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典型沙源区水库大气氮干、湿沉降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研究典型沙源区水库大气氮干、湿沉降污染特征及其对水域氮素污染的贡献,以京蒙沙源区大河口水库库区为研究区,于2014年沿水库岸边布设12个大气氮沉降监测站点,采集干、湿沉降样本,测定干、湿沉降TN质量浓度,计算全年各月大气TN干、湿沉降通量和年入库TN污染负荷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大气干、湿沉降季节差异显着(P<0.05):全年各月TN干沉降通量变化范围为116.31~382.02 kg·km-2,主要集中在春季4月和秋季10月,最大TN干沉降通量出现在春季风沙最为严重的4月,其值为382.02 kg·km-2;湿沉降通量变化范围为0.73~195.53 kg·km-2,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最大TN湿沉降通量出现在降水量最大的8月,其值为195.53 kg·km-2.大气氮沉降以干沉降为主,全年月平均TN干沉降通量是湿沉降通量的2.9倍,且TN湿沉降通量与降水量变化呈显着正相关(R2=0.961 3).同入库河流径流TN污染负荷对比,2014年大气TN沉降入库污染负荷量为7.15 t,占同年滦河和吐力根河两条河流入库TN污染负荷的19.91%.  相似文献   

2.
闽北果园生态系统大气氮湿沉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闽北果园生态系统中大气氮素湿沉降浓度、沉降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降水中总氮(TN)、无机氮(TIN)、溶解有机氮(DON)、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11、1.07、1.04、0.65和0.42 mg/L。湿沉降氮量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季高,秋、冬季低。TN年沉降量为23.19 kg/hm2,其中NH4+-N、NO3--N和DON年沉降量分别占TN年沉降量的30.60%、20.02%和49.38%。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量进行估算,以期为区域氮素沉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在广西南宁市赤红壤甘蔗种植区,采用雨量计连续8年(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集降雨水样,测定其硝态氮、铵态氮和全氮含量,研究该地区大气湿沉降浓度及沉降量的月、季和年度变化。【结果】雨水中NO~-_3-N、NH~+_4-N、DIN和TN浓度各月的差异较大,分别为0.08~3.80、0.04~3.25、0.12~5.52和0.20~6.65 mg N L~(-1),月均浓度分别为0.73、0.67、1.40和1.89 mg N L~(-1),呈春季冬季夏季秋季;NO~-_3-N、NH~+_4-N、DIN和TN沉降年平均浓度分别为0.53、0.51、1.04和1.45 mg N L~(-1)。雨水中NO~-_3-N、NH~+_4-N、DIN和TN浓度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显著正相关,且受降雨量的影响大于降雨频次的影响;不同形态氮沉降量呈夏季秋季春季冬季。NO~-_3-N、NH~+_4-N、DIN和TN年均沉降量分别为6.55、6.32、12.86和17.95 kg N hm~(-2),TN远超过陆地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DIN是大气氮素湿沉降的主体,占氮素总沉降的72.50%,DIN中NO~-_3-N和NH~+_4-N分别为TN比例的36.87%和35.63%,两者的沉降量比例无明显差异。NH~+_4-N沉降量占TN沉降量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NO~-_3-N沉降量占TN沉降量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结论】华南甘蔗种植区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与氮沉降浓度呈现明显季节性差异,两者间呈相反趋势;雨水中各形态氮浓度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月氮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显著正相关;无机氮是大气氮素湿沉降的主体,铵态氮和硝态氮沉降量占全氮沉降量比例分别呈逐年下降和升高的趋势。该区域大气氮素湿沉降高,年均沉降17.95 kg N hm~(-2),超过陆地生态系统的临界负荷,对生态环境有一定潜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南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氮和磷的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魏明蓉  姜应和  张华  曾体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4):2004-2005,2024
为了解武汉南湖的表层沉积物污染情况,测定了其中的有机质(OM)、总氮(TN)、总磷(TP)、铵氮(NH4+-N)和硝态氮(NO3--N)含量。结果表明,排污口附近的采样点污染物含量高于其他各点。与其他几个城市内湖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TN含量稍低,OM和TP含量相近;与城郊湖泊相比,南湖表层沉积物的OM、TN和TP都要高。采用有机氮和有机指数评价沉积物环境质量,有机氮和有机指数均值分别为0.306和2.010,说明南湖表层沉积物总体有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5.
河北平原城市近郊农田大气氮沉降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随着人类活动引起大气活性氮排放的增加,大气氮沉降亦迅速增加,进而影响各区域生态系统。明确河北平原城市近郊农田大气氮沉降的动态变化,可以为农田氮素资源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也为中国氮素沉降网络提供关键基础数据。【方法】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农业大学实验教学基地进行了为期6年(2006—2011年)的湿/混合沉降监测试验以及1年(2011年)的干沉降监测试验。湿/混合沉降通过雨量器自动采集降水;干沉降中气态NH_3、HNO_3和颗粒态铵离子和硝酸根(_pNH_4~+和pNO_3~-)样品通过主动采样DELTA(DEnuder for Long-Term Atmospheric Sampling)系统采集,气态NO_2样品通过被动扩散管采集。【结果】河北保定地区多雨季节为6—9月,占全年(2006-2011年)降雨量的88.6%、81.5%、89.3%、88.9%、74.5%和83.1%;大气氮湿/混合沉降浓度冬、春季较高,夏季最低,冬春两季NH+4~+-N、NO_3~--N、TIN和TDN浓度分别占全年的74.5%、72.6%、74.1%和71.3%;氮湿/混合沉降量亦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各形态氮湿/混合沉降浓度高低表现为:TDNTINNH+4~+-NNO_3~--N,且与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监测区6年间平均湿/混合沉降总量为32.8 kg N·hm~(-2),其中2008年大气氮湿/混合沉降量最大,达40.4 kg N·hm~(-2),2010年大气氮湿/混合沉降量最小,为28.9 kg N·hm~(-2);大气氮湿/混合沉降中TIN占TDN沉降量75%以上,其中NH+4~+-N是TIN的主要组成部分,占其总量的56.6%—69.7%,平均为64.4%;各形态氮(NH+4~+-N、NO_3~--N、TIN和TDN)湿/混合沉降量与月降雨量、月降雨频次呈极显著正相关;大气氮干沉降中各无机氮(NH_3、NO_2、HNO_3、pNH_4~+、pNO_3~-)浓度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各形态氮的月沉降量变化趋势与氮浓度一致;总体来看,气态氮NH_3、HNO_3、NO_2及颗粒态氮pNH_4~+、pNO_3~-的年沉降量分别达到10.1、7.60、4.39、6.47及3.81 kg N·hm~(-2)。【结论】监测区大气氮沉降量受周边地区工业与当地农田施氮量共同影响,且由干湿沉降共同决定。该地区大气氮沉降量较高,2006—2011年大气湿/混合沉降总量在28.9 kg N·hm~(-2)(2010年)—40.4 kg N·hm~(-2)(2008年)之间,平均为32.8 kg N·hm~(-2);干沉降无机氮总量(2011年)为32.3 kg N·hm~(-2);干湿沉降无机氮总量(2011年)为58.6 kg N·hm~(-2)。  相似文献   

6.
温州典型地区大气氮、磷沉降的城郊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氮、磷沉降对地表水氮、磷污染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分别在温州市区、近郊和远郊山区采集大气沉降样品,分析其大气氮、磷沉降通量特征。结果显示,温州市区、近郊、远效的总氮月均沉降量分别为4.02,2.76,1.15 kg·hm-2;市区、近郊、远郊的总磷月均沉降量分别为0.065,0.033,0.018 kg·hm-2。总体而言,温州地区的大气氮、磷沉降水平在我国属中等水平。各指标除氨氮外(近郊远郊市区),月均沉降量均表现为市区近郊远郊,说明温州地区氮、磷沉降分布特征与城市特别是人口分布密切相关。温州市区、近郊的氨硝比均远1,并且市区近郊,而远郊接近于1,表明温州市的氮沉降主要来源于工业和交通的化石矿物燃料燃烧,而农业和人、畜排泄物所占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7.
太原市近郊农田区域大气氮干湿沉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山西省太原市不同农田大气氮干湿沉降输入通量,于2016年6月至2018年5月用雨量器、降水降尘自动采样仪、Delta系统对太原市近郊东阳和阳曲两地氮干湿沉降进行为期2 a的试验。结果表明,东阳和阳曲氮湿沉降量中,NH_4~+-N分别为8.2,7.7 kg/hm~2,NO_3~--N分别为4.7,6.0 kg/hm~2,NH_4~+-N在两地湿沉降中占较大比例;此外,东阳NH_4~+-N湿沉降量是阳曲的1.06倍,而阳曲NO_3~--N湿沉降量是东阳的1.3倍。东阳气态活性氮NH_3和NO_2年均沉降量分别是11.4,3.2 kg/hm~2,依靠重力沉降颗粒物NH_4~+-N和NO_3~--N沉降量之和为2.9 kg/hm~2;阳曲5种大气活性氮NH_3、NO_2、HNO_3、颗粒态NH_4~+、颗粒态NO_3~-年均沉降量分别是6.1,2.9,3.3,2.1,1.4 kg/hm~2,年总沉降量是15.8 kg/hm~2,NH_3在2个农田区大气活性氮干沉降中占较大比例;东阳干沉降中气态NH_3浓度和沉降量是阳曲的1.9倍,阳曲气态HNO_3和NO_2沉降量之和占总干沉降量的40%。总之,东阳大气活性氮主要受农业源影响,阳曲氮沉降受交通运输源影响不可忽视,今后应注意太原市近郊工业及交通运输气体排放对该区域大气活性氮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改善惠州西湖水质的有效途径。[方法]于2007年5~10月对惠州南湖(西湖子湖之一)生态修复中试区的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工程区水体中总磷和总氮含量分别降低54.47%和52.67%,叶绿素含量也降低78.59%。水体由浑水态转变成清水态,透明度由原来的30 cm厚提高到150 cm厚。营养指数下降28.5%,营养盐含量大幅度降低,生态链的多样性提高2~3倍。沉水植物增长迅速,其覆盖率达50%~60%,其中苦草生物量为2.2 kg/m2,黑藻生物量为9.6 kg/m2,说明工程区有向原生演替的趋势。[结论]沉水植物的恢复与重建是改善西湖水质的关键。恢复并建立相对复杂的水生态系统,是解决惠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广东省惠州西湖富营养化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惠州西湖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系统的自净能力低、几乎没有大型水生植被,加之湖水浅、沉积物颗粒细以及大量的鱼类活动。造成水体中营养盐和总悬浮物浓度高、透明度低。内外源污染共存是惠州西湖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因此,惠州西湖要实现水环境的根本好转,不仅要削减外源污染,还需进行生态系统修复。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氮排放数据的中国大陆大气氮素湿沉降量估算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气氮素湿沉降与氮的排放紧密相关,通过对已知的氮素排放数据与收集的氮素湿沉降实测数据对应分析发现,不同地区氮素的排放与湿沉降之间存在稳定的比值关系.根据这些比值关系,估算了1980-2007年中国大陆氮素湿沉降量,并运用GIS技术进行了大气氮素湿沉降强度和时空分布.结果表明,我国大陆区域氮素湿沉降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沉降总量由1980年的4.96 Tg增长到2007年的11.80 Tg,单位面积通量分别为516 kg N·km-2·a-1和1 128 kg N·km-2·a-1.氮素湿沉降的空间分布不均,东部、东南沿海地区和中部地区沉降量较高,广大西部地区较低.化学氮肥的施用、燃料的使用和禽畜养殖规模扩大是导致氮湿沉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12.
13.
为了研究太湖竺山湖生物控藻围隔内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放养鲢鳙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于2013年6 ~ 10月对该水域进行5次采样调查,并对浮游植物进行种类鉴定与数量统计,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优势种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71种,绿藻门最多,共26种,其次是硅藻门18种,蓝藻门14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和金藻门均为2种,黄藻门1种.浮游植物数量为5.83×106~ 1.57×107 ind/L,平均数量为1.05×107 ind/L;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66 ~2.74 mg/L,平均生物量为1.63 mg/L.多样性指数H为1.40~2.55,平均值为1.82;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9 ~0.47,平均值为0.43.根据TLI(∑)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评价,太湖竺山湖生物控藻围隔内水质属于轻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15.
巢湖·瓦埠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试验研究了巢湖和瓦埠湖沉积物中氮的组成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巢湖、瓦埠湖总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33和0.265g/kg,氮的主要组成均为有机氮(94%);有机指数显示,瓦埠湖遭受的有机污染程度低于巢湖。  相似文献   

16.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17.
巢湖、瓦埠湖沉积物中氮赋存形态研究(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omposi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nitrogen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sediments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ean total nitrogen content in Chaohu Lake and Wabu Lake was 0.533 g/kg and 0.265 g/kg respectively,and the primary composition of nitrogen was organic nitrogen(94%).The organic index indicated that the organic pollution degree of Wabu Lak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haohu Lake.  相似文献   

18.
太湖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9年5月—2010年6月五里湖人工基质上着生藻类群落的全年连续监测,研究了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的种类组成、数量及其时空差异。结果表明,五里湖共检出着生藻类5门34属43种,其中硅藻门为全年优势门类,共12属24种,占着生藻类总种数的55.81%,着生藻类密度变化范围为(0.88~2.73)×104ind./cm2,年平均密度为1.95×104ind./cm2。空间上淤泥底质水域年均密度最高为3.90×104ind./cm2,而沙石底质水域最低为1.82×104ind./cm2;结果表明五里湖着生藻类的种类数和密度呈现明显的季节差异,由多到少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Pielou均匀度指数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均以夏季最高,全年变化范围分别为2.12~2.94和0.76~0.88,表明五里湖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资源丰富,群落结构处于较完整状态。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对湖区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浩  董莹  田玲玲 《湖北农业科学》2011,50(9):1789-1792
基于湖北省湖泊水产养殖状况,分析了湖泊水产养殖的输出物质:过量饵料、动植物残体及其排泄物、化学制剂,并综合研究了水产养殖对湖泊水质、水生生物以及湖区周边环境的影响作用,提出湖泊水产养殖应坚持集约化与生态化,并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优化湖泊水产养殖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柘林湖非点源入湖负荷估算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展柘林湖污染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参照国内外相关湖泊污染负荷估算研究方法,采取调查系数法估算柘林湖非点源氮磷的入湖负荷。结果表明,水产养殖、农业种植业流失、农村生活和畜禽养殖污染是柘林湖流域非点源污染入湖氮的主要来源,分别占入湖氮总量的48%、30%、16%和6%;水产养殖污染是入湖磷的主要来源,占64%,其次为畜禽养殖、农村生活和农业种植业流失,分别占17%、10%和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