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0 毫秒
1.
《云南农业》2007,(4):39-41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农民专业合作社及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央、省、市各项有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政策的出台,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如雨后春笋,成为发展农业、稳定农村、富裕农民的有效载体。目前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80个,居全省第一。我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模式是“三依托、三依靠、一联合”:  相似文献   

3.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性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被认为是解决农业市场化、产业化经营与家庭承包经营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黑龙江省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为突破口,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积极的指导、扶持和服务。本文拟通过分析黑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探究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入法制化的轨道,明确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保障,为引导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赖思杰 《福建农业》2011,(3):7+14-15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态势良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2004年北京市农委出台《关于开展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和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为适应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新形势,加强指导和服务,北京市密云县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这是在农民由家庭承包经营发展为合作经营的新形势下,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进行调整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7.
2010年2月3日。北京市人大、北京市政府召开学习贯彻《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办法》座谈会。据悉,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北京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快速发展。截止到2009年末,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达到3406家,辐射农户42.7万户.占北京市一产农户的66%,已经从发展之初的种植、养殖扩大到农产品加工和销售、农民家庭手工业、农业休闲观光和民俗旅游以及农机作业服务、农民用水、农业技术服务等多个领域。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效提高了农户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了农民增收。从全市总体情况看,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比未入社农户普遍增收20%以上。  相似文献   

8.
万军  张晓东 《新农业》2011,(2):60-60
营口市老边区采取加强引导、积极介入、主动服务的工作方式,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5家,注册资金8500万元,社员总数3600人,带动农户6500人,合作社资产9200万元,为全区农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现代化大农业的紧密联系,利益关系,发展规律,我国国情,政策导向等方面,阐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必将成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主力军。也介绍了佳木斯市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与推进现代化大农业的做法和成效,对扶持和办好合作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05年,《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条例》的施行,明确了我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法律地位。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余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兰溪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正式起步于2002年,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为指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标志着合作社的发展进入了依法规范的新阶段。本文着重介绍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为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农业公益性服务,充分发挥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在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实现逻辑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出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承接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原因,然后对机制设计理论进行详细阐述,借此理论构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机制框架,并设计出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3个微观经济主体如何在激励机制与运行机制相结合的情况下推动农业公益性服务的发展,发现政府以奖代补、经济利益驱动、政府引导推动、社会地位提高、声誉名望增加等激励机制和拓宽承接方式、制定购买标准、完善监管体系等运行机制有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接农业公益性服务。最后从政府、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3个维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行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注的问题,是解决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浙江省宁波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市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2674家,出资总额23.93亿元,其中省级示范性合作社38家,市级88家,联系带动农户30多万户。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批发零售、及农业服务,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15.
<正>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后,农民专业合作社迅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与创新,扶持和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结合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推动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办法和措施。一、现状和特点1.发展现状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快推进合作社发展和规范化建设,截至去年底止,  相似文献   

17.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助推器”,是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有效对接的有效形式。自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以下简称《合作社法》)施行以来,招远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得到大力发展。现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0月嵩明县第一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标志着我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开始起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兴起,为农村社会化服务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帮  相似文献   

19.
近两年来,赵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涌现出一批行业和产业"龙头",在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新形势下,赵县农民专业合作社也面临着许  相似文献   

20.
《当代农业》2011,(8):14-14
答: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第三条的规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其成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农业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贮藏以及与农业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等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