃的形态特征。体形酷似长春鳊,但鳞片较扁圆大似鲫,体色银白,较罗非鱼美观,能受到市场群众欢迎。 2、银鳃的生活习性。银鲃属中上层鱼类,耐低氧,广盐性,但不耐低温。其食性杂且偏植物性。它主要食物有浮游动植物、水生昆虫、有机腐屑、水生植物等。投喂的饼、糠等商品饲料和芜萍、苦荬菜等水旱草都很喜食,较罗非鱼的食性还杂,且食量大和抢食。因此银鲃作为养殖对象其饲料来源广,易养殖。  相似文献   

4.
松江鲈苗种转食驯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松江鲈转食驯化技术,将松江鲈苗种培育划分为6个阶段,并在每个驯化阶段设置3个不同的养殖密度,以期得到松江鲈不同培育阶段、不同养殖密度下转食配合饲料的驯化效果。结果显示,不同培育阶段松江鲈转食驯化的成功率呈现出由低到高、又逐渐降低的趋势,淡化期(31~45日龄)的驯食成功率最高,为89.3%。驯食成功率与养殖密度有关,在试验养殖密度范围内,养殖密度越高,驯食成功率越高。  相似文献   

5.
蒋金华 《内陆水产》1992,(3):25-25,40
露斯塔野鲮是个体大,食性广、杂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其苗种期阶段成活率低,1984,1990年我区池塘套养野鲮苗成活率仅28%。为提高野鲮苗种成活率,探讨其培育方法,为生产单位提供规格40克/尾左右的隔年鱼种。作者于1991年在和平渔场开展了野鲮苗种培育试验。  相似文献   

6.
结池中混养泥鳅,已为广大养鳝户所接受并实践,取得了很好的效益。但笔者发现养鳝在驯食人工饲料时不宜混养泥鳅,原因有三点:一、黄鳝、泥鳅的食性不同。黄鳝属偏肉食性鱼类,且喜食活饵;而泥鳅属杂食性鱼类,成鳅主要摄食植物性饲料。在一般的养殖时期混养的泥鳅可食黄鳝剩下的残饵和淤泥中的腐殖质,可起到防止水质变坏的作用。可是在黄鳝驯食的特殊时期混养泥鳅只能带来弊端,使驯食的时间延长或失败。因为两者食性不同,对人工饲料的接受能力也就不同。人工饲料中混有一定比例的植物性饲料,泥鳅几乎不需经过驯食就可适应,黄鳝则需…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斑鳢(C.maculata)在广东养殖规模不断发展,苗种由香港直接购进或由香港购回亲鱼繁育。乌鳢(C.argus)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工养殖也日益广泛。斑鳢香港养殖品系较广东野生品系容易驯食人工饲料,一般在全长4-6cm前进行食性驯化。何林等(1993)研究发现人工繁育的乌鳢鱼苗在全长24mm后驯食人工配合饵料效果良好。目前,在我国大规模开展实用配合饲料养鳢是急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8.
采用人工驯食方法改变肉食性鱼类的食性是其养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但目前对鱼类食性驯化的分子遗传机制了解甚少。为了获得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食性驯化相关基因和标记, 本研究以 1 月龄大口黑鲈“优鲈 3 号”为研究对象, 对驯化其摄食人工配合饲料后的易驯食组和不易驯食组脑和肝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和分析。结果表明, 共获得 51255 万条高质量 clean reads, 注释到 27930 个基因, 易驯食组和不易驯食组脑和肝脏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 362 和 3389 个, 其中参与调控食性驯化的基因 64 个, 如周期蛋白(period, PERs)、视紫红质 (rhodopsin, RHO)、视黄醇脱氢酶(retinol dehydrogenase, RDHs)、角鲨烯单加氧酶(squalene monooxygenase, SQLE)、 胆汁酸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 BSEP)、瘦素(leptin, LEP)等主要分布在昼夜节律、光传导、视黄醇代谢、类固醇生物合成、胆汁分泌和 PI3K-AKT 信号通路中, 这些通路在环境适应、视觉系统、消化代谢、食欲控制等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从不易驯食组和易驯食组的差异表达基因中筛选出 21465 个 SNP 标记, 进一步采用 SNaPshot 技术对其中 14 个 SNP 标记在易驯食和不易驯食群体中进行验证并与驯食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显示仅 RDH12 基因中的 chr15-A+8322808G 位点与驯食性状存在显著关联性(P<0.05), 其 AA 基因型为易驯食个体的优势基因型。本研究分别获得了与大口黑鲈驯食性状相关基因 64 个和 SNP 标记 1 个, 为分子标记辅助大口黑鲈食性驯化遗传改良提供了候选基因和标记。  相似文献   

9.
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亦称沟鲶,属于鲶形目鮰科鱼类。是美国的主要淡水养殖和食用鱼类。1987年我所从湖北省水科所引进全长3厘米的苗种1000尾、经过几年的饲养观察表明、斑点叉尾鮰确实具有适应范围广、食性杂、生长快、肉质嫩、刺少、起捕率高等特点。是较好的淡水养殖优良鱼类品种。为了进一步推广养殖、1992—1993年我所从省外又引进数万苗种。  相似文献   

10.
鱼类的食性分草食性、动物食性、杂食性、碎屑食性。动物食性的鱼类包括以鱼类为食的种类,如鳜鱼;以底栖动物为食的种类,如青鱼;以浮游动物为食的种类,如鳙等。随着市场的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养殖质优价高的鱼类(其中不少是肉食性鱼类,如鳜鱼、大口黑鲈等),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广大农民、水产业者的共同追求。因此,研究肉食性鱼类的驯化技术有一定现实意义,现就其驯化技术问题谈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鲟鱼苗种培育转食阶段,多采用先喂活饵,再逐渐驯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方法进行转食.利用地下河水进行杂交鲟鱼苗种流水养殖,直接采用微粒饲料进行鲟鱼苗开口,苗种成活率为74.0%,饵料系数为1.31,平均单产为23.64 kg/m2,投入产出比1:2.12,养殖成本为17.9元/kg,取得较好养殖效果,证明利用微粒饲料直接开口饲养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以锦江河野生斑鳜(Siniperca scherzeri)为研究对象,利用铜仁市优质地下水资源对367尾野生斑鳜苗种按照30、50、70 g三种规格进行人工驯食。整个驯食分为三个阶段:活饵适应阶段5~7 d;驯化死饵阶段9~11 d;配合饲料驯化阶段13~15 d,如果天气、水质等情况稳定的话驯化期需要28 d左右,结果表明:50 g左右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达到91.79%;规格大于50 g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为86.44%;小于50 g的斑鳜苗驯食成功率为78.3%,可见驯食斑鳜苗在50 g左右为较理想的驯化规格,在利用地下微流水条件下,成功驯食野生斑鳜苗种吃食配合饲料。  相似文献   

13.
大口鲶的驯化转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启平  冷永智 《淡水渔业》2000,30(10):41-42
大口鲶是一种凶猛肉食性鱼类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 ,苗种常以水蚯蚓、成鱼以小杂鱼或屠宰副产物为饲料源。近年 ,由于大口鲶饲料的商业化 ,养殖过程出现了一个由鲜饵改喂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转食过程 ,此过程是用商品料进行规模化养殖的转折点 ,转食方法不当 ,苗种成活率极低。为此 ,我所于2 0 0 0年 4月 2 2日至 5月 2 3日在德阳开展了本试验 ,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驯食方法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 1 试验池 室内水泥池 4口 ,5 0m2 、2 0m2各一口 ,3m2 两口。进排水方便 ,排水处设防逃网。鱼种放养前 ,用漂白粉消毒、清洗后灌水。…  相似文献   

14.
利用家鱼孵化环道培育匙吻鲟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匙吻鲟属滤食性大型经济鱼类主要滤食浮游动物,食性和我国的鱼十分相似,该鱼体形怪异,因吻特长,呈扁平桨状而得名。匙吻鲟生十分迅速,当年可长至0.5~1千克第二年可长至2~3千克,且较其它鱼适温性广(鲟科鱼类多属冷水性类),匙吻鲟能在0~37℃的水温中存。该鱼抗病能力很强,尤其是成阶段几乎没什么病害。由于该鱼具较高的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掀起了匙吻鲟的养殖潮。随着各种鲟鱼养殖规模的扩大鲟鱼市场价格正在回落,在匙吻鲟养殖成本中,饲料成本十分有限,而种成本所占比例较高。要降低苗种本,必须…  相似文献   

15.
彭泽鲫鱼     
彭泽鲫鱼是近几年来选育的一个优良鲫鱼新品种,该鱼具有食性杂,生长速度快,个体大、疾病少、适应性强等优点,被农业部列为“八五”期间向全国推广养殖的一个优良品种。 彭泽鲫属杂食性鱼类,主要以轮虫、枝角类、藻类、有机碎屑、植物果实、植物的嫩叶等为食,人工喂养以植物性饲料为主。  相似文献   

16.
罗非鱼健康养殖高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非鱼类隶属于鲈形目丽鱼科。原产于非洲,属暖水性鱼类,具有食性广、对环境适应性强、生长快、食性杂、抗病力强、养殖群体产量高、肉质好等特点,是极具生产潜力的养殖品种。从1976年开始,罗非鱼已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向世界推广养殖的鱼类,现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养殖罗非鱼。  相似文献   

17.
刺鲃(Barbodes caldweli)别名光倒刺鲃,俗称光鱼、洋鲪。食性杂、抗病强、生长快、好集群、易养殖、易捕捞。特别适合网箱养殖和池塘主养,是近年发展的高效养殖新秀,也是赣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各地市场价每公斤40元左右。笔者从2001年开始培育刺鲃苗种,现将刺鲃夏花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刺(鱼巴)(Barbodes caldweli)别名光倒刺(鱼巴),俗称光鱼、洋鱼君.食性杂、抗病强、生长快、好集群、易养殖、易捕捞.特别适合网箱养殖和池塘主养,是近年发展的高效养殖新秀,也是赣江上游的重要经济鱼类,各地市场价每公斤40元左右.笔者从2001年开始培育刺鱼巴苗种,现将刺鱼巴夏花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残食行为被定义为同物种间相互杀戮与掠食的现象。在鱼类人工育苗阶段,同类残食行为普遍存在,是制约育苗阶段苗种存活率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海水鱼类育苗期间出现的残食行为问题,结合笔者的前期研究发现,对鱼类残食行为的发生、形态学制约、摄食规格、生长优势和影响因子进行了概述。根据残食方式,鱼类的自残现象主要分为Ⅰ型残食现象和Ⅱ型残食现象。Ⅰ型残食中,残食者首先咬住被残食者的尾部,逐渐吞食至头部后将剩余部分丢弃,被残食个体通常会被部分吞食、消化;Ⅱ型残食中,残食者自被残食者的头部开始将其完全吞食,被残食个体通常会被完全吞食、消化。残食者口裂大小是自残行为发生的主要限制因子,而且越是在鱼类的早期阶段,口裂大小差异越明显。在鱼类残食行为中,残食者倾向于由小到大的顺序选择被残食者。残食现象对群体的影响取决于残食者的相对生长速度。本文还探讨了减少鱼类自残行为发生的措施,以期丰富海水仔稚鱼行为学理论,为建立优质苗种繁育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当乌鳢鱼苗生长到3厘米以上时,其摄食消化器官已基本生长完善,食性已和成鱼相同,此时驯化,成活率高,容易操作,但要注意驯食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当,不仅苗种成活率不能保证,还会导致个体大小参差不齐,发生同类相残的现象。通过几年实践,我们总结出切实可行的驯食方法,驯食成功率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