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口区中国对虾养殖水源的水质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的迅速发展,河口地区养殖对虾用水的水质状况的研究日益重要。由于河口区水质状况与滨海地区有着很大的差别,不仅不能直接用于育苗生产,成虾养殖也受到了限制。本文对于上海河口地区养殖对虾的水源于1989年11月~1990年11月间进行了连续13个月的碱度、硬度、硫酸  相似文献   

2.
中国渔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 一、中国渔业生态环境总体状况良好。部分渔业水域受到营养盐、有机物、石油类和重金属等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水域污染较严重,对渔业造成一定损害。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污染面积、污染程度及对渔业的损害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二、离陆地较远的海水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或污染十分轻微,对鱼、虾类的繁殖生长没有造成不良影响。 三、由于陆源污染物排放,我国海域部分近岸、河口及内湾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受到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污染,水体呈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  相似文献   

3.
<正> 目前虽然排放到或经由河流水系搬运到河口的放射性废物的总和还是少量的。但在今后20年内其总量肯定会有所增加。河口等通海水道和海洋的放射性污染物,原先来自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物质。但1945年以后,由于军事、工农业、医学与科研等的广泛利用,河口区与海洋中增加了人工制造的放射性物质,增添了这类对国计民生与人民健康有害的物质。将使包括河口水域在内的渔业生产区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赤潮     
自1986年以来,中国沿海从南到北均发生过赤潮。据报道有数百人由于食用了受赤潮沾污了的海产品而中毒,甚至有人死亡。在污染海区,由于某些种群大量繁殖,海水养殖产量和生物资源大幅度下落。海湾和河口区几乎是危机四伏,随时都有发生赤潮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赤潮与对虾养殖业自污行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全球环境受到严重污染,海洋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赤潮濒濒发生,给海水养殖业、海洋生态环境、人类健康等带来极大危害。人们对赤潮的研究已开展多年,但主要集中于陆源污染物的研究,对养殖业自身污染形成的赤潮认识不足。本文主要以对虾养殖为例,对赤潮的危害、成因及预防、预测和减灾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农业部和国家环保总局6月22日联合发布的《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1999~2000)》显示,目前我国渔业生态环境的总体状况良好,但部分渔业水域受到营养盐、有机物、石油类和重金属等不同程度污染,局部水域污染较重。监测结果分析表明,污染面积、污染程度及对渔业的危害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公报》称,离陆地较远的海水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基本没有受到污染或污染十分轻微,对鱼、虾类的繁殖生长没有造成不良影响。但由于陆源污染物的排放,我国海域部分近岸、河口及内湾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索饵场受到无机氮…  相似文献   

7.
河口生态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区是江河与海接壤的区域,也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海域。人为的污染会给河口生态系带来很大影响。例如:赤潮的频繁发生,由富营养化而导致缺氧水团的形成,因上升流而引起蓝藻(底部缺氧水上升)的发生,从而招来底栖生物的大量死亡等等。 从物理学观点看,河口区(estuary)是由密度变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罗氏沼虾在北方育苗生产的技术难题,我所经过连续两年的育苗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仅为北方地区提供了健壮、充足的虾苗,而且摸索出一套成熟的、适合于北方沿海特卢、的育苗技术。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可归纳如下:一、水质调控1.早蓄海水。1、2月份北方沿海水温最低,海水中的生物量也最低,此时纳潮蓄足育苗用海水,最大限度地降低赤潮生物、敌害生物、细菌、病毒的侵入,做到了育苗用水与外界水隔绝。2.早沉淀、严过滤。由于北方沿海河口处的海水较深浑,早蓄水可以早沉淀,使水质清澈。经过蓄水池的一级沉淀后,将海水配…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赤潮的暴发给我国的海水养殖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这个问题的矛盾在于赤潮带来的海水水质的恶化与海产品的人工养殖和育苗工作的正常进行的不可调和性,如何获得良好指标的海水和保证人工养殖育苗正常进行成为摆在广大海水养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黄骅县今年8月初在歧口沿海发现赤潮。主潮带长为55公里、宽5公里、厚度在2—2.3米左右。赤潮亦称红潮,是由某些微小的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和高度密集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的自然现象。赤潮能杀死贝类、虾类和鱼类,对海水养殖业危害极大。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年来,由于工业、生活、养殖等废水的污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使致病因子增多,给河蟹工厂化育苗造成了极大危害。因此,在河蟹育苗生产中对育苗用水进行系统的改良调控,为幼体的发育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态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赤潮是局部海区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某些浮游生物暴发性的异常增殖,使海水变色的一种生态现象。赤潮的发生使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给海洋渔业、沿海滩涂的海水养殖带来严重的损失。射阳县近两年来,虽然发生了三次较大水域范围的赤潮,但由于监测站的同志及时发现并跟踪其活动变化情况,采取了抢水、关闸、保证措施,使射阳县的万亩对虾没有受到赤潮的危害,连续两年获得丰收。今年可产对虾1400吨以上,实现单产,总产超历史。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和评估唐山市海水养殖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唐山市几种主要海水养殖模式的进水和排放水水质进行定点监测,通过分析各监测指标排放水与进水相比的增加量,并与唐山市主要河口入海污染物和海水水质指标稳定性进行对比与分析。监测结果表明:除南美白对虾育苗总磷、河鲀工厂化养殖总磷、海参池塘养殖总磷和南美白对虾海水池塘养殖氨氮排水平均值比进水平均值有所下降外,其余指标均不同程度有所上升。通过对比与分析得出结论:唐山市海水养殖对近海海域水质污染影响极小,海域自然净化降解能力完全可以消除唐山海水养殖对近海海域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由于工业和生活排污,常常造成河口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水体中氨氮是标志污染程度和发展趋势的重要环境因子。氨氮是水体中的营养元素;但是其含量超标也可导致水体环境恶化、破坏水中生态平衡,严重的还会引起赤潮,对水生动物有毒害作用。测定海水中的氨氮,有助于评价水体质量、受污染程度和自净状况。其存在形式分两种,一种是铵离子,一种是非离子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次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海水虾类养殖生产发展概况我国的海水虾类养殖业从起步到现在已走过了25个年头。1978年开始组织中国对虾的人工育苗技术攻关,并于1982年获得突破性进展,从此开始了中国海水虾类养殖业的发展历史;1983年后,对虾养殖业迅速在全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殖产量也急速上升,到1992年仅10年时间,全国的养殖面积发展到208.53万亩,产量达20.7万吨;1993年,因对虾疾病的大面积暴发,养殖产量锐减,当年的产量下降到8.8万吨,1994年继续下降到6.2万吨。为重振我国对虾养殖业,年农业部全国水产1993技术推广总站提出,…  相似文献   

16.
纪成林 《海洋渔业》1990,12(6):250-251
<正> 本文就河口水经调配后用于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Osbeck 育苗的生产性试验进行研究。1987~1989年的生产实践证明,先用盐卤(浓缩海水)将河口水比重调高,再用 MgCl_2试剂提高镁离子含量,使 Mg~(2+)/Ca~(2+)比值调整达到一定范围,就可将调配水用于对虾育苗。  相似文献   

17.
魏国重  裴光富 《水产科学》2007,26(3):173-174
单胞藻在海水动物育苗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如何培养出纯度高、密度高、细菌少、生长鲜嫩的藻类,直接关系到海水动物育苗的质量和产量。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Cleve)在自然海水中分布广泛,是引起海水赤潮的主要藻类之一,同时也是海水动物幼体的主要饵料,是河蟹(Eriocheir sinensis)、梭子蟹(Portunus trituuberculatus)和青蟹(Scylla)涵状幼体的适宜开口饵料。骨条藻营养丰富,对幼体生长、发育和变态起重要作用,是育苗成败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国家对海水养殖业的重视,近几年海水育苗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海参、对虾、鲍鱼、扇贝、大菱鲆、河豚等珍贵的水产品种的育苗越来越多,不同品种的育苗对水温要求不同,海参育苗要求水温在16~23℃,海水鱼(如大菱鲆)育苗要求水温在12~20℃,虾类、贝类育苗要求水温在22~25℃。每年11月份至翌年5月是海水育苗集中季节,山东育苗地区主要集中在山东半岛,而此时山东半岛的近海水温为2~10℃,温度较低,需要给海水升温;  相似文献   

19.
赤潮是由于日益严重的海洋污染与遇上适宜的温度、风向、光照等条件(外因),使海水中一些单细胞浮游植物藻类迅速急剧地繁殖起来。近些年赤潮的发生日益频繁,分布地域越来越广,几乎世界各大洋都有发生,而且发生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赤潮对养虾业的危害是很大的。第一,由于藻类暴发性繁殖,消耗掉海水中的溶解氧,所以赤潮发生后期,引起海水缺氧,使虾窒息死亡。第二,藻类分泌一种  相似文献   

20.
赤潮现象及其对养虾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一些单细胞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并高密度集中所引起的海水变色现象,称为“赤潮”。赤潮的海水并不一定都呈现红色,不同的赤潮生物种群所引起的赤潮颜色也不相同,但在赤潮盛期一般都伴随着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