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选育过程吉林省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寒冷,土壤瘠薄。六十年代初期的主要造林树种是杨、柳、榆,其中杨树又占绝对优势,造林面积占90%以上。而生产中所采用的乡土树种小叶杨和小青杨,不仅品种单纯而且生长缓慢,栽培一、二十年不能成林、成材。为了改良这一地区的杨树栽培品种,选育耐寒、耐干旱、耐瘠薄的良种,我们于1964年4月在吉林省林研所,以栽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杨树,是“三北”地区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在彰武县人工林面积1247km~2中,有各种杨树林1093km~2。以小叶杨、小青杨居多。近年来已开始引进各种杂交杨,截至目前为止造林面积200km~2。从多年的造林实践中观察,各种杨树在彰武县的各类立地条件下虽均能成活、生长,但由于品种的不同,则表现了明显的差异。小叶杨虽然较耐干旱、耐瘠薄,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3.
辽宁西部地区冬季极少降雪,春季多风干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低,一般年份只有7%左右,严重影响了春季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尤其在当前阳坡造林比重相当大的情况下,如何提高阳坡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加快绿化步伐,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于一九七七、一九七八两年在油松阳坡植苗、播种造林上施用了增温保墒剂,对提高阳坡造林成活率及保存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从增温保墒剂的增  相似文献   

4.
干旱阳坡油松植苗造林技术关键赵国田张仲生郭凤莲(河北省迁西县林业局064300)三北干旱片麻岩山区,春秋植苗造林雨量较少,造林极少成活。从1992年开始,我们进行了以油松植苗造林为重点的造林试验。在上营乡大堡城子村、南沟阳坡油松植苗造林面积19hm2...  相似文献   

5.
在山西省西北部黄土丘陵区,通过对7个杨树品种:群众杨(P.popularis)、合作杨(P .opera)、小青杨(P.pseudosimonii)、北京杨(P.beijingensis)、新疆杨(P.opulus bolle ana)、沙兰杨(P.×euramericana)、小叶杨(P.simonii)的引种栽培试验,随机区组3次重 复,研究其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量及对虫害、冻害的抗性,通过5年观测分析,提出了 在干旱寒冷的晋西北地区,应选择以青杨为母本的杂交杨,如群众杨、合作杨、小黑杨等进 行造林,单株营养面积应大于20 m2。新疆杨作为引进树种在该地区生长表现良好,但树木 的生长受地下水影响明显。在土壤水分比较充沛的地方,新疆杨树干基部则易冻裂。因此, 此树种最宜在土壤水分贫乏地造林。欧美杨不适宜大面积造林,尤其是在黄土丘陵干旱的坡 梁地段。  相似文献   

6.
在华北石质低山阳坡,早春季节提高油松植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关键在于抵御干旱,蓄水保墒。采用较大规格的反坡鱼鳞坑整地方法,并辅以覆膜、覆草,可维持较高的土壤含水率及地温,为油松幼苗的成活及生长提供较好的微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华北石质低山阳坡油松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北石质低山干旱阳坡,提高油松植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关键,在于蓄水保墒。较大规格的反坡鱼鳞坑整地,辅以覆膜、覆草,可提高早春的地温,维持较高的土壤含水率,为油松苗木的成活及生长创造适宜的微域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8.
杨树品种。青杨派和黑杨派以及它们的杂交种插条成活率较高,如小叶杨、小青杨、小黑杨等。而白杨派及杂交种的插条成活率低,如新疆杨、银中杨等。  相似文献   

9.
<正> 油松是太行山区主要造林树种之一,提高油松造林成活率对加速绿化太行山起着重要作用。鉴于本区土壤瘠薄、干旱严重的自然条件,油松营养钵育苗造林技术就比其他造林方法有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地处太行山区的阜平县,以前以植苗造林为主,由于采用裸根苗,根系损伤和失水过多,致使造林成活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小叶杨,又名水桐,杨柳科,杨属,秀杨亚属,青杨组,苦杨系的一种高大乔木,分布在亚洲东部地区,我国除华南地区外全国各地都有栽培。二十年来,小叶杨又是我场固沙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因此,对小叶杨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观察,并对固沙造林经验进行总结,对指导今后林业生产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深穴整地、穴底植苗、草灌覆盖的造林新方法,可有效地保持土壤水分,土壤含水率超过了水平梯田整地常规植苗造林的林地;造林2a后落叶松保存率达95.6%,常规造林仅为52.4%,对提高干旱地区落叶松造林成活率有显著作用;落叶松幼树高度和当年生长量均比常规植苗造林的高。  相似文献   

12.
春季杨柴植苗造林,因风沙和干旱的威胁,造林成活率很低,此时,沙丘中上部土壤墒情差只能在丘间低地植苗,同时,易受鼠兔的危害。将培育的杨柴壮苗条窑冷藏,控制其萌芽,直到6、7月,在雨季到一时进行移栽,收到良好的造林效果。  相似文献   

13.
陕北黄土区坡面微地形对乔木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传统造林树木种植点设计忽略了黄土坡面微地形对其生长的影响,研究切沟、塌陷地、缓台等微地形与现有林分乔木空间分布的耦合关系,可为近自然造林及乔灌混交水土保持林结构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以陕西省吴起县三道川流域内原状坡面及微地形的植被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Arcgis9.3软件的空间分析工具和格局强度指标研究坡面微地形对乔木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坡面微地形面积占样地面积的21.03%,微地形上乔木株数占样地总数的51.77%,乔木主要分布在坡面微地形上。乔木在切沟和缓台主要呈聚集分布,在塌陷和陡坎主要呈随机分布。乔木在不同坡面微地形分布差异极显著,榆树、小叶杨、山杏主要聚集分布在切沟,河北杨主要聚集分布在切沟和缓台,刺槐主要聚集分布在缓台。[结论]坡面各类微地形因其土壤水分等微生境差异而对乔木空间分布影响显著,在近自然植被重建中需根据坡面各类微地形生境及空间分布规律长期保持配置树木种植点,切沟以河北杨、小叶杨、榆树等树种为主,缓台以河北杨、刺槐搭配为宜,塌陷以河北杨、小叶杨为宜。  相似文献   

14.
对辽宁省西部油松造林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针对辽宁省西部地区干旱少雨,荒山荒地多的特点,为了加快造林绿化步伐,提高造林成活率、保存率,重点阐述了油松人工直播造林、植苗造林两种造林方式的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鄂尔多斯高原的干旱沙漠中和梁峁区上,长期以来由于造林树种选择不当,有的造林成活率很低,有的成了小老树,有的化梢枯死。在总结这些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采用油松、樟子松进行科学试验研究。一九六一年在东胜羊场壕梁峁区的壕地上进行油松、小叶杨对比试验,现在油松平均高4.8米,胸径9.7厘米;小叶杨平均高2.8米,胸径4.9厘米。油松的生长量超过小叶杨近一  相似文献   

16.
辽西半干旱地区地貌和干旱缺水的气候条件,造成了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和土壤贫瘠现状。半干旱地区的树种选择和营造混交林的树种合理配置是辽西地区提高造林成活率,恢复植被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文章根据多年从事项目造林的实践和研究,提出了油松针叶树种与其他树种营造混交林的可行性,为造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泰青杨为小叶杨(P.simonii)与美杨(P.nigra var.italica)的自然杂交种,是我省在1972年选育出来的。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盐碱、耐干旱瘠薄,在山东各地广泛栽培,已成为鲁北及滨海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 为培育壮苗提高苗木质量,我们于1982、1983两年在肥城县苗圃进行了泰青杨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育苗密度是提高苗木质量和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现将2年的试验结果汇总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辽西地区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植树造林是改善地表植被状况和提高土壤质量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试验以油松种子和容器苗为材料,采用直播和容器苗造林进行试验,开展土壤水土保持效果研究。结果表明,2种造林方式改善土壤植被效果显著,林木生长以容器造林效果最好。对土壤理化性质方面,造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显著提升,2种造林方式除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外,其他处理没有差异。直播造林的水分保持效果显著高于容器造林。  相似文献   

19.
油松是我省荒山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目前,植苗造林主要是使用裸根苗。但在干旱山区或立地条件较差的山地,油松裸根苗造林却存在着成活率差的问题。进一步摸索提高油松裸根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方法很有必要。近年来,笔者同楼观台实验林场职工,在油松植苗造林中,采用先年方穴整地、穴底植苗的方法,使大面积油松造林成活率提高到80%左右。现介绍如下:1.方穴整地:方穴在山坡上的布局同鱼鳞坑整地,唯形状有异,坑穴为上口40×40厘米、下底30×30厘米、深40厘米的方斗状(详见图)。穴下部保持20厘米厚的虚  相似文献   

20.
以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和坡位为主,分析其对飞播造林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植被、土壤、土层厚度、坡向是影响油松飞播造林成苗的主要生态因子,坡位也是极其重要的生态因子。综合分析最佳组合生态环境,即以植被盖度0.3-0.7,土壤为砂壤土,土层厚度在61厘米以上的阴坡或半阴坡为最佳生态环境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