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殖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是我国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危害最严重的疾病,其病势之凶猛、传染速度之快、死亡率之高、流行地区之广、危害养殖鱼的种类之多、危害年龄范围之大属多年少见,是一种能够造成巨大损失的急性传染病。它导致多种养殖鱼类如鲢、鳙、鲫、鲤、鳊等的细菌性败血症,而发生大量死亡。一、病原: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和弧菌引起,在低水温下还分离到鲁克氏耶尔森氏菌。二、病症与诊断:主要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1.外表症状:病鱼口腔、头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鱼体两侧肌肉轻度充…  相似文献   

2.
<正>淡水鱼出血病,又称"腹水病"或"细菌性败血症",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种类最多、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细菌性病原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该病几乎危害所有主养的淡水鱼类,且在各个地区均有广泛流行,死亡率可达50%~80%。临床发病鱼体表现为体表严重充血,眼眶周围充血,  相似文献   

3.
<正>进入4月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这类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此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根据研究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症状为鱼类败血症。一、病原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都可繁殖,  相似文献   

4.
正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这类暴发性疾病的发生。此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危害鱼的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根据研究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症状为鱼类败血症。一、病原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40.5℃都可繁殖,以  相似文献   

5.
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氏耶尔森菌、豚鼠气单胞菌和产碱假单胞菌等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6.
正三、斑点叉尾鮰气单胞菌败血症该病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流行于我国广大淡水鱼养殖地区,会危害包括斑点叉尾鮰在内的青鱼、草鱼、鲢、鳙、鲮等主要淡水养殖鱼类。1994年前后,被暂定名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该病当前仍是淡水鱼类养殖的主要疾病,由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养殖产量的15%~30%。1.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等,本病中以嗜水气单胞  相似文献   

7.
<正>进入4月份以后,气温渐暖,水温回升,这时水产养殖户必须谨防暴发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淡水养殖鱼类暴发病是危害鱼的种类最多、鱼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类急性传染病。研究结果表明,这类疾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细菌引起的鱼类败血症,因此也把这类疾病称为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一、病原1.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在水温14.0~40.5℃都可繁殖,  相似文献   

8.
陆仲年 《科学养鱼》2007,(12):51-51
一、病原暴发性出血病,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两种病原菌感染引起,这类病原中许多是条件致病菌,主要与下述四方面原冈有关。①池塘放养密度过高;②长期喂料单一造成营养失衡;③频繁用药,造成药害污染;④老塘淤泥过厚,氨氮以及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多,使鱼类长期处于低溶氧的不良水体环境中,鱼体抗病能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从而导致暴发性出血病流行。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败血症对养殖鱼类危害最重 ,暴发传播的速度极快 ,患病鱼死亡率很高。我站经长期的实践与探索 ,对该病成因及治疗药物、方法进行如下总结 ,望能与同仁共勉。1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及表现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为主体的多种细菌 ,有时有些病鱼体表和鳃部同时有原生动物寄生 ,在我市近郊发病症状与资料中的典型状态完全吻合 ,表现为眼球凸出 ,体表、鳍条充血 ,腹部膨大、腹水 ,内脏全部炎性变化 ,鳃丝充血溃疡 ,有些鱼肛门红肿或伴有肠液溢出 ,病鱼大都游动迟缓。细菌性败血症在我市的发病特点 :该病在鱼类生长期相对较短的哈尔滨市大面积…  相似文献   

10.
<正>鱼细菌性败血症俗称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常在我国淡水鱼养殖地区暴发流行。该病是我国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危害淡水鱼的种类最多、危害养殖鱼的鱼龄范围最大、造成损失最严重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的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水和淤泥是传播媒介,主要经过损伤的皮肤和鳃侵入鱼体。以往该病好发于花白鲢、鳊鱼、  相似文献   

11.
一、病原 竖鳞病(lepidorthosis)亦称“鳞立病”、“松鳞病”,是鱼体受伤后被细菌感染,引起鳞囊内积聚液体导致鳞片竖立的一种细菌性鱼病。病原为水型点状极毛杆菌(Pseudomomnas punctata f.ascitae)或嗜水气单胞菌等。本菌短杆状,近圆形,单个排列,有动力,无芽胞,革兰氏阴性。  相似文献   

12.
蔡增山 《内陆水产》2009,(9):34-34,36
罗非鱼链球菌病是广泛流行于咸、淡水的一种爆发性流行病,由于其症状有出血或充血、眼球突出,故常与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也称爆发性出血病),混称为出血病。  相似文献   

13.
顾宏兵 《内陆水产》2001,26(6):36-36
暴发性出血病,是近年来异育银鲫人工养殖中一种广为流行、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病。现已证实,该病的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1 临床症状患病鱼体上浮独游,活力较差,受惊时反应迟钝,摄食量下降或停食;病鱼的口腔、上下颌、眼眶、鳃盖、鳍条皆有不同程度的充血,病灶部位呈红色或浅紫色斑状(系组织间内出血);病情严重时,病鱼肛门红肿,鳃丝水肿,苍白(贫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解剖可见肠道充血,肝、胆等脏器肿大,并伴有腹腔积水。2 发生特点该病危害对象主要是1龄以上鱼体,流行季节一般为4~10月,其中6~9月为发病盛期。在高密度、…  相似文献   

14.
钱华  干波 《内陆水产》2001,26(12):34-34
淡水养殖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病是我国养鱼史上危害鱼的种类最多,年龄范围最大、流行地区最广、流行季节最长、传播速度极快、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现将该病的症状、成因和防治方法总结如下。1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症状与危害对象该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为主体的多种细菌。其主要症状是,患病早期,病鱼的口腔、头部、胸腹部、眼眶、鳃盖表皮和鳍条基部充血,鳃丝溃疡充血呈灰白色,严重者鳃丝腐烂。剖开腹腔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胆肿大,内脏器官全部出现炎症,有的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全…  相似文献   

15.
一、病原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弧菌、鲁克氏耶尔森氏菌等。二、危害鲫、鳊、鲂、鲢、鳙、鲮等,水温9~36℃时暴发流行。细菌性败血病是近年来大量出现的流行病。此病  相似文献   

16.
淡水鱼类暴发性出血病又称细菌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引起。笔者根据多年的经验,对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一些特点及防治方法作了总结,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暴发性出血病的症状主要症状是鱼体各器官组织不同程度的出血或充血。外表症状表现为病鱼口腔、头部、  相似文献   

17.
<正>病原或病因能引起细菌性败血症的细菌很多,一般认为是嗜水气单胞菌。临床症状濒死鱼体表充血、出血严重,病鱼的下颌、眼球、吻端、各鳍条充血,肛门红肿出血,腹部膨大,有红色带血腹水。肝、脾、肾肿大,严重出血,肠道粘膜出血,发红。流行情况流行时间5月~9月,水温越高,流行几率越大。主要危害草鱼,鲫鱼,团头鲂、白鲢等。从夏花到成鱼均可感染。此病爆发性强,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8.
《内陆水产》2001,26(6):30-30
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是鱼类细菌性疾病,也称暴发病、出血病。1 病原目前经初步鉴定,病原体共分3个类型:(1)鲁克氏耶尔森氏菌;(2)气单胞菌;(3)河孤菌。其中气单胞菌为主要致病菌。2 症状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部、眼眶、鳍及鱼体两则呈充血症状。剖开腹部,肠道内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出血症状明显。此外常伴有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等症状。腹部明显可见内脏器官(如肝、脾、肾等)肿大受到损害,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肠道充血,充气且贫血症状,有时呈…  相似文献   

19.
《科学养鱼》2003,(4):60-60
20世纪90年代初前后,在我国养鱼史上发生了危害鱼类最多(鲫、鳊、鲢、鳙、鲮等鱼类)、危害的年龄范围最大(夏花鱼种至成鱼、亲鱼)、流行地区最广(几乎全国各养鱼地区)、流行季节最长(2~11月)、危害养鱼水域类别最多(池塘、外荡、水库、网箱、网栏、网围等)、造成损失最大(有的发病率100%,死亡率90%以上)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细菌性败血症(俗称暴发病、鱼类出血病)。近年来从总体来看,病情虽有所减轻,但仍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在某些地区仍较流行,危害严重,损失巨大。犤病原、病因犦主要是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斑点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嗜水气细胞单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在我国水产养殖业中发病率高,流行时间长,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嗜水气细胞单菌相关疾病,其效果显著,但其危害性也十分突出,如抗生素在鱼体的残留,细菌耐药性增强并广泛传播等。中草药具有副作用小、效果持续时间长、用药残留小等特点,是抗生素良好的代替品,在水产养殖业中有很大应用前景。因此,笔者对历年来关于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制效果进行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