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低温和GA3处理对凤丹种子萌发及幼苗质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时间的低温(4℃)处理及不同浓度的GA3处理对凤丹种子上胚轴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处理均能缩短凤丹种子上胚轴萌发时间,以低温28天处理初萌期最短,其次是低温21天和300 mg/L GA3处理;在一定的GA3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凤丹种子发芽指数与发芽率越高;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后凤丹种子发芽指数与发芽率均高于对照,其中低温21天处理是所有处理中发芽指数与发芽率最高的.在对凤丹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方面,GA3处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幼苗增高、叶柄伸长,增大叶面积,且有利于凤丹幼苗生物量以及叶片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积累,其中以300 mg/L GA3处理促进效果最佳;其次,低温21天处理促进凤丹幼苗生长发育效果也较好,且幼苗根冠比在所有处理中为最大,可推断低温21天处理可能使凤丹幼苗后续生长最具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砂生槐种子为材料,利用清水、300mg.L- 1和600mg.L- 1GA3浸泡种子2d、4d和8d,探讨不同处理对砂生槐 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有所提高,而且4~8d的300mg.L- 1 GA3 浸种可显著提高砂生槐种子的发芽率,相比清水浸泡发芽率提高10%~15%。 对于发芽势,清水、300mg.L- 1及600mg .L- 13种处理在浸泡2d和8d后只有 一个发芽势高峰,而浸泡4d后有两个发芽势高峰。 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发芽 率在9种不同处理间呈极显著差异,腐烂率呈显著差异,但硬实率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紫楠种子休眠原因,确定其休眠类型,找到解除种子休眠的方法和适合紫楠种子萌发的最佳温度条件,为其苗木培育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测定紫楠种皮的透水性、透气性、种子内含萌发抑制物,探究种子休眠的原因,通过低温层积处理研究打破紫楠种子休眠的方法,通过设置15℃、20℃、25℃、30℃、35℃恒温、日30℃夜20℃、日25℃夜15℃变温共7个温度处理研究适宜种子萌发的温度。【结果】1)新鲜种皮对种子具有明显的吸水障碍和呼吸障碍,去皮种子的吸水率是完整种子的1.92倍,去皮种子的呼吸速率是完整种子的2.24倍,对种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2)紫楠种子的水浸提液和甲醇浸提液能显著抑制大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由此可以说明紫楠种子具有水溶性和醇溶性的内源抑制物;3)低温层积能够打破紫楠种子的休眠,随着低温层积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提早,发芽速度加快,发芽率提高,低温层积100 d的种子发芽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高达98.89%。GA3浸种对解除种子休眠的效果不理想;4)温度对紫楠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较大,25℃的恒温条件下种子萌发的能力高于其他的温度处理。【结论】紫楠种子种皮造成的透水性透...  相似文献   

4.
温度及浸种对杜鹃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浸泡液pH、赤霉素(GA3)及噻苯隆(TDZ)等处理对映山红(R.simsii)和马银花(R.ovatum)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25℃/15℃变温条件有利于映山红种子的萌发;马银花种子在15℃恒温条件下发芽率达到最大值。GA3100 mg·L~(-1)处理促进映山红种子的萌发,但对马银花的种子发芽率影响不显著;不同浓度的TDZ溶液对马银花、映山红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差异均不显著;pH 4.5的溶液浸泡马银花种子,种子发芽率达到最大值,pH 6的溶液浸泡映山红,种子发芽率最好。综合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为:映山红种子用GA3100 mg·L~(-1)+TDZ 0.001 mg·L~(-1)、pH 6的溶液浸种,在温度为15℃的发芽箱中培养;马银花种子用GA3100 mg·L~(-1)+TDZ 0.001 mg·L~(-1)、pH 4.5的浸泡液中浸种,在25℃温度的发芽箱中培养。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低温(4℃)保存和自然保存两种处理后,桢楠种子在恒温(25℃)和变温(15℃/25℃)条件的萌发过程中,种子内源激素含量及其动态变化,以及内源激素与种子萌发率的关系,为阐明桢楠种子的萌发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繁育与开发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对桢楠种子的内源激素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测定。【结果】1)自然保存的种子在恒温(25℃)条件下发芽率不足30%,最高为27.3%,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不足40%,最高为37.0%,而经过低温(4℃)处理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发芽率最高可达66.0%;2)经过低温(4℃)处理后的种子在变温(15℃/25℃)条件下的内源激素含量GA3为417.17 ng·g-1,IAA为211.67 ng·g-1,ZR为47.69 ng·g-1,均高于恒温(25℃)下的GA3、IAA、ZR含量,GA3和ZR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BA和IAA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3)在变温(15℃/25℃)条件下内源激素GA3/ABA、ZR/ABA、(GA3+IAA+ZR)/ABA比值均比恒温(25℃)条件下高;4)在恒温(25℃)条件和变温(15℃/25℃)条件下的种子发芽率与GA3/ABA、IAA/ABA、ZR/ABA及(GA3+IAA+ZR)/ABA的比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低温(4℃)可以解除桢楠种子的休眠,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变温(15℃/25℃)条件能够打破种子内源激素间的平衡,增加促进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降低抑制种子萌发的内源激素含量,进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进毛条种子萌发和解除休眠,播种前用热水浸泡种子,研究了不同水温浸种对种子萌发能力、胚根生长和内含物质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毛条种子播种前初始水温80℃浸泡种子24h后,各测定指标达到最大值,发芽率、发芽势分别为82.62%、48.24%,比对照(20℃)提高了38.31、37.19个百分点,发芽指数、胚根长、胚根鲜重、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为20.25、5.61cm、18.52mg/株、3.72mg/g和86.74mg/g,与对照(CK)处理水温20℃相比,分别提高了127.27%、82.41%、142.73%、659.18%和125.47%,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建议毛条播种前用初始水温80℃浸泡种子来打破休眠和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用不同温度处理、预先浸泡处理、不同浓度GA3处理等3种种子预处理方法进行柳叶水甘草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柳叶水甘草能够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0℃,最适萌发温度为25℃;预先浸泡处理对种子萌发率影响不显著,但显著提高种子发芽指数,浸泡时间为24时,种子发芽指数最高;预先用GA3浸泡有利于柳叶水甘草种子快速、整齐发芽,最适浓度为1 500×10~(-6)。  相似文献   

8.
以解除休眠的水曲柳种子为材料,研究种子再干燥脱水贮藏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再干燥是可行的,干燥处理后种子的萌发率和平均发芽时间没有明显变化;但在5℃条件下再干燥是不可行的,干燥后种子萌发率、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明显延长。已解除休眠的种子在室温条件下再干燥处理后贮藏16个月内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显著变化,但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发芽指数显著下降,平均发芽时间显著延长。已解除休眠水曲柳种子再干燥贮藏后使用KT、GA3和乙烯利处理对种子的萌发都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于2013年3—6月,每月分别采用石灰浆、赤霉素、清水处理柚木种子,进行播种时间和处理方法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结果表明,4—5月是柚木最佳播种时间;柚木种子不经过处理直接播种发芽率比较高,其他处理都不能提高发芽率;在3月播种,浸泡清水3 d后再用赤霉素50 mg·L-1浸泡20 h能显著加快种子萌发速度;3月和4月播种,采用赤霉素50~200 mg·L-1处理种子能显著促进苗高生长,当赤霉素质量浓度达到200 mg·L-1时将显著抑制叶宽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以花楸树种子为材料,探索不同浓度6-BA、KT、GA3和低温层积处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6-BA、KT和GA3均能促进花楸种子的萌发,提高发芽率,用100 mg?L-16-BA溶液浸泡24 h后在1~3℃低温层积120 d的处理对种子萌发的促进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柴河林业局天保工程区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文章通过对天保工程区各类土地资源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前后的对比分析,系统阐述和评价了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对该局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薛松  李志荣  倪翠萍 《防护林科技》2004,(Z1):92-93,105
在原有种植试验的基础上 ,选择适宜树种和模式对洪泽湖大堤防护林进行规划更新。在充分考虑防护功能的同时 ,注重堤防美化、生态保护和投资效益 ,适应新时期水利工程管理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牡丹江野生百合科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4.
森林可持续经营策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现代林业的核心,我国林业应走可持续经营带动多目标、多功能经营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文章提出了我国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若干策略,以加快中国林业与国际林业同步发展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文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2005年9月引种11个品种桉树优良无性系在迈号镇种植试验,通过6年对试验点跟踪调查、分析,对各品系的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为今后同一立地条件下种植桉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不同引种区域的沙棘优良品种的栽培对比试验,选育出适合阜新地区栽培的优良沙棘品种。根据3a的调查结果,按照幼林的生长量、结实量和百粒果重等指标的综合分析,获得"丘杂F1代"、"白丘杂交"、"森淼"、"亚中杂交"等4个品种优于"辽阜1号"、"辽阜2号"对照品种,也优于引种的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17.
汇集17个臭椿系号,以当地臭椿为对照,营造了臭椿无性系测定林。经多点造林测试,选出3个优良无性系,分别是臭椿824005、82001和箭杆2号,其材积生长量分别比对照提高30.2%~67.8%、30.2%~97.1%和26.7%~47.2%,生长表现优良,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巨桉内含物对牧草的化感作用,试验选用浓度为1∶10、1∶50、1∶100的巨桉根浸提液(母液浓度为1∶10,w/v),以蒸馏水为对照,按照培养皿水培和盆栽土培的生物检测方法,探讨巨桉根系对黑麦草、紫花苜蓿、高羊茅3种牧草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培试验中,对黑麦草表现为高浓度抑制其根和苗生长,低浓度促进其根和苗生长;对紫花苜蓿根和苗生长均表现为促进作用。在盆栽试验中,对黑麦草和高羊茅表现为抑制其根长和促进其茎高生长,随着浓度的增加,对根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对紫花苜蓿根和地上部分干重表现为促进作用,随浓度的增加,促进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9.
沙棘嫩枝扦插的病害防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自知  王星 《沙棘》2003,16(4):23-24
沙棘嫩枝扦插育苗是在特定的高温高湿条件进行的,插条很易受到真菌、细菌和病毒的侵染致病。经多年育苗推广的实践,介绍了插条常见病害的发病时期、症状和防治措施,并提出了运用合适的水分管理技术和有针对性的应用化学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思路,可供生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沙生植物是沙区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沙地基质流动性对沙生植物的生长与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沙生植物也形成了对其特殊的生态适应对策。文章从4个方面回顾了我国沙生植物的生长对沙地基质流动性响应的主要研究进展,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分歧,并分析了沙生植物的生长与沙地紧实度及相关的主要生态因子之间的互馈关系,指出了需要进一步深入开展的研究方向及内容,旨在为干旱半干旱沙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中防风固沙植物种选择、合理配置、植物资源合理利用与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